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韩国人支持三星,中国民众却排队购买苹果,对此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gang-q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安卓在地球不都只能吸引钱不太够的人吗?

今年Q1wawei所有旗舰机加起来都没卖掉12mini的量——注意这我不是在黑啊,wawei还真是安卓最多了,三星还没那么给力。

所谓安卓碾压苹果是硬件出货5:1,地球软件市场不还是1:3嘛?

软件市场不才是实际数据?

中国这个标准安卓大本营(地球最高比例的安卓实际装机+出货了)实际氪金量也就五五开还不到,5倍装机,人均20%iOS的用户消费力而已,天天换手机的说到底也就KOL和geek了。

——你没看错,中国甚至是拉低苹果:安卓收入比的那一部分,属于能拉回面子的那种,虽然咕咕不在国内搞消费级业务。

谈什么韩国人排队买三星,中国人排队买华为,说到底安卓不还是鶸,华为大部分出货不都是低端机跑的。

小米华为欧洲所谓出货多,那也是因为欧洲穷人多,欧洲还各种限制苹果,各种动作比中国做得还多。

收入看就意大利的一般人拿2000€的,也绝不会过得比我国中产好是吧,他们确实也买不动iPhone。

日本那种收入相对分配平均+平均收入高的,iPhone的出货比例基本都到50%了,算存量可能超过50%,实际上日本反而是除去中国之后,谷歌以外安卓生态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你看欧洲都没正儿八经能用的安卓商店,而日本都好几家,那就这也拉不回安卓的颓势。

谈电子产品就谈电子产品,扯什么民族情绪呢?

安卓不是美国的,还是谷歌不是美国公司啊?还是星星星用的snapdragon不是美国货?星星星的技术都是IBM和GF的下脚料,也好意思说韩国人爱国,美国人不还是他们的野爹?

台积电的IC技术好歹绝大多数还是他们自己搞的呢,不知道比韩国人高到哪里去了。

你球唯独韩国人是讲不了民族主义的,缺的很。

拿安卓证明中韩爱国,和拿联想证明它是中国良心有区别?


user avatar   xiong-kun-31-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user avatar   ummatth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替瓜答了

“我来这里的目的是带领曼城取得好成绩,并将曼城塑造成一支豪门球队”

“我知道应该怎么带领球队取得好成绩,也知道如何塑造一支豪门”

“所以我用我的方式管理球队,这不仅仅是对曼城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

“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以上的目的,就这么简单。”

对于竞技体育的从业人员来说,自身的唯一价值就是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在竞技体育俱乐部里谈政治阴谋太可笑了。对于教练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一切手段争胜的手段都是正当的,当然包括弃用不合自己要求的老将。教练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争取胜利,这是对俱乐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不赢,教练就什么都不是。

假如你是个羽毛球运动员,你的老球拍用了10年,突然发现有了更好的新球拍卖。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放弃老球拍,去买新球拍。

在现实社会中换人比换球拍更复杂一些。但道理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luv_le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

作为安卓和苹果双系统都经常用的人,个人认为手机上大部分时候 Face ID 比指纹更进一步,但是有几个场合 Face ID 缺陷比指纹大:

Face ID 根本上来说是解放了你的双手,因为验证时刻你的手完全可以继续目前在进行的操作。例如你打开浏览器,登陆一个网站,提示自动填入密码,Face ID 刷脸认证,连回车都帮你按下,你只需要享受整个登陆过程的平滑和安全。

但是如果是打开 App 那种验证,例如银行App,Face ID 其实和指纹差不多,因为这个动作之前你只不过是点击了 App 图标,如果你有预期的话,点击图标的同时,你指纹可能已经放在验证区了,Face ID 只是稍稍节省一点时间,以及节省一个移动手指的动作。

此外Face ID 在车载导航时也有发挥作用无需靠手的优势:如果你的手机架刚好在前方,移动中解锁手机的便利性要好过按键指纹乃至后背指纹,屏下指纹比较看情况,我用过的三星 Note 10 在无线充电时屏下指纹会受到严重干扰,几乎不能用,所以使用无线充时还得取下手机才能指纹解锁,徒增烦恼。

无线充电时就没法用屏下指纹的三星 Note 10

而 Face ID 再搭配如今的 Magsafe 磁吸更是如鱼得水,当你手机来提醒时,你只需要头看向 iPhone,手机立马就能解锁同时显示出提示内容,否则只会显示你收到一个提醒,安全和隐私同时兼顾解锁后还能很方便切换横竖:

我觉得 Face ID 真正让你感到畅快的还是多任务:在需要验证的 App 和不需要验证的 App 之间来回切换,复制/粘贴内容时,如果是指纹认证你需要来回把手指在屏幕打字,触摸,按压,子菜单选择,验证之间来回切换,手忙脚乱由此而来;Face ID 能全程让你手指集中在内容操作本身,一气呵成。

指纹认证完全优于 Face ID 的主要是在戴口罩的公共场合,需要 Apple Pay 认证的场合,取下口罩进行验证或者输入PIN 验证都很憋屈,远不如传统指纹来得直观,这种麻烦在这次疫情后尤为显著,虽然通过 Apple Watch 联动能部分解决,但是这种方式不太稳定,时不时会解锁失败,仅能临时替代锁屏解锁,而当使用手机 Apple Pay,App 内 Face ID 时,手表也无法替代 Face ID 验证,最后这个功能仅对口罩识别,还因为要识别口罩有额外延迟,所以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同时国内最常见的QR扫码支付等环节也不能使用,体验差很多。

此外还要多说一点的是使用结构光的 Face ID 安全性非常高,并不是安卓手机那种摄像头刷脸认证可以比拟的,所以不存在安卓刷脸也是有等同 Face ID 效果的说法。网上无数测试视频都能通过简单的平面打印头像骗过摄像头认证,Face ID的结构光认证想骗过除非是精细人脸打模。再加上光线好坏完全不影响 Face ID 的识别率和速度,整体的一致体验和安全性也让人放心。

最后指纹验证无法解决的一个缺点是对手指本身有一定的限制:出汗不行,位置偏移多了不行,不同指纹传感器,验证方式也不尽相同。乃至系统层面,App 对指纹解锁都不是统一的体验,需要 App 去做每台设备或者系统验证API的匹配。我手机在海外使用,但是很多国内 App 就无法调用海外安卓系统的指纹 API 。而我至今都记得刚切换到 Face ID 手机时,所有支持 Touch ID的 App 全部无缝支持 Face ID,这种协调一致,向后兼容的设计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能我对 Face ID 最大的抱怨还是物料成本降得不够快,距离发布已经4年,支持 Face ID 的手机销量也是数亿计,但是至今苹果没能把模组价格降到能普遍安装到 MacBook 甚至 iPad 的程度,如果不是这点,苹果也犯不着继续启用 iPad Air 和 mini的按键 Touch ID,甚至包括最新的键盘也仅仅只支持 Touch ID,可见成本依然是困扰这个技术普及的一大障碍。

最后个人其实最满意的还是苹果对 Face ID 的不间断支持,哪怕是早期被诟病问题最多的时候,苹果始终坚持 Face ID 的延续性,这也让整个 iPhone 的设计语言,辨识度重新获得最初 Home 键的影响力,而且拜安卓完全放弃结构光认证所赐,如今一看到刘海就知道是 iPhone ,这种辨识度就苹果一家,所以除非苹果换用下一代验证技术,否则 Face ID 永远会是一个 Icon 就像 2017 年苹果针对 iPhone X 全面屏的设计指南一样。其实很多人估计都忘记了iPhone X 不仅带来了争议焦点的 Face ID,还同时带来了全面屏手势的设计准则,如何划分屏幕安全区域,如何切换后台App,如何在多个 App 跳转,回退等操作,都是一次性做到了完整的交互基石。后续这么多年的iPhone 连微调都不需要,节省开发者精力和用户学习成本。

iPhone X 引入的全面屏可用安全区概念,保持4年无需更改

iPhone 的缩略图可以让人在几十个像素中就能识别iPhone,iPad 反而由于缺乏辨识度,你说是三星,小米平板,也没法反驳,甚至包括自家的 Air ,mini 均为窄边框,更是无法区分 Face ID 还是 Touch ID:

一众全面屏里一眼就能认出 iPhone


把iPad 缩略图拿给普通人看,如何知道Air mini 使用指纹?


所以再回到问题本身:Face ID是否是战略上的错误?显然不是, Face ID 不仅提供了超越手指交互层的验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也超过了指纹,同时 Face ID 模组也提供了 AR 交互,计算视觉等功能以及建立了独特的家族产品辨识度,搭建了全面屏操作的基石,所以说成是近年来苹果最大最成功的战略部署也不为过。唯一的问题就是被疫情耽误,没料到口罩成为出门刚需,略微影响公开场合的验证需求,不过乐观来说继续迭代下去实现口罩验证应该是可行的。或者苹果就直接把 Air, Mini 上的按键指纹添加到 iPhone 上也未尝不可,如果疫情继续下去且无法解决口罩验证的便利性,这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折中方案。


10月 19日更新

今天苹果发布了预热很久的新款 14/16寸 MacBook Pro,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没有集成Face ID 模组,但是却带上了刘海,这完全印证了我这个回答上面的分析,对于苹果来说刘海就是设计风格,所以即便是这次 MacBook 更新可能因为成本或者厚度问题没能集成进 Face ID 组件,依然选择这种方式来留待以后升级,因为苹果一个模具会用上4-6年,因此他们不想为了2021 款没有 Face ID 的屏幕单独再设计一套模具,干脆就直接定稿开卖,足见他们对自己刘海设计的疯狂崇拜。而且就在开卖时,立马换上了极具标识度的刘海Icon,十足的主权宣示: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 2020 年 2 月 12 日发布的三星 Galaxy S20 系列?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为什么韩国大力扶植财阀,但是相比人口韩国并没有诞生很多世界级大企业呢? 
  像三星 (Samsung) 这样在硬件性能测试 Benchmark 跑分中作弊的现象普遍吗? 
  如何看待三星全球回收 Galaxy Fold 折叠屏评测机,反映了哪些问题? 
  韩国算全民皆兵的国家吗? 
  怎么看待2019年三星 OPPO vivo 加入性价比市场? 
  如何评价三星s9? 
  为什么内存条涨价厉害,涨了三倍多快四倍? 
  如何看待韩国人均gdp2020年超过意大利? 
  如何评价三星 Galaxy Note 7 手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DQ系列日本極右作曲家椙山浩一?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游戏御三家主机平台中,发行游戏数最多的是任天堂 Switch,如何解读这一数据?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