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Nature 发表针灸研究,哈佛大学团队证实「足三里」穴位可以治疗疾病? 第1页

        

user avatar   yue-ru-be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医的问题,不是真伪的问题,而是落后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古人发现一些行为可以治病,比如饮童子尿,比如放血,我小时候生病母亲就经常用针扎手指放血,确实有效,但其背后的原理,古人却不得而知,于是发展出了一套理论,并用这套理论进一步来指导实践,比如吃什么补什么,吃虎鞭壮阳,吃穿山甲丰乳,吃蝙蝠屎明目,但我们今天已经知道,这些都没有根据。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手段,肯定是有效的,但由于经脉不存在于人体,所以针灸理论无法验证,我们只知道它有效,但不知道它对什么病有效,效果有多大,副作用是什么,就好比电视机坏了,以前人们拍几下就好了,但人们不知道哪些电视机能拍好,哪些拍不好,哪些拍了坏的更厉害,中医就和拍电视剧机一样,处于一种朴素的认知阶段,它不是错,而是落后,因此才会被更精准的西医所取代,中医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一直在吃老本,没法进一步精细化发展,始终处于拍电视机的阶段,赌它能变好。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针灸能够走到Nature顶刊上,简直让人称奇,结合之前的关于人体另一条运输通道的研究,可以说,这对医学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如果用现代的科学理解,那就是:电生理学对于机体的调节

在开始前,希望大家能够放下成见,不要去搞什么中西医之争,而是认真的思考,医学的目的是什么?无论如何,治疗疾病一定是其中最基础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医学领域的进步,无论是新发现还是重发现。

回到这篇文章,讲了个什么呢?

先看题目: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adrenal axis

讲的是,电针灸(electroacupuncture)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的神经生物学解剖基础。

这篇文章和今年的另一篇文章思路很像,那就是,寻找中医上的一些理论的生物学基础

那篇文章是通过实验方式,在人体胳膊上找到了一条血管、淋巴之外的通道。

而这次,这是探讨针灸的生物学基础,其实,和部分人彻底否定针灸不一样,针灸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也是一个小热点。近些年来,发表在很强的期刊研究如《Neuron》、《Nature medicine》《Immunity》都有,因为针灸明显和一个医学领域:电生理学关系很密切。

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就是我们中医里一直比较熟悉的东西,穴位。

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

这个一直存在争议,可以说,一些人走向了神秘论,但这也导致了这东西一定程度上不被现代医学认可。

但是,基于现代解剖学,穴位,既然被认为是特殊的,那么一定存在一定的解剖学基础,这篇文章就是做这个。

他们选择的是“足三里穴位”(ST-36Zusanli),百科这么写的,反正是我看着一脸懵。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刺激穴位是有效果的—————

其实,这篇文章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科学家早就注意到了一些事实,那就是,针灸有影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了刺激鼠皮肤是可以对鼠产生实际的生理影响(这里可不是单单的疼痛,而是真实的影响了生理了)

在这篇1979年发表的文章《Neural mechanisms of reflex facilitation and inhibition of gastric motility to stimulation of various skin areas in rats》中,作者对大鼠的不同皮肤部位进行刺激,结果发现可以对神经反射以及胃动力有影响。

其他一系列文章也在揭示这一事实,那就是:

1,人体的皮肤并不是均匀对等的,有些位置真的不一样

2,对一些特殊位置进行刺激,可以对生理产生特定的反应。

3,这些反应不是单纯的痛觉,而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比如胃动力,比如炎症。


而这些研究,也是本研究的基础,那就是:刺激穴位,可以对小鼠的炎症缓解有作用。

————选哪个穴位进行研究呢?————

其实,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对刺激小鼠的穴位可以应对炎症有了证据。

比如,2014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就指出,刺激ST36(ST36 Zusanli),可以激活多巴胺来指导迷走神经系统,从而调节免疫。

如上图所示,激活了多巴胺脱羧酶和多巴胺,这是和炎症有关的。

有了上述基础,也就有了本篇文章:针灸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作者首先来研究,刺激足三里穴能有效果么?上面提到的ST36,就是中医上的足三里穴。

作者首先选择了两个位置,ST25,ST36.

这两个部位可是有讲究的。

ST25是天枢穴,是位于腹部,横平脐中的穴位,大家可以理解为,这个走的人体内部的神经通路。

而ST36是表皮上的,理论上应该是走的表皮通路,而不会深入到躯体内部。

不过,既然ST36是有作用的,那意味着,ST36的某些信号是进入到了身体内部调节了。

于是,作者决定用PROKR2Cre来标记感觉神经PROKR2 (prokineticin receptor 2),因为这个神经已经被证实是深入到机体内部,而不是表皮。

在标记完成后,作者就开始进行了刺激研究

如图,这是刺激过程

结果发现,刺激和不刺激,真的和这个神经有关

也就是说PROKR2 ADV 神经元对于低程度的电针灸刺激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轴是必须的。

上面发现了必须,那就是电针灸刺激是要走这条路,那么,这条路激活,和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轴的关系呢?

发现,激活PROKR2 ADV 纤维,可以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轴

再往下,那就是深层次刺激的作用,也就是电针灸刺激发挥抗炎的研究了

这是一个小鼠局部的神经放大图

刺激这些部位,还真的激活了一系列神经

于是,整个研究完成,那就是,建立起了电针灸刺激足三里穴位发挥的机制:

刺激足三里穴,通过PROKR2传输到脊髓,这也是神经中枢部位,然后这部分信号再传递到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最后让一些抗炎因子如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肾上腺素adrenaline、 多巴胺dopamine 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炎症作用。

用一张图来汇总:

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通过PROk2神经元传递到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最后发挥抗炎症作用。

这篇文章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内容,那就是关于针灸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找到了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发挥抗炎效果的神经学机制,这也是非常现代科学的研究。

—————验医验药—————

其实,我对于中医药一直的看法就是:验!

我认为一味地否定和肯定是不合适的。

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其进行验证。

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这个研究,就是这种思路:
最初贡献者张廷栋(饶毅推荐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屠呦呦)、韩太云,以及后来的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等,一步步完成了这个项目。

可参考:被忽视的“癌灵一号”

在本篇中,针灸同样是这个思路。

比如足三里穴,之前中医记载这个位置是有用的,所以,首先要验证一下,这个位置真的有用吗?

前期研究证实这个位置和炎症有关。

接下来论证,这个位置到底是如何和炎症发挥作用,也就是找到了神经生物学基础,也就是今天这篇nature。

而这其中,有的会发现和我们的认知一致,比如砒霜疗法,也有的和传统认知不一样,比如中医认为足三里穴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而这篇研究发现,足三里穴是和炎症有关,但是和之前认知不一致,这就是“验”的价值。

其实近些年来,这种思路已经成为了不少科研人员的研究策略,无论是本文的电生理学(针灸),还是寻找经脉(第三条传输通道),抑或是植物化学等的研究,都可以借鉴。

而这些,也会为我们的医学添砖加瓦,提供更多的工具,毕竟,医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救死扶伤。

能对医学有用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统一答疑——————

1,动物也有足三里?

当然有,从中医角度,其实有一门学科叫《中兽医学》,就是用中医方式研究动物。

而从现代科学角度,既然穴位是客观生理结构,且存在对应的神经通路,那么在许多动物里都可以有,这也是现代科学的经典之处,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人用小白鼠做实验呢,就是因为生理结构对应啊。这是《生理学》的内容,有疑问可以去阅读生理学教材。。

其实完全可以把足三里命名为足肌xx位之类的,这种也很常见。

2,针灸和电针灸是怎么回事?

电针灸是针灸技术的发展,通过用电的方法针灸,可以增强针灸效果,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量化。

传统拯救非常依赖于手法和力度,这对于针灸技术的掌握其实不利的,而电针灸的一大特点是控制电流,相当于起到了量化的意义。

3,本文存在xxx问题。

到目前为止,没看到一个人找对点子,建议认真阅读文章。

比如电针灸vs针灸,足三里vs其他位置之类的,都是别人早已研究过的。还有认为足三里刺激无效的,请看2014nature medicine那篇研究。

这篇研究并不是解决上面问题的,因为这些问题已经被解决了,本文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上面那些作用的神经学基础。

顺便,nature是欢迎comments的,有合理科学的质疑,是可以发表在nature的。


user avatar   pang-bo-1-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一下,很多人纠结中医理论解释疾病和身体这个方面。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但凡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基础的逻辑其实是以临床实证为本,逐渐演绎和归纳的。

说人话就是中医理论只负责记录和助记,不负责现代意义的推导和解释。

这种理论叫做描述性理论。各个学科都有,比如你问为什么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可能有一堆中医理论解释,但判断是否化热就看症状,出现鼻塞流清涕变到流浊涕咽痛就是化热,没出现就没化热。

这种描述性的理论有明显的适用范围,且不负责解释。

类比天体物理的大爆炸理论,它描述宇宙怎么从统一的力分化四大基本力,怎么出现光子,怎么出现电子,怎么形成原子,但不会解释为什么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这是别的理论的任务,不是大爆炸理论的任务。

中医理论对于现象和药物,针灸等的描述,必然会通过现代医学解释。毕竟基础医学里,生理,病理等学科是基石。

很多人说中医理论解释是胡说八道。在我看来,中医理论根本不负责解释。

至于推导,新的理论,无论是否基于原有理论,都是假说,需要试验验证。如果连瑞德西韦这种现代理论推导的都能翻车,中医理论推导翻车正常不过了。

所以历代中医脑洞比什么飞天拉面神教的中医黑高不知道哪去了。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基本都是临床大家。用现代的上帝视角看,他们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无法窥探现象的本质,只能用现有的理论加以发展,并固化下来,方便后世验证和应用。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理论的建立都是以黄帝内经等经典为基础。也是中医理论有对有错,且不能完整自洽的原因。(阴阳可以自洽,但五行不行。)

————

谢邀,作为针灸专业的人说两句。

穴位研究的起点必然是选择那些疗效比较明显的开始,这样成功率会高些。关于针灸和中药的研究有时和西药是一样的,前期数据好看的,后期都可能翻车,数据不好看的一般更会翻车。

足三里在之前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和临床数据,选择它作为理论研究的理由, @李雷 雷哥已经说的太棒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我说说为什么用电针,以及电针怎么来的。

针灸有个“得气”的概念,即患者感觉酸麻胀痛,这是针灸有意义的一个前提。和扎静脉针感觉完全不一样,如果扎针,患者只告诉你他感觉刺痛,反正我作为一个针灸出身的人,会觉得这就是学艺不精。也是为什么针灸医生需要执照的原因。

为什么扎针不仅仅痛,有酸麻胀的感觉?尤其有些穴位,比如三阴交会有过电样感觉和不自主的运动。聪明的你应该知道,这是直接刺激神经了。比如三阴交的胫神经。有的穴位没有如此强烈的过电样感觉和不自主运动,那有没有刺激神经呢?提到神经,有没有生物电呢?[1]石学敏院士指出方向,但是因为受条件限制,没有更深层的研究。不过应用却走在了理论前面。

我们已经知道神经传导依赖生物电,针刺与神经的关系密切,针刺直接刺激会诱发生物电,那么,我们再加的话,肯定加个外来的电来协同针刺诱发的生物电,达到增加疗效的目的,于是,电针灸就出现了。

电针灸的电流和频率都是可调的,针对不同疾病,应用不同频率,电流。后来一经应用,就取得良好效果,迅速推广至全国。

所以拿电针来反驳针灸效果的其实站不住脚,就算没有电,只有针,针刺激也会诱发人体生物电。古代是没有电,但古人也有生物电。被扎“得气”也会酸麻胀。

在2014年,验证足三里可以激活多巴胺来指导迷走神经系统,调节免疫。[2]对于足三里这样的穴位机制研究一直在进行。

那么为什么是足三里?

中医认为人体有361个经穴,(其实中医的穴位包括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也就是说人体其实没有固定数目的穴位,有固定数目的是经穴),常用的只有70多个。

足三里最主要的三个作用就是,调节消化系统,增加免疫力,治疗下肢疼痛。

足三里,合谷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两个穴,其应用多,主治明确,功效、配伍清晰。

下一步关于针灸的研究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做,比如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比如做荟萃分析,比如做机制研究。

现代针灸的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郭义教授主编了一本《实验针灸学》,里面有些关于针灸生理学的内容,但都比较基础。不多赘述。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1]史智敏,石学敏.从现代科学角度探讨针感与人体生物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2):5462-5463.

[2]R Torres Rosas and P Morcillo and L Ulloa. Dopamine mediates vagal mod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by electroacupuncture[J]. 2014, 18(2suppl) : P54.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是迷走,但迷走在人体的表达与低阶动物不大一样,不仅仅是解剖构造问题,与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有关。


user avatar   neural_reductionism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精华都被回答完了,热点也快凉了···我就随便聊点啥吧,想到哪写到哪。

我的硕导的导师是韩济生院士(可能有同行读过韩院士的《神经科学原理》),韩院士一辈子研究针灸的机制,是率先将我国的针灸推向国际化的先驱,这篇Nature中所采用的电针,其推广就有韩院士及其团队的很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韩院士是学西医出身,一开始是不懂中医的,是周总理亲自点将,希望他从事我国传统医学的科学研究。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院士团队就发现针刺大鼠的足三里可以诱发神经系统的反应,并产生镇痛效果,比较有意思的是,其发现的有效穴位也包括“足三里”,考虑到镇痛和抗炎不分家,如果当时韩院士有现在的科研条件,可能也早已做出具有登上顶刊资格的研究成果。

后来,韩院士也是我国将针灸治疗(主要是电针)的效果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在80年代早期开始在神经药理学和疼痛学老牌杂志(如NeuropharmacologyPain)上发表SCI论文,如下面两篇:

Ji-Sheng, H., Si-Jia, L., & Jian, T. (1981). Tolerance to electroacupuncture and its cross tolerance to morphine. Neuropharmacology, 20(6), 593-596.

Han, J. S., Zhou, Z. F., & Xuan, Y. T. (1983). Acupuncture has an analgesic effect in rabbits. Pain, 15(1-4), 83-91.

如果读者里有同行肯定明白,在那个年代能发这两个杂志的难度。

近些年韩院士一直试图将电针的应用范围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包括改善药物成瘾,自闭症,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受限于技术条件和传统思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说,针灸的神经机制其实是早就有人做的,而且做得还很多。

尽管如此,针灸依然是作为一种替代医学的尴尬存在,你说它火吧?欧美信这个的还真不多,在我看来,并没有很多公众号和答主说得那么热门。

在韩院士之前,虽然在国外,针灸的疗效随着当地华人的推广得到了一定范围内的认可,但是学术圈对这玩意还是敬谢不敏的,只有一些华人杂志和替代医学杂志在自娱自乐[1],JAMA甚至发表过研究呼吁大家谨慎针灸。

我们知道,一项医疗方法要真正被世界认可,除了拥有真实的临床效果,还需要清楚它的机制。

在这篇Nature之前,关于针灸机制的研究如何呢?

得益于韩院士团队的推广,针灸研究其实在国内各大中医大学学院中并不少见,我研究生期间经常能碰见。但是做得好,做得深的,确实是比较少,大多数人都是找个耗子或者兔子扎一扎电针,然后砍了脑袋取了组织,然后把样品随便丢到某爷爷辈的机器或者野鸡公司测一些鬼都不信的指标。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医,或者说大部分医学都还是偏临床导向,很少会去深入挖掘机制(何况很多人依然坚信穴位和经脉与神经无关),做做基础可能只是为了学位,或者混口饭吃评个职称;

另一方面,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深挖机制需要比较深厚的神经科学背景和资源提供支持,比如这篇nature中用的Cre-line小鼠,国内应该是没有的;而一些典型的神经科学技术如光遗传学,中医领域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过。

所以以往的针灸研究,发得好的往往都是临床的,基础研究较少。

直到马秋富教授及其合作团队首次将针灸研究推上顶刊。

其实早在四五年前,他们团队就开始挖掘针灸激活神经通路进而调节炎症的机制,并于2020年在Cell子刊Neuron上发表过类似的研究[2]这个研究发现发现刺激“天枢”(ST25)这个腹部位点可以激活连接脊髓与脾脏的交感神经,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通过作用于脾脏中的特异性的受体,达到抑制炎症的效果

但可能因为不是主刊,没引起现在这么大反响,但可以看到这篇Nature的研究思路其实已经在去之前就有所体现了。

我们单位一个杰青去年就说过,未来的一个学术热点将会是经脉和穴位的神经机制,我当时不以为意,觉得是胡扯,针灸这种万年替代医学哪有可能咸鱼翻身,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现在我有点相信了,穴位和经脉的神经机制和临床功效可能真的会是未来几年的小风口,有相关背景的实验室可以考虑试一试,这么多穴位,挑几个效果明显的,找一找特异性的marker,顺行逆行追踪一下,激活抑制一下,够吃很长一阵子了。

有一个问题是耗子的穴位和人体的不一定完全对应,比如上述的天枢和足三里,传统上似乎主要报道和消化道有关?很少提及其抗炎的功效(不太懂)。但其实细想也是有点合理的,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而儿茶酚胺类本身就参与很多消化过程,消化领域的大同行可以考虑找一些神经科学的人一起研究研究,发不了nature发个gut也不错啊。

至于该不该为传统中医文化瑰宝而自豪?我觉得还是值得高兴一下的,讲真如果没有传统针灸,可能真的不会有人想到要做这个课题。但考虑如我爹妈一样的大多数人看到这一新闻,可能会对各路民间中医产生更多不必要的信心,我就又有点担心了。

参考

  1. ^ Tam, K. C., & Yiu, H. H. (1975).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3(04), 369-375.
  2. ^ Liu, S., Wang, Z. F., Su, Y. S., Ray, R. S., Jing, X. H., Wang, Y. Q., & Ma, Q. (2020). Somatotopic organization and intensity dependence in driving distinct NPY-expressing sympathetic pathways by electroacupuncture. Neuron, 108(3), 436-450.

user avatar   yao-ming-kang-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然》杂志的评论文章总结说,这些结果首次提供了一种分子标记,靶向具有这种分子标记的神经元可以设计特定的刺激方法,用来远端调节身体机能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希望此次的这些发现可以为优化生物电刺激参数铺平道路,未来可以精确地驱动不同的神经通路来治疗特定疾病,最终造福患者。

在这篇论文中,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马秋富领衔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刺激“穴位”治疗脓毒血症(细菌感染诱发的脓毒血症是一种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有致命危险)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患有脓毒血症的小鼠身上,找到其后肢的“足三里穴位”——换到人体的话大致位于膝盖下方2厘米处,然后用微弱的电流对此进行针灸,最终起到了有效的抗炎作用,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

针对这项研究,《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杜克大学麻醉学科的Luis Ulloa教授在文章中指出,电针灸(electroacupuncture)刺激特定部位,从而调节某些身体机能并治疗疾病,属于近年来被称为“生物电子医学”(bioelectronic medicine)的一类新兴医学领域

人们很容易由此联想到传统的针灸。在这项研究以及先前的一些相关实验中,科学家们也发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穴位”位置进行电针灸刺激为什么有效、如何才能起效、是否特异等,还存在很多争议。比如,以不同的强度刺激“足三里”,或者以同样的强度刺激另一个位于腹部的“天枢穴”,都无法起到同样的抑制炎症效果。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要把电针灸发展为一种可靠、有效、灵敏的治疗方法,明确电针灸刺激“穴位”背后的神经元网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马秋富教授的研究团队从2017年以来,致力于挖掘电针灸激活神经通路进而调节炎症的机制。在这篇新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首次找到了一组特定的神经元,并发现这组神经元可以调节迷走神经-肾上腺反射,从而为电针灸刺激“足三里”起到全身抗炎效果找到了现代神经解剖学的基础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电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表达Pro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这些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位于脊髓,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属于支配后肢的坐骨神经,由此它们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

有趣的是,表达Prokr2的神经元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会激活不同的神经通路。受到较低强度的刺激,它们会进而激活神经系统中的迷走神经-肾上腺,驱动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类抗炎物质。但如果电针灸刺激的强度过大,则会进而激活另一组交感神经反射,反而未能驱动迷走神经-肾上腺这条副交感神经通路。

这类Prokr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也就为电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在包裹腹部器官的组织中,研究人员就没有找到这类表达Prokr的神经元,所以刺激小鼠的腹部“穴位”(比如“天枢穴”)很难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

为了验证Prokr2神经元的角色,研究人员光遗传学等多种实验手段人为激活表达Prokr2的神经元,发现可以模拟电针灸的抗炎效果;相反,如果特异性地破坏这组神经元,则会让电针灸起不到抑制全身炎症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Shenbin Liu et al., (2021) A neuroanatomical basis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o drive the vagal– adrenal axi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001-4 [2] Neurons that switch off inflammation.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2714-0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 @药明康德!或者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吧!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预感中医会借机骗一波。

如果中医不是一种骗术,那么他首先要强调本次试验发现的是刺激交感神经产生的生理作用,因此古代中医对经络的认识是错误的。其次,要承认对于刺激足三里穴区域的实际效果,中医也是错误的,因为中医刺激足三里主要是用来治疗肠胃不适,但试验中没有发现这个效果,而中医并未发现其对脓毒败血症的作用。

然而中医没有,只是鼓吹发现了足三里的治疗作用,而完全不提此次试验的发现与中医的描述完全不符。这就是骗术!


这是中医对足三里的认识,请问试验发现筋络了吗?而中医的描述里又有哪一条能用来治疗浓毒败血症的?莫不是完美避开正确答案也算学霸?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是科学的,但中医只想用来行骗。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医和西医的争论点究竟是什么,这些人既包括了中医粉又包括了中医黑。

中医黑有几重境界,一种是完全否定,比如说火罐就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治疗好了是自愈,或者运气好。反正就是打死不承认这病是治好的。

第二种是所谓的废医验药。说你的医学理论是荒谬的,是不可能的。什么经络,什么穴位,什么阴阳,什么脉象,都是虚幻的。有些药呢误打误撞还勉强有点用。所以直接把你的理论废了,把一些有用的药捡起来,心情好的时候研究一下,表示我也是包容的嘛。

第三种是居高临下。你中医是低级的,虽然偶尔有些成果,但总体是低级的。虽然我根本不懂为什么你能治病,但是我是高级的,你得接受我的指导,我说你好你才好,我说你不好,你就是不好。你敢反对,那你就是愚昧的。

这三种人也是互有交叉的,比如第二种和第三种就经常合体。当出现对中医不利的情况的时候,他就以第二种身份出现,说要废医验药;当出现对中医有利的情况的时候,他就以第三种身份出现,说什么验医验药。

中医粉也有几种境界。一种是迷信说。什么老祖宗传下来的拉,什么祖传秘方呀,多数是这种。

第二种是是古非今说,总认为古时候的就是好的,一有不好就怪现代化。比如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永远都是那几本医术最厉害;比如什么野生的一定比家养的好,古代的植物比现在的植物好之类的,甚至什么苗医藏医唯因其原始所以更好,越原始越好。

第三种是神秘说。我中医就是玄,我玄我有理,你搞不懂你吃亏。

我要说这三种都是错误的态度。

对于中医黑来说,他们的核心就是要营造一种“我高高在上”的气氛。所谓验,核心是谁来验,按照谁的标准验。中医和西医的理论都完全不同,你不想着怎么去多了解中医的理论,比如中医说胃,西医就翻译成胃脏,中医的胃根本不是胃脏的意思,你非要削足适履的去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这就好比皮鞋认为自己比布鞋高贵,于是要求对布鞋进行检验,因为布鞋没有标准,于是用皮鞋的标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就是,你布鞋连皮革都没有,一定是骗人的,不准说有布鞋这种东西。布鞋没有标准,和你强行拉人家去按皮鞋的标准检验是两码事,你不能因为人家布鞋不符合皮鞋的标准,就说人家是骗人的。

中医黑们不明白的一点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水平貌似很高,其实连沧海一粟都达不到,这就好比我们的DNA中有大量基因代码我们都不知道有什么用,不知道就说不知道,非要一口咬定这些都是没用,那就太自大了。

你看这足三里,以前不明白为什么说刺激穴位可以治病,你不明白就虚心一点嘛,你可以说我不懂,我有空研究一下嘛,你别张口就是高高在上,你不明白还是别人的错了。现在有人研究发现确实有用,那么问题来了,你以前一口咬定说经络穴位都是扯蛋,中医理论都是迷信,那现在有用了,你之前说的话能吃回去吗?以前嘲笑人家的能出来道歉吗?以前不懂就否认的,能改变一下你们的思路,承认自己无知,能虚心点吗?

你不懂中医的原理,就别轻易说人家是骗人的。这世界上目前的科学弄不懂的事情太多了,你无法同时测量电子的速度和位置,你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超过光速,你不知道为什么有观察者效应。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你不能说因为测不准,所以就否认电子的运动。你不能说不知道怎么超光速运动就否认宇宙边界大于光速扩张,你不能说不知道为什么有观察者效应就凭空造出一个神来。同样的,你不能说你不懂中医理论就平白说人家都是骗人的,或者说人家必须按照你能理解的方式去检验。

另外一方面,中医粉们也是问题多多。你得承认你落后了,你老祖宗再强大,不孝子孙也太多了,不顶用了。你得发展,你得求变,你得让自己更清楚明白,你得让自己更靠谱。

首先中医这个名词就有问题,什么是中医嘛,是不是随便哪个中国人掏出一份秘方来就可以说他是中医嘛。什么苗医、藏医、蒙医算不算中医嘛。不得不承认,中医中有很多败类,很多骗子。当然不只是中医,西医也有很多骗子,比如什么珍奥核酸,你不能说他是中医吧。就算蚁力神这种,虽然看上去好像和中医相似,其实其原理却更接近西医,人官方网站上可是宣称“由美国迪邦生物科研中心研发”。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清理门户。因为你这个命名就导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宣布自己是中医。不要以为人多了是好事情,这些人对于中医发展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他们只是顶着你的招牌牟利而已。我建议中医早日壮士断腕,组织一个核心,要么另立门户,要么制定规则,不要把自己弄得像个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以后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骗子宣称自己是中医的,你最好是能提前和他划清界限,别把屎盆子扣过来。

第二,中医确实应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理论。尽量建立自己的标准。我知道有些东西确实有点玄,不太好说清楚。但是我们是人,人类要传承总是要进行信息传递的,你总得克服这个困难。就算有一些东西说不清楚,但总有能说清楚的,你可以挑选出来。不要怕这一部分太少,哪怕只有一点皮毛,只要能说清楚,这也是成果。而且有了这点皮毛作为支撑,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第三,中医得发展。不要总抱着几本古书膜拜了,我们都知道古人的水平不如现代人,古人的书早就该淘汰了。偶尔从历史档案中翻出来怀念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现代人还在教授古书,还以古书为诊断依据,那不得不说你们这些徒子徒孙这么多年都干什么去呢?现在有那么多条件,有各种仪器,你为什么就不能用呢?古时候没有条件去解剖,没有办法去研究细胞,现在有条件了,为什么就不能去研究呢?你因循守旧的结果,不但是自己不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画地为牢了,那些使用新技术研发的成果,到底是算中医的成果还是西医的成果?比如青蒿素,本来是来自中医,但人家全程按照西医的方式去做了,你中医没有去广泛宣传说我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来制药,你总是说我要纯天然要植物制剂,你说青蒿素到底算中医还是西医?

最后再说检验问题。中医并非无法检验,关键还是你得放下架子来,你得尊重人家,你得承认中医和西医是有差别的。要验证中医是否有效,完全可以找一些病例人群,这些人得的病还不能是同一种病,因为中西医对于病理的认知是不同的,西医认为是同一种病的,中医可能认为各有不同,所以最好是各种病都有,分散误差,这些人分两组进行测试。当然这人群得中医和西医都认可,你不能说一组人是轻微上火,另外一组人是癌症。得大家都认可两组人的生病程度是相近的,就算放着不治,两组人的结果也是相近的。中医也得认可这些人的病中医是能有效处理的,你别都是一些中医治不好的病那也不行。然后这两组人分别进行中医治疗和慰安治疗,对比一下结果自然就知道中医是否有效了。当然这样做难度也是很大的,一方面要找符合条件且自愿的目标人群非常困难,另外一方面,慰安治疗也不好搞,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吃药,比如针灸你得扎针,你不扎的话就等于提前揭盲了,你乱扎又可能影响病情甚至要命。

我们要承认困难,也要放下傲慢和偏见。我们要净化自身,也要创新和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user avatar   zhui-feng-yue-yi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看待?

正常看待啊。

一个真正有用的东西,不怕你用任何方式去验证,去研究。

一个没用的东西,你随便验证研究两下就露馅。

关于这个研究本身的内容,请参照李雷大佬的回答,我不认为我能写的更好。

去伪存真,这是每个传统内容都在做且都该做的事情,只不过中医这个传统体系过于庞大,做了上百年也仅仅是做了点皮毛而已。

国家支持发展的一直是「中医」,不是支持「传统医学」,传统医学现代化一直在做,民国时期开始就是这样,到现在也是一样,现代化做好了以后,「中医」仍然是「中医」,它不可能变成「西医」,只不过它不再是「传统医学」,而是「现代医学」。现在中医内部已经有了很多现代医学内容。

我支持所有靠谱的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医学进行验证和研究的行为,这是对中医发展有利的。

但是,一个没有被证伪的东西,你直接说它不存在,窃以为这已经违反了科学原则了。

部分中医粉不理解前者。

部分中医黑不理解后者。

部分中医黑和中医粉既不理解前者,也不理解后者。

就这么简单

~( ̄▽ ̄~)~

当然,我更希望这个研究是由中国完成的,否则,中医这个概念也就没有意义了。

顺带一提,我自己就是做针灸穴位现代化研究动物试验做毕业的,这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有些时候并不是实验人员不给力或者中医不给力,而是我们国家整个医学体系的情况不足以支持我们完成想要完成的内容,看完这个研究,我更加明确了这一点。

真的,别把重点放在中药上了,难度大,涉及问题多,换换吧,针灸推拿才是中医最好的出路。

但是没有药厂体系利益推动,没钱做,只能看着人家做。

我已经习惯了,招募患者都得自己搭钱的日子。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睡前在多说一句:

很多人纠结论文里的电针灸和平日针灸的区别,还好多人说什么老祖宗那会没有电针,引雷了?

请大家看研究主题好吗?这篇论文研究的不是扎足三里能不能治病,也不是扎足三里治什么病,更不是只有电针扎足三里才治病。而是探讨的是扎足三里为什么能治病,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文章里发现一个针刺-神经通路,这是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扎足三里能产生全身抗炎效果的原因,以及它是如何通过神经元刺激影响到生理变化。

并且研究团队对这个通路进行了多种方式的验证,别说电针,他们还用光遗传学的开关方式进行了验证,就是说,只要能激活这个神经元,控制这个通路,就能产生对应的效果,并不一定是要扎针,扎电针,其他方式也可以。同理如果破坏了这个神经元,你扎什么针都白扯。

还有讨论说小鼠有没有足三里这个穴位的,麻烦也多看下资料,关于小鼠,大鼠的穴位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

针灸实验动物涉及两栖类(蟾蜍)、啮齿类(小鼠、大鼠、豚鼠)、哺乳类(猫、狗、猪)等。
检索CNKI发现,最早的针灸动物实验文献是1958年《针刺对家兔蛋白性发热影响的初步观察》。实验所用家兔“百会穴”,当时是“参考传统兽医用百会”,将其定位于背部第七腰椎和第一骶椎之中点。此后,出现了不同的实验动物及腧穴(刺激部位)。
“足三里”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实验动物腧穴,其定位于名称等在起步阶段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有学者用皮肤电阻测定仪寻找感应导电量最高的点,作为兔的足三里、盲肠点,认为相当于人类的足三里穴,故命名为兔三里(后改名为后三里)。
1976年,山东医学院和西安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室发表论文,首次探讨了动物腧穴的形态问题。这一阶段中,学者对于“足三里”的应用开始集中于小鼠、大鼠等常用啮齿类实验动物。

所以你们关注的点大概是50到70年前的问题。

在多说一句,马秋富教授团队也并不是凭空跳出来这个研究的,在去年8月,他们就发了一篇CELL的子刊,里边主要研究的就是足三里和天枢穴,当时他们得到的结论就是,针刺体表穴位可以诱导多种躯体感觉-自主神经-靶器官反射通路,发挥对机体免疫-炎症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效应和穴位部位、刺激强度和机体状态相关。

顺便说下,研究团队还是这几个人。


中医针灸,是一个被全球广泛接受的治疗方式。

这不是我说的,WHO对于全球传统医药调查结果显示,针灸应用居所有传统医药之首。

根据2014年世界针联的调研结果显示,183个国家和地区有针灸应用,20多个国家有相关立法,5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

中医针灸,中医自己有一套经络学说,中医针灸的有效性也被多项研究所证实。现代医学也一直试图寻找其背后的原理,这篇论文,对于中医以及中医针灸是非常好的研究。

至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大家可以参照 @李雷 的这篇解读,我也不想在重复,我就想对一些无脑的中医黑说几句。

但凡你们打开论文看一看,看看作者列表,就知道这个研究是否源于中医,以及对中医发展的意义。

媒体报道里主要写的是马秋富教授的研究团队做的这项研究。我们来了仔细看下作者列表。

这篇论文有2个通讯作者,两个并列一作,其中通讯作者除了哈佛大学马秋富教授以外,另一个通讯作者是王彦青教授,来自复旦大学复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针灸研究所。两个并列一作中的柳申滨,也来自于复旦大学复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针灸研究所。另一个王志福,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领域是中医养生与康复学和中医针灸学。二作的宿杨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络研究中心的博士,后边还有景向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也就是,这篇论文的9位研究人员里有超过一半是做中医针灸研究的,而且是根正苗红的那种,然后一群中医黑跟这说这个研究跟中医没什么关系?




        

相关话题

  图中产品是否有实际效果? 
  如何看待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称「已接种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 
  让儿童从小锻炼出棱角分明的肌肉会有哪些弊端? 
  如何看待网红穿便服,在 35 年前发生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拍照打卡?目前当地环境如何? 
  要去彩超室做报告录入员需要看一些什么书入门啊非医学专业学生,一点也不懂? 
  做静脉麻醉下的胃肠镜安全吗? 
  都说中医可以轻松治疗骨质增生,请问是什么理论和原理? 
  到医院买5块钱的感冒药,还要交6块钱的诊疗费,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如何让日本增加对新冠的检测? 
  遵循指南(共识)的意义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央视网评莆田刑案「暴力不该被鼓励,更不该被赞美」,面对网络热点事件,该如何做才能保持客观冷静中立?
下一个讨论
最近央视提出日本文化入侵,提出动漫文化入侵中国,是不是二次元要结束了?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