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倭马亚王朝没能灭掉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第1页

  

user avatar   lu-qia-si-28-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试着回答一下。

按照惯例先上一个时间轴:

公元711年:倭马亚进占伊比利亚,国王罗德里戈在瓜达莱特河战役中阵亡;

公元712年:倭马亚攻占托雷多,西哥特王国灭亡,王室成员逃至西班牙东北地区;

公元714年:倭马亚占领卢西塔尼亚地区(今葡萄牙大部分地区);

公元718年:倭马亚攻占塔拉戈纳、巴塞罗那和赫罗纳等加泰罗尼亚地区,西哥特流亡王室逃亡法兰克地区的纳博讷;

公元720年:倭马亚翻过比利牛斯山进攻纳博讷,彻底消灭了西哥特流亡王室势力;

公元722年:西哥特流亡贵族佩拉约在西班牙北部的科瓦东加发动起义反抗倭马亚的统治;

公元725年:倭马亚攻占卡尔卡松和尼姆;

公元726年:倭马亚进攻阿基坦失败,军队退出勃艮第地区;

公元732年:倭马亚再次攻入阿基坦地区,在图尔附近被铁锤查理击败;

公元734年:倭马亚镇压叛乱的巴斯克地区失败;

公元735年:倭马亚攻占阿尔勒

公元736年:倭马亚再次镇压巴斯克地区叛乱,取得成功;同年倭马亚人取得普罗旺斯地区的控制权;

公元737年:铁锤查理夺回阿维尼翁和阿尔勒;

公元740年:马格里布地区柏柏尔人发动大起义;

公元741年:驻守伊比利亚的柏柏尔军团发生哗变响应马格里布的柏柏尔人起义;倭马亚哈里发调叙利亚军团进入马格里布和安达卢斯平叛;

公元743年:柏柏尔人起义最终得到平息;

公元750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阿拔斯王朝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新统治者。


通常我们在讨论军事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一个实际的问题——地理。

在中世纪冷兵器时代,地理因素往往对军事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上两张地图只是平面图,如果我们来看一下西班牙北部地形和法国南部地形,通过对比就不难得出地形因素对于喜欢使用骑兵的阿拉伯人来说影响是多么严重了,尤其是靠地中海的西班牙东北部和南法还可以借助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海军。

综上而言,佩拉约等人首先可以靠地理优势,在山区里跟倭马亚王朝玩躲猫猫。

虽然几百年后西班牙人发明了“游击战”(guerrilla)这个单词,但是最早运用该战法的还是盘踞在北部山区阿斯图里亚斯和坎塔布里亚土著。

其战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阿斯图尔人和坎塔布里亚人当年跟罗马军团在山区里打游击,迫使罗马人不得不以军团之名建立了如今的莱昂市(León)。

值得一提的是,让西班牙人引以为傲的西班牙高铁,目前(2021)北部最远也只修到了莱昂市。因山区建设难度颇大,阿斯图里亚大区首府奥维耶多至今仍然未通高铁。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西哥特前朝的边疆大员以及少数民族巴斯克人与同样信仰天主教的法兰克人暗通款曲也是让倭马亚王朝颇为头痛的不稳定因素。

从公元711年到公元720年倭马亚彻底铲除西哥特残余势力,仅仅用了9年的时间,并且控制了伊比利亚绝大多数地区。

面对地势相对更加单一的高卢地区,从公元720年到公元732年,也就只是从加泰罗尼亚地区推进到图尔,而且并不是完全控制,只有如今蔚蓝海岸-普罗旺斯地区相对实控时间久一些。

阿拉伯帝国在当时科技可达的情况下疆域已经达到了古典军事帝国扩张的极限。

但是,阿拉伯帝国如果无法彻底击败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甚至教会支持下的其他欧洲诸国反手支持比利牛斯边疆地区的同样信奉天主教的少数民族和藩镇,就会像一把把不那么锐利的匕首在帝国庞大的身躯上慢慢划伤口,直到放干最后一滴血。

从公元722年佩拉约起兵到公元732年在图尔被查理击败的这十年,是倭马亚王朝最有机会灭掉阿斯图里亚斯黄金窗口期。

但比起剿灭北部的山匪,向异教徒腹地进军攫取更多的土地,获取更大的军功,是倭马亚王朝安达卢斯历届总督的首要目标。

无论是为了帝国,为了哈里发,为了真主;还是为了自己在边疆当个可以媲美大马士革的“土皇帝”,这个目标都是高度一致的。

除此之外,困扰阿拉伯帝国已久的新旧皈依者冲突也是一个因素之一。

迅速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吸收了新的民族——库尔德人、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等等,阿拉伯人作为帝国支柱和伊斯兰教的创建民族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交织着教派分裂,给帝国种下了叛乱的不安定种子。

公元740年柏柏尔人大起义首先削弱了安达卢斯和马格里布地区帝国的控制力,此时倭马亚肯定是“攘外必先安内”。

然而谁曾想柏柏尔人大起义只是个引子,阿拔斯更胜一筹直接把倭马亚王朝给掀翻了。

倭马亚王朝没有及时地处理好内部问题,单纯想靠军事扩张来解决内部政权稳固地问题,最后不仅没有灭掉阿斯图里亚反而给自身创造了阿拔斯这样地掘墓人,也算是历史对其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user avatar   fa-ta-he-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有很多。

首先,倭马亚王朝军队错失良机,在718年前后误以为西哥特人已经无力抵抗从而没有一鼓作气,一劳永逸的去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另外,阿拉伯人军队随后也出现内讧,当时与其说是阿拉伯人倭马亚王朝军队还不如说是摩尔人,因为不只是阿拉伯人还有柏柏尔人,他们后来被伊比利亚人统称为摩尔人。

倭马亚王朝军队发生内讧,其中叙利亚军团和柏柏尔人进行战争,其中一方一度占领首府科尔多瓦。而那会北非的柏柏尔人也发动反抗倭马亚王朝的起义。这样阿斯图里亚斯得以站稳脚跟。还有就是能获得北方法兰克王国的各种援助。

另外 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处于伊比利亚半岛最北部多山的山地,非常的易守难攻,加上当地人武德充沛就是能征善战。结合地形优势还很适合与侵略者进行游击战或者出其不意的突袭敌人。八世纪末倭马亚王朝大举进攻阿斯图里亚斯一度占领都城,阿斯图里亚斯军民就退到山区进行游击战,让倭马亚王朝军队防不胜防,而且还能趁其中一支军队抢掠战利品的时候发起突袭,几乎消灭倭马亚王朝那支军队和杀死军队的将领。

到了九世纪以后,倭马亚王朝还要面临地方一次又一次叛乱,使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国不但能挡住倭马亚王朝还能往南逐步蚕食倭马亚王朝领土。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是因为阿斯图里亚斯的地形,基督教国家的抵抗以及倭马亚在伊比利亚的内部矛盾。

阿斯图里亚斯地形崎岖,多山地,补给困难,以安达卢西亚平原地区为中心的摩尔人难以进攻,即使打下一些地方,也难以实行有效占领,所以即使是阿卜杜.拉赫曼三世的极盛时期,在击败阿斯图里亚斯之后,也只是让他们称臣纳贡,而不是直接占领。

其次,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基督教国家在宗教旗帜下抵抗摩尔人,比如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佩拉约一世就通过游击战,击败了摩尔人攻打他的部队。后来的基督教王国,在1031年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崩溃之前,虽然无法真正南下夺取安达卢西亚,但是依靠山地自保是做得到的。通过复杂的山地地形,派出骑兵,抄其后路,切断其补给线,不停骚扰使其疲惫,使得摩尔人难以征服阿斯图里亚斯。

最后就是摩尔人内部矛盾重重,无法真正有效合力继续进攻。在穆萨、塔里克征服西哥特之后,阿拉伯人、柏柏尔人迁入安达卢西亚。在利益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柏柏尔人游牧民族部落被分配到一些高原山地地区放牧,他们有时会对阿拉伯人的统治地位不满。阿拉伯人当初在711年随塔里克进攻西哥特的人,民族上非常多元,包括叙利亚人、也门人、埃及人等民族,他们之间因为民族、部落也有许多冲突。从穆萨开始,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中叛乱频繁发生,所以后来倭马亚被阿拔斯灭了后,阿卜杜.拉赫曼一世的高合法性,能够平衡稳定不同派系的利益冲突。

但是这些冲突,随着统治者虚弱,就会暴露出来,而且统治者为了稳定,会加强一派实力,打击目前强势的派系,但会导致另一派实力崛起,可以说1031年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的崩溃就是结果,柏柏尔人部落劫掠了科尔多瓦。

其实还有就是安达卢西亚平原远远比阿斯图里亚山地富裕,不仅土地肥沃,在引入“阿拉伯农业革命”的水利灌溉技术以及印度、波斯来的甘蔗、棉花、柑橘等作物后,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除农业外,工商业的发达,城市基督徒和犹太人的人头税和商业税,加上地中海贸易便利,使得安达卢西亚成为伊比利亚的中原地区,而阿斯图里亚斯则是塞外,征服塞外对于摩尔人统治者不够经济,他们更侧重劫掠和逼迫臣服。

后来1031年后,基督教国家发起反攻,占领了安达卢西亚的城市和统治大量非基督徒,也学习一些摩尔人、赛法迪犹太人的技术、制度构建自己的国家,在天主教双王前,与摩尔人、犹太人也有共存的时期。




  

相关话题

  有哪些著名的史书是写欧洲中世纪历史的? 
  战争时,教堂能起到保护作用吗? 
  谁来比较一下日本和欧洲中古战争的规模? 
  用钱能买到公爵头衔么? 
  蒙古当年西征为什么没有打到罗姆苏丹国和拜占庭帝国? 
  在14世纪开始就有赎罪券了,那么在马丁路德之前是否有过对赎罪券的批判?那些批判者后来怎么样了? 
  穿越中世纪如果我有20万带甲骑士能否征服北欧或者说打败北欧维京人以及征服法国? 
  神罗明明是一个伪帝,为什么有人觉得神罗和查理曼是正统罗马呢? 
  从八世纪到九世纪的上半叶,拜占庭帝国的诸位皇帝为什么要屡次三番地发动毁坏圣像运动? 
  中世纪的欧洲人会觉得自己比远古的人更理智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圣女贞德」让娜·达尔克?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