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阿富汗战争?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以阿富汗为目的打阿富汗。要打阿富汗可以,带着他们揍伊朗,揍巴基斯坦,揍印度。

阿富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的基本生活方式是没事时各村间切磋以锻炼武艺,主要产业是抢劫商旅,官府敢管就一起干官府。有事时就跟着东来西往的强人们一起出去发横财。

也就是说,在阿富汗人的认知中,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带领大家一起砍人。你要是不领着大家砍人,那不要怪大家砍你。。。

所以对付阿富汗刁民的最好办法。就是收编他们,然后一起出去砍人。你大苏维埃/美利坚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除了“伤风败俗”啥都不会,连巴基斯坦那群废物都不敢砍。那阿富汗人凭啥服你?凭啥跟你混?


user avatar   daruq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邀把云石压下去~

阿富汗的地图



阿富汗的北部,沿着阿姆河是平原,沿着阿姆河的地方,还有北部的几条河流:哈里河、穆尔加布河、巴尔赫河、昆都士河沿岸是灌溉农业区,是阿富汗主要的农业区,古代一度非常繁荣。在北部除了河流沿岸和高山以外,一般低海拔地区都是沙漠覆盖。
阿富汗东北部是兴都库什山区,从中国边境延绵到中部,高山深谷,地势崎岖,海拔普遍在3000米以上,雪山很多,氧气稀薄,山谷地区勉强可以种地,大部分地区只能游牧。喀布尔河河谷-开伯尔山口是印度通往中亚的主要交通路线,除了贾拉拉巴德附近的盆地以外,都两边群山矗立,道路险峻。山谷中有很多大型洞穴,交叉纵横,深不可测,稍加改造就是完美的游击战战场。
中部是荒凉贫瘠、地势崎岖的哈扎拉贾特高原,海拔一般1000米-2000米。
哈扎拉贾特高原西面、南面地势平坦,发源于高原呈放射状的几条河流两岸是灌溉农业区,其他地方几乎都是沙漠、荒原覆盖。
坎大哈所在的洛拉河河谷再往南到巴基斯坦边境,又是山区,海拔虽然不如兴都库什山脉,但是同样道路艰险,地势崎岖。
阿富汗虽然大部分地区都是荒凉贫瘠,但是河流沿岸地区历史上灌溉农业非常发达,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国外援助的农药化肥良种帮助下,每亩也可以达到300斤左右,尤其是北部战乱较少的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地区。再加上外国粮食援助,所以虽然战乱频繁,但是并没有大量饿死人。

阿富汗的语言分布

阿富汗,称其为一个国家有点过,根本就是一个毫不牢固、披着国家外衣的部落联盟。

东北部是塔吉克人,居住在东北部的山区,他们的语言达里语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在西部的赫拉特也有很多人讲达里语,塔吉克人占阿富汗人口的30%左右。
中部的高原是哈扎拉人,他们自称蒙古后裔,很多人和我们长得很像,信奉什叶派,占人口的10%左右。他们也是讲达里语。
南部和西部是阿富汗最主要的民族普什图人,其语言也是伊朗语族的一支,占人口40%左右。

其他比较大的民族:
北部还有讲突厥语的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东北部还有努里斯坦人(周围的人称他们是卡菲尔!),西北部还有艾马克人,南部有俾路支人。

由于这个国家的地理特点:被大片的游牧区和高山沙漠分隔开的一个个孤立的河流灌溉区。2011年北部才有一条很短的铁路开通——是通往乌兹别克斯坦,各地的割据形势是天生的,所有的民族事实上都是语言风俗类似的N个部落,N个部落联盟臣服于当年的阿富汗国王,形成了这个国家。
各个部落联盟或者说民族,内部都有N个彼此对立而又互相通婚的部落,打打谈谈,谈谈打打。A部落的敌人,就是B部落的朋友,觉得打得烦腻了,或者面对共同的敌人,大家再彼此通婚休战。
19世纪才改奉伊斯兰教的努里斯坦人和信奉什叶派且长相不一样的哈扎拉人是阿富汗民族歧视链的最底端。

今天称为阿富汗的这块地方,历史上长期属于波斯历史的一部分,中亚的花剌子模、帖木儿帝国、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也客串过。
1747年,波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战神纳迪尔·沙被部下刺杀,纳迪尔·沙的部下普什图人阿布达利部落的艾哈迈德·沙带领着本部落的兵马和纳迪尔·沙宫廷的财宝回到家乡,击败了普什图人的其他部落首领,攻占坎大哈,被普什图人各部落首领拥戴为阿富汗国王,然后四处攻略,大致奠定了阿富汗今天的疆域,再往东南远征印度,攻陷德里,大肆杀掠,满载而归,获得了各个部落暂时的忠心拥戴,也为英国彻底征服印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还把自己部落的名字改成“杜兰尼”,意思是珍珠。
1773年,艾哈迈德·沙去世,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立刻开展内战。王室内讧与部落冲突有机结合,杜兰尼王朝的基业也开始走向衰落,被巴拉克扎伊王朝取代。巴拉克扎伊王朝不如杜兰尼部落强势,地方上各部落割据,中央政权衰落,各民族各部落表面上卖个面子,臣服于衰弱不振的巴拉克扎伊王朝,最大程度上保持本部落的独立自治。

话说印度被阿富汗进攻杀掠之后,莫卧儿帝国和马拉特联邦都走向解体衰落,最终被英国征服。英国人横征暴敛,天高三尺,奠定了日后大英帝国的基业与今天和谐美好的英国。英国人一边搜刮,一边也害怕有别人过来抢,看看周围,波斯的卡扎尔王朝被俄罗斯吊打,正在走向衰落;缅甸对孟加拉阿萨姆刚刚伸出手,就被英国暴打一顿,割地赔款;大青果已有药丸之象;只有阿富汗几十年前刚刚洗劫过印度,就是他了,但是1839-1842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入侵的英印军队遭全歼(同一时鸦片战争被打败的大清朝情何以堪……)。
艾哈迈德·沙的四出征伐,第一次英阿战争,普什图人打出了名声,成为了阿富汗毫无争议的主体民族。

大英帝国当时如日中天,在阿富汗却吃了败仗,原因在于:
1、地形复杂,枪炮优势难以发挥,英国人排队枪毙的战术难以发挥。
2、气候恶劣+高原反应,冬天和夏天温差巨大,夏天高温,冬天飘雪,战斗力大减。
3、开伯尔山口、喀布尔河谷地的道路艰险,沿途各部落看准英国人的后勤运输,刀刀见血。
4、复杂的部落割据局势,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看得住场子的傀儡或者盟友,打了A部落,联姻的B部落前来干架,拉拢了C部落,敌对的D部落也要抽份子,一个个部落去摆平,又没这个工夫。而各个部落都TM没油水可抢却又桀骜不驯彪悍善战。

再往后,俄国熊的爪子伸到了中亚,英国看着毛熊也心里发毛,第二次英阿战争,同样损失惨重,无功而返,阿富汗最终成为英俄两国势力范围之间的缓冲国。

到了20世纪,现代化的风也吹到了阿富汗内陆,查希尔国王也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政策。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一起进来的还有自由民主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瓦哈比主义……部落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们有的要求实行民主选举、君主立宪,有的要求搞社会主义,有的想搞苏联式的共产主义,有的想恢复伊斯兰荣光……内战的思想准备已经做好了……
表面上的现代化,并不能掩盖整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仍然处于部落社会,和几百年前一样,国王只不过是各个部落联盟的盟主而已,国王和政府对地方的统治,是通过部落首领的效忠来获得的。王权不下省,省内靠部落。普什图人最大的两个部落,杜兰尼和吉尔扎伊,结成松散的联盟,内部各个支系矛盾重重,对外基本上枪口一致。各个民族之间、各个部落之间、各个部落内部各个支系之间,为了争夺牧场、水源、田地、牲口,彼此之间经常大打出手。
各个所谓的民族之间,其实界限并不分明,尤其是山区,今年效忠普什图,明年挂靠塔吉克,并不是什么难事,达里语反正全国通用。除了什叶派的哈扎拉人和被视作卡菲尔的努里斯坦人。

冷战背景下,倾向于苏联的达乌德总理发动政变,然后阿明、卡尔迈勒、纳吉布拉轮流上台,阿富汗中央政府本来就虚弱的权力在成为苏联卫星国之后更加显得离经叛道。共产主义不清真,教会全面反对,土地改革直接要了部落首领的权力,各部落纷纷起兵,卡尔迈勒还是塔吉克人,普什图人怒了,外面米帝、天朝、巴铁、阿拉伯国家一起下药。
国内,苏联人面对的局势和当年的英国人几乎一致。表面上有了现代文明的痕迹,但是这个国家,仍然是一个部落联盟。苏联扶持的卡尔迈勒是塔吉克人,普什图人根本不鸟,而塔吉克人也觉得他离经叛道,里外不是人。苏联突袭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捷克斯洛伐克很快就放弃了抵抗,而苏联在阿富汗四处讨伐,也只能在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白天勉强看住场子。为啥?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有完善的国家政府官僚体系,控制了头脑,自然身体听话,而阿富汗没有完整的国家机器,只有N多矛盾重重的部落……
苏联虽然很快就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道,但是苏联人从中亚到喀布尔的补给线经过兴都库什山脉的萨朗山口,道路艰险,沿途各部落看见运输车辆毫不客气,今年开斋节就等着抢你军粮吃一顿大餐呢。
更重要的是,战火一开,本来就落后的阿富汗经济,立刻崩溃,农业衰落,商业荒废,大量难民四处逃荒。这些本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善良民,现在在巴基斯坦的难民营里面,心里只有仇恨,想着打回老家去。这些人为各路游击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又是山区延绵,形势复杂,两边都是普什图人,武器走私根本管不住。
苏联的钢铁雄师,面对这些外国武器武装起来的游击队、部落武装,根本就是高射炮打蚊子,现代社会,又不能像日军在华北一样搞三光。
苏军进剿的经典剧本:
第一阶段:大军开入主山谷,游击队放开大路,撤往各个山洞和支谷。
第二阶段:大军扔下重装备,轻装分头前往各个山洞和支谷搜剿,和游击队大打麻雀战。
第三阶段:苏军受不鸟,宣告清缴行动”胜利结束“。或者游击队主力安然撤退,去另一块山区跟你玩,苏军主力也只好奉陪撤离,山谷中留下几个孤零零的据点不时挨冷枪。
这些山沟沟不打又真的不行,不然自家后勤补给线被人拱着打。
补给困难、高原反应、无休止的游击战、治安战,换了任何军队都会士气暴跌的。除了一路屠城的蒙古大军。

十几年的战乱,阿富汗的部落组织出现解体迹象。传统的部落首领权威遭到动摇,乌兹别克的杜斯塔姆将军、塔利班首领奥马尔,都是贫苦出身,没有部落背景。塔利班运动某种意义上也是普什图人在民族危机中,试图以伊斯兰圣战为旗帜,打破部落隔阂界限的一种努力。没有部落根基,只有巴基斯坦和基地组织援助的塔利班和杜兰尼部落豪门出身的卡尔扎伊短暂合作之后,很快就分道扬镳,成为死敌。塔利班希望建立纯粹是普什图人的阿富汗,塔吉克人滚回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人滚回乌兹别克斯坦,哈扎拉人下地狱!塔吉克人贵族出身的潘吉希尔雄狮马苏德、乌兹别克军头杜斯塔姆的北方联盟和普什图人的塔利班始终敌对。

美国在阿富汗同样也陷入了部落冲突的海洋。
战斗过程和苏联剧本差不多。大城市和交通干道很快控制住,但是清缴行动就变得无比蛋疼。
托拉博拉山区声势浩大的清剿行动实际上失败了,最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主力安然逃脱。
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哈扎拉人很大程度上对于美国人推翻塔利班心存感谢。但是他们也得到俄国的大力支持,北方联盟才能够撑到美军赶来。北方各民族能够和美军合作,但是对于美国扶持的普什图人喀布尔政府听封不听调,也不想成为美国遏制俄国、渗透中亚的马前卒。普什图人某些和塔利班有仇的部落,比如卡尔扎伊的部落,自然也很乐意和美国人合作。但是同样也有很多和塔利班合作的部落,和卡尔扎伊结下过梁子的部落,对美国心存敌意。根本没有什么宗教极端势力和温和派,只有各个部落,所谓极端武装,很大程度上是看你丫不爽,和你丫有仇,就是想抽你的部落,所谓温和派武装,很大程度上是你是我敌人的敌人,可以暂时跟你合作,或者要么拿了你的钱,要么实力不济,暂时不来寻你晦气。
塔利班已经越来越放下宗教革命的旗帜,转向与部落首领合作,和阿富汗政府谈判,对于跳槽伊斯兰国的部下,清洗起来比对敌人更加凶狠。
阿富汗整个国家经济崩溃,财政完全靠外国援助,而外国援助必然是通过喀布尔政府和各省部落首领,传统的部落首领权力正在恢复。
整个国家在北部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哈扎拉人地区,战乱相对较少,局势比较稳定。
南部的普什图人地区,冲突仍然时有发生,塔利班不会轻易停火,要政府开出够高的价码才肯接受招安,而且武器不会上缴,随时还会再次起兵。

阿富汗值得一提的资源,只有鸦片和铜矿,艾娜克铜矿虽然据说储量很大,但是运输到中国,困难重重:北面走萨朗山口,修路困难,中亚费尔干纳同样局势不稳,南面走开伯尔山口,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部落地区,也是穷山沟沟,巴基斯坦政府同样搞不定,运输费用高昂,而且沿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枪杆子,都想抽份子,同样喀布尔政府都摆不平他们。

任何一个阿富汗中央政权,对外都必须是表现出人畜无害状,才能够获取外国援助,活下去,让敌对部落不至于太嚣张。

对于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披着国家外衣的不牢固部落联盟,任何出兵直接控制的企图都是非常愚蠢的决定,N多部落,谁是谁都搞不清楚,打了A部落,不知道咋的就add了B部落。

没有油水,无法以战养战;战略地位重要,一出兵,就会招来全球各大流氓的干涉,国际上限于孤立;没有成熟的国家机器,永无止境的治安战会拖垮任何国家的民心士气。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军工联合体和华尔街的资本家为了洗钱打了20年的战争。

阿富汗的历史:

阿富汗的现实


美国砸了两万亿打造的民主政府,两任总统。2020年阿富汗人均GDP是508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中非共和国2020年的人均GDP为476美元

南苏丹2016年的GDP为1811美元

乍得2020年人均GDP614美元

津巴布韦2020人均GDP1128美元



说白了还不如非洲国家

美国早就在奥巴马时期就开始撤军了,到现在都没有搞成。特朗普时期加快步伐。

这张图是去年蓬佩奥会见塔利班代表

据德新社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地时间2020年11月21日在卡塔尔会见塔利班谈判官员,要求塔利班减少在阿富汗的暴力行动,尽快达成永久性停火协议,制定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路线图。

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声明称,蓬佩奥当天还在卡塔尔会见了阿富汗政府官员。蓬佩奥本人在推文中称:“我建议双方继续就实现永久性全面停火的政治路线图进行深入探讨,继续推进已经取得的进展。”

特朗普则在去年三月就和塔利班通电话了。

再想想拜登在撤军时说的:“美军是来反恐的,不是来给阿富汗建立民主政府的。阿富汗有什么政府是阿富汗人自己的事。”

早在2019年蓬佩奥访问阿富汗时说:美国已向阿富汗塔利班明确表示会从阿富汗撤军,但尚未就撤军时间表达成一致。美国正在努力为阿富汗国内各派展开谈判创造条件。他说,在德国和卡塔尔方面的促成下,7月在卡塔尔将举行一次阿富汗内部对话。

说白了,美国早就想甩掉阿富汗了;至于为自己工作的那些阿富汗人。他才不在乎呢。西贡铁拳就在那摆着呢


user avatar   luo-ke-ma-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统计局工作人员也不过是公务员,没有受到过经济训练,所以他仅仅是给予统计,但是并没有解释能力。他所说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普遍通用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具体的说是每小时经济产出(output per hour worked)。

我们可以对比下这两个概念,统计局声称的“全员劳动生产生产率”是生产总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意思为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普遍所用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小时产出,所以实际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除以平均工时。由于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大概是2200小时,美国则为1750小时,所以实际上他的统计数据还要高估了,所以这个值应该为6%左右。由于我国处于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赡养比例较低,就业人口比例依旧高于平均水平。我国现在约有7.75亿人就业,而美国只有1.5亿人就业;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都更长,分母更大的情况下分子就更小,所以实际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国家(美国)要比经济水平相对更低。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普遍估计韩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仅为美国的50.2%,日本则为65.4%。西班牙本身经济水平和韩国相近,但是工作时间远远少于韩国,实际上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韩国,而根据OECD的估计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则为美国的74.5%。


即使如此,这个数据很明显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理由有两个:

  1. 他使用的是2005年的美元计价,实际上应该调整到更接近现在的美元来计价(接近现价)。例如OECD使用的是2010年的不变价美元,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韩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水平,这一点 @Orz辉 所提到了。
  2. 汇率价值严重影响了测算,不管是韩国这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新兴国家,还是波兰、土耳其等比较发达的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汇率被低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当长时间保持和技术领先国家(如美国)相近的水平,那么用汇率计算的误差就小;而韩国、波兰、土耳其这些国家生产率快速追赶的国家则被低估。一个事实是波兰和土耳其如果用汇率计算的话,人均GDP则仅仅为10000美元,而实际上用购买力衡量则超过25000美元,所以OCED的统计表明,土耳其和波兰的生产率实际上和韩国相当,都超过了美国的50%,而不是仅仅为20%。所以实际上,统计局并没有考虑到每年76978元/人的实际价值是多少,而OECD的经济学家则使用的是PPPs。


一个可靠的方式是使用尽可能接近现价的不变价计算单位,并且使用购买力计算,例如OECD本身选择的是constant prices 2010 and PPPs。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做估算的话,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现在大约美国的25%,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可靠应该略高于美国的20%。所以,普遍的估计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略微高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20%,一个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21%。

从某种意义上,即使是21%的数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大大高于现在已经测算的规模,在过去5年中国就已经更改了3次统计测量方式,每一次都提高了经济规模。即使如此,潜在的经济规模依旧存在,所以经济水平的低估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被低估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官方声称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远高估了,因为中国政府高估了自己经济增长的速度。




  

相关话题

  元朝是如何崩溃的? 
  华为回应美国将限制特定员工赴美签证:是不公正和武断的行动,你怎么看? 
  二战及以前日本海军为什么如此重视鱼雷? 
  如何评价「新儒家」蒋庆提出的「三院制」? 
  英特尔致信供应商「禁用新疆产品」,将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G7领导人互怼照片刷屏,西方媒体批评特朗普蔑视盟友? 
  最近知乎,关于俄乌之战,俄国舆论战失利的原因? 
  如何评价「八王之乱」? 
  为何现在很多人开始读毛选? 
  读史使人明智,那么从对于历史故事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上看,你有什么推荐的书? 

前一个讨论
我国现在各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为什么还说处在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乌克兰加入欧盟?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