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里或成全国首个灵活办公企业,员工可选择在家或就近办公,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灵活办公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事情不要自我设限,更不要因噎废食,当出现一个进步性的改变时,不要忧心忡忡的去担忧可能爆发的问题,更不要因为还没有爆发的问题而拒绝改变。系统的更新出bug是常有的,修改补丁缝缝补补就是这么过来的,但他只要更新了,就意味着有了新的开拓空间了。

  灵活办公是小时候各种科幻作品里“在家上班”的第一次尝试,不管它的出现企业是哪一家,它都代表的是未来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希望曙光,代表新的工作方式,哪怕现在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至少给出了一个进步的方向,让人可以基于这个方向可以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比如说这个灵活办公和办公室办公是否可以搭配起来,给员工以灵活办公的指标,在我偶尔因个人原因需要像以前那样请假时,可以改为灵活办公,这样薪资,工作内容,考勤都不受影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在全勤和私事之间艰难抉择。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的普适性很多,生病了但不是大病,痛经了但不是要命,女朋友来看望了但不是来结婚了,爸妈想你了但没啥大事……这样的事情不去处理心里会有芥蒂,但专门请假去处理又会心有不甘,此时,灵活办公的优势不留体现出来了吗?

  或者比如半天在公司办公,半天灵活办公可不可以?现在国家禁止课外补习,孩子三点放学了爹妈还在公司里脱不开身,怎么办?灵活办公啊,只要我活搞定了,你管我在家在车还是在路上?接了孩子回了家还能接着工作,这样更具人性化的政策不比让人陷入两难来回奔波更好吗?再放开一点,天气不好了心情不佳了失恋了脑抽了突然中二了……种种需要自我放空无拘无束的状态时,灵活办公不都给予了打工人一个相对能舒适点的选择吗?

  条件足够了,创造价值本来就跟地点没关系了,非制造业的互联网金融或者文创影视等高度依赖线上的工作,在公司办公本来就是为了方便加强管理的,监督到位,追查到位,让领导与员工处在同一空间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监察工作状态,这对员工本人的心理自然不是友好的,不然也不会出现“摸鱼”这种概念。

  现在很大一部分工作的现状是,很多人有短时间处理工作内容的能力,但是出于某些上级奇怪心理的压迫,不得不延长工时,以做出“很努力”的假象,一旦谁干的有效率了还会被嘲讽为:“一礼拜的活你俩小时干完了”。既浪费时间又没创造价值,属于双输局面。

  而有了灵活办公以后,一天的活我俩小时干完了还需要担心上司看我无所事事吗?不会了,状态改成“工作中,勿扰”然后直接反手开一把排位,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因为醉心工作甚至无暇回复消息,你不感动吗?脑子困困想打盹的时候还需要一个眼睛休息一个眼睛看主管有没有注意自己吗?我盖着被子就是一个鼾声如雷,醒来只要任务完成了不就得了吗?

  蹲家里吃喝,躺床上干活,屁股底下坐着马桶,手里还能撸个猫狗,不被他人监视就是一种不错的生活状态,不用处理上下级关系,不用理会烦人的办公室政治,不用管谁跟谁恋爱了,谁跟谁开房了,谁对谁有意思,谁给谁使绊子,谁偷了谁的案子,谁截了谁的凯子……最好跟以后跟同事只有头像的交情,很多社恐人士恐怕会对此举双手欢迎。

  自由灵活化的办公肯定是未来世界的趋势,尤其是疫情形式的反反复复更是会大大加快这一进程,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是先驱,未来的金融文创电商等也肯定会被卷进去,最后,在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促进下,传统的制造业工商业恐怕也逃不过,我昨天还刷到了智能机器人运输的视频,全自动生产线如果成熟,工人阶级也有可能迎来灵活办公的时代。

  我个人是极度讨厌办公室氛围的,压抑憋气虚情假意,每天看老板想骂娘,看同事像奔丧,表面上嘻嘻哈哈好兄弟,背地里升迁排挤拉关系。所以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多的看法和感悟,让我去上班,有的选我一定选择在家办公,眼不见心不烦,至于人际关系,给我充足的自由空间,我有的是本事去发展更多样更健康更纯真的人际关系。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起腾讯盖新大楼,肯定是阿里的方案更加面向未来,未来在家办公和自由选择地址办公是大势所趋。也能降低大城市的通勤压力,降低年轻人的购房和照顾老人的压力,肯定是鼓掌欢迎的。

我现在就是,只有每周二和周五和同事们开会 ,其他时间都家里蹲。开会时把工作一分,回家自己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没人管你,只要大家都能按照计划表完成任务就行了。

下一步我甚至想搬回天津住,开会日坐高铁往返就是了,反正一周也才两天,在天津郊区买套带院子的别墅住不香吗?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只要把沟通制度设计好了,把劳动者和管理者的关系平衡好,这绝对是有益于全社会的举动。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沟通制度设计好了,甚至一周连一次会都不用开,大家来公司,只是为了能一起玩桌游。

以上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比较难成为趋势,因为居家办公只适合纯互联网企业。也就是没有实物交互类的企业。

其他IT企业都未必适合,简单例子比如做电子设备的你就没法居家办公,你发现信号不好要找硬件测天线,在公司的话吼一嗓子就来人帮你焊板子飞线去了,在家办公怎么搞?——是的我只是个程序员,但不等于不需要跟其他部门配合啊。


但是,个人还是比较支持灵活办公的,毕竟灵活办公的意思相当于平时有时可以偶尔异地办公。

也就是说,当你有办公的客观条件跟时间,但无法肉身来到公司时,可以使用灵活办公的方式来实现。如此一来,某些情况完全可以不用请假。


居家办公常驻,个人觉得是不现实的,但灵活办公我个人比较看好。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已经连续22个月没有去办公室了。

体验就是我现在不假思索的拒绝任何公司任何猎头的邀请。

因为即使新公司也是在家办公,那还不是要办公嘛……

要知道我为了有点事干,去年连6个月的育儿假都放弃了,休不休假完全一回事。

灵活办公我相信在美国的软件行业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只要体验过的人,就很难再去面试需要办公室上班的工作。

当然,灵活办公不是可乐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有些听起来很好的东西,不同公司执行起来就不一样,比如奈飞那个著名的无上限年假……,据说和salesforce执行的很不一样。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实说啊,我并不觉得灵活办公会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

疫情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段在家办公或者说变相的灵活办公的时期,但事实上感觉是那段时间在家办公,其实比在公司办公还累。

第一是因为在公司办公还有明确的上班和下班时间,但是在家办公的时候变成了24小时待机。因为反正你也在家也就没有上下班的界限,别人有事儿领导有事儿随时在网上找你。一天下来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了工作上。

第二是工作和生活节奏的转换,使的人其实更累。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若干小时你都在工作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你的思维节奏还是你的工作状态,都保持在一个惯性上,但是在家里面你可能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然后开始进入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这个时候突然又有工作的事情找你,你要重新切换一次,每次切换都是一种思维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变化。一天让你切换个十几二十次,工作效率也并不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灵活办公在家办公,看似一个人有了更多的弹性时间,但事实上并没有提高工作效率,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多少。事情还是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我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不断的应付和切换。

第三,所谓的灵活办公,只适合于部分工作,互联网公司可能比较明显。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工种其实都不太适用。比如说你是财务会计hr,那么由于你的工作性质需要,你可能需要坐在公司里面,如果你是BD你是销售,你是需要见客户的人员,可能你需要不断的面见客户,光靠网上交流也不太够。只有那些单独负责一块工作,模块化的自己工作,同时不用见客户,也不用跟同事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职位,适合于这样的工作,在一个正常公司里面,这种职位都是少数。

从国家政策现在来看,国家未来重点扶持和支持的产业并不是那些单纯的互联网产业,反而是那些具备核心技术的新兴制造类的企业,而这类企业其实往往很难脱离办公场所,在家办公。这段时间阿里等公司虽然传出了灵活办公的消息,但另外一方面也传出了裁员2万人的消息……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率是搞不成的。

按照国外的经验来说,永久居家办公是要减薪的,比例还不小。

就国内现在这舆论风向,那个大公司这样做这马上就是热搜预定,路灯预定。没人会关注居家办公劳动时长和劳动效率是不是会降低,居家办公的人是不是会更舒适,生活会更健康。

而且一般来说,这个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会是中高层,很多底层员工的工作性质可能就不适合居家办公,到时候更是一地鸡毛。

真别做,没人会理解的。

不做就是不错。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知乎的风气,不管阿里出啥政策,肯定都是黑心资本家的算计。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大家都没提到的点:

远程办公合不合适,主要看员工家里有没有一间独立的不受打扰的书房/工作室。

如果做不到,那工作效率会大幅降低。


这问题以前跟同事商量过,真要能接受远程办公的话,又想降低员工的通勤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司在全市分散租独立的小工作室,员工自行选择任一工作室办公就行了。至于餐饮零食纸质单据文书之类的东西,由行政团队每天在这些办公室之间来回搬运就行了。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企业有个优势就是,工作的开展都是在线上进行为主,和传统行业需要在线下进行面对面沟通的不太一样,实体行业也许会需要人去给客户展示实体物品进行商业活动,而互联网行业中的工作模式则没有这么明显。


即使是传统行业,有一部分岗位也是可以做到灵活办公的。比如制造业中有一些岗位的工作大多数是数据录入,整理,发邮件沟通等,工作全都在线上操作系统可以完成,沟通也是通过线上完成。


至于开会,线上会议也是没问题的。疫情时期,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进行的经销商会议都是在线上举办,现场只需要公司代表出席即可。


如果以后可以将3D投影商业化,那么更不需要员工亲自到达客户现场,投影就可以面对面交流,只是人是个3D影像,并非真人,沟通时的语言,表情,动作都可以和真人一样,就和王牌特工里面的那些人开会一样。


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办公室的租赁成本,就是有些问题,比如如何知道员工有没有划水。任务的派发,工作状态等也都可能会被监控。但不管如何,这种模式的确可以大幅度降低打工人和企业的房租。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里虽然慢了半拍,但是还赶上了,这点值得表扬。

自去年疫情开始蔓延以来,硅谷很多公司就是搞的这个模式。

因为互联网公司本身就具备这个条件。

有电脑设备,有网线,就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工作进展。

家庭办公处理公务,这对于中国的传统来说其实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非常古老。

过去的皇帝并不是一年到头都在紫禁城里面呆着,哪也不去。

很多时候,特别是冬夏季节,皇帝都跑到行宫里面,一边欣赏园林景色,一边上班。

大臣们主要是点卯,按时打卡,皇帝不在就让内阁大臣领班,说完事情,就各自回府办公。

著名的圆明园就是清朝皇帝最喜欢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在哪儿。

并不是电视剧《甄嬛传》里面说的那样,偶尔才去一次。

现代社会进入大工业化时代,非常强调集体主义,注重流水线生产,对于纪律和组织性要求很高。

这个模式被广泛接受以后,仿佛工人不在一起,就不叫做上班。

而互联网行业,更加重要的是什么?

就是创新,就是原创能力,更加强调员工的自主性,独立性。

很多好的创意,点子,极高的工作效率,并不是由集体搞出来的。

人多嘴杂,最后搞出来的就是个中庸毫无特点的东西。

要想锐意进取,取得非同凡响的成绩,让员工自己找一个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在大海边,在山岗上,说不定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还记得某位著名作家,只有在宾馆的卫生间里写作,才会文思如泉涌。

人类个体是很特别的,个性化才是灵感的源泉。

这个办法好,希望更多企业也考虑一下。




     

相关话题

  996 这个词汇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最早是哪一家公司以实行 996 工作制为人所知? 
  31 省区市 2020 年平均工资出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排前三,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公司管理层们如何看待 90 后一下班就走? 
  什么是办公室政治? 
  如何避免中年失业? 
  如何评价自媒体文章《Spenser: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 
  为什么现在的职场男性越来越讨厌有女性的场合或者直接回避与女性共事? 
  如何看待自称前美团员工的田源在微博上对这次美团招聘事件的说明? 
  PPT 模板的下载资源有哪些? 
  为什么蒋凡只是降了职级,赵圆圆却在离职后三个月被阿里内网通报处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山西45岁乡村教师坚持教留守儿童写诗,两年累计四百余首?诗歌对留守儿童成长有哪些特别的帮助?
下一个讨论
读书真的比打工有用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