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朝和唐宋元明清的宋为什么叫“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lammable-brea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问前建议多看 @成湯咸 大佬的回答。

从后向前说,如成汤咸所说,赵宋的法理寄托于禅让这套。这套的命名基础包括改国号,国号基本就是你先前封国的国名。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前为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宋州节度使由唐德宗于建中三年设立。宋州前为梁州,于唐武德四年改宋州,后来改过别的名字,乾元元年复置。(槽一句,此地节度使出大才,朱温此前正是宣武军节度使)

刘宋称宋是因为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称帝前加封宋公,宋王。东晋义熙十四年,刘裕以十郡之地建宋国,受封宋公。次年进爵宋王,加十郡之地。第二年代晋称帝。(补充,经评论区大佬提醒,刘裕自称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又刘裕本彭城人(即今徐州),彭城刘氏虽非世家大族,但好过下等门第,因而刘裕自称彭城刘,加强合法性。彭城在周时曾为宋、楚都城,不与桓玄通用楚,因而以古宋地受封更合理)

春秋诸侯国宋,为武王克殷后将帝辛的庶兄微子启封于商丘,国号为宋,以不绝商祀。更早在商代武丁曾分封自己儿子子宋于宋国。

命名跟“德”有关,我看了眼大佬的解释,我肤浅理解为朝代气运,命脉之类含义,比如汉代的“火德”,既包含特质又包含运势。(又认为是部落图腾观念的转变)因为“法尧禅舜”,所以尧舜使用自己所在国名为天下号,后人不过用相同方法,表明自己也是禅让。

禅让这一套在后世基本从王莽开始,在大家熟知的魏晋南北朝期间被大家愉快使用,曹操同志对这套流程也提供了极好的样板先例。乱世以军功加封为多。大致流程我采用刘裕晋升步骤(缺漏的我会补充):刘裕出身极其贫苦,被王谧赏识。从军后先于孙恩之乱中屡立战功,多次击败孙恩军队。大司马桓温之子桓玄叛乱,刘裕上司北府军刘牢之企图稳坐观斗,在桓玄攻入建康后被夺兵权。刘裕升中兵参将(诸公及主要将军府的主要僚属)。卢循之乱中击破贼兵加封彭城内使。元兴三年击败桓玄,使持节,都督扬徐兖等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后又加都督江州诸军事。义熙元年平定桓玄余党后又加都督荆、司、凉等七州军事,此时为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加兖州刺史。义熙二年加都督交、广二州军事。义熙四年加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兼徐兖二州刺史。义熙八年攻灭刘毅后吞并豫、江二州势力。同年割荆州十郡为湘州,加督此州。进拜太傅、扬州牧,加赐羽葆。义熙十一年,攻打司马休之,加黄钺,领荆州刺史。胜利后加领南蛮校尉。义熙十二年,刘裕又加平北将军,兖州刺史(前辞),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都督二十二州之地。加中外大都督。义熙十四年拜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地建国,为宋国,受封宋公,加授九锡。次年进爵宋王,获得天子冠冕、旌旗等殊礼。第二年行禅让之事,改东晋为宋。

没有提及的其他殊遇为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诏书不名。禅让其实就是文明篡位,古来大臣位极人臣后也没什么可以赏赐的了,加九锡基本之后就是篡位了。刘宋、赵宋其实正是遵循这一套流程。




  

相关话题

  岳飞当时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即能收回故土、实现自己的抱负,也避免杀身之祸? 
  如果当初北魏苟得久一点灭南朝,或者隋唐是异族政权,古中国是否会永远沦为二等民? 
  宋朝的人如何看待唐朝,是怀念唐朝的强大还是觉得唐朝不如宋朝? 
  宋朝真的“积贫积弱”吗? 
  花木兰为什么要自己“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当时的部队不发放战马和武器吗? 
  辽,宋,金,哪个更能代表华夏? 
  为什么岳飞名气这么大却很少有与他的故事相关的影视剧? 
  刘宋和赵宋那个厉害? 
  为什么说在魏晋时期士(世)族开始形成,壮大? 
  宋澶渊之盟正确不正确,用钱换来短暂和平,安于和平,重文轻武。? 

前一个讨论
深南大道对深圳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lex账号解封?这说明了什么?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