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孩子问「为什么小明小红听起来就像小孩,小王小张听起来就像大人」时,该怎么回答呢? 第1页

  

user avatar   gabrielle00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评论区的各位,明年搞新年晚会的相声题材有了。

———————————————————

以下原答案:

你的孩子很聪明,很敏感。

小明、小红是“小+名”,非正式场合中,长辈喊晚辈中多用,所以对象是小孩的多(起码相对是小孩子)。

小王、小张是“小+姓”,正式场合,特别是工作关系中前辈喊后辈分,所以喊的多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

———————————————————

到哪里都被比自己大点的同辈喊某姐,某爷的,就是我这种女汉子了。

如果搞工作能出成就,以后可以被称为“某老”;没成就,以后就是“老某”,唉。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文的厉害之处,其中一点就在于其含蓄。


而含蓄的外在表达之一,就是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来目指同一个意象,而这些排列组合的意义在于,给这个意象附加不同的情绪。

咱就拿这个小明小红的例子来说事,事实上这只是若干排列里边的两种,如果说全了那可多了去了。

比方说一人叫小明,他大名叫郭静明。

他一生被人喊全名郭静明的场合,其实并不是很多,无非几种情况:


他妈要揍他之前,喊全名,是为战争号角吹响。


老师上课叫他回答问题时,以及同学去告他状时。


公共场合排队等喊号时。


被人在背后以中立姿态议论时。注意一定是中立姿态,假如是负面的说他闲话,往往不会称呼全名,无论他叫啥,都会被统一称呼为“内个鲨臂”。


所以你看,全名称呼往往带有一种熟悉的疏离感,即我认识你,但我此刻不想跟你靠太近,原因多种,或许是身份使然,或者是场合使然,或者单纯不想被溅一身血。

其它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名字都会被掐头去尾,再冠以大小等形容词后,从别人嘴里说出来。

有时候会删姓留名,表达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比如领导关起门来说私房话,或者哥们之间的称呼,往往会是“静明”这样的表达。

有时候会单呼尾字,这个情况在口语里多用于爱侣之间,比如他媳妇,会情意绵绵的称呼他为“明”。

注意一定是情意绵绵的场合,如果是快动手打起来的场合,一般会叫他“死鬼”。

还有一种单呼尾字的场合,是在装大尾巴鸡的文学作品里,有话都不会好好说,比如郭静明自个写的内些酸不溜丢的小说,有时候爱喊一个字的名,以显得贼酷贼冷峻的样纸……

还有一种喊法,只喊其姓,省略其名,比如有人会称呼他为“郭”。

这种叫法兴盛于2000年前后的海归一族,就显得贼洋气似的;而其衰颓于2010年以后,因为内个时候海归忒多了,这种怪异的称呼方式逼格不再,也就没人提了。

而在姓名前加上老小这种形容词,更多的表达了被称呼者在称呼者心目中的主观形象。

比如,郭静明,是个作家,写了一辈子书,寂寂无闻,尽管在作协混迹多年但建树不多。

他会被大部分人称呼为“老郭”。

老,只代表年龄,无关乎其它,这就是你在一个新公司听见有个中年人被称呼为“老某”,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个无官职的普通老兵,而非领导。

但郭静明突然有天爆发了,一个长篇突然火了,他也成了作协会长,有名有腕儿了。

他的称呼会从“老郭”瞬间变成“郭老”。

后者是“郭老先生”的简说,中国向来以老为尊,这种称呼,尽管二字颠倒而已,但身份一下子推高不少。

而他年轻时候,被人称呼为小明或者小郭,意思也大为不同。

小明=小+名字

小郭=小+姓氏

名字是父母给的,大都寄予了美好的希冀,因此小+一个美好希望的称呼方式,是说者从高处往下的,友善的,对听者的一种正向态度的表达。

在只有辈分没有阶层的环境里,常常有这类说法。

比如韩叔叔下班在胡同口路遇郭静明,亲切的说道:哟,这不是小明么?又搁这尿尿和泥玩呐?

就特亲切。

小,在这代表的是一种语言上的爱抚。

而小+姓氏则全然不同。

姓氏是祖先给的,一个人单独被以姓氏称呼时,往往就代表着背负着祖宗十八代的荣光和尊严。

君不见翼德云长率兵压城,旌旗招展处写的都是“关”“张”,他们不可能写的是“羽”“飞”这种字样,不然城里守军看见,以为是卖鸟的来了呢。

姓氏这个东西,对于中国人是严肃的,他不想英属国家,随便什么史密斯铁匠,泰勒裁缝的随便起,中国人,一个姓氏就是一片祖坟,甚至是周朝的一片封地。

带着姓,我们可就是来真的。

君不见大人之间有冲突互相叫板,都是“姓郭的你如何如何”,而不是“明明子你如何如何”么?

姓氏一加,气场肃杀。

所以,小+姓氏的寓意里,小通常代表的不是辈分,而是等级;姓氏则代表着严肃的场合,工作啊会议啊等等等等都算。

所以“小郭”一喊出口,言外之意是我下边说的话你得认真听,好好执行。因为你祖宗十八代的鲜血与雷霆,都背负在这俩字里头了。

领导站办公室门口,当着所有人喊,小郭你来一下。

这是立威立尊,同时让你严肃认真。

郭静明颠颠跑过来,领导进屋把门一关,满嘴柔情的:小明啊……

诶,这就是开始以个长辈的身份,开始跟你拉家常了。

现在是不是已经了然,为啥差不多的叫法,一个是当孩子,另一个是当大人了?

原因就是孩子会被寄托名字中的希望,而大人必须背负先祖姓氏中的责任

我写这些,一方面是打算跟大伙说,文学巨匠和十八线水文作者的差距,往往就在于遣词造句里流露出来的些微细节不同。

哪怕一个称呼里边的一字之差,都有毫厘千里的火候差距。

二一个,我也是想说明,听话听音儿是多重要,有时你在对面的车轱辘话里五迷三道的,但对方对你的称谓用词,以及口语书面语的转换,你就能测出来对面到底意欲几何。

人世间最好玩也最麻烦的几样事物里:


身外身,梦中梦,话里话,算是黄金三件套,闲暇时盘一盘挺有意思的还是。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长篇大论听起来像正常的意思,

长条大辩听起来就不像个人话呢?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不难答,你这孩子不得了,如果还没读中学,只能说社会领悟能力差不多有周恩来的水平了。


user avatar   kubiso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明小红叫的是名,小王小张是姓。

小明小红是在家里叫的,因为家里有很多人都是一个姓,不叫名区分不开,而且叫名就区分开了。

叫长辈一般都是叫称呼,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所以遇到叫名的情况一般就是在家里,长辈叫小孩的时候。

叫姓一般是在外面,学校或者单位,大家的姓不同,一般叫姓就能区分开。

而小明小红作为孩子,还被永远定格在小时候的语文课本和作文选上。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就是外界的刺激形成的潜意识。

“小+名”这种情况通常多见于中小学的课文,乃至幼儿园的日常称呼中。其中小明与小红的出现频率极高。

“小+姓”大量的出现在日常工作中,以及生活里,主要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些晚辈通常指的是青年。这种称呼类似小伙子,大姑娘,老姑娘,姑娘。


如果一个人处于特定的环境,对这些词会有不同的反映。

比如,我听到小明,就会想到一个漂亮的妹纸。因为她姓明。

上面的人叫明台。

如果天天称呼他为小明,潜意识里听到小明就不会想着是一个小孩。

哪怕是“小+名”的情况,在特定的叫法中,尤其是南方一些地方,只称呼名字的,听起来也不会觉得像小孩。

比如叫小宝的。


总之,之所以“小+名”听起来像小孩,这是因为集体潜意识的作用。




  

相关话题

  学校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是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假如你一天能赚两百万,你会干什么? 
  你怎么看待周秀云事件?涉事民警素质是否低下?原因为何? 
  普通人靠上班和靠炒股,哪个更容易实现阶级向上跃迁? 
  长沙一女子下班后被要求应酬男客户致酒精中毒,你怎么看? 
  社会对「早恋」的包容度会否越来越高? 
  《色戒》中梁朝伟和汤唯是真的做了么? 
  为什么很多「神童」长大后反而不那么优秀? 
  为什么常见妈妈带儿子去女浴室,而少见爸爸带女儿去男浴室? 
  如何看待韩寒宣布要制作视频频道«再和世界谈谈»,老粉会有什么期待吗?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下一个讨论
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到底是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