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国外疫情很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选择出国留学? 第1页

        

user avatar   samzh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疫情在本质上,没有改变留学生最关心的几个东西。


1. 教育资源

欧美的疫情再严重,也没有改变欧美大学教育质量优秀,教育资源丰富的事实。说难听点,哈佛不会因为新冠病毒就变成哈尔滨佛学院,麻省理工也不会因为疫情就变成缅甸理工。

反过来说,国内大学很多为人诟病的问题,比如:教学质量划水、课程体系死板、专业转换不灵活、行政管理过多,这些问题也没有因为疫情有任何的改善。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国内上大学的现实体验依然没有任何变化,而同时国外名校的核心竞争力依然保持不变,甚至个别地方还加强了,比如在疫情期间海外大学的制度更宽松,国内大学依然防疫需要对学校的管控更强……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暑假,在上海浦东机场告别父母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继续求学的留学生人数如此之多;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的美国英国本科研究生的申请极其火爆,甚至进一步内卷;这也是为什么无数留学生冒着巨大的生命风险依然出国留学的最根本原因。

还是那句话,短期来看,对有钱有资源的国内高级中产乃至富人群体来说,出国留学都是根本不可能改变的现实。孩子想出去,家长也想送孩子出去。不信你看看韩国,论国际地位算是亚洲一流的发达国家,论教育韩国也有亚洲顶尖的首尔大学、延世大学,但为什么韩国留学生人数雷打不动排在英美各大学国际学生人数前三呢?

仔细想想吧。


2. 就业机会

这个点之前我说过无数遍:单论国外,在美国找一份普通月薪3000美元的中产工作,难度很低,但就是能轻松过上衣食无忧的中产生活,顿顿吃牛排,买二手车,住别墅,不用加班,生养孩子成本低。

但在国内,哪怕月薪2万的中产工作都根本不可能让你过上上述的生活。

而在这次的疫情,让很多人对国内外的就业环境,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体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的计算机专业现在有多吃香,大家肯定都知道。

疫情前,很多科技公司给计算机系毕业生的起薪就已经15万美元起步了,这个薪资标准比美国一个普通中产的家庭年收入要高2倍都多。

然而谁都没想到,随着疫情期间美联储不断放水,各大科技公司继续蓬勃发展,现在谷歌亚麻Meta给应届生开出的底薪,只能用恐怖来形容。据我湾区的朋友透露,软件工程师的起薪有20万美金,这还不算签字费、搬家费、股票、期权。

其他行业不敢说,美国的科技行业受疫情的影响,绝对是远远小于大家的影响:毕竟现在都远程办公,毕竟应届生起薪已经高的离谱。那么反观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呢?我想但凡稍微关注过去年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人,都已经明白大势所趋:

中概互联美股跌得惨不忍睹,连腾讯、阿里这样的顶尖公司股价都至少跌去30%,而导致这一切的完全并非商业因素,而是一系列不可说的其他种种。再加上政策面不断释放的“共同富裕”,明眼人都已经非常明白:过去十年的互联网黄金岁月已经过去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红利已经肉眼可见的不多。

当然除了国内的互联网之外,这一年其他行业也发生了相当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了回答的安全还是不具体说了,但明眼人都能发现:受疫情的影响大,行业受政策的影响大。除了公务员这样的铁饭碗,大部分行业在疫情期间真的不好过。

对于留学生来说,嗅觉灵敏的人早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有能力尽可能留国外工作,争取移民。只能说,个人的力量在大环境面前,都是非常渺小的。


3. 人生规划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现实的,对留学生来说,出国留学是人生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临时更改人生规划,无疑是极大的风险。

对高中生来说,出国留学意味着放弃高考,更多的精力全部放在英语学习,尤其是托福、雅思、SAT、ACT的学习,一边在国际学校上课,一边兼顾各种英语补习、课外活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申请到一个还不错的美国/英国大学。

对大学生来说,出国留学意味着考研,全部的时间精力一边放在语言跟GRE/GMAT/LSAT等学术考试,一边还要去大公司内卷做含金量高的实习,发高质量的paper,去国外参加交换项目,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去国外继续深造。

现在一场疫情,你让大家全部放弃,这么高昂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谈何容易?说难听点,又不是打仗,社会制度奔溃了,只不过是病毒肆虐,而且也有疫苗,也有各种防护措施,在已经决定的重大人生规划面前,说实话真的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



转学精华:





美国留学精华回答:







user avatar   wen-shui-61-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海量家长精确计算的结果,而国外疫情严不严重,家长自然比你懂更比我懂

我唯一可以告诉你的是,孩子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移民高考,都不会跟你们一样衡水内卷的


user avatar   serena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技术人员紧缺,对理工农医来说,这几年可能存在很多年内居留难度的一个最小值。

新西兰前不久就一波把16万技术方面的留学生打包要走了,分数都不看了。


user avatar   antonio-el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疫情严重,看感染数据是吓人;再看看因为病毒的死亡数据呢!

意大利统计的数据是平均死亡年龄为八十多岁,不管你是因为啥死亡。只要你死之前有感染这个病毒,都算在里面。最奇葩的是去年我这有一个因为车祸去世的人,尸检发现了新冠,也把他算进因病毒死亡的数据里。我能不能活到七十还未知呢!

这边最开始的疫苗接种就是先给医生护士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接着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后面疫苗充足了才没按年龄和职业排队接种。不把人命当回事,简直就是谣言。但你说人活到中老年了,特别是八九十岁以上的,还有几个没啥基础病的。以前没这个新冠病毒,每年的流感季节,也会让很多老人挺不过冬天。因为人老了,器官都在衰竭,说不定不小心摔一跤啥的都能致死。

这个病毒最开始致命性比较高。但它也是在不断的变异,宿主如果一感染就死,那没法大规模传播了。人家病毒也是想要可持续发展的。

昨晚碰到我那一有假期就出国到处浪的邻居。他语气轻快地给我说在圣诞假期他感染了病毒,自我隔离四天就完事了。我问他有啥后遗症没,他说啥感觉都没。我当时都差点脱口而出恭喜他喜获天然抗体了……他和他老婆有打疫苗,孩子们都没打。不过其他人跟他在一起,倒也没事。

你说就这种情况之下,政府鼓励大家接种疫苗,当然实在不想接种也不勉强。轻症在家休息,反应严重的去医院。医疗资源不被过度挤压,社会活动正常进行。该工作的工作,该消费的消费,该读书的读书………出国留学也没啥啊,人家老外难道不惜命?

最近我家想找人刷墙壁换花园地砖都没法。人家工人订单太多。谁叫政府发福利,最近房屋换整体门窗和刷漆啥的由政府买单。之前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发电板也是政府返钱,停工的时候也是政府代发基本工资,降税啥的……政府要保障大家在相对安全的前提,经济生活正常进行。去年还有一大批人游行示威闹着凭啥关闭餐厅为啥戴口罩呢……

就这,你要是担心病毒,出门在外把口罩戴着,疫苗没特殊身体情况,该接种就接种。我从疫情爆发就一直呆意大利了,家人还真没谁感染过。认识的人感染十多个了,他们也都好好的。

早点恢复正常秩序吧!都两年了!

———————————————————

看很多评论口出恶言,直接戴高帽说反华啥的甚至诅咒……所以把评论关了。我只希望就话题之下,友好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但很显然很多人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智力。我从大学开始浏览知乎,学习到很多,但是我真的不擅长跟傻瓜吵架,没必要。

再次强调一遍,我支持打疫苗戴口罩。我不觉得死亡是小事,任何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政策和措施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还有我个人的认知是人类从来没有真正地战胜过任何病毒,包括天花。只不过病毒不断演变过程中,也许对人类的伤害越来越小或者在疫苗或抗生素的加持下与病毒达成了共存。针对这个冠状病毒,目前来看疫苗管用,也降低了重病率,我个人是支持放开的。但是有不同意见也别上升到人身攻击。

当然也许再隔一年就能看到到底以何种方式结束。到底谁更保障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权益。拭目以待吧!


user avatar   xyxy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非典那年也没见谁家孩子把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给扔了,没见高考状元们一窝蜂地把第一志愿都填到上海。

20年春节,新冠来袭,在极大的未知和风险面前,春节返程的列车上坐满了人。我没见几个把北上广深工作辞了在老家避险的人。

当一个人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为什么非要选那个差的?你不理解只是因为你没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做选择而已,真到那个地步有几个会放弃前程的。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在明知道传销既违法也大概率赔光的情况下,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加入传销窝点?

原因很简单,那些选择加入传销窝点的人,在他们的认知里,觉得传销真的能挣钱,挣大钱,而且也不认为这是有风险的,或者在他们认知里觉得风险没有实际的风险那么高,因此可以接受。

要知道,没有人是用事物的实际状态来决策的,所有人在决策的时候,都是用的他对事物的认知来决策的。了解事物的实际状态,本身就是个不可能的事。

因此只需要不断地宣传一件事风险低收益高,自然就会有人相信并去做。


PS:参与评论区讨论,默认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似乎加了这句之后评论少了好多?)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年应届生破1000万。后年我都不敢想。

学历贬值已经是个必然的趋势,本科生未来的待遇我都不敢想。

今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以后研究生内卷成啥样我都不敢想。

疫情之下,经济下行,就业困难,竞争加剧。

此时洋文凭好歹有点作用。

大家不知道出国留学在疫情之下就是杀头的买卖?还不是因为能有收益。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我来答吧。

虽然我不是送孩子出去的家长,但是我是哪个送学生出去的老师。

我这几年带的学生,最小的有去美国读初中高中的,大也有申请读美本的以及读研的。

疫情来了以后,确实给大家造成了非常多的冲击,比如很多美高或者刚进美本的孩子从美国选择回国,反正上网课,回国一样上。

不过这个网课确实坑爹,因为人在国内,要倒美国的时差上网课,基本是通宵的那种,观察了一段时间这些上网课的孩子们,各种状态萎靡,今年暑期基本都选择回到美国了,实在是扛不住。当然也不是全部,我这个圣诞带的学生准备继续GAP一年,明年在回去。

至于为什么现在疫情这么重还要出去,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法走回头路了。

出国的学生里的不少学生,都是从幼儿园开始走国际路线的,他们学的内容跟国内高考体系完全不一样,他们也做了很多年的准备要出国读书,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他们的出国路线是无法改变的。

很多家庭从5,6年前就开始规划出国留学的事情,你说因为一个疫情就改变他们5,6年的计划,确实很难。

当然疫情也对同学们的选择造成了一些改变,比如我带的很多学生原来是准备坚定的申美的,结果疫情开始纷纷改去申英了。我当时也跟大家聊过,他们觉得美国原来在他们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皿煮和科学的国家,然而一场疫情让他们的期望崩盘了。嗯,最后结果是,这两年申英是真卷的飞起。

当然有很多能走回头路的也确实选择了回头,比如一些初中都在公立体系的,还有国内学籍的同学,他们高中就没有去选择国际学校,很多去了公立高中的国际部,甚至干脆就去了本部放弃了本科留学。

至于读博的那部分,那也是真没办法,举个例子,我老妹现在在北科,想着未来留校,我就很明确的告诉她,北科的本硕博是不可能留校的,必须要出去。身边几个国科大的硕士也都选择了跟华大有合作的国外院校去读博,最好的去了普林斯顿,还有2个去了哥哈,以及一个上周刚见的妹子准备去KI。

总之四个字,权衡利弊。当大家判断疫情的风险不足以抵消出国的收获的时候,怎么办,咬着牙也得去唄。


更新下吧

大家觉得出去死不了人或者没啥感染的,我给大家写点情况。

不管什么学校,到处都有确诊的学生和老师。


目前还没听到有死人的…但是感染的风险一直在,大家都很紧张。

前半年我接到的咨询都是问怎么打疫苗,后半年都是问同学被感染了我咋办…


user avatar   zhongwuyanmaterial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多久前香港疫情出问题的时候,有朋友在那边拿到了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担心疫情,然后问我,作为一个在国外呆了几年的人,对国外疫情的真实状况是个什么认知。

我给他的建议是,年轻人直接忽略疫情,去了以后直接上mRNA,就算中招了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到时打疫苗带来的反应估计比你得病的反应都大。但是不要把家里老人带出去。因为担心疫情而放弃好的工作机会,我觉得跟担心坠机而决定不坐飞机没有本质区别。

说明一下,我说的没有阴阳怪气,我一直觉得国内的严控模式保护了很多很多的老人。至于其他方面的影响,我不作评价。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文明比疫情更持久




        

相关话题

  日本,韩国疫情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在澳洲留学爸妈一个星期只给125刀算正常吗? 
  俄罗斯人是否都像网上流传的那样勇? 
  为什么很多在国外留学生活的中国人,圈子里还都是中国人? 
  留学保录取靠谱嘛 ? 
  研究生,是去澳洲还是英国好呢? 
  留学中对学校非常恐惧和焦虑 抑郁非常严重怎么办? 
  现在出国留学意义还大吗?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出国留学的人都是家境好的吗? 

前一个讨论
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下一个讨论
1934年以后,果党对于原苏区的地方治理采用了什么措施和模式?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