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称自己贬值太厉害,「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家都觉得不值钱了」?大学教授现在的待遇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lin-yi-w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找来原视频听了一下,发现又被断章取义的无良媒体带节奏了,姚洋的原话是:

“你比方说,胡适27岁回到北大当教授,他一个月的收入是300大洋,比他的老师杜威还高,你能想象吗?在1917年的时候,中国穷的叮当响,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北大的一个教授的工资,会比哥伦比亚一个非常senior的教授的工资还高。我粗略算一下,折算到今天,当时的300大洋,是折今天的11万人民币。那我感觉会很失落啊,北大的教授贬值贬的太厉害了,对不对?这是一个什么呀?为什么我们接受了呢?因为知识大众化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了。现在全中国平均下来,55%的18岁到22岁的孩子,在大学里头,大学入学率已经是55%了,我估计再过5年就是60%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了,所以大家会觉得我怎么不值钱了,供给多了嘛,当然就没那么值钱了。

他并没有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原话更多的是解释某些高校知识分子的失落感,解释这种失落感其实是由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造成的。

--------------------------

原回答:

胡适一个月工资300大洋的时候,蔡元培校长一个月600大洋,李大钊图书馆长一个月120大洋,某图书管理员一个月8块大洋。北大档案馆里都查得到。

梁实秋写过一篇《清华八年》,里面说当时北大师生里许多非富即贵,他们把八大胡同包下来当作了会议室。

在某些高级知识分子在八大胡同里争风吃醋的时候,某些普通管理员顿顿吃着土豆。

更不要提四万万人里面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我们今天本科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我印象里没到10%。

高等教育普及化了吗?这才几年啊,就有人敢这么说了,敢这么比了。

去年我看到过不止一个知名教授,公开表达对那个两个月工资就能在北京买一进四合院的时代的向往(《我们普通人,为什么应该反对他们的这些观点》)。我只知道,普通人大概是不会向往那个时代的。

-------------------------

看来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我再来补两个揭发无良媒体的:

谁在骑劫张文宏?

这记者什么毛病?从彭州灭门案谈起


user avatar   mou-ke-xue-de-chao-dian-ci-pao-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说,民国短短二三十年能出现大批“大师”。

我就想问问:

他们有什么名耀千古的诗篇吗?

他们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功绩吗?

他们有什么科学突破独领风骚吗?

没有。只有几千年如一日的一堆圈子里的人围着互吹自嗨。

就如同几千年里一堆酸丁腐儒围在一起,蝇营狗苟的取暖。你吹一个江南表率,我吹一个卧龙之才。

底下的那些泥腿子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话,觉得真是文曲星下凡。

减个租子就是青天大老爷了。

然后看到外敌入侵,再来个水太凉,头皮痒。

刚烈的几百个人就事到临头一死报君王。

民国的时候中国需要什么?需要学过西方哲学的文人鼓吹新词?

那时候的中国,需要的是,普及教育让更多的国人懂理报国。

需要的是为国家设计制造机械的人才。

需要的是为保家卫国而生产火炮和轻重武器的人才。

不好意思,我说的这些,“大师”都做不了。

实干的人为国家隐姓埋名低头干活,耍口活的人混成了大师。

不可不谓是:时无英雄,竟使竖子成名。

也不可不谓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民国算上大师的不到十人。何来很多?剩下的大多是蝇营狗苟的腐儒罢了。(胡适之典型代表)

在我心中。民国从未有所谓的大师辈出。

只有无尽的苦难和前仆后继的烈士和国士。为了民族和国家。拼死走出一条路。

烈士远远不是岁月静好的大师。他们只是通缉令上的一个头像。军统中统军阀鬼子手下的一个名字。

国士没空混圈子拿虚名。他们在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奔走奋斗。

或是在报纸杂志上为开民智为社会公平而怒吼。

从来不是那一堆围在一起写些酸丁文章互相吹捧就自号大师的人。

何谓大师?继往开来、开启民智、教书育人、科技兴邦、为国为民。

现在才是大师辈出的年代。民国。呵呵

西方在严格控制舆论,大搞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在对华进行舆论战。

我们在干嘛?大搞理客中还在谈论建国后无大师,民国黄金十年、二十年大师辈出。

中国人总是幻想敌人多文明、多有礼貌、多理客中,真是可笑,当年印第安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还有无数个被灭觉得民族都是这么想的。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是三星动员兵嘛,分什么贵贱

不过有些回答就显得特别好笑了

国发院什么机构没听说过?真觉得国发院的教工脱离高校拿不到一个月11万的薪金?更何况这人还是院长?


这个不觉得金贵,怕是指学生来上学不好好学习知识,追求刷简历谋求毕业后进名企拿高薪的现象吧

或者是读书无用论,读书不如去做生意打工赚的多

核心应该是“高等教育被认为不值钱了” 或者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就是那5000块学费


另外还真别冷嘲热讽象牙塔里的人,这批人养在象牙塔里能避免很大程度上的社会问题-利用知识不对称搞不对称竞争,进而摧毁就业市场

50个正高+100个副高+200个博士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高能企业管理和应用先进技术装备,能摧毁一万人的就业岗位,如果放任他们玩知识社达,在座诸位别说发帖了,找个外卖员的工作都难得一批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家汤晓鸥可没贬值。


user avatar   kiiiii-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全文,只有断章取义的几句话。不多评价这位学者。

只说胡适吧。

虽说知乎ER普遍看不起胡适的人品,但是人家的学术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

(回来加一句,我不是说胡适多么牛,成就多么高,只是,

“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胡适的地位是比较靠前的”)

比如,1917年,胡适担任北大教授之前,

宣统三年(1911年),完成杂文《康奈尔传》、论文《〈诗三百篇〉言字解》。民国元年(1912年)春,进入康乃尔大学文学院学习;12月27日,担任康奈尔大学大同会支会主席。民国二年(1913年),担任康乃尔大学世界学生会会长,与赵元任、胡达同被推举为美国大学生联谊会斐贝卡拔(PhiBetaKappa)的会员 。
民国三年(1914年)2月,获得学士学位;4月1日,受留美学生会会长郑莱之聘,任该会哲学教育群学部委员长;5月9日,凭借论文《论英诗人卜郎宁吟之乐观主义》获卜郎宁奖;5月20日,辞去世界学生会会长职务 。
民国四年(1915年)9月20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约翰·杜威;11月,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初试”;同年,论文《非留学篇》刊登于《甲寅杂志》。民国五年(1916年),开始尝试创作白话诗;8月19日,提出“新文学之要点” 。
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刊登于《新青年》二卷五号;同月,陈独秀正式就任北大文科学长,也把《新青年》从上海迁来北京编辑。他帮助蔡元培罗致人才,在给胡适的信中,陈独秀表达了想要让胡适到北京大学任教,与之共事的希望;4月17日,胡适完成博士论文;5月22日,进行博士学位最后考试——口试;5月23日,改定论文《先秦诸子之进化论》;7月,从美国返回;9月10日,到北京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3] [4] ;进入北京大学之后,直接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也向蔡元培推荐人才 。

虽然看起来不咋地,现在留学生这么多,不知道贬值到哪去了。

但是这在当时,至少也算是排名前10%了吧。

现在北大排名前10%的学者,月收入低于11万了吗?

再或者,同等地位的人才,在今天,月薪也不止11万。

“他是个教授,我也是个教授,凭啥不给我11万。”

这种思想是不对的。

要不,

“他是个男的,你也是个男的,为啥你没对象?”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经济学家有点水。

民国时期,大洋购买力早有定论。

在胡适回国的时候,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在100元-200元人民币。

一九一一到一九二零年大米每斤三点四分钱,猪肉每斤一角二分钱,白糖每斤六分钱,食盐每斤一到二分钱,植物油每斤七到九分钱;从一九二六到一九三零年大米每斤六点二分钱,猪肉每斤二角钱,白糖每斤一角钱,食盐每斤二到五分钱,植物油每斤一角五分钱;


胡适回国是1917年,一块大洋30斤大米。

我们按照京东销量最大的日常大米,不用2元多一斤的普通大米,大约是3.85元一斤。

一块大洋115.5元。

白糖京东销量最大的,9.9元,1000克。折合还不到100元。

猪肉没说什么部位的不好比较。

即使我们按照200元计算,胡适月薪是拿6万。按照100元算,胡适拿3万。


不要拿北京房价来比。

土地招拍挂垄断一级土地市场,控制土地出让规模,建筑严格审批不让你改,那是特例。

非市场化和市场化东西没法比价格。



另外,同时期民国并不是你去国外念个书,回来就有北大的博士当。

当时的高薪职位,有相当多的人身依附和关系。

胡适是陈独秀推荐的

本来,胡适的学历有很大的问题,不是陈独秀推荐,他没那个机会去北大拿高薪。

陈独秀,为啥能向蔡元培推荐?

因为陈独秀和蔡元培,在清朝的时候,一起搞过炸弹。

这不是一起扛过枪的关系,是一起拼过命的关系。


蔡元培凭什么有资格任命陈独秀,让陈独秀拿高薪?有资格让胡适拿高薪?

因为蔡元培是老牌革命党,创立革命组织光复会,是徐锡麟、秋瑾的血建立的地位

蔡元培能回国当官,是陈其美邀请,陈其美是靠上海一帮青红帮江湖兄弟,打下了府衙。


是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蔡元培才能从德国回来当高官,然后才能管北大,有资格聘请教师,拿政府规定的高薪。

蔡元培当高官的时候,用绍兴同乡和光复会会员,鲁迅才能从一个月薪几十元教员,摇身一变成为月薪数百元的教育部官员。


这个教授还是太天真了。

不是,胡适去美国上个学,回来就能拿3万-6万的月薪。

而是有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他,蔡元培伪造了他的博士学历,才给他高薪。


胡适这个资格怎么说呢?

相当于,今天一个富裕家庭的留美博士,在美国上学。

有一个和前教育部部长一起拼过命,有生死之交的文化人,办了一个网站,胡适给这个网站撰稿,两个人很投缘。

然后,前教育部长,退休后,去了一个高薪单位(假设有薪水和阿里、腾讯一个级别的体制内单位)当领导,有非常独立的人事权。

然后,这个教育部长不忘老朋友,和办网站的人说,你来我这里上班吧,我给你月薪300万的工资,网站也可以继续办,我们单位给你服务器。

这个文化人说,你这里正在招人,我在美国有个笔友,很有才学,过来拿月薪260万行不行。

教育部长说,行啊,咱们过命的交情。是人才就来吧。

然后,博士没毕业,就有这个超高薪单位260万的职位了。


这个职位,和他在美国上博士有些关系,但是更大的关系是办网站这个文化人与前教育部长的交情。

民国时代,也不是你出国念个书,回来就能去北大当教授。

国外镀金镀银回来,混到小学老师,中学老师,拿30元大洋的有的是。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教授跳楼自尽,此前曾实名举报官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注意? 
  「华为」的工资真的有传说中那么高吗? 
  在索邦大学(巴黎四大-巴黎六大)(Sorbonne Universités)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美国成为终身教授到底有多困难?终身教授大概是个什么水平? 
  苏轼、韩愈、欧阳修、柳宗元去北大中文系上课会不会被碾压或者碾压别人? 
  你见过哪些校园欺凌? 
  如何看待青岛市第一季度平均工资为 8917 元/月,排在第 22 位?你「拖后腿」了吗? 
  你见过哪些假装努力的大学生? 
  家里6000工资怎么过日子的啊 ? 
  没有文学天赋,但喜欢,大学应该选择相关专业吗? 

前一个讨论
我妈因为我和男朋友出去旅行 AA 制的问题吵架,妈妈认为男方应该多出一些钱,情侣出门旅行该怎么花钱?
下一个讨论
家庭年收入10万,养两娃,有房贷。幼儿园学费1万一个学期,你会送两个娃一起去吗?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