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大厂博士下农村」?数字化技术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俺过去两年主要是做乡村振兴方面的咨询单子,也下过很多农村,和BAT华为拼多多京东的数字化乡村都打过交道。老实说,国内这些企业的数字化技术很高,但普遍脱离农民的真实情况。

比如1,没有电商的几家企业,主要关注技术如何增产,而农民们关注的则是增收。因为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相对稳定,一个区域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量是固定的。你这边增收了可消费市场没增加,农民连为赠送多投入的成本都挣不回来,谁还会鸟你?

比如2,有电商的几家都热衷那政府投资做产业园和数字云仓,但数字云仓都只对自己的销售渠道不去和周边的批发市场大贩子打通。而电商销售毕竟只是少数,数字云仓很多成本和空间都被浪费。

比如3,农产品运输中浪费很大,但各家对大宗农产品保鲜技术都不看中(这是个很复杂的技术,可就京东投过5000万还半路撤了)。

当然,这几家的人其实都知道这事,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全程数字化才行,农民可以根据消费市场来制定种植计划,中间至少三道菜贩子挣运输的钱而不是差价。

只有这些解决了,数字化技术才能真的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一个生活在农村,且有一点“智慧农业”经验的“过来人”,回答下这个问题。

首先,终于有人关注到我们这个领域了!

乡村振兴最大的“坎”是什么?是没有人。就像视频里史博士说的,在农村经常打交道的是“386199”部队,年轻人都选择去城市成家立业,导致流失了建设乡村的力量,乡村变成了“空心村”、留守儿童的代名词。

没有懂技术的人,技术也就很难落地。当然这个技术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技术,没有先进的技术,生产效率就很低;另一方面是“信息获取”技术,如何更快的了解哪些食物稀缺,哪些食物富裕、如何更好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这些在农村了解的人很少。

最近两年的猪肉价格就是还没有过去的切肤之痛:作为消费者需要面对价格的剧烈波动,作为生猪生产者一样要面对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生产者看到猪肉价格高企,猛上生产线,然而别人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就是生猪价格重挫,血本无归。在这方面互联网技术,或者说更高效的物联网、更精准的大数据系统,可以对市场决策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在预测市场波动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互联网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最大的作用总结起来非常简单,无非三点:

一是信息优势,对于市场供需关系,互联网具有更加敏感和全面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在大一点的区域范围内,比如省、国家乃至于全世界供需市场上,互联网的感知能力是无可比拟的,刚才猪肉的事情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二是技术优势,在鸡舍中通过数字技术控制光照、温度、湿度、饲料投喂等,以让环境达到最适宜土鸡生产的条件;在水产养殖场建起智能增氧、水质在线监测、鱼病远程诊断等水产养殖体系……简单说就是通过技术,提高产能;

三是共享优势,这个前面没有提到,其实对于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需要的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共享的,两个或者更多实体经济经营者之间是可以达成某种共享关系的。比如像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处理,畜牧业的粪肥放在种植业里就是宝贝,种植业秸秆残渣放在畜牧业也是宝贝,这中间却没有一个靠谱的平台,都是些小散户在搞,导致实际效果并不好,价格偏高,双方都不太愿意接受。如果有个范围更广的互联网平台来调剂,这种共享是可以达成的。

因此,类似史博士这种既有专业水平,又有大厂背景的人, 深入到实体经济特别是像农业这种传统领域来,对于农村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事是好事,但真正落实下来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街边摆摊卖小菜的农村老太,你跟她说要“数实融合”,你觉得她会听你的吗?


正如史博士说的:“最大的感受是缺懂我们的人。”

我现在就在村里搞“智慧农业”,不管你叫它什么,都是一回事。以前在西藏开农场,后来不开了就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没什么成果,所以也没有拿出来说,对这里面各种细节问题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怎样说服实体经济从业者参与进来,并且保证他们有长期的积极性跟着你一起做,首先,你要对这个行业做到十分的熟悉,才能让互联网经济的正面促进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让他们始终跟着你干。

其次,你要做的是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提出方案,还要真的运行起来,让他们与你建立信任。总之,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建立沟通只是第一步,后面还会有很多问题。

比如,我也正在试图促成一个果树合作社,跟一个养鸡合作社的共享。

果树与鸡实际上是一对好盆友,我自己手里也有果树——蚯蚓——蛋鸡联合种养殖的专利技术,也在很多地方进行过实验,果树的林下空间、鸡的消化能力浪费,如果有机结合起来是个经济效益很明显的事情。鸡的消化道很短,大概有30%的饲料无法消化而浪费掉,在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氨气导致环境污染。而且现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普通养殖场笼养的鸡很难找到销路,大家还是更喜欢散养鸡。

同时果树的林下空地得不到利用,在地租高企的现在是个很大的浪费。

如果能够达成合作,让果树合作社出场地,养鸡合作社利用场地养散养鸡,鸡粪用来养蚯蚓和培植益生菌群,为果树提供有机肥、改善土壤条件,这就是个双赢的事情。

这是我做过的一个实验性场地,塑料膜覆盖的就是蚯蚓池,清理的鸡粪丢进去给蚯蚓池,消化处理以后就成了非常好的有机肥。蚯蚓本身可以喂鸡,每周揭开塑料膜两天,让鸡自己去刨。

然而在实际落地中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启动资金相对普通的养殖、种植方式要高一些,规模小了没必要做,规模大了这部分高出来的资金要求就很可观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科研能力不足,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鸡、不是果树、不是蚯蚓,而是菌群,可是细菌是个非常讨厌的小家伙,看不见摸不到还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成败的随机性还相当大,有的地方就行,有的地方就是不行,归根结底是缺乏微生物研究条件,不能确定菌群的种类和生活状态。

然而,资金和科研技术,都是互联网大企业所具备的。

拥有“乡村振兴”的实力,还需要拥有“乡村振兴”的决心。投入多少,要达到怎样的振兴效果,我一个草根会这样想,相信大厂也会有抉择。因此无论是腾讯设置“农村博士岗”,投身“乡村振兴”;还是史博士放弃大城市生活,扎根“泥泞”,我都觉得是一件值得欣喜和敬佩的事情。

互联网经济为什么一定要深入到实体经济中来?实体经济为什么又一定要互联网经济的助力?这实际上是一个殊途同归的问题:最终无非是发挥最好的生产效能、达到最好的市场效率,对于双方都是如此。没有实体经济的互联网经济就是空转,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是非常狭窄的,市场空间有限;缺乏互联网经济的实体经济就是低效,在各种环节都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浪费。

互联网经济将会不仅仅是“网上”那点事情,交个友娱下乐刷个视频分享点鸡零狗碎的事情,而将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举手投足之间都更为便捷、高效。就像今天你要策划个几千公里的旅行,在20年前要想省心,那就得去找专业的旅行社;今天你只需要动一动手机,吃穿住用行就都安排好了。以后还会有更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被互联网技术改变,今天你要亲手做一顿饭吃,需要自己去菜市场买菜自己洗自己切自己炒;说不定过不了多久,你家里每个人的膳食营养需求会由一个“大数据营养师”制订,每天吃什么菜,从菜谱到采购都是自动化的,保证你一个月不重样。

实体经济也不会再是传统中理解的那样,进货生产销售,一切都是望天吃饭。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会更加深入到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实现一种彻底的高效率。比如你种个地,这个季节适合种什么到时候卖出去价位最高,有大数据系统提出建议;怎么管理、怎么采收、采收之后怎么做,不但有指导,还有便宜合算的资源供你采购。

技术进步远远没有到达尽头。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互联网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而今迈步从头越。

可喜的是我国的互联网经济毕竟相对先进,而实体经济总规模又庞大深厚,尝试机会多、试错成本小、实验规模大,有志于从事这个事业的人才更是无穷无尽,更重要的是,今天,看到了大厂的关注与加入。

道阻且长,行之将至。也希望更多像腾讯这样的企业也大胆加入到这个进程中来,为我们的农村贡献一份力,与乡村共同成长。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复制粘贴老回答:如何评价华为以每股 1.58 元,豪派超 500 亿元分红?

残酷时代,无数网友高呼“加油”,对于一家遭遇世界最强国家打压的企业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毕竟企业终归还是依靠人来运作,如果人心散了,大家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了,那么企业就算短期内还活着,本质上已经死了。

“加油”是吃不饱饭的。

如何留住人,自然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而在这个世界上,“给钱”或许不是最好办法,但绝对是能够有效稳定人心的办法。

毕竟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如果你真的能够被公司按照个人贡献公正公平地给予(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一个价格)奖励,而这种奖励换做跳槽到其他公司是拿不到的……

那么忠诚度自然会很高,一般的公司根本挖不走。

同时这也表明华为作为非上市企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带着投机性质的大股东拿走最大蛋糕,造成分配严重不均。

如果不是这样子,而是跟某些几乎被外资把持的企业那样整天就是股东想着怎么捞钱套现,那恐怕华为就不可能一方面继续给予员工足够的回报,另一方面继续投入经费参与卡脖子问题的研发。

无论如何,华为只要能够将利润用在该用的地方,那么它的战略眼光就永远走在同行们的前列。

不过,既然这涉及到分配问题,如果华为内部的分配机制并不能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则同样可能会有丧失人心风险,这一点也是要在结尾强调下的。




  

相关话题

  腾讯声明放弃音乐版权独家授权权利,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为什么知乎上面对百度的批驳这么大而对腾讯的却大多是赞扬? 
  职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如何看待腾讯投资白金工作室? 
  互联网在2016美国大选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中国怎样才能消灭 996、797 的现象? 
  如何看待最近火起来的「社交牛逼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心理? 
  有哪些常见的道德绑架? 
  为什么很多有名的LOFTER太太都讨厌“日LOF”这一行为? 
  如何看待腾讯控股2021年财报? 

前一个讨论
航空母舰在不远的未来是否会过时?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的评分两极分化这么严重?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