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天眼最新成果发《自然》封面,FAST 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重大进展,这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zhong-guo-ke-pu-bo-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是不是这样的:

好在,采访了参与这项研究的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以后,这些问号终于变小了……

大家先忘记那些打问号的地方,让我们从恒星的形成说起。

(以下内容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首先复习一下恒星形成的经典理论

经典的模型认为,分子云孕育了恒星,分子云中的致密区域发生塌缩,最终形成恒星

比如我们熟悉的太阳,大约46亿年前,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之处的螺旋臂上,一团分子云开始在重力的作用下坍缩,大量元素分子被束缚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密度和温度急剧升高,引发核聚变,形成了太阳。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还会被其他过程所抗衡,比如磁场

重力尽力把物质“拉”到一起,而磁场则把它们“顶住”,不允许它们继续收缩。分子云密度越高的地方,重力越大,磁场也越强。在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中,磁场通过双极耗散等作用慢慢“消失”,重力获得胜利,最后形成恒星。恒星的孕育过程可能长达上千万年。

我们的发现挑战了经典理论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恒星的“胚胎”(也就是位于金牛座的分子云L1544)的磁场强度。

在此之前,已经有其他科学家测量了它外层和内核的磁场强度,结果是:在外层,磁场占据着主导作用;内核虽然磁场更强,但分子密度也更大,因此重力占主导作用;然而还缺少介于外层和内核之间中间层的数据。

我们通过一种原创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利用FAST测量了L1544中间层的的磁场强度,发现了与经典理论模型不一样的地方:中间层的磁场强度并不比分子云外层强,也就是说,分子云的各层磁场相对均匀,强度没有明显改变,而且比较弱。

这意味着:L1544磁场“消失”的原因与过去认为的“双极耗散”形成了冲突,恒星形成可能存在新的机制。同时,这个结果还意味着,这颗未来的恒星将在百万年之后形成,是原来预计上千万年孕育时间的1/10

如何“看”到遥远的磁场?

要想测量太空中的磁场强度是很难的,原因主要是两个:距离遥远、强度微弱。

目前,只能通过“塞曼效应”来间接测量分子云的磁场。塞曼效应是指白光沿磁场传播时,由于偏振作用使光谱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颜色,根据光谱的变化就可以反推出磁场的强度。

只有发光足够强、对磁场响应足够显著的物质,能够被用来测量分子云里的塞曼效应,之前只能利用少数几种分子,而能够系统测量的只有羟基分子。

由于原子对磁场的响应会比分子强,氢原子又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2003年我们就提出了中性氢窄线自吸收的新方法,通过测量氢原子与氢分子碰撞冷却后的信号来测量星际磁场,而FAST正是探测暗弱中性氢源的利器。

这次研究首次实现了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塞曼效应的探测,也实现了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来探测分子云磁场的“从0到1”的突破

下一步,从1到100

那么,分子云L1544中观测到的情况是否在其他分子云中存在?在恒星形成过程中,星际磁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我们将努力实现“从1到100“,进一步把这个原创的新方法应用在更多分子云中,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揭示恒星形成的规律。

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理查德·克鲁切尔评价的那样:“通过观测中性氢窄线自吸收的塞曼效应,FAST首次揭示了在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磁压不足以阻止引力收缩,这与恒星形成的标准理论不一致。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恒星形成的天体物理过程至关重要,并显示了FAST在解决重大天体物理问题方面的潜力。

更多的宇宙奥秘,期待FAST去解开

FAST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大家熟知的脉冲星探测,还有本次研究涉及的中性氢探测、快速射电暴观测、以及地外文明搜寻、超新星遗迹探索等等,有望带来对这些天体的新认识。

2021年,FAST一半的机时用于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45%的时间用于自由申请的项目,10%的时间用于国际开放项目,5%的时间用于应急观测。

自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FAST已运行近两周年。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它已成为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可以说,中国30年来对科技基础设施投入是史无前例的,我们既是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这些对基础科学的投入,让我们更有超越世界先进国家的底气。

采访整理:张文韬

审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李菂研究员

出品:科学大院

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相关话题

  哪两样东西是名字极其相似但完全不相关的? 
  如何回答孩子问我「为什么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当孩子问「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要如何回答? 
  隼鸟2号为什么要向小行星龙宫扔炸弹,能得到什么科学成果? 
  假设你从未见过月亮,现在让你选择【看到月亮】和【得到六千万】,你如何选择? 
  天文:这张地球与银河是什么角度才可以拍到? 
  为何说行星的卫星是形成行星环的必要条件,且有环的行星必有卫星? 
  古人以“宗教”等解释自然;现代人以“科学”解释自然。可以谦虚的认为科学或不是解释自然的最终途径吗? 
  如果太阳系内除太阳、地球及月球,其他自然天体全部凭空消失,人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那些五彩斑斓的星云恒星行星彗星的图片是上过色的吗?之前看一篇说是后期上色的,那真实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前一个讨论
如果一门编程语言中不允许对象(或结构体)循环引用,那么用它实现什么功能会比较困难?
下一个讨论
美国将举行全球最大规模「环太」军演,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