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样子吗?这个春节有哪些地方变得「不一样」了?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忆中的新年,粗粗的,大致可以从1978年到1988年。最多延续到1998年左右吧。近20年曾经,过去的,新年。


1978年的时候,外婆已经要70岁;我父母才35岁,其他亲戚,在20岁到30岁之间。而当时,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仿佛都是巨然的大,巨然的不可超越。而我,那时候是整个家里唯一的未成年小孩。


那时候没有春晚,虽然有电视,但不记得用来看什么。只知道从五点多就开始做菜,做菜。那个没有电话的时代,大人会拿出电报上写的时间,安抚大家,进而先开始吃年夜饭。


那些年的菜,比现在要丰富,毕竟是过个年。青菜、芹菜,所谓清清爽爽,勤勤恳恳;黄豆芽是如意菜。干切的牛肉、叉烧、熏鱼、油爆虾等冷盘。糟缸里各种糟猪肚、糟排骨。热炒自然有清炒虾仁、肚片、鱼片等。后来改革开放没多久,就有了各种新的食物,熊掌、飞龙、鱼子酱等。海参、蛏子、嫩牛肉等,80年代中期后变得普遍。最后自然是一大锅三件子,蛋饺、肉圆。米饭下面放荸荠,饭算吃完。中间,大人带我或与邻居,放鞭炮、放烟火。一般吃到1/3,总有亲人一道道门,敲了进来。年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不管是从前门进,还是后面进,过了6点,都锁了。于是人未到,去开门的邻居先在那边喊,某某家好婆,你家某某女婿回来了。小辈们则忙不迭的去开客堂的门,去开天井的窗,或姨夫、或姨妈的一路叫过去,帮着拿行李。


那时候的年,总是能时不时下雪或下雨。在没有出租车的日子里,火车站,转公交车,再步行。我没有那样的经历,但想到1970年代末,昏黄的路灯下,大包小包,踩着浅浅的雪,风雪夜归人,终究是幸福的吧。


年夜饭对我来说,是2/3行程最重要。亲戚都齐了,各人的年度总结也结束了。一杯杯酒过了一轮,小孩子开始第二轮给外公外婆的敬酒,敬完,他们就开开心心的掏出红包,掏出压岁钱。接着,就是其他阿姨、姨夫、舅舅、舅妈、爸爸妈妈,一个一个给压岁钱。我一直拿到2008年+,拿了30年的红包。


年夜饭结束,外公外婆,先去洗漱睡觉。住远的亲戚,则骑车回家。走的时候,自然又是大包小包。苏州人初一是要睡懒觉,不能动刀,等等。所以各种准备好的菜,切好的年糕,小圆等,都带回去了。而自家的亲戚,则开始洗碗,另外要做一批新鲜的小圆子,一边做,一边东西南北,说个不停。


小孩子不怕困,所以熬到临近12点,开始准备放关门炮。那种叫二踢腿的大炮仗,自然不敢放,小鞭炮,也只敢点了就跑回来,关上天井的落地窗,听它劈劈啪啪响。大炮仗,则要等大人放了,然后,关好所有的门。睡觉。可是哪里睡得着呢,还要等着第二天,拆压岁钱的红包,等着接下了的初二,初三,上街花一部分压岁钱啊。


那是年夜饭之前,客堂的灯,会换成更亮的。圆桌从厢房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夜一点点开始黑。就是那一桌人,除了外公外婆,其他人没有白发。而如今,我却已经满头白发。


时光倒流40年,此时此刻,大人们刚刚开始休息。灶间的鸡汤味,蛋饺香,绕了几圈,绕到床上。假设人生还有焦点与等待,那一定是那个年,那桌年夜饭。


但现在,再也没有那样一大桌的人了,再也没有期待与等待了,再也没有所谓的焦点了。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年味是个系统工程。

年前走亲访友送年货,远方的亲戚归来,一个家族聚集村落的亲属见面。人整齐了。

农村不种地了,城市上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空闲时间打扫卫生,装饰房间,准备各种食品。忙年。

鸡鸭鱼肉要做出来。

熏鱼酱肉卤鸡煮下水炸麻花蒸年糕。发面做各种馒头面食,豆沙包糖三角,准备这些吃食要几天时间。最后才是包饺子准备年夜饭。

孩子的乐趣在鞭炮上。放寒假的孩子有了淘气的工具,平时就放鞭炮取乐。

到了过年,各种鞭炮烟花花样百出,五颜六色,有炸的,有喷的,有转的,有跑的,还有组合的,大人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一夜燃放,遍地纸屑,空中有硝烟的气味,这是年的味道。

大人守岁,初一全家换上崭新的衣服。开始迎接拜年的客人,串门给邻居朋友们拜年。磕着瓜子花生聊天。打牌打麻将享受娱乐时光。

从小年,在十五,农村是不干活的。城市也慢下来,吃喝玩享受。

如今,工业社会。恨不得天天996,七天假就是七天假。

年货不用准备,超市就有。做顿年夜饭包个饺子足矣。

卫生找人打扫。自己不用那么忙了。

拜年用电话,用短信,用微信,现在微信懒得发,朋友圈统一拜了。走亲访友少了。

玩游戏的孩子比打麻将多。

鞭炮城市已经禁售禁放了。千年的传统,通过区域禁放,定点销售,最后禁售消灭了。

亲友们几顿聚会酒菜,成了春节的主流。疫情之前,春节长假旅游的越来越多。海南难求一房。

中国人快要失去春节了。




  

相关话题

  有哪些办法让春节没法回家的人们感受团圆的「年味儿」? 
  跟先生提出过年带两岁的儿子回去娘家拜年,他拒绝并且越说越生气,甚至提出离婚。我们该怎么继续沟通? 
  春节农村地区返乡后实行 14 天居家健康监测,每 7 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你过年还打算回家吗? 
  你身边有过怎样超级命苦的人? 
  今年过年你给爸妈送了哪些礼物?他们收到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关于就地过年,说说你的心里话? 
  人为什么记不清楚1岁以前的事情? 
  如何评价电影《奇迹·笨小孩》? 
  2022 年情人节,适合送什么礼物给老婆或老公呢? 
  什么是过度解读? 

前一个讨论
2 月 3 日,北京地坛医院 1 名隔离区医生确诊新冠,目前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我表弟于1月29日,因心脏主动脉破裂抢救无效而去,想请教一下各位过程中院方有否疏忽的责任?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