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金庸小说中的武学退化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是想表达什么呢? 第1页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年人的童话竟然被你们当真了。

武侠小说不就是吹牛屄不用上税嘛。 正着吹、反着吹和旋转90度或者270度能改变吹牛屄的事实嘛?

梁羽生、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 俺在初中已基本看过。后来补看的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全的《大唐双龙传》,以及以前小时候没看懂的种马文(例如李凉/松柏生的一系列小说),被撕了页剧情断了的某些柳残阳和卧龙生的小说里面的糟粕。

看多了以后,可能大家会总结出套路:

那就是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奇遇+遭遇+童话或者悲剧性的结局。

这不就是成年人童话+民间神话志怪的融合体吗?

李敖在 2000 年前后批评武侠小说“小器”, 恐怕就是这个意思罢。

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态, 提供一些渺茫的 “希望”, 让市井升斗小民把造反的念头留在幻想阶段, 永远留在摇篮里......



俺不是搞文字的, 虽然俺的名字里面有个“文学”。 俺对文学一窍不通。

台湾的学者倒是把武侠小说分门别类归结得门儿清。

如果您确实想了解得透彻一点, 不妨到图书馆借阅这本书,《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里面也谈到了金庸。

金庸小说里某些桥段甚至和李凉小说里的雷同。

可想而知, 代笔的喝的有多大情节就可以有多离奇。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是2005年远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洪生,林保淳。页数 558頁 出版社 遠流 装帧 精裝 ISBN 9789573255215 定价 NTD650元 出版时间 2005年06月01日


一般来说, 人死了才能立传。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这本书,已经给武侠小说钉上了棺材板上的最后一根钉子。


武侠小说彻底死了吗?

其实也还没有。

成年人的童话只不过换了种方式而已。

科幻小说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武侠小说吗?

《三体》俺是以武侠小说来看的。可惜没有什么糟粕, 不如教科书来的硬核。

《珊瑚岛上的死光》、《飞向人马座》俺都是用武侠小说的方式来阅读的。

说到糟粕, 古代的书里面可能更多。例如唐代的《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白行简)、《洞玄子》以及《痴婆子传》(明代芙蓉主人)以及清代的《蜃楼志》等等......

如果您是从《流浪地球》里面知道的“引力弹弓”, 那不妨看看《飞向人马座》。

武侠小说的套路和《基督山伯爵》这样的名著也差不多。



武侠小说说白了是上世纪 60~80年代的精神麻醉剂。上世纪,文化部门时不时还会查禁武侠小说。

2000 年以后互联网越来越快, 网络视频和网游已经让年轻一代不需要再从武侠小说里面寻找精神麻醉。精神麻醉升级成了奶头乐 (tittytainment)和非死不可(FACEBOOK)。

2010 年以后, 精神麻醉的 3.0、4.0 和 5.0 版本的例子有 POF(plenty of fish), Tinder 和 tiktok 这样的快速迭代的射交软体。不管是少年还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 都能获得自己的奶头乐。知乎本身各种伸手谠,只想要结论而不是认知或者推理计算过程。点赞最多的也会逐渐过渡到各种露沟翘臀抖奶的软*情视频或各种“媛”视频(变着法子想成为逆袭的栗子漆)。



21 世纪,探月、火星探测和全球定位(北斗)对祖国都是现实了, 武侠小说里的梦呓又怎么会激发读者真正的共鸣呢, 靠一夫多妻的幻想吗?

那还真不如 POF 或者沫沫。



如果不愿意武侠小说就此死掉, 就自己编个故事吧。现在还可以用 AI (例如 GPT3.0)和大数据。



三十六剧(The Thirty-Six Dramatic Situations)是一个乔治·普罗蒂(Georges Polti)所提出的一个总括所有可能在一个故事或表演中出现的情景。为此普罗蒂分析了许多古希腊的文本,以及古典和当时的法国作品;此外,他亦分析了一些非法语的作者。在乔治·普罗蒂所写的介绍中,声称其此作乃延续卡洛·戈齐(Carlo Gozzi)的研究的,而卡洛·戈齐亦鉴定了三十六种的剧情模式。

哀求脱罪(Supplication)

必需角色及事物:迫害者(Persecutor);哀求者(Suppliant);裁判有疑之有司(Power in authority, whose decision is doubtful)

内容:迫害者指控哀求者有罪,而有司之裁决不利於哀求者。很有意思的是, 字典上没有提示 perpetrator 是 Persecutor 的近义词。


救人离祸(Deliverance)

必需角色及事物:不幸者(Unfortunate);胁迫者(Threatener);拯救者(Rescuer)

内容:不幸者引致冲突,胁迫者欲执行正义,而拯救者则欲拯救不幸者。


伐罪复仇(Crime pursued by vengeance)

必需角色及事物:犯罪者(Criminal);复仇者(Avenger)

内容:犯罪者所犯之罪不受制裁,故复仇者欲以处罚犯罪者之做法寻求正义。


亲族仇怨(Vengeance taken for kin upon kin)

必需角色及事物:有罪之亲(Guilty Kinsman);复仇之亲(Avenging Kinsman);受害者之追忆,此受害者为两造之亲(remembrance of the Victim, a relative of both)

内容:有罪之亲与复仇之亲因对受害者之错误之行为而起冲突,而受害者对双方皆友善。


逃离冤罪(Pursuit)

必需角色及事物:处罚(Punishment);逃罪者(Fugitive)

内容:逃罪者因受误解之冲突而逃避处罚。


天灾人祸(Disaster)

必需角色及事物:被征服之力量(Vanquished Power);得胜之敌(Victorious Enemy)或传信者(Messenger)

内容:受敌人攻击後,力量失去其原有之地位,或此事为传信者所告知。


落於灾殃(Falling prey to cruelty/misfortune)

必需角色及事物:不幸者(Unfortunate);主人(Master)或灾殃(Misfortune)

内容:不幸者因主人或灾殃而受苦。


诛国一夫(Revolt)

必需角色及事物:暴君(Tyrant);谋反者(Conspirator)

内容:谋反者意图对抗暴君。


立业奠基(Daring enterprise)

必需角色及事物:大无畏之领袖(Bold Leader);目标(Object);对手(Adversary)

内容:大无谓之领袖藉胜过对手而从对手手中得取目标。


押人为质(Abduction)

必需角色及事物:绑票者(Abductor);肉票(Abducted);监护者(Guardian)

内容:绑票者自监护者处押走肉票。


不解之事(The enigma)

必需角色及事物:问题(Problem);提问者(Interrogator);寻解者(Seeker)

内容:提问者向寻解者题问,并予寻解者较高之能力,以使其能达成目标。


事物之得(Obtaining)

必需角色及事物:「求者(Solicitor)+拒绝之对手(Adversary who is refusing)」或「仲裁者(Arbitrator)+对反之团体(Opposing Parties)」

内容:求者与对手不和,该对手拒绝予以求者於对手手中之物,或仲裁者决定对反之团体所渴求之物该归予谁(求者与对手)。


亲族之恨(Enmity of kin)

必需角色及事物:歹毒之亲(Malevolent Kinsman);受憎之亲(Hated Kinsman)或互憎之亲(reciprocally-hating Kinsman)

内容:歹毒之亲与受憎之亲或第二名歹毒之亲共同谋事。


亲族之争(Rivalry of kin)

必需角色及事物:偏爱之亲(the Preferred Kinsman);受拒之亲(The Rejected Kinsman);争执之的(the Object of Rivalry)

内容:争执之的选择偏爱之亲而非受拒之亲。


引杀之奸(Murderous adultery)

必需角色及事物:两名通奸者(Adulterer);受欺之元配(Betrayed Spouse)

内容:两名通奸者合谋杀害受欺之元配。


人之狂狷(Madness)

必需角色及事物:疯狂者(Madman);受害者(Victim)

内容:疯狂者发狂并害到受害者。


致死轻率(Fatal imprudence)

必需角色及事物:轻率者(Imprudent);受害者(Victim)或所失之物(Object Lost)

内容:轻率者因轻忽或无知而失去所失之物或害到受害者。


爱之瞽罪(Involuntary crimes of love)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所爱(Beloved);揭露者(Revealer)

内容:揭露者背反爱人或所爱之信任。


杀亲不知(Slaying of kin unrecognized)

必需角色及事物:杀者(Slayer);未认出之受害者(Unrecognized Victim)

内容:杀者杀掉未认出之受害者。


舍身为道(Self-sacrifice for an ideal)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理想(Ideal);债权人(Creditor)或牺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内容:英雄为理想牺牲掉人或事物,後该人或事物为债权人所得。


为亲牺牲(Self-sacrifice for kin)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亲人(Kinsman);债权人(Creditor)或牺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内容:英雄为亲人牺牲掉人或事物,後该人或事物为债权人所得。


为情皆舍(All sacrificed for passion)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致死热情之的(Object of fatal Passion);牺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内容:爱人为其(致死热情之)的而牺牲人或事物,该牺牲之人或事物自此一去不复返。


必舍所爱(Necessity of sacrificing loved ones)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所爱之牺牲者(Beloved Victim);牺牲之必要性(the Necessity for the Sacrifice)

内容:英雄因牺牲之必要性而害其所爱之牺牲者。


上下之争(Rivalry of superior vs. inferior)

必需角色及事物:上之争者(Superior Rival;下之争者(Inferior Rival);所争之的(Object of Rivalry)

内容:上之争者胜过下之争者,并赢得所争之的。


不伦通奸(Adultery)

必需角色及事物:两名通奸者(Adulterer);受欺之元配(Deceived Spouse)

内容:两名通奸者谋划对抗受欺之元配。


爱生之罪(Crimes of love)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所爱(Beloved)

内容:爱人与所爱介入一场纷争。


所爱之耻(Discovery of the dishonour of a loved one)

必需角色及事物:发现者(Discoverer);有罪者(Guilty One)

内容:发现者见有罪者所做之恶行。


情爱之障(Obstacles to love)

必需角色及事物:两名爱人(Lover);障碍(Obstacle)

内容:两名爱人共同面对障碍。


所爱之敌(An enemy loved)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所爱之敌(Beloved Enemy);憎恶者(Hater)

内容:相互为盟的爱人与憎恶者对所爱之敌有截然相对之态度。


所图之物(Ambition)

必需角色及事物:野心家(Ambitious Person);所图之物(Thing Coveted);对手(Adversary)

内容:野心家寻求所图之物,其行为对手所阻。


与神争胜(Conflict with a god)

必需角色及事物:凡人(Mortal);不朽者(Immortal)

内容:凡人与不朽者介入一场纷争。


有误之妒(Mistaken jealousy)

必需角色及事物:妒嫉者(Jealous One);妒嫉者妒嫉其所有者所有权之事物(Object of whose Possession He is Jealous);有疑之同谋(Supposed Accomplice);事件起因(Cause)或错误之始作俑者(Author of the Mistake)

内容:妒嫉者受事件起因或错误之始作俑者所害,并开始妒嫉该事物,并与有疑之同谋发生冲突。


有误决断(Erroneous judgement)

必需角色及事物:误者(Mistaken One);错误受害者(Victim of the Mistake);事件起因(Cause)或错误之始作俑者(Author of the Mistake);有罪者(the Guilty One)

内容:误者受事件起因或错误之始作俑者所害,并在需下不利有罪者之决断时,下不利错误受害者之决断。


悔恨所为(Remorse)

必需角色及事物:始作俑者(Culprit);受害者(Victim)或罪行(Sin);提问者(Interrogator)

内容:始作俑者害到受害者或犯下罪行,并与欲了解状况之提问者间有所不和。


复得所爱(Recovery of a lost one)

必需角色及事物:寻找者(Seeker);所得之物(the One Found)

内容:寻找者寻获所得之物。


失其所爱(Loss of loved ones)

必需角色及事物:被杀之亲(Kinsman Slain);见证之亲(Kinsman Spectator);谋害者(Executioner)

内容:谋害者杀被杀之亲之事为见证之亲所见。


利用以上这个框架, 再加上三十六计以及中医经典、民族大义和二十四史, 您也可以写出一部荡气回肠、气势磅礴又曲折婉转的武侠章回小说。





~~~~~~~~~~~~~~~~~~~~~~~~~~~~~~~~~~~~~~~

话说回来, 大家都知道写小说的喜欢借古讽今,

您可知道或者在乎金庸小说里面的“丁春秋”和 “韦小宝” 的生活中的原型是谁吗?



对于祖国大陆来说,取缔黑社会帮派组织、封建会道门以及邪教, 科学发展观和教育的深入等等原因都是不利于武侠小说传播的因素。

只不过很少人提到台面上罢了。


俺觉得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孩子是不会轻易中武侠小说的“毒”,

因为认知的层次不同。




       http://aosabook.org/en/500L/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ocr.html     


金庸小说中的武学退化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是想表达什么呢?


贴吧网友喜欢给人忠告。

俺思量着, 为什么俺不给人一些忠告呢?


莎朗斯通在 1993 的激光大碟(LD) 《偷窥》(Sliver, 片名又译“碎片”) 的结尾说的话, 恐怕可以送给各位。


【未完待续】



俺老乡和俺讲过一个故事:

”为了涨姿势,一个村妇误入了一个物理博士群,见到有人问:一滴水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会不会弄死人?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讨论。一小时后村妇怯怯地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群里刹那间死一般的静了下来……然后,她就被踢出群了……”

俺乖巧地接茬说:“村妇真是没见识, 她被踢出群肯定是因为她没见过冰雹。”





  

相关话题

  如果携带一把冲锋枪(无限子弹)回到春秋战国,最高能混成什么职位? 
  金庸笔下出现过左脚踩右脚这样的轻功描述吗? 
  为什么金庸的小说读起来那么流畅顺滑?怎么做到的? 
  任我行几次三番通过威逼利诱的愚蠢方式胁迫令狐冲入教,算不算识人用人的重大误判? 
  洪七公是怎么做到杀了231个人还能保证其中没有不该杀的人的? 
  玄铁剑杨过和双手剑小龙女谁更强? 
  如何评价《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 
  如何评价《寻秦记》这部小说? 
  如何看待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杨康是否真的爱穆念慈? 
  郭芙有多惹人厌? 

前一个讨论
请问斗战胜佛和齐天大圣在两个体系里分别是什么级别?哪个更高?
下一个讨论
我爸五十多岁突然开始入耳机坑,各种买耳机怎么办?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