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人对汽车动力要求高? 第1页

  

user avatar   di-shi-ni-zai-tao-gong-zhu-27-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汽车的动力性能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性能,最基本的性能当然是要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颜控的女生,车的颜值肯定是我最在意的点,但是作为一名发动机工程师,汽车的动力性能也是必须要关注的点。动力性能不仅仅是指马力和扭矩的数值大小,更是加速时的响应时间和驾驶时的安全保障。

汽车的动力性参数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度、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和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其中,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和最大爬坡度是汽车定型试验时评价动力性的指标,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用于评价发动机动力性,底盘输出最大功率用于评价在用汽车整车的动力性。

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的加速时间代表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一档或者二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档或者次高档某一速度全力加速至某一较高速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超车是与被超车车辆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车加速能力强,并行行驶的时间就短,行程也短,行驶就安全。

最大爬坡度是指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显然,这个爬坡度是一档的最大爬坡度。

发动机输出功率是汽车动力性的基础,最大输出功率是汽车动力性的基本参数。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发动机在全负荷状态下,仅维持运转所必须的附件时输出的功率。汽车一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动机的技术状态发生变化,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减小,因此可以用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的变化来评价发动机动力性的变化程度。通过比较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差异,即可从总体上判断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是指汽车在使用直接档行驶时,驱动轮输出的最大驱动功率。驱动输出功率是汽车发动机经传动系至驱动轮输出的功率,它取决于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发动机和传动系技术状况的变化,都会通过驱动轮输出功率的变化表现出来。底盘输出的最大驱动功率是实际克服行驶阻力的最大能力,是汽车动力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买车看外观,还是看性能,其实对于一台优秀的车来说这两点基本是兼容并蓄的。既然要买车,那当然要一步到位,动力和颜值哪个都不能少。

目前国内的A级车产品设计大多走中庸路线,缺少一些个性。第七代伊兰特则大胆突破,以“Sensuous Sportiness (感性运动)”设计理念为基础,采用“Parametric Dynamics (参数动力学)”作为设计理念运用于车身设计。参数化的形状和质感赋予车辆凌厉前卫的外观,分割的几何形体之美带来立体的感官体验。

得益于第三代技术平台i-GMP短前悬、长后悬和长轴距的车身结构强化,第七代伊兰特有着同级最大的宽高比,车身比例更加协调,呈现出轿跑般的运动外观。前脸的设计大量运用棱角、折线、镀铬等元素,就连LED日间行车灯也是独特的楔形设计,展现出凌厉的年轻气势。车身侧面采用了参数宝石立体雕刻车身,通过贯穿车身的线条和上升式楔形造型为原本优雅的车身增添了一份性感。“H”型贯穿式尾灯不仅极具辨识度,也为车尾塑造出锋芒毕露的性能本色。

发动机动力系统是一台车最核心的心脏部分,对于燃油车而言更是如此。随着国际排放标准的日益严苛,在降低排放和提升燃油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其动力性能的突出,这是最考验汽车工程师乃至是一家车企的技术水平。

从2009年起,现代汽车旗下多款发动机入围“沃德十佳发动机”榜单,显示了其在动力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第七代伊兰特搭载的Kappa240T GDi发动机,也是2017年获奖发动机。其最大功率103kW,最大扭矩242N·m,通过重新设计的电动涡轮泄压阀,以及独特的集成式排气歧管,使得这台1.4T(240TGDi)高功率发动机不仅运行效率有效提高,而且发动机尺寸和整机重量有效降低,在起步时就能给人以强烈的驾驶欲望,低速时扭矩输出相当给力。7DCT变速器响应非常从容,加速过程中丝毫没有涡轮迟滞现象,顺畅的动力衔接会给你非常舒适的驾驶体验,在动力性和油耗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其综合油耗为5.2L/100km。

现代汽车发布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期”发动机技术,首次突破了发动机可变气门控制技术的瓶颈。能够根据定速行驶、加速行驶等行驶条件,合理控制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从而能够使得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缓冲,再加上优化发动机舱组合,改善发动机热管理及气流管理,提高发动机散热“呼吸”效率,从而提升发动机输出性能和燃油经济效率。经实验测试验证,搭载CVVD发动机技术的车辆,其性能可提高4%以上,燃油效率可提高5%以上,而尾气排放量减少12%以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效节能。

除了强劲的动力外,第七代伊兰特的转向手感也恰到好处,在高速行驶时手感偏沉,路感也十分清晰,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在城市中转向则更加轻盈,没有任何虚位。悬架也进行了全新优化,经过颠簸路面时可完美过滤多余的震动;在高速过弯时也能给车辆强有力的支撑,车身姿态十分稳定。

第七代伊兰特除了超高的颜值和超强的性能外,还同时具备舒适性与智能化。同级领先的车身尺寸和i-GMP平台对车身结构的优化展现出超越级别的宽敞空间,内饰设计以饱满的结构和丰富的细节,保证了驾乘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Hyundai SmartSense 智心合一安全系统,集成多达23项安全/辅助配置,以领先的智能科技确保 驾乘人员出行更加轻松、安全。以第三代智能网联平台为基础,智能车家互控、在线娱乐资讯服务、用户位置互联服务等多项智能互联配置,突破空间限制,创享数字化便利生活。贴心入微的IT配置,以BLE手机蓝牙钥匙为核心,实现自动联动信息及跨越空间的人车联动,随时随地尽享便捷。


领先的i-GMP平台为第七代伊兰特带来了全方位的体验升级,锋芒的动力体验和灵活的操控感整个驾驶过程充满运动感和舒适性,超低的油耗同时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经济性的要求。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机厂也不傻,低配和高配光多给个几十p马力肯定知道对消费者没那么大吸引力,

一般在多给动力的时候,会多给如下东西,

高配座椅,包括腰托,通风或者加热,你开车肯定不希望后腰空空如也或者夏天一后背汗吧;

高功率或者品牌音响;

内饰用料和设计的变化;

大一寸的轮辋和不同的样式,这个一下就影响观感了;

电子配置,比如前雷达或者360影像,车道保持,支持carplay和大一寸的中控屏幕;

运动套件,也就是前后杠多一点点画龙点睛的装饰;

在夜店风为王的年代,

你可以不要动力,

但是如下图,所有的出风口都不亮,你会不会不爽呢?



3万块30p马力,我觉得不值,

3万块钱给我把7盏灯点亮了,顺便白给30p马力,太值了,不差那3万,钱赶紧拿走。


中国每年被厚脚垫吃掉的马力加起来能有几百万匹,

只给动力,别的啥也不给的主机厂,早就没人理了。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人不晓得。我个人来说,最显著的效用是安全。

典型场景有,低速匝道并入高速;双向单车道超车;静止插空转向汇入车流;紧急启动防止后车追尾;最快速度错过重型车辆;事故突发情况全加速避险,等等。

从不飙车,对马路斗气无爱,佛系安全驾驶车龄15年+,最重视的就是安全,而马力即安全的最核心保证之一。

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场景下,那百分之几秒到几秒的差异,真的有可能就是 “避免事故” 到 “小剐蹭” 到 “重大事故” 到 “悲剧” 的区别,不开玩笑。

这些年开了各型车辆后,对轿车/轿跑等小型车辆来说,200匹将将够,300+比较合理。目前自驾400多小车一辆,感觉很安全。对SUV等中大型车辆,相应增加50+匹比较合理。而SUV若低于200的话,会令我感到很没有安全感。

也不必担心动力太强的车,因加速太猛就更不安全。起码BBA三家的运动系款的油门设定,都完全可以让一个平均驾驶者,很自然而然把车开成买菜车的模式。甚至用P家日常买菜,也轻松可控。

即,几乎所有动力强的车,都不会单纯因为动力强这一特性,而更不安全。仅会因为驾驶者不安全驾驶,才更不安全。事实上,这类车,只可能会因为配合更强动力而配置的车体、悬挂、轮毂、轮胎、刹车等,而相对更安全。

(以上默认功率和扭矩有常识性的相关性,不再废话)

此处贡献样本一个。

如果对300+匹的内燃机汽车有各种购买障碍的话,也推荐各路电动车辆,毕竟电动车有内燃机车永远无法比拟的扭矩优势。所以在今天,为了安全的动力,并不必然意味着高昂的价格。能达到此级别功率通常对应的扭矩的国产电动车,只要是能买得起车的人,基本上都买得起。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4缸1.6自吸的车子开到100,一脚地板油下去发动机嘶吼,速度悠着悠着去到130

1.5T的车子开到100,给脚地板油。发动机依旧嘶吼,略带着一丁点推背感,速度去到一百三。

2.0T不算a4那台涡轮减压的机器。180—300马力的正常机器给脚地板油带着丁点声浪,还有着不错的推背感,轻松过了150公里

440马力的3.0T。120公里给了脚地板油,你人会被死死地按在座椅上,好在是四驱的车子。如果是两驱的车子轮胎可能还会打滑

正常的2.0T(180—280马力)推一台2吨以内的SUV或者轿车你可以开的很自信。3.0T(300—400马力)你可以开的很从容1.6的太久没开过。以前创业的时候开台1.6加手动5速。坐满人,拉点行李,样品啥的。开到100跟超车无缘了。

简单来说,只要有50匹马力的发动机,百分之99.9的蓝牌车都能开上120。但是更大动力带来的是从容。所以不要再杠说1.2也能120。1.2再不济还有60马力呢。用溜溜哥的话说,你油门到底发动机输出60匹,别人怠速发动机也输出60匹。

1.2,1.4T,1.6不是不能用,但是当你有机会开习惯了双倍动力于你的2.0T引擎你会打开新世界,(为啥是2.0T,这是10—35万以内的新车能带来最好的动力 也是绝大多数人能消费的起的动力)

这个回答放弃了。。。。我也就体验过二三十台车,这个回答我已经把肚子里那点墨用光了。


user avatar   lin-xu-13-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喜欢青菜,有人喜欢萝卜。同样的,有人对汽车的加速有要求,有人完全自用就无所谓。

动力性能是汽车的一大指标,好的动力并不是简简单单堆叠而来的大功率,无论是发动机,还是电机。对于油车而言,每提高一秒的百公里,意味着大量的匹配和成本上升;而对于电机来说,本身转化更为直接,效率也更高,更容易提速。

有人的脾气习性就是暴脾气,就喜欢提速更快,推背感更强;有人的脾气习性就是温和,慢慢提速也可以,超强加速也用不上。好的动力性能对于前者而言,就是投其所好,对于后者而言,纯粹多此一举,浪费铺张。

爱车之人并不意味着对车子的要求很高,而是从骨子里就喜欢开车、养车,这里鼓捣一下,那里张罗一下。而爱开车之人,大部分对汽车的舒适性、动力性、操控性都有要求,价格越贵的车,我们通常对他的各项指标期许也越高。

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车辆的要求,也仅仅是出行,无非就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如果一辆车,开到了“疲劳”,以至于厌烦开车这一举动。偶尔来一下深油,感受下速度与激情,有何不可?所以就像是手机的某些功能,你不一定经常去问,但是一旦用到了,就会发现“真香定律”,汽车动力性能也是如此。

当然了,还有些路况下,对动力性能会有所要求。

你前方一辆清障车、垃圾车子、洒水车…正在“有条不紊”地一点点龟行,时间宝贵,你愿意跟在车屁股后面直到两车分道扬镳?当然不愿意,所以这时一下油门冲过去。

马上绿灯就要变黄灯,黄灯变红灯,你的车辆猛踩油门就是见不到明显提速,眼见着已经到斑马线,结果灯红了。你说恼不恼,一次两次还好,长此以往,你怎么能守得住?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一记油门可以告别黄灯和红灯,何乐不为?

高速双车道,大货车在你前方以90公里/小时慢悠悠向前,熟记教练曾经教导过你的内容:珍爱生命,远离大车。这时你踩油门,半天过不去,后方却突然赶来一辆车,此时你“腹背受车”,难受至极。时机控制的好,过了,时机控制不好,后车撞上了你侧面,立马翻车…此时你有个好动力,转向、加油、超车一气呵成。

马上就要迟到,你却在路上的红绿灯、车辆弄得焦灼不已,最烦恼得是还要经常被加塞,就因为你的车,跟不上前面的车辆。此时,如果你的车子的马力能跟上你的脚力,别说是被加塞,在多车中安全超车,也能加快你上班的速度。

当然了,大部分时间,好的动力性能,我们并不一定用得上。比如有些超跑,经常在市区见到,偶尔你能听到有些麦浪声自红绿灯口响起,但是他们大部分时间却只能缓行。不过就算是如此,有比没有好,毕竟书到用时方恨少,车到用时始恨慢。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qinlili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DIY绝对没有死,只是会长期处于“与高价显卡卡共存”的状态。

在当下这个显卡价格飙升的时代,我们应当客观看待问题、全面认识现状,要立足当前以着眼长远,抓住机遇以应对挑战。


我认为,作为普通消费者,在应对买卡难、买卡贵的问题上,应该保持“十个心”:

对DIY事业的热心,对形势变化的关心

对逐步降价的耐心,对公平交易的真心

对抵制奸商的决心,对显卡市场的关心

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对长久斗争的决心

对艰难困苦的恒心,对忘我奉公的义心


对DIY要做到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看准时机购买显卡,该出手时就出手,应当做到“十个点”:

着眼立足点,找准出发点

认清优缺点,明确轻重点

找准切入点,明确落脚点

探寻突破点,把握着重点

结合关键点,牢记中心点

扬弃优缺点,贯彻根本点


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我们既要笃定坚守初心,也要勇于开拓进取,务求贯彻“十个新”:

看清新形式,抓准新要求

开创新思路,制定新方案

发展新水平,追求新境界

采用新举措,谋求新高度

探索新实践,推动新发展


我们在面对高价黄牛卡时,要保持头脑特别情形,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果断。要坚决冲破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user avatar   wei-mo-70-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个比中国还成功的故事可以不?

越南vinagame


越南网络游戏市场的起步比中国稍晚一点,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有破解版的网络游戏进军越南,越南第一款正式网络游戏叫坦克宝贝,据新闻说

第一网游如何炼成?《剑网1》越南历程全回顾 _国内网游资讯 _太平洋游戏网

2004年9月,越南vinagame成立,2005年初,《剑侠情缘》来到越南,从此,改变整个越南网络游戏的进程。

vinagame公司市占比非常极端,比中国最极端的时候都极端,2005年,刚刚起步的越南网络游戏市场,vinagame依靠剑网,占据整个越南网游市场收入的95%,简直是超级垄断。


2005年8月,《剑网》开始收费,刚开始vinagame想用点卡的模式,被玩家激烈反对,被迫改成月卡模式。2006年全年的《剑网》总销售达到1500万美元,雷军表示

雷军讲述海外辛酸:后悔没投资越南_天极网

这应该是雷军最后悔没去投的项目之一了。


vinagame的市占率比当年盛大集团还要极端,自然会受到当年盛大的同样待遇,与中国一模一样的是,自2005年9月开始,越南媒体突然指向网络游戏,这又和中国一模一样,什么电子海洛因之类,由于vinagame市占率最高,因此受到的打击最大。


《剑网》在越南的地位甚至可以说高于传奇在中国的地位,也是越南历史最悠久的网游之一,当然《剑网》在越南不叫《剑网》,叫《武林传奇》,嗯,诡异的名字,一度占据越南网游的70%的市场,震惊了雷军,运营商vinagame非常优秀,经常组织各种对抗赛,vinagame积极学习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尤其是网吧这块,从2008年开始,vinagame免费给网吧提供网吧管理软件,但是要求网吧的桌面必须放置《剑网》的广告。


《剑网》在越南成功的本身,除了vinagame的成功推广外,本地化做的非常扎实,尤其是翻译这块,真是功不可没,我们知道《传奇》当年在中国,翻译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个例子


这把武器在中文传奇里面叫什么?叫炼狱,知道原版的叫什么吗?就叫大斧。


由于中文本身表达间接,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要在越南语里面,得有26个字母,直译过去只有一个下场:乱码,甚至根本无法显示,因为超出对话框了,为了这个翻译的工作,vingame和金山来回矫正,包括名字,地理,历史背景等等。


在越南市场,《剑网》还有两个特别的优势


第一,由于武侠和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传播的比较广,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在越南早就流行,因此《剑网》这种游戏对于越南人来说不陌生。


第二,这点我敢说知乎的网友没几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特有审查机制。审查机制在中国早就被骂惨了,比如说《WOW》里面的骷髅之类的,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网游不能有过多的色情暴力之类的,这点看起来很操蛋,对于中国游戏开放商束手束脚,但是当开发商开发出这类游戏的时候,投放到越南市场,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南政府也是这么规定的!所以中国游戏到越南反而删减的部分非常少。


可能大家还不理解这点重要性,越南本身就是一个小中国,越南政府长期在中国有驻点,中国政府一旦有各式各样的改革文件,一般都会被翻译成越南文,包括限制网络游戏在内,越南规定,网络游戏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经验和道具减少50%,超过5小时,完全无法获得经验和道具,同时禁止播放网游广告,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所有网吧必须关门,学校200米之内禁止设立网吧


是不是很中国style?


当然,当年在金山的雷军说没钱投了,对于腾讯来说,钱这玩意,那还算个事?

于是乎

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之进击的腾讯_搜狐科技_搜狐网

2008年,腾讯收购游戏公司VinaGame约20.2%的股份,并于2009年增至22.34%,后者目前是越南当地最大游戏运营商,并开发出一款类似微信的通讯应用Zalo。


我们翻翻当年的报纸,以《电脑报》2005年11月7日的报道为例


《剑网》奇迹与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蜡笔小新
发生在越南的 网络游戏奇迹

提起越南,大部分读者的印象可能仅仅是从东南亚旅行的介绍中得知的。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我国改革开放一样的“革新”,IT 行业也在这个时代,悄然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生越南的互联网奇迹、网络游戏奇迹的土壤已然成熟。


2004 年 10 月。此时的越南没有任何网络运营商认为人们玩游戏应该交钱。就在这个月,越南公司
Vina Game 来到了北京寻找一款中国的网络游戏准备代理运营。此时他们竟然也面临着和中国的网络游戏创业前辈的尴尬:同样账面上只能拿出 30 万美元最后一搏,同样面临一个未知的前景不明朗的市场。
他们拿出这最后的 30 万美元选择了代理金山的《剑侠情缘 ONLINE》,由于游戏名称意译过去比较复杂,因此他们给越南版的《剑侠情缘 ONLINE》取名《武林传奇》。他们当然不知道,“传奇”这两个字对于网络游戏业界,特别是中国网络游戏业界,代表的是一个奇迹。

《武林传奇》于 2005 年 6 月正式公测,结果这一个开端惊人地与当年那个网络游戏奇迹一样:首日公测在线人数就突破了越南的历史最高记录,过了万人。在 9 月正式收费第一天 3 万多
付费用户把他们吓了一跳。而到了10 月,这个数字是 5万,到了11月初,这个数字已经是 6.2万,活跃账号有 80 多万,并在不断增长中。此时,越南各大网吧里,已经充斥着这款来自中国的网络游戏。而 Vina Game,也和当年盛大一样,淘到了越南网络游戏的第一桶金。

奇迹的另一头
这个奇迹无疑让 2005 年有些郁闷的国内业界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

“我的理想就是把金山的软件卖到全世界去。”,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显得非常有信心因此这个成功他认为是非常自然就发生了的。

谈到《剑网》在越南的成功,他显得兴致勃勃。当时金山考虑到越南市场容量并不算大,折合起来潜在消费人口 2000 万左右,因此就抱着大家友好合作,支援越南方面的心情把《剑网》的代理运营权给了 Vina Game而在分成等方面的条件也“相当优惠”,十分灵活。


30 万美元,同等金额在中国也许是很多渠道商代理点卡销售的入门保证资金。可以说在一开
始似乎《剑网》卖得似乎太便宜了点。然而 2005 年 8 月雷军应 Vina Game 的邀请到越南考察运营情况的时候吓了一跳。“走进每一个网吧都看到里面六七成的人都在玩《剑网》越南版,我拉住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玩家询问,他说他们班上每个同学都在玩!”

“看到这个情景我就知道这游戏在越南算是成了!”雷军依然掩饰不住当时的兴奋。而越南方面则对收费还是有所顾虑,因为玩游戏收费在越南还是头一次,何况收费金额并不算便宜:月卡价格
6 万盾,折合人民币 40 元,只比中国版《剑网》便宜8元。

“我坚信网络游戏一定会响彻全球,因此告诉越方,收费后玩家过 3 万绝对没有问题,运营得好可以上 10 万。”后来的情况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可以说,《武林传奇》确实已经成为了“越南的《传奇》”,在越南的网络游戏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周我们有员工去武汉,在网吧中看到一种没有发现过的《剑网》,以为是私服,上去调查,却发现是一个在武汉读书的越南留学生在玩。”
尽管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给记者透露具体数字,“这是商业机密”,他笑着说,“但是我们今年的确可以从越南的代理运营业务中收入不少。”

看来,奇迹的另一头,也未必不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奇迹三要素:品质、题材、耐心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在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难题。

“品质是最重要的。”在和《电脑报》记者的讨论中,雷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国产网络游戏‘走出去’要想成,要做到以下几点:别吹牛、好题材、慢慢来。”而这一切都是以品质作为核心的。

“要想在海外成功,就先不要吹牛,你就必须在本土市场成功你如果连本土市场 10 万人的市场规模都做不到,怎么做规模小些的海外市场?要在本土做成,品质就很重要。”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以前是走出去了不少,但是国内的玩家在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新闻的时候,往往会非常纳闷:我怎么没玩过这款游戏?

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并没有在国内进行正式运营,甚至连规模大的公测都没有进行过,像这样游戏品质当然难以保证,怎么不会影响运营商的成绩。而且这种“拿洋人当小白鼠”的心理,也极大伤害了海外合作者。因此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走的是“一锤子买卖”,在很低的游戏品质下,游戏往往运营一年便无疾而终,海外运营商也将其转为免费运行的“添头”游戏。可以说,粗制滥造是中国原创网络游戏在海外之路并不顺利的一大症结。

同时,以游戏品质为核心牵涉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题材。很多国内厂商在自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盲目模仿“韩国模式”,操作的题材大走奇幻路线,而且是在对奇幻文化不熟悉的情况下操作这样的欧美化的游戏。结果是欧美的玩家认为这些游戏完全没有内涵,错误百出,而亚太玩家又毫无认同感(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两头不讨好,只有失败。而立足于本土文化或者是文化圈的认同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功的经验。

而慢慢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选择海外代理商只看人家有钱没有,急功近利,不看对方的长期合作诚意。结果有钱的海外代理运营商不重视,往往只把这些游戏作为扩大的产品线的组成部分。而《剑网》在越南的成功就是因为金山看到了对方的诚意──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Vina Game)的推广确实非常卖力,还搞了很多选秀之类的活动大造人气。”

看来,国产网络游戏长期以来走得出去,赢不回来的困局,并不是因为我们先天不足。经过数年的市场与玩家的考验,我们的运营与开发商在世界上对网络游戏可说是最为熟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信务实的心态,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精工制作的品质,只有拥有这些,我们的原创网络游戏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代理国外游戏开始,然后注重线上线下培养市场,注重网吧推广,甚至连起家的本钱都有点像盛大:都是30万,当年陈天桥从陆家嘴集团辞职,而VNG的CEO黎洪明也是一样,他是从普华永道公司辞职的,而今天的VNG比曾经的盛大集团更加成功,它不但有王牌的网络游戏,而且已经推出了ZINGMP3,电子支付123pay,输入法laban key,网吧管理软件CSM,互动社区zing me,甚至还有个即时通讯软件zalo。


它是越南的盛大,又是越南支付宝,又是越南腾讯。


而且它已经准备赴美上市

以开发游戏起家,VNG有望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越南科技公司

目前,VNG自主研发的游戏包括Sky Garden、Farm in Paradise and Dead Target 已经陆续登陆230多个国家;其聊天应用程序Zalo在越南和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拥有超过7000多万用户。其管理团队预计2017年营收为1.8亿美元,相比去年的财务数据,同比上涨70%。


而同样依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盛大集团,哎,不说也罢了,人家上市,它退市,还说个屁。


user avatar   dong-che-di-app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好久之前无意间记录下的,如果是评论里提到的董玉飞,那这位父亲的年龄我记错了,印象中这位父亲黑黑瘦瘦不大高。

我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攻击,从当初看报道时到现在回忆,我的心情依然是难以描述,不是愤恨。


至今还记得那年感动中国里的一位基层干部,这位父亲没几天就自杀了,对,以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份满载荣誉,没几天就以父亲丈夫儿子的身份默默自杀了。

汶川的一个乡镇干部,在地震时从家里成功跑出来,让老婆照看一下老母亲,自己去学校看一下儿子,家、单位和儿子学校离得都很近,一条直线上,路过儿子的学校,看学校没全塌,鬼使神差的,对,他对记者的描述是鬼使神差的想先去单位,心里在跟儿子说“儿子你挺一下,挺一下,爸爸马上就回来”,等他参加完单位救援,经历第二轮余震后,反应过来往回跑,儿子学校全塌了。

就因为这个父亲的身份:党员、基层干部,当时还是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采访,无限扩大,表彰成一个基层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轮回播放。

可节目中这个父亲已经被挖的体无完肤,记者一直追问这个细节:路过儿子的学校,为什么没进去。或许这个点是记者以及那整个群体引以为豪的功勋章,可这位父亲每一句话都在明显的责怪自己:鬼使神差、要是先去、要是听老婆的话。。。要有多无奈就有多无奈,能想象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沧桑的父亲,一个家中独子,被记者逼着回忆自己面对“民族大义”时,只能自言自语一样重复嘟囔一句“要是当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他俩眼空洞地在记者牵引下回忆儿子很高、很开朗,早上出门还跟他比身高高,成绩很好,经常开玩笑,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对奶奶撒娇。。。。。显然,节目出来的效果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可是,对一个父亲、丈夫、儿子而言,这份“于灾难面前不顾儿子安危、来不及看儿子一眼、毅然决然冲入群众坍塌现场的基层党员”的荣誉,能否支撑他那个大家庭?还被评了当时“感动中国”。

他老婆看了那集报道,责怪他如果。。。

他老母亲责怪他,如果。。。

他自己也责怪自己,如果。。。

最后,在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报道出他自杀了。

(有些影像细节记不清了,这个父亲面对采访时不断的自言自语)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TNGA平台的广汽丰田雷凌在C-IASI碰撞测试中取得的评价?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汽车开几十年? 
  凯美瑞的质量真的那么好么? 
  15万左右的车推荐新福克斯怎么样? 
  大概还要多少年国家才能颁布政策彻底淘汰燃油车? 
  有哪些被严重低估的纯电动车? 
  如何评价传说中记者朋友圈截图壳牌公关员工电邮,指认京东卖假润滑油这件事? 
  中国有哪些适合自驾的山路? 
  涡轮增压在拥堵的城市道路有用吗? 
  2018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是否值得购买? 

前一个讨论
素士家的产品你们觉得最好用的是哪个呢?
下一个讨论
大环境不好,失业待业的人又近千万,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该何去何从?接下来的路我们要怎么走?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