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独生子女时代的隐痛: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第1页

  

user avatar   gui-mu-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爱的目的是控制孩子的人生,让他们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动,那这份爱真的很伟大无私么?

如果孝的定义是必须牺牲话语权、牺牲选择权、甚至牺牲自己的自尊和独立,那子女又和宠物有什么区别?

中国父母最让子女无语、难受的逻辑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你长大后就明白了”、“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听话呢”。

也许那些将孩子送给杨教授电击的父母一样觉得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也许那些强迫孩子必须回老家工作、必须去参加各种相亲、必须早点生儿育女的父母一样觉得自己费了这么大力气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为什么都不领情,反而各种抱怨。

事实上,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是真的爱子女的,大部分子女也是爱我们的父母的,但是我们对爱和孝有不一样的理解罢了。

在很多父母眼里,所谓“孝”就是你从小必须乖乖听话,好好读书,不能浪费学习时间去培养一些“没用”的兴趣,更不能因为早恋耽误了自己的学业。毕业后,你应该马上能找到一份年入十万以上的工作,然后再迅速结交一个对象,一两年后就能谈婚论嫁,再过一两年就能给他们生个孙子带。一旦其中有一环没有遵从他们的想法,“我辛辛苦苦将你养大,为什么不能好好听话”、“长大了翅膀硬了是不是”、“我们如此深爱我们子女,但他们爱我们吗”等话语瞬间就能让我们披上“不孝”的罪名;

但在子女眼里,首先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父母的孩子。我们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自由,面对父母,我们不是上下级的绝对服从关系,而是希望拥有一种平等协商的权力;面对人生,我们不是父母用来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替代品,不是他们过强的控制欲的牺牲品,我们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想法,不想为了成为一个“孝子”,而失去了自己。

当代中国年轻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父母那代人已经完全不同了,作为子女,其实自己都会时常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怎么做才是对的,不知在“孝顺”和“现实”的夹缝中,如何选择才能既不辜负本心,又不令父母伤心。作为子女,此时真正希望得到的是理解,而不是斥责;是建议,而不是控制。也许我们会做错,会吃苦,但又有哪个孩子能不经历挫折而成为大人。若是真的爱孩子,请先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关话题

  大学有必要很努力地学习吗? 
  为什么人贩子都是拐卖妇女,而不是男的呢? 
  17年春节宁波动物园一外地游客再次无视安全警告投身虎口反映出什么问题? 
  美国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联想集团杨元庆的薪水真的高吗? 
  姐姐没钱交房租找妈妈拿了3000元,我觉得不公平让姐姐还妈妈钱,请问姐姐该不该还钱? 
  家长长辈是否该常向18岁左右的家人灌输些社会的常识性(阳光或黑暗)的东西?这样教育对孩子会有何影响? 
  我们都是受害人,祢承受老一辈的恩怨,但我不行,因为你是我姐,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曹雪涛任南开大学校长? 
  项目/学生/经费/Paper,青年科研人员倒在哪关? 

前一个讨论
双十一买了太多东西,想剁手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新 MacBook Pro 上的 Multi-Touch Bar?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