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同样是攻打高句丽 为何隋朝败了而唐朝胜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li-79-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隋朝征高句丽,好比是一头搁浅在沙滩上的鲸鱼,是被自己的体重给压死了。

我们今天去辽宁,一般是走傍海道(又叫榆关道),也就是辽西走廊山海关这条路。但是在隋朝时期,气温高,海平面也高,受到海侵的影响,傍海道泥泞难通,高头大马尚且不易通行,有轮毂的车辆更难通过。傍海道直到金朝才真正修缮成为连接两辽和幽燕的主要道路。

因此,隋军就得依赖卢龙道和古北道这两条山路,虽然这边的地是干的,但山路崎岖,人拽马拉的车辆其实也不怎么好过去。河流也是有的,但是水流湍急且是自北而南流,无法用于航运。

走过这三条艰难的道路后,还有二百里辽泽要通过,整个辽河以西地区,都是这种泥巴地。直到明朝才慢慢地干涸。

在交通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征高丽就肯定不能派太多兵,否则会因为补给困难,而被自身庞大的体量给压死。而隋炀帝起兵三十万攻之,可以说是自取灭亡。高军统帅乙支文德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依托山河之险层层阻击隋军,又通过诈降来拖延时间:

文德见隋军士有饥色,欲疲之,每战辄北走,述等一日之中,七战皆捷。旣恃骤胜,又逼群议,遂进东,济萨水,去平壤城三十里,因山为营。


至唐朝征高句丽,吸取了隋朝教训,唐太宗征高句丽,兵力只有六万余人,且并不追求速灭高句丽,而是采取蚕食战术。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进行侵扰,最后是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百里无人烟”:

高丽依山为城,攻之不可猝拔……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释耒入堡,数年之间,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
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
高丽举国大骇,后黄城、银城皆自拔遁去,数百里无复人烟。

另外在后勤补给上,唐朝征高丽更加重视海运的作用。外交上,唐朝联合了新罗,渡海灭百济退倭奴,利用了新罗的力量打击高句丽,实际上也减少了自身的负担。




  

相关话题

  唐代宗到底是怎么样的皇帝,为什么新唐书评价他是中材之主,杜甫将刘禅比作他? 
  历史上的密谈究竟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史官是如何知道的? 
  东吴(有荆州)、东晋、南陈、南宋哪个翻盘最难? 
  对于斯大林这个人应该来评价? 
  如何看待17年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删除《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内「汉匈战争」,卫青、霍去病正式消失? 
  中国历代领土有哪些真的是充话费送的? 
  在中国历史中,谁的死让你最为惋惜? 
  韩国为什么算是战国七雄之一? 
  为什么寇准怂恿着宋真宗亲征契丹人成为英雄,而王振指使着明英宗亲征瓦剌就成为罪人? 
  为什么东北抗联和土匪武装始终无法形成如南方一样的革命根据地? 

前一个讨论
进击的巨人,为什么不能把巨人药剂一人一半给团长和阿尔敏?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god这个词会被翻译成“上帝”?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