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日本可以获得很多诺贝尔奖呢? 第1页

  

user avatar   winworlds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不是拿了很多诺贝尔奖,而是拿了太少

中国老是说自己以前被西方打压才没拿到诺贝尔奖,然而讲来讲去也就一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拿得出,然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只不过是用落后的技术(液相合成)合成没有多大意义的牛胰岛素(耗费大量人力才合成出来,后来普及的是基因工程制造的人胰岛素),所以中国最后也没有参选诺贝尔医学奖,只是想凭大量人力去拼化学奖,没得奖再正常不过。

相比之下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奖经历才是活脱脱的西方压迫史

北里柴三郎领导冯·贝林发明了血清疗法,然而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只给了冯·贝林,真正主导研究的北里柴三郎却没得奖

秦佐八郎和保罗·埃尔利希共同研发了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然而1908年医学奖只给了埃尔利希

1000日元野口英世先后发现了小儿麻痹症狂犬病黄热病的病原体,然而几次提名都没获奖最后遇到一战爆发停止颁奖

1926年医学奖给了声称发现致癌寄生虫的约翰尼斯·菲比格,无非就是要打压真正发现致癌机理并成功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成了诺贝尔奖永远抹不去的黑点

1929年医学奖给了克里斯蒂安·艾克曼,然而他只是发现米糠可以治脚气病,然而真正发现治脚气病的硫胺是铃木梅太郎在1910年提取的,这是人类第一次提取的维生素,然而因为消息闭塞反而被1912年西米尔·冯克又提取了一次并命名为维生素,其实真正要给维生素命名的应该是铃木梅太郎

脊髓副交感神经的发现者吴建六次提名医学奖,然而因为日本是轴心国一直无缘获奖

1969年诺贝尔物理奖只给了盖尔曼-西岛关系的默里·盖尔曼,而西岛和彦却无缘获奖

1975年医学奖给了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逆转录酶论文的前三位作者,然而颁奖后才发现,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水谷哲因为杂志编辑不小心变成了第四作者而无缘获奖

1996年化学奖给了1983年发现C60的克罗托,然而早在1971年大泽映二就已经提出了C60理论并在1980年被大泽映二发现,然而他们的研究只发表了日文论文并没有被西方重视而无缘诺贝尔奖

——————————————————————————————————————

有人说日本这几年拿诺贝尔奖是战后经济腾飞的结果,其实在此之前日本因为西方歧视已经多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特别是医学领域,即使是闭关锁国的江户时代,日本依旧不停引进兰学,1804年华冈青洲就完成全世界第一例全身麻醉手术,比西方早了40年。相比之下同时代的清朝就毫无建树,可见思想的开放和学术交流远比简单的物质投入更重要

比起诺贝尔这种有人数、年代、获奖人在世与否、评委喜好限制的奖项,IEEE里程碑更能代表一个国家进现代成就,只评选25年以上经过时间历练的电机工程里程碑项目

Milestones:List of IEEE Milestones

引领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美国理所当然包揽了85个里程碑项目,而第二多的就是日本29个,除此之外英国9个德国2个法国2个中国0个,附日本IEEE里程碑项目:

  1. 1890年蹴上发电所
  2. 1893年屋井先蔵、汤浅、松下————发明干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推动现代电池产业的发展
  3. 1924年八木秀次————发明八木天线
  4. 1924年高柳健次郎————电视机的开发
  5. 1929年依佐美送信所————长波电台
  6. 1930年加藤与五郎、武井武————铁氧体发明与应用
  7. 1933年古贺逸策————石英晶体谐振器
  8. 1956年黑四发电所
  9. 1959年夏普————太阳能电池产业化
  10. 1963年KDDI————首次跨太平洋卫星传输
  11. 1964年富士山气象雷达
  12. 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
  13. 1964年夏普————电子计算器先驱
  14. 1964年NHK————卫星直播
  15. 1965年欧姆龙————铁路电子售票系统
  16. 1969年精工————石英表
  17. 1971年东芝————日文文字处理器
  18. 1972年日立————扫描电子显微镜
  19. 1975年NTT————语音编码
  20. 1975年明电舍————电力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1. 1976年JVC————家用录像
  22. 1977年NTT伊泽达夫————光纤量产
  23. 1979年滨松光子学————光电倍增管
  24. 1980年NTT————传真国际标准
  25. 1984年京都大学、三菱电机————中高层大气雷达
  26. 1984年NHK————广播卫星
  27. 1985年东芝————笔记本电脑
  28. 1985年NHK————紧急广播
  29. 1988年夏普————液晶显示屏

user avatar   chihaya-kisaragi-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明蓝光LED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就是被日本现在的僵化制度和墨守陈规坑害得受不了了才离开的。他这样天赋的人在日本却只能考上德岛大学。他当年在日亚化工极尽屈辱(日亚化工只喜欢能赚钱的东西,对于他鼓捣的这些认为是浪费钱,每天给他脸色看),天天被问“你怎么还不走人”,自己研究出的蓝光LED被所在公司日亚化工抢走了专利,没有给他专利授权费,只给了他一万多日元的奖励。

若非UCSB慧眼识珠,他说不定现在还在日本当小职员呢。

日本能拿那么多诺贝尔奖,一方面是靠高等教育投入的雄厚资金(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每年都拿很多钱),一方面是靠科研工作者们的出众智商(田中耕一只是个本科毕业的学士,照样拿诺奖)。但显然日本现在这种用人制度让很多出色的研究人员没有出头之路。


user avatar   na-yici-y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扯蛋了,诺奖是讲励二、三、四十年前成果的奖项,而七、八十年代正是日本的黄金年代,成果多自然获奖多!

之前屠呦呦获奖不也是因为其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么,而中国到现在才在部分领域完成了追赶,领先以后才开始自主研发,才有获诺奖的基础!

照这个算,建国百年时,就是中国诺奖爆发的时候了!


user avatar   summer-cl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题主从人的角度提问,我也先从人的角度来回答吧。

题目描述的那种印象是对普通日本人的印象。因为知乎用户接触、知乎回答描述的日本人总体上接近平均日本人。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平均中国人大概是什么样的?你大概也会怀疑这样的人也能支撑的起世界第二的大国吗?

但希望并且又能力留在日本学术界的可不是平均日本人。

甚至我有时候觉得,日本也算是一个出产奇人(pa)的国度了。论奇人(pa),总体上可能有比其他国家显著的长尾分布特性。

能在东大这些top的学术机构获得教职的更是名副其实的outlier。相对知乎回答里对于“日本人”提取的特征来讲,学术圈里的日本人很多都算是异常样本。

我来举一个例子吧,学长的亲身经历。某旧帝国大学的教授,日本上一代AI圈的泰斗级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哎,还是称之为【不拘一格】吧。每年工作360天以上。嫌弃回家浪费时间,长期住在办公室里不回家。内裤袜子洗了一排直接挂在办公室里。小秘帮忙倒垃圾时基本上要捂着嘴进出办公室,因为味道太大了。发了牛paper后直接给全系教授群发邮件,你们看我又发了什么什么paper,你们这样下去不行。你们还要多学习。。 (全系老师黑线 (⊙﹏⊙)b|||)

你说这样一个人哪里像知乎回答里的日本人了?

当然,你还能找到更多更深远的原因

比如论GDP和科研投入,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

因为有巨额投入,日本学术圈才养得起这么多学者,这么多设备。这是一个宏观上长期积累的过程。

甚至在一些领域让日本有独自“繁衍”的底气——有些方向,其他国家的学者大多基本上都不做,或者放弃了,主要是日本人在做,有时候还就做出来点东西,有时候还拿了诺奖。记得去年的那个生理学奖比较接近这个情况。如果不是很多日本学长愿意继续做下去,那个方向可能就要中断了。

为什么日本的学者可以在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呢?因为日本还有一些的科研经费科研投给这些方向嘛。只要这个方向还有科研经费可以申请,肯定是有组愿意继续做下去的。。╮(╯_╰)╭

当然,日本学术界也有自己的治学传统,也算某种意义上的“墨守成规”。

即使在东大这样的学校,在招才纳贤也显得相当刻板。尤其是,虽然外国学者现在也多了,但我还没见过不会日语还能在东大当上正教授的外国学者。招faculty时,就这一点,直接放弃了这个世界98%的群体。这非常令人遗憾。

以东大的声誉和雄厚的经费,如果能放开手脚全世界挖人的话,学术水平至少能再提高两个档次。这个时代,你不能再只靠日本人和会说日语的外国人。现在全世界的学术人口这么多,且不断变多,而会日语的pool size又这么小。要以日语人口长期维持一个世界顶级的学术机构?这件事在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牛人就在那里,有那么多,你有钱还不去挖,只能眼睁睁看着牛人被别人挖走了。

如果有一天,东大学术烂了,肯定不是因为日本学者【逃避责任、墨守成规】,而是因为日本学术人口终究有限,还不去海外好好挖精英大牛。作茧自缚矣。




  

相关话题

  我是北京的想问下,去日本读大学的话,你们说好吗? 
  在日本学校不给我办退学我该怎么办? 
  为什么很多人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例如“物理”和“分子”)? 
  日本留学明治大学文学部难吗? 
  在老龄化如此严重的现状下,日本政府为何还要禁烟?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是不是已经超过日本了? 
  就人均GDP而言,中国和日本在二战以后哪个发展的很快? 
  近世之前的日本岛,为什么没能够像英国之于欧洲大陆那样,对中国以致内亚地区发挥离岸平衡的作用? 
  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诺贝尔奖学者? 
  如何评价日本综艺《可以跟着去你家吗》? 

前一个讨论
被企鹅咬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人会预感到死亡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