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赵山山的文章《中国智障科学院?》? 第1页

  

user avatar   liu-he-94-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智障科学院”的学生,我想针对那个二氧化碳加氢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6月5日补充:

正式解读文献之前,有话要说。

————————

评论区出现大规模的不太分的清科学和技术的无辜群众,以及少数的智障。这里来先给本次事件定个性吧:

1.表面上看。赵山山的思路是“空气变油”,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储能方法的展望(注意我避免使用了技术二字),他产生这个观点的原因,一是没好好看原文(下面解释他喷点的来源),二是受到了媒体的忽悠,三是当年水变油的阴影还没有走出来。

2.深层次看,问题出在了后期各大媒体的夸张报道,导致越传越玄,越传越神。反观化物所官网的报道,只是强调了可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原文也并没有大肆宣传。所以要骂智障,请骂媒体,这锅中科院不背。

3.再从根本问题入手,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不直接利用氢气呢?为什么有燃料电池不研究而研究做汽油呢?第一个涉及到直接氢气能源利用很难的问题,这个在下文中有详细解释;

而第二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当时日本人做燃料电池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会想到今天居然能做成功,也没想到现在限制应用的因素居然是相关的配套设施的成本和安全问题。而对于燃料电池的应用,也是千千万万篇文章里优胜劣汰取精华去糟粕而发展出来的。

而葛老师的成果,以后能不能大规模应用,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或许以后成千上万篇文章发出来,做成柴油了呢?做成重油了呢?或者甚至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直接用甲烷做成汽油了呢?或者最后就真的失败了呢?不好说。

我们不能因为短时间看不到社会效益的研究,就去否定它,给它扣上“智障”的帽子。科学研究是超前于技术的,而技术是从千千万万的科研论文成果中凝聚出来的精华。关于这部分内容,请看第三部分。

4.再从讨论问题的角度入手。我不喜欢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中掺和上政治的因素,不能因为只要是中国的就无脑喷(或者为了爱国而无脑粉),日本美国的就无脑夸(或者为了反对帝国主义而无脑喷)。希望评论区大家讨论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

5.最后从讨论问题的方式上入手。首先咱是做金属有机络合物的,因此对于工业催化的内容,知道基本概念,运作原理,文献也能讲的比较明白,但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复杂的机理,催化剂的制备表征)我并不明白,希望能够批评指教。但我不一样看到,一上来就使用“智障”“没智商”等辱骂性词汇。这不是讨论问题的态度,我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你讨论了。

——————————

第一部分:先解释一下这位喷子的喷点的来源




我很好奇作者是怎么看到二氧化碳是来自甲烷的,就找了下原文献(doi:10.1038/ncomms15174),结果我在绪论里发现了这个:

........catalyst, which can directly convert CO2 to gasoline-range (C5–C11) hydrocarbons with selectivity up to 78% of all hydrocarbons while only 4% methane at a CO2 conversion of 22% under industrial relevant conditions.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他估计是看错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哦,他还出现在评论区的精选评论里了哈哈哈)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二氧化碳的转化反应中,只生成了4%的甲烷(看后面文献里的引图),而不是4%的甲烷用了22%的二氧化碳哈哈哈。要是从现实的角度讲,我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实验室我用钢瓶就可以,工业上直接用低温空分,脱气,烟道气回收就可以了,我用甲烷燃烧获得二氧化碳.......23333笑死我了哈哈哈,难道他不知道甲烷只有充分燃烧才能生成二氧化碳吗,那我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是不是得先过个色谱柱啊233333。

氢气嘛,这个喷点就有点低级了。加氢,和直接用氢气作为能源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现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氢气燃料电池的汽车对于大范围应用还是很有难度的,也就是说,直接把氢气作为汽车动力能源非常难!!

因此目前主流的技术还是烧汽油,顶多油气双缸。所以这篇文章把氢气作为汽油的形式储存起来,最后通过汽油的燃烧相当于间接提供了能量。而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的来源可以是空分,生物发酵等等氢气的来源可以是炼油中的裂解,所以大大不必担心。

呃,下面我给大家做个文献解读~有错误请大家指出。



第二部分:大白话一样的文献解读

补充:

大化所官网上我看到葛老师是工业催化那边的,我不知道这位老师是在做碳化工的还是做储能的,这里需要 at一下@中科院之声 求证。大家可能觉得这老师玩来玩去就是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又变成二氧化碳,是在骗钱。。。。。这个需要给大家补补课哈:

请大家翻开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1.可逆反应的定义:如果一个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该反应就是可逆反应。因此需要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都是相同的才可以称为“可逆反应”

对于葛老师的文章来说,净结果来看,生成汽油的反应是二氧化碳+氢气→汽油,而汽油燃烧的反应是汽油+氧气→二氧化碳+水,这明显不是一个反应条件啊~反应物也不一样啊~生成物更不一样啊~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对于一个在密闭体系中的反应,反应前后如果吸收了热量,称为吸热反应;放出了热量,称为放热反应。而高中化学我们知道了,吸热反应需要外界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才能进行,而放热反应只需要引发反应后,反应自身生成的热量足以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就好比你清明节上坟烧纸,只要你点燃了一张纸,那么其他纸燃烧的能量就足够提供了,你总不能拿个打火机一直不停地点吧2333333.

而葛老师的文章中涉及到的汽油合成,就是一个大大放热的反应!所以哪里需要那么多那么多的外界能量输入呢?

3.能量流动的方向:这个涉及到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句半句解释不清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

储能研究的关键,是为了能够便于携带和使用。

比如这篇文章,氢气是能源,清洁能源,非常好。但是奈何现在直接把氢气作为汽车动力的燃料电池在应用上很乏力,虽然日本人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在各个小区楼下放个加氢站...所以应用上的受限导致了这条路走向了死胡同。因此氢气作为直接能源用于汽车动力的时代还早着呢。

那么,烧汽油就还是最吼的一个选择。汽油便于携带,易于储存和运输,如果从储存能量的角度来将,把氢气储存在汽油里,便于大家使用,这难道还不够有现实意义?

好比我们军工上的储氢材料,运输氢气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啊,可是运输几个固态金属,到了地点之后再把氢气放出来,这又方便,又安全,岂不美哉?

OK,普及完了,进入正文部分:

首先我找到了原文献(doi:10.1038/ncomms15174)。在文献的综述部分提到,这个工作是一种基于多功能催化剂催化的,把二氧化碳转化为C5--C11烃类(汽油)的方法。这属于“二氧化碳固定”的一个研究范畴。也就是说,这个工作想要把到处能找到的二氧化碳变成我们想用来烧的汽油。(其实应该解释为把氢气用合理的方法储存起来比较好)

Here we report a highly efficient, stable and multifunctional Na–Fe3O4/HZSM-5 catalyst, which can directly convert CO2 to gasoline-range (C5–C11) hydrocarbons with selectivity up to 78% of all hydrocarbons while only 4% methane at a CO2 conversion of 22% under industrial relevant conditions

二氧化碳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有机化工产品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碳化工,碳的源头如果是来自于大气中丰富的二氧化碳,那么对于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虽然我觉得这个是在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大有裨益。在早些时候人们采用了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法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甲醇、甲酸等等简单的有机化工产品。

然鹅,只转化为这些碳一,碳二.....的化工产品显然是满足不了欲求不满的人类的,所以大家一直在想办法找到能转化为高碳数烃类化合物的方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5个碳到11个碳的汽油组分,在之前只能通过石油炼制合成气(一氧化碳加氢气)的费托合成法或者甲醇转化到汽油这几种方法,而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还是一片空白。不过葛老师的课题组成功的找到了这种方法,实在是感天动地,喜大普奔。

那为啥人家行你们不行捏?因为人家找到了一种高效的催化剂(所以说为什么去工厂实习人家只给你介绍工段,问催化剂组分死都问不出来)。

Gasoline-range hydrocarbons are generally produced from refining of petroleum, or from syngas via FTS process, or from methanol-to-gasoline (MTG) process19.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 on highly selective synthesis of gasoline from direct CO2 hydrogenation. The key to this process is to search for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通过某些说了你们都不懂的不可描述的设计过程(其实是我不懂,毕竟俺不搞工业催化...),一种基于钠-四氧化三铁化合物-分子筛的催化剂横空出世,而该种催化剂骨骼清奇,在转化过程中对5到11个碳的组分展现出了好的选择性。

In present work, we report a high efficient multifunctional catalyst comprised of Na–Fe3O4 nanocatalyst and nanocrystalline HZSM-5 zeolite (Na–Fe3O4/HZSM-5 catalyst)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O2 to gasoline-range hydrocarbons. This catalyst displays record selectivity towards C5–C11 hydrocarbons (78%) as well as low CH4 and CO selectivity under industrially relevant conditions.

那你牛皮都吹出去了,到底行不行啊?

首先先帮大家复习复习高中化学啊...初中我们就学过,甲烷就是一个碳,4个氢是吧?高中我们又学过乙烷,丙烷,这些常温常压下的气体。....当到了能作为打火机原料的丁烷的时候,再往上加一个碳,那么常温常压下就会变成液态。但是随着碳数越来越多,后面就会变成固态,甚至是一坨一坨的重油。而我们认为,碳数为5到11的烃类物质是最令人兴奋的,可以用于汽油的,碳氢化合物。所以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得到汽油,那么这个反应如果这一个碳数段的组分越多,那当然是越好。

因此,作者在选择困难症中选了一通分子筛,随后选择了名为HZSM-5的分子筛与前面的一坨钠啊四氧化三铁组合,发现对于原料气中二氧化碳-氢气不同比例的情况下,得到C5-C11组分的选择性都非常吼。别告诉我你们看不懂图啊,5-11的组分辣么高。


既然这个牛皮已经成功的实现了,那么这...二氧化碳是怎么变成汽油的呢??


这图有点晕,给大家解释下:

RWGS:逆水煤气变换。水煤气变换的过程是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气,逆过程就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变成一氧化碳和水。

FTS:费托合成。就是一系列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不同碳数的碳氢化合物。读到这里的亲们应该恍然大悟了(其实是我恍然大悟了..)——

其实这个反应就是费托合成的,一种???

也就是说,如果二氧化碳要合成汽油,必须要让二氧化碳加氢先RWGS变成一氧化碳和水。这个时候原料中的过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通过FTS生成了碳氢化合物!

那么碳氢化合物再通过最后分子筛(催化重整)就能整出来所需要的碳5-11组分了!

是不是很腻害??


第三部分: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大家不知道科学有什么用

中科院缺少一波给平民老板姓用大白话解读科研成果的人。所以只能媒体说啥,就是啥。

我特意看了下大化所的官网里官方宣传:我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反正我是看的糊里糊涂的,还得找原文献。而且我相信没有谁闲的没事去大化所官网上找这个看,(我还找了大半天才找到),因此那就只能指望媒体宣传了。

但是中国媒体的水平........

如果具体到普通老百姓身上,中国人有一个思维方式,就是实用主义。如果做出来的东西不能用,那我研究它干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我在步入正式的科研生活之前我也思考了很久,也在想我到底是要继续留下来搞我的科研,还是中途跑路呢?后来我还是选择留下来吧。因为科研这个东西是领先于应用的,应用的过程是从漫天的科研paper中选出最最可行最最能创造利润的那部分,而其余的研究,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抛弃,淹没在科研的历史长河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和现在互联网一样可以做到类似于“顾客需求导向的生产”而做“应用需求导向的研究”,但是目前来看,科研领先于应用的现况还需要很久很久才能改变。

而我们中科院,就缺少一批给群众解读,告诉群众们科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人。

由于这方面工作做不好,人民群众就会产生“拿着纳税人的钱胡闹”的观点。

所以啊,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啊!

其实王贻芳院士在开讲啦里面就解读过,科学有什么用就做了很详尽的解释。别的我不多说了,大家好好看看吧~

科学有什么用? 演讲时间:2016年4月2日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开讲啦》第175期的励志演讲稿 我为什么会想到讲这个题目,因为大家都会问我:你做的是什么?这有什么用?那我通常的回答是:没什么用的。下面就讲不下去了,经常是这样的。所以,我今天就想讲一讲,科学到底有什么用?还有像中微子这样的研究,看起来非常深奥,看起来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离得非常远,到底有什么用呢? 中国的历史,四大发明主要还是靠技术。那么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其实是没有科学的。四大发明的火药,我们就没有发展出化学;指南针也没有发展出物理,所以在整个中国的历史当中,没有科学的传统。反过来看西方,他们有古希腊,所以有几何学、逻辑学,所以通过逻辑推理推演,他们发展出一整套的科学体系,所以科学在中国,应该说是一个不太有历史的,是西方的舶来品。 实际上中国真正的科学教育起缘,是从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后,西方的正式的科学教育才真正地引入了中国,普遍的百姓可以去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那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鸦片战争以来的痛苦,使得国家的教育体系要改变掉,要把科学真正地引入进来。其实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并不是没有向西方学习,我们打开了大门,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技术,买了他们的枪炮。当年的北洋舰队,实际上是亚洲最强的舰队,吨位远远超过日本,但还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为什么?我们学的都是人家的技术,因为这个东西有用。我们没有在一八六几年的时候,就把西方的科学引进到中国来。在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科学名词,很多的都是从日本来的,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打开了大门,不仅仅是买人的枪、买人家的炮,同时引进了科学,他们整个的科学体系比我们早建立了几十年。 大家从这个历史可以看到,缺乏科学,只是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急功近利的话,最终得到的只是皮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应该是主干,技术是长在主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叶,所以没有科学,只去做技术,或者经常地去问,这东西有没有用,最终其实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这是今天我要讲的,科学有什么用?第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是技术之本,是一切的本源,所以发展科学是我们要做的一件最根本的事情。 科学的第二个用处,其实文明的一部分。在教科书里,我们很少看到有中国人的名字;在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科学发明,中国是很缺席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也是文明的一个标志,早希腊的时候,就把这个科学建铸在文明的体系里面。这就像中国,一旦经济发展了,有一点点经济基础,就会发展艺术、音乐、文学……那么科学实际上也应该是文明的一部分,就是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应该去探究,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经常地去仰望天空,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回事,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根本追求,使得我们永远有一个动力追求科学的真理,追求宇宙的根本构成,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世界,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将来还会发展到什么地方。 第三个就是科学实际上教给我们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根本的方法论其实两部分,一部分是逻辑推理,所以由古希腊以后,给了我们一整套所谓推理的方法。科学的第二个主要的部分是归纳,从培根以来实证科学使得西方的科学建立在归纳推理和实验的这两个根本支柱上面。应该说这些科学的方法都是从西方来,中国在自己的文明发展历史上,这些东西不在我们的血液里面,没有真正地体会到。所以科学的方法论,在我们的社会上实际上是很缺乏的。 所以你们看一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说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师,说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有很多人相信的。但是很少人真的去用科学的方法问一下: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是很合理,或者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有证据支持。所以整个社会,在很多方面缺乏一个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在这方面,如果能够更多的让百姓,让青年人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整个社会会走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科学最终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技术,所以今天的量子论也好,相对论也好,都会成为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和用途,使得我们的生活,在今天能够有这么发达。但是科学的主要目的,不在这第四点,而在前面的三点。我们应该把科学真正地融合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当中,使得科学成为国家文明的一部分。 经常有人说你做这个科学,你要么有用,要么能得个诺贝尔奖,你两个一样都没有,做这个研究干什么呢?我想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你们现在都用手机,都有移动互联网,十年前我们大家都用的一般的计算机里的互联网,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从哪来的,谁发明的。

user avatar   rokey-st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是文化水平低的人,越喜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夸夸其谈大放厥词。

跟学历没有绝对关系,文化水平不完全等于教育水平


user avatar   tong-li-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者最大的问题就是犯了在自己不懂的领域发表自己的看法,却以一种非常自负的口气说出了内行看起来非常错误的观点,对未知或自己不懂的领域缺乏敬畏之心。

在自己不懂的领域,以一种探讨的语气来提出自己的疑问才应是该有的态度。


user avatar   chun-ji-de-xiao-xing-x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起了博士群里讨论水从高处掉下来会不会砸死人的时候一个初中生自以为聪明反问你们没淋过雨嘛的那个段子...

我想起了某大型企业为了避免香皂空盒而采用X光扫描技术的时候某小型私企买了一台电风扇就自以为解决问题了还骂大型企业煞笔的那个段子...

初中生怼完博士后蜜汁开心,觉得自己简直是天才;小私企的老板解决完空盒问题后蜜汁自恋,觉得自己的大脑简直灵活得不行。

吃瓜媒体看到以后,觉得这个简直是爆点,纷纷写文章赞扬初中生和小私企老板,称他们简直是打破传统思想枷锁的领军人物。

吃瓜群众看到文章以后,纷纷转发,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两位传奇人物。

所有人都知道这两个故事,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博士们以水滴的例子进行分析,求解了非线性方程组,得出了在此种情况下收敛速度最快的最优解法,搞明白了在高阻力下流线型的变形、发热方式,等等等等;大型企业老板以香皂盒为引子,解决了如何使用X光发现空盒,并编译了程序让机器自动舍弃标记为空盒的产品的难点,实现了全生产线的全自动化。

后来,博士群里有人成为了航空人,凭借当时搞明白的各个参数耦合后会如何的知识,设计出了在该雷诺数下升阻比最高的翼形,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减轻了机体的重量。有人投身汽车行业,以当时搞明白的水滴在高冲击力下的变形方式的知识,大大地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他们获奖无数...

而那位传奇的初中生,带着自己当年怼博士成功的辉煌战绩,在基层摸爬滚打却总是无法提出对产品的建设性意见。有一天孩子问他,石头从多高的地方砸下来会砸死人啊,他摸了摸头,想不出任何参照的例子,只好尴尬地笑了笑回答不知道。看着报纸上纷纷得奖的千青,初中生冷笑了一声,完全没想到他们曾经在一个群里呆过。

后来,大型企业发现加厚香皂盒会显得产品更高端,这种加厚盒的香皂成为了畅销产品。换成了厚盒子以后,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丝毫不用变动,就能完美解决空盒的问题。

小私企老板看到以后,非常眼红。可是当他换上厚盒子以后,他的电风扇却没法起作用了,空盒问题重新又成为了私企老板的心头痛,他连忙召集紧急会议,可是再也没有人能想出新的解决方案了。没办法,最终小私企老板只得放弃这块到手的肉。

吃瓜媒体看到以后,觉得这事一点都不大新闻,纷纷转而去报道更有爆点的新闻去了。

吃瓜群众永远也无法知道这两位传奇人物的最新动态了,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两位传奇人物依然如此传奇,他们把两位传奇人物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无数没有自己思想的孩子重新踏上了这两位人物的老路...

《煞笔科学院》的作者不就跟前文中的初中生、小私企老板一样嘛,看到了氢制备石油脑子一转,想到我特么都有氢气了干嘛不直接烧?看到了半自动的智能电车,脑子一转,想到这特么不就是挂车多挂几截嘛~

对自己怼科学院成功的经历蜜汁开心,对自己脑子的转速蜜汁自信。

可是他想不到的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具有相通性的,很多情况下,你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同时,你还会发现并解决第二第三第四个问题,表面上你仅仅解决了一个问题,实际上你已经对整个领域都有了系统的认识。

我对化学领域不清楚,但也许当未来温室气体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氢气得以安全储存的时候,《煞笔科学院》的作者会不会想到这就是被他曾经喷成“煞笔”的成果呢?

当未来智能电车技术完全安全成熟变成纯自动,智能电车上不需要再配备方向盘作为安全保障的时候,这位得到上千赞的作者又能拿出什么样的例子进行对比嘲讽呢?

或许这些问题都不用我们担心,因为那时他也许还在基层摸爬滚打呢~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东西

而这个问题是他9天前提出的

而他在2015年也提过这个问题


—————原文—————

虎兕出于柙,典守难辞其责。

我一直认为,能够写出这么一篇文章,并且拿到了1700赞的,不是蠢,就是坏。

而赵某这个有前科的人,恰恰是后者。

刚刚他关注了这个问题


赵某其实是个很知名的人,他的知名在于他曾经利用知友的善良骗捐。

————骗捐门————

事情是发生在两个月前,赵山山把一个已经破案,并且在媒体上公布的案子拿过来说xx不作为什么的,而他是揭发的英雄,并开启赞赏说要帮助受害者,狂澜了近500多人的赞赏。

然而很快就被人扒皮了

1,案件已经破了,并且网络上公布了。

破案4天后,媒体也公布了结果,而赵山山却把内容搬到了知乎上,声称没人管,他要“仗义”

2,更可怕的是他本人有点古怪

不少人挖出了赵某的一些过往行径

多年前就在群里分享过未成年少女的视频 ,而且是一个性虐待爱好者

你能想象一个人一遍津津有味的看着未成年少女被心情的视频,一遍截图,然后在用详细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在知乎上描述,最后在开个赞赏说要帮助对方?

而且,他明码发布了相关色情论坛的网址。


3,他骗捐的钱哪去了?

当时赵某的赞赏说明,累积骗了500多人次,然而,没有然后了


知乎相关扒皮事件:

涉嫌骗捐--@赵山山 - 知乎专栏 @rock

关于赵山山事件的梳理及看法 - 知乎专栏 @瓦特

性侵幼女是禽兽,你是什么? @王梦雨

- 知乎专栏知乎真的要完? - 知乎专栏 @李嫑嫑

幼女性侵,这是知乎用户第几次交智商税了? - 知乎专栏 @青雀

————批判科研————

这次赵某批判科研的时候,很多人指出了他连论文都没看,就开始批判科研,是不合理的。

而且,他原文中十分明确,他知道这些内容是媒体的锅

每次看到这样的弱智新闻都tm来气。玩文字游戏,明明是氢加二氧化碳,却说成是二氧化碳加氢。文字顺序一变,秒成黑科技。这种新闻却不胜枚举!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耸人听闻的标题,然后挂上中科院等机构,以此来夺人眼球。

而赵的这种行为,已经发生多次了。


他不傻,而是要制造影响来为自己谋求曝光。

———他想做什么?———

这是他的主页,很大的广告,神罗是他的公司名字,他目前已经有8816个关注者了

该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原因是找不到这个人了,建议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来知乎找吧


他的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范围:一般经营范围:计算机软硬件开发销售;计算机、电子、生物、医药、汽车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咨询、转让、服务;工艺品、电子组件、日用百货销售。

那下一步,他会不会搞个机构号来玩玩呢?

毕竟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搞,比如方玄昌就这么玩


孔子曾经批判弟子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赵某这样肆无忌惮的玩,我们可以想象下次还会有一个更加夺人眼球的内容出现,管理员真的不管管?


—————赵山山抹掉了他看不懂还瞎说的内容—————

不过我保存了hiahiahia

他原文的批判内容如下

我了个乖乖我都有氢气了要你妹的汽油啊! 这就像从可口可乐中提取纯净水。3块钱的可乐变1块的纯净水,而且还另外花了钱。 再仔细研究一下论文发现,其制备所需的稳定干净的二氧化碳的来源是甲烷转化的,你当我是智障么? 我用甲烷燃烧获得二氧化碳!?我tm甲烷不要钱啊?甲烷也是能源好不好!尊重一下甲烷的热值好不好!甲烷是我炒菜用的天然气的主要产热成分好不好! 请尊重一下氢气和甲烷的感情好不好!明明自己出力最大,最后却说人家是“二氧化碳变汽油”。诚然这种叙述和“水变油”一样抓人眼球。但是事实上水在煤变油的过程中只是个打酱油的。

已经有知友 @大黄鸭 指出,他竟然连原文都看反了

这个二氧化碳的转化反应中,只生成了4%的甲烷(看后面文献里的引图),而不是4%的甲烷用了22%的二氧化碳哈哈哈 。

详细内容请看排名第一的答案,写的很专业。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可以围观下原帖的评论区,这位名叫

@赵山山

的作者已经开启了疯狂删帖模式。

我由于被这位大仙拉黑了不能评论,所以我就在这个问题里聊聊他吧。

首先呢,介绍一下这位赵山山同学,河北人,福建三本东南大学毕业,目前年龄应该有40多…?三本本科期间学的机械专业,毕业后由于混的不好,常年在车间一线工作。

可能是由于传统制造行业比较苦比较累,赵山山同学觉得作为村子里第一个考上三本德天才,本应该拥有更辉煌的人生。于是开始沉迷于发明创造,希望借助专利授权飞黄腾达。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赵山山同学也很努力,利用自己初中水平的电子知识(这样怎么考上三本德我也不知道),发明了大量垃圾专利(基本上都是实用新型,你们懂得)。具体的专利内容大家自己搜索吧,我相信对于很多知乎用户来说这种专利一天可以发明10个…

手握巨量的专利资源,发明家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从此之后,南京某工厂车间再也见不到一个40岁机械工的身影…

因为

这个机械工

决定

转型成选秀专业户啦!

各大选秀节目都少不了伟大发明家的身影,比如:

《非你莫属》。

这一期节目中,赵山山同学慷慨激昂,向各位嘉宾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天赋结晶——某小学生花1500块rmb中介费就可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嘉宾们被他的发明天赋惊呆了!

不过,虽然赵山山同学在节目中显现出了惊人的水专利天赋,仍然遗憾的没有找到工作,非常可惜!

接着,作为一个大龄单身狗,赵山山同学思考了很久,决定工作生活两不误!既然一定要参加节目,为什么不能参加相亲节目呢??!

于是在2012年12月18日的《爱情连连看》中,我们有见到了伟大发明家、福建三本电子天才赵山山同学的身影!


作为忙于为人类科技进步而奋斗的发明家,赵山山同学40多岁还是单身狗,让人心疼!不过这也没什么可黑的,毕竟他把时间用在了事业上,抽出时间来参加个相亲节目也很正常。单身40多年了,也不容易啊,想想我都心疼!

可是


相亲就相亲啊!!

你能不能不要在节目上一直说专利啊!!

这样还怎么找女朋友啊!!

你不仅要展示自己是天才,还要展示你生活中的可爱的一面啊!!!

作为粉丝,我都替你捉急啊!!!

当然了,最后我们伟大的发明家由于曲高和寡,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伴侣,让人十分痛心!

其实这期节目大家可以看看,赵山山同学在节目中展现了伟大物理学家谢耳朵般的情商

………………

总之,接下来的几年,赵山山同学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搞出个大新闻(虽然大家还是不认识他,因为民科发明家太多了...)来宣传专利。并且在各种选秀节目的贴吧里和观众保持着良好互动。

为什么互动的氛围这么良好呢?












因为氛围不良好的评论都给他删了…

对于不好听的话,要坚决说“我不听!我不听!”这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删帖对于赵山山同学来说,是一种Life Style!

tieba.baidu.com/p/20544


作为一个发明家,赵山山同学的大新闻之路始终不曾停止。在著名流氓公司暴风影音发布暴风魔镜之后,赵山山同学迅速爆料:暴风魔镜是抄袭的!暴风公司必须赔偿损失!(请百度)

当然了,暴风确实是一家劣迹斑斑的公司,对到底是否真的是抄袭,我不敢下一个定论。但是赵发明家之后又突然发现,小米的VR也是抄袭的!因为它的调整手机距离的装置和赵发明家的实用新型专利很像!

天呐,好可怕,难道现在生产的VR设备都是抄袭的?只要可以调节手机距离,都是侵权产品!这样看来Google也是药丸,赵老板这把要发了哈哈哈!

咦,为什么我说赵老板要发了呢?难道官司已经打赢了?

据我所知,高调的赵老板后来再都不提官司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一二。在赵老板提出对暴风科技的控告之后,网上突然流传了一份标题和内容十分惊悚的判决书:


天哪噜!98亿!好口怕!

我们看看判决书的内容:

字里行间充满了属于发明家、开拓者才有的中二气息…我猜,可能是法官被赵发明家的发明激情感染了吧!

有人说这份判决书是赵发明家放出来吓唬暴风科技的,也有人说这是赵发明家官司打输了不好意思所以自己写了个判决书挽回颜面…对于以上的说法,我坚决反对!赵发明家才不会干这种丢人的事情!赵发明家最多在知乎上搞个幼女侵害、智障科学院之类的大新闻,怎么可能会干这么中二的事情呢?!


希望这波风波赵发明家能挺过去,作为你的粉丝,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您的黑名单(,,•́ . •̀,,)

对了,我看赵发明家删帖拉黑这么辛苦,真的好心疼,碰巧我是个程序猿,不如我帮您写一个带有NLP的自动删帖工具怎么样呀?

@赵山山

这样您就可以从繁琐的删帖工作中解脱出来啦,请用您的天才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更多贡献吧!

对了,

@赵山山

同学不仅曝光了性侵幼女,他自己还是一个恋童癖哦!怎么样,现在看他猥琐的面孔是不是觉得更能接受了?

zhuanlan.zhihu.com/p/25

想更详细的了解赵老板,可以看看

@李雷

同学的回答~

(๑•̀ㅂ•́) ✧


user avatar   runtime-err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是问我神舟坑毕业生的行径对不对,那肯定是不对。但你要问我为什么这种公司还能活下来,不涉及道德评判的说,就pc这种夕阳产业,越是黑心,越是不把员工当人的公司,才越有可能活下来不是吗。现在战神系列算是站稳了脚跟,神舟也算是个1.5线游戏本厂商了,再顺带压榨员工开源节流,有什么理由活不下去?




  

相关话题

  如何让民科意识到自己是民科? 
  知乎用户普遍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吗? 
  知乎大 v 能年入百万吗? 
  各家厂商给了夏蒙乾多少钱?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 @在贵州吃腊肉 与其公众号 @政经文史谈 ? 
  知乎社区上的答案质量越来越低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的大 V 们是否应该谨慎点赞? 
  如何看待这次支付宝盗刷一事,云舒大大这次怎么说? 
  为什么民科们热衷于讨论相对论、永动机等宏大命题,却鲜有研究实际细分工程问题? 
  有哪些后来转正的民科?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血狮是一款失败的游戏?其给中国游戏产业带来了多大影响?
下一个讨论
广州是否是中国内地最接近公民社会的城市?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