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特别想了解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jazzra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挖个坑,慢慢填

虽然问题题目只涉及魏晋南北朝,但是”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这两个概念(当同时出现时)多用于隋唐。我试着啰里啰嗦地把隋唐的情况也说一说。我这个纯属抛砖,欢迎知友们补充。

先说这么几句话。目前盛行借古讽今,消费“阶层固化”这个概念。讨论从汉末到隋唐这段历史时,某些营销号(注意,不是知乎“魏晋南北朝”话题下的优秀答主们,而是那种通篇没啥史料但各种议论代史骗得上千高赞的“营销号”)张口“门阀”,闭口“士族”,动辄就是“XXX代表寒门的利益"、”代表士族利益的XXX怎样怎样“。事实上,士庶之争对政局的影响被严重高估。如下有这么几种言论,都属于高估士族的政治影响:

  1. 曹魏是”法家寒门政权“,被“代表着士族利益的”的司马氏篡夺。然后沿着这个伪线索,某些营销号继续兴风作浪,把曹爽描绘成了“提拔寒门的改革家“。
  2. 杨广开创科举打击门阀。这种论断包含着三个要么是严重缺乏逻辑与史料支持的,要么是过度简化的观点:a. 杨广兴科举,b.杨广打击门阀,c.科举打击门阀。
  3. 废王立武的本质是打击”关陇贵族集团“。这个论断也有很大漏洞,但更离谱的言论是:铲除长孙无忌代表着寒门的”第一次大胜“

曹魏=“法家寒门政权”这个说法早在知乎上被各种批判了。见如果曹操真的是“逆时代的法家寒士政权”,那颍川士人为什么意识不到这点去投奔袁绍?

关于2和3, 有空继续填~

------- 12.13 更 ----------

先从”杨广开创科举打击门阀“说起吧。下面穷举一下我能找到的杨坚、杨广两朝的所有中央官僚。这里中央官僚指三省长官和六部尚书,以及杨广一朝有”参掌机密“”参掌朝政“字样的中央官僚。比这些人物级别低的我就不列举了。一是精力有限,二是因为高级别官员在史书上有系统记载,可知全貌,低级别官员没有系统地出现在列传里。我们看看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士族,有多少是寒门。

杨坚朝(括号里的是在该朝的历官中的一个):

杨素(左仆射),弘农杨氏父北周汾州刺史,祖北魏谏议大夫,祖先按照史书记载一直可以追溯到中山相杨结,新出土墓志可以追溯到晋尚书令杨瑶。杨瑶的”瑶“字可能是”珧“字误写,而杨珧则是西晋外戚,关西孔子杨震之后。杨素这一支,世代为官。夫人荥阳郑氏北祖房。

高颎(左仆射),渤海高氏,父东魏龙骧将军+谏议大夫,西魏末年投关中,入周被赐武阳县伯。祖北魏兖州刺史,曾祖父北魏安定郡守。

赵煚(右仆射),天水赵氏,父北周尚书左丞,祖西魏河东刺史。

赵芬(右仆射),天水赵氏,父北周秦州刺史。

鱼庆则(右仆射),父北周灵武太守,鱼公虽然不属于汉人大姓也不属于洛阳鲜卑勋贵之一,但按照《隋书》记载,他祖上早在匈奴赫连氏手下当官,”代为北边豪杰“,至少也是关陇豪佑了。

苏威(右仆射),武功苏氏,父北周司农卿,享北周太祖庙庭,祖武功郡守,”累世二千石“(《周书》)。

柳机(纳言),河东柳氏,夫人陇西李氏武阳房,父北周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祖先后在南齐、北魏为官,曾祖父刘宋任太守,曾祖母清河崔氏

李德林(内史令),汉中李氏,虽然比我描黑的那些郡姓级别低了一些,但祖父和父亲都是东魏北齐的官员。

杨约(内史令),弘农杨氏,杨素的弟弟。

韦士康(吏部尚书),京兆韦氏,周上柱国郧襄公韦孝宽之侄,夫人河南元氏,祖父、曾祖父都是北魏郡守,”世为三辅著姓“(《周书》)

卢恺(吏部尚书),范阳卢氏,父西魏中书监。母河南元氏。

辛彦之(礼部尚书),陇西辛氏,父北周渭州刺史,祖北魏凉州刺史。

牛弘(吏部尚书),父西魏工部尚书,祖安定郡守。

元岩(兵部尚书),河南元氏,父魏敷州刺史。

贺娄子干(工部尚书),父北魏右卫大将军,祖北魏侍中

元晖(兵部尚书),河南元氏,父北周尚书尚书左仆射

苏孝慈(兵部尚书),父北周兖州刺史(按《隋书》),祖父黑城镇主(按墓志铭)。

李元通(兵部尚书),寒门 (父亲是杨坚父杨忠手下的士兵)

皇甫绩(刑部尚书),安定皇甫氏,父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祖西魏陇东太守

薛胄(刑部尚书),河东薛氏,父北周蔡州刺史、文成郡公

袁聿修(刑部尚书),陈郡袁氏,父北魏中书令

宇文弼(刑部尚书),河南宇文氏,父北周宕州刺史,祖西魏钜鹿太守

长孙平(民部尚书),河南长孙氏,父北周柱国大将军

张煚(民部尚书),基本可以确定为寒门

斛律孝卿(民部尚书),父高欢爱将,东魏大都督,世为鲜卑豪酋

厙狄嵚(民部尚书),父祖家世不可考,暂定为寒门

刘仁恩(刑部尚书),弘农刘氏,父魏侍中,开府,嘉山桓公(《隋前大將軍信州總管梁郡公劉使君墓誌》)

郭均(兵部尚书),父祖家世不可考,暂定为寒门

冯世基(兵部尚书),上党冯氏,但上党冯氏自东汉以后就罕见于史书,故暂定为寒门

窦炽(太傅),父北魏平远将军,”累世仕魏, 皆至大官“(《周书》)

于翼(太尉),父北周燕文公于谨,西魏八柱国之一,祖北魏荏平县伯,陇西郡守。

李穆(太师),祖北魏高平镇都督,曾祖父北魏子都督。

以上是隋文帝一朝除皇族之外的所有中央官僚,大家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提醒我一下。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门阀士族,寒门只有两个。即便不算皇族成员,隋文帝一朝的寒门比例也只是6.9%而已。

------------ 12.14 更 ---------------

下面是我能找到的杨广一朝所有的中央官僚,有一些人物和杨坚的重合,固复制黏贴之。

杨素(尚书令),弘农杨氏父北周汾州刺史,祖北魏谏议大夫,祖先按照史书记载一直可以追溯到中山相杨结,新出土墓志可以追溯到晋尚书令杨瑶。杨瑶的”瑶“字可能是”珧“字误写,而杨珧则是西晋外戚,关西孔子杨震之后。杨素这一支,世代为官。夫人荥阳郑氏北祖房。

苏威(右仆射),武功苏氏,父北周司农卿,享北周太祖庙庭,祖武功郡守,”累世二千石“(《周书》)。

杨文思(纳言),弘农杨氏,父北周小冢宰,和杨素不是一房,却共祖中山相杨结,同样是关西孔子杨震直系后代。

萧琮(内史令),兰陵萧氏,父西梁明帝,祖西梁宣帝,曾祖父梁昭明太子,高祖梁武帝萧衍。

元寿(内史令),河南元氏,父北周凉州刺史,祖北魏侍中、昭陵王。

牛弘(礼部尚书),父西魏工部尚书,祖安定郡守。

崔仲方(礼部尚书),博陵崔氏,父北魏侍中,北周安国公,祖北魏吏部尚书,曾祖父北魏光州刺史。

宇文弼(礼部尚书),河南宇文氏,父北周宕州刺史,祖西魏钜鹿太守

杨玄感(礼部尚书),弘农杨氏,杨素的儿子

杨义臣(礼部尚书),父北周仪同大将军。

段文振(兵部尚书),父,北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祖北魏沧州刺史

梁毗 (刑部尚书),安定梁氏(此处按《隋书》和《北史》,但我猜测西魏以来卷土重来的东汉大族安定梁氏有可能是匈奴混入),父北周沧、兖二州刺史,祖魏泾、豫、洛三州刺史,郃阳县公。

卫玄(刑部尚书),父北周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祖北魏司农卿。

长孙炽(民部尚书),河南长孙氏,父北周熊州刺史、平原侯,祖西魏太常倾,冀州刺史,曾祖父北魏上党文宣王

樊子盖(民部尚书),父北齐仁州刺史,祖梁越州刺史。

韦津(民部尚书),京兆韦氏周上柱国郧襄公韦孝宽之子,祖父、曾祖父都是北魏郡守,”世为三辅著姓“(《周书》)

宇文恺(工部尚书),父北周大司徒

杨约(内史令),弘农杨氏,杨素的弟弟。

裴矩(“兼长兵部事”),河东裴氏西眷裴,父北齐太子舍人,祖北魏东荆州刺史

裴蕴(”参掌机密“、”参掌朝政“),河东裴氏南来吴裴,父陈都官尚书,祖梁卫将军

虞世基(”参掌朝政“),会稽虞氏,父陈太子中庶子,祖通直散骑侍郎、中书舍人,曾祖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高祖梁廷尉卿、永嘉太守。

宇文述(”参预朝政“),父北周柱国大将军、忠城郡公,祖父和曾祖父是沃野镇军主。

萧瑀(“委之机务”),兰陵萧氏

韦冲(民部尚书),京兆韦氏

杨广一朝,我能找到的中央官僚里,有22个士族,0个寒门,0个寒门,0个寒门,0个寒门。此公被很多隋吹以及其他谈中古必言”士族VS寒门“的朋友们誉为打击门阀的皇帝,试问:这样的杨广,怎么在三省长官、六部尚书和后期掌握实权的大臣里面只用士族呢?杨广一朝的官员,用唐朝出土墓志上的骈语来描述,那真是”高门霭霭,极望悠悠“(摘《大唐故人荀君墓志铭文》)。别扯什么”杨广有心无力云云“,再有心无力,也不是寒门比例如此之低的理由。如果非得说”杨广有心无力“,我还说司马懿是大魏忠臣呢,反正历史没明确记载他们要僭越,对吧。

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看杨广一朝官员的来源,会发现,与杨坚一朝比,杨广任用了更多的山东、江南士族,过两天我再细写一下这个事情,以及所谓的”兴科举“。

------------ 分割线 -----------------

忽然发现自己挖的坑好大,慢慢填~




  

相关话题

  南朝齐和南朝梁同宗同族,为什么要改国号? 
  为什么吕思勉先生对陈霸先评价很高,反而认为汉武帝李世民不过中材之主,远不如陈武帝? 
  为什么萧衍作为萧齐宗室,篡权之后,要以“梁”代“齐”? 
  同样得国不正,为何赵宋名声比晋朝好多了? 
  如果把南宋的全班人马和南朝刘宋的全班人马互换一下,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如何评价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分侍三国? 
  感觉两晋以后,以华夏为主体的文明自信已经变成纯属符号化的自欺欺人,那么可以这么说:两晋之后无华夏吗? 
  什么叫做学阀,怎么感觉有点像过去士族? 
  为什么说在魏晋时期士(世)族开始形成,壮大? 
  为什么晋朝只拍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登极统一三国为止,以后的事情电视剧却不拍? 

前一个讨论
如果曹操真的是“逆时代的法家寒士政权”,那颍川士人为什么意识不到这点去投奔袁绍?
下一个讨论
东罗马帝国将马其顿王朝时期的版图保存到现在的难度有多大?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