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假如劣币能驱逐良币,那劣币因何而劣,良币因何而良?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Richard Xu 的回答很好地概括了学理定义,也有朋友说了古代金属货币的例子,我来举一个现代货币的例子:

假设,A国的100元纸币设计精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B国的收藏品市场上能卖110“A元”;而A国的50元钱外观灰头土脸,除了能当钱用之外没有什么别的用途。

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肯定就会有人打这样的主意:我在A国用两张50元钱,换一张100的A国纸币,然后再B国市场上用卖掉,这样不考虑成本能赚10A元。

假设收藏品市场足够大,A国纸币的不断输入不会导致供求关系的波动,且A国印钞时不同面额货币的补充量保持稳定。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后,A国市场上100元的纸币将会越来越少,而50元或者其他面额的货币会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50元纸币驱逐100元纸币”的现象。

为什么“驱逐”了呢?不是因为100元纸币不受欢迎或者人们不需要,而是因为100元纸币具有作为商品的价值,使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商品来交易,而非作为货币来流通;100元纸币就被从货币领域“驱逐”到了商品领域。

究其本质,如果货币仅仅是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或者刻了字的金属板(也就是高中政治课本说的“价值符号”),那么不可能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当这张纸或者这块金属除了作为货币之外还有别的交换价值时,例如可以用作收藏或者用作冶炼,那么人们就会把这样的纸或者金属用作别的目的,而不是作为货币流通了。

--

在日常表达中,人们经常用“劣币驱逐良币”来形容劣质产品占领市场或者媚俗的作品充斥文艺领域,深究的话,这其实背离了经济学的本来含义。

“劣币驱逐良币”里的“劣”,指的是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低,但并不否认“劣币”作为货币的价值符号功能。某种意义上,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让“良币”能够在商品流通领域体现出其真实价值,用更低的成本就能维持货币流通性,这也有其积极意义 -- 既然破铜烂铁也能成为货币,那就让金子在它该发光的地方发光去吧!




  

相关话题

  为什么农业生产率低于工业生产率?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英镑,日元相比如何? 
  现代家庭夫妻之间谁管钱比较合理? 
  盐在古代是否是重要的战争资源?为什么?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缩小「贫富差距」? 
  为什么有些人得知「华盛顿和乾隆死于同一年」这类事会感到诧异? 
  资本主义真的万恶吗? 
  如果一个国家在发展生产初期就注意生态保护(边发展边治理),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如何? 
  美国的暴乱有可能演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吗? 
  仅靠经济政策能否解决中国的市场失灵? 

前一个讨论
小数点后可以有无数位,为什么两个物体仍可以相互接触?
下一个讨论
一名律师称官司不论打赢打输都先收我的 5 万元费用,打输也不退还给我,是否合理?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