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车评人(或者车评自媒体)被严重充值,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第1页

  

user avatar   qiu-xie-hai-t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行了,汽车话题都不用关注了,直接看评论区就行了,洗地的,充值的,水军都已经就位了



可以,这很知乎。


以下为原答案。

雷克萨斯。知乎。

lx570跳档不叫跳档,叫驾驶员操作有问题。

ct200h叫做25万家用车首选。

es200叫做动力刚好,万年多连杆叫做悬挂舒适。

GS销量不好于是终于可以说中国人不懂车了……

NX说变速箱没问题。

RX说性价比爆炸。

你不用找链接,关注汽车话题一个月这些你都能看见。


user avatar   notospo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段看不懂的人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大段。


发现大部分答案都在讨论国内的东西,我开个上帝视角,先聊聊国外的。

YouTube上我常看的汽车频道大概包括了:Motor Trend,Carfection、Drivetribe、EVO、Targa Trophy、Carwow、Go车志这几个。相对于一些Vlog形式的车评人(比如Shemee、Smoking Tire那个胖子、That Dude in Blue那个小哥)来说,上诉的几个都比较利益相关。

首先MT是美国杂志,视频只是用来赚名声的。后来推出了Ondemand订阅制度之后,开始逐渐构建自己的生态圈,以独立制作的视频内容为主,配合赛事直播、转播为辅,做成了车评届的Netflix。MT的充值也是比较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不知道做了多少期科迈罗vs野马的H2H,快和有趣永远是两个玄学的标准,要知道这俩的销量大本营就在北美,最能够直接操控这俩口碑的,就是MT了。

但是MT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Carlos Lago走了之后,Jason Camisa配合Johnny Liberman的化学反应,成功地把枯燥无味的充值内容变成了驾驶员之间个性的碰撞。这就为充值这个行为画上了漂亮的淡妆,哪怕是充钱,大家都乐意去看,毕竟在十几分钟的测试个口水战中,观众都能轻松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当然了,这里也也和MT本身的门槛足够高有关,筛选掉了绝大多数对汽车毫无了解的观众。

(题外话:Jason从MT离职了,所以Randy才会顶替了Jason几天,最近MT把英国的那个谁挖过来了,MT的Ignition和H2H又变回了背稿子的形式)

Targa Trophy是个比较有意思的频道,视频制作质量非常地高,这是一个完全0充值的频道,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做高性能改装车俱乐部和改装厂的(和REVUP一样,嗯),利益并没有和厂商直接挂钩,更多的是在宣传自己的手艺。

其次就是英国圈子,Carfection、Drivetribe、EVO、AutoExpress这几个频道就懒得说了,主持人经常串门跳槽。这几个频道的充值力度可谓是相当的大,一方面缺乏MT那样的创新,另一方面内容的确就是在背稿子。少数几家虽然有实体经济的杂志支撑,但是也没有成功的像MT那样转型出自己的生态圈,所以只能依靠充值继续支撑。

至于Vlog车评人,比如David,早期在评测镇子周围的性能车的时候可以说是纯评兴趣爱好在支撑,好在YouTube给的起1000个点击1.7美元的广告费,凭借100-500k不等的点击,月入几千美刀不成问题。Shemee是富二代,这个就暂时不给予评价了。


Carwow纯粹就是小马哥从Carbuyer跳槽之后撑起来的,和Go车志一样,对标了国内大部分车评的生态环境。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家用车不像性能车那样对受众有门槛,所以是可以尽情忽悠的。具体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从早些年充值之家的各路神奇笔法,褒义贬义词汇的各种运用,就可以很轻易的掌控一辆车子的口碑。

充值也分几种:

1、游记类,收个赞助做节目,基本上没怎么说车子性能参数,就卖个情怀

2、车评类,打着客观和独立的幌子,夸大优点和缩小缺点,甚至不惜颠倒是非

第一种其实没什么好黑的,比如Sam Kolder在去欧洲旅游的时候,现代赞助了一辆貌似是i30,让他挑战一周都生活在车里的Lifestyle。Sam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把油箱开到底了完成了一次冒险,既宣传了i30的省油,又用现实展示了如何降低油耗的驾驶。这里面油耗数据基本正常,Sam也没夸大其词,剪辑风格一如既往的引人入胜。这里面观众打发了几分钟的时间收集了一些创作灵感,Sam收到了赞助费,现代给自己的车子增加了几百万的曝光率,皆大欢喜。

第二种,利益太过于复杂。良心一点的车评会正儿八经的把优点、缺点都说出来,剩下的交给消费者去筛选信息。利益相关多一些的车评会避轻就重,多谈谈这个车的优点,缺点说一两个,致命的能避免久避免,这个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不能接受的是颠倒是非。比如拆车。对于汽车来说,工程师视角和消费者视角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某些居心叵测的车评会喜欢用拆车评零配件的方式,用工程师领域的知识来试图解释消费领域的成果,比如早几年大众钢板厚vs丰田钢板薄,来试图证明丰田不耐撞,安全性低的特点。这里面根本就是颠倒是非,直接忽略掉了真正关乎安全性的吸能原理等。

举个例子,RS3刚发布的时候,国外铺天盖地的Drag Race视频,把A45秒的不要不要的,这里面必然离不开奥迪的资助。但是观众在乎的,无非就是谁是现在的钢炮之王,以及奥迪RS3的驾驶特性。但是这个要放在国内,估计RS3弯道推头的劣势会被无限掩埋,取而代之的是“RS3具备十分激动人心的驾驶乐趣,是一辆豪华又有趣的小钢炮”。


国内车评需要充值么?

答案肯定是要的,至少优酷、腾讯那些30秒的广告的确令人作呕,广告费也无法养活车评人。短期内国内也无法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的的汽车生态圈,比如澳洲的Carsales - CarAdvice,整合了新车、二手车垂直贩售,车评,交易中间平台;又比如MT试图搭建的内容生态平台。国内的广告内容页十分作呕,也缺乏类似于谷歌这么一个不作恶的搜索——视频——广告平台。这就导致了车评中必然夹杂了大量的广告性质内容,因为生产内容的群体无法依靠内容从观众获利,只能依靠内容委托商(广告投放方)输血,那么生产内容的群体自然不会服务于观众


对于车评来说:一流车评卖口碑,二流车评卖流量,三流车评大概就是国内大部分的水准,背稿子念优点。

对于观众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一流观众看的是灵感,二流观众知道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自己购买,至于三流嘛...




  

相关话题

  科目二是不是到取消的时候了? 
  15W左右家庭用车选哪款,结实耐操性价比高? 
  混动车真的能达到宣传的那么省油吗? 
  混合动力的技术难点在哪里?目前最好的混动技术方案是什么? 
  新能源车在东北有前景吗? 
  如何看待特斯拉德州工厂Giga Texas开业? 
  刚毕业,想从事二手车评估方面的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二手车评估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如何看待特斯拉Model S 赛道测试车纽博格林圈速(未认证)超过保时捷taycan量产车? 
  五菱宏光是什么梗?怎么变成秋名山神车的? 
  老鼠存一年的花生被车主发现并没收,此事件大家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铝合金有哪些分类和型号?型号上如何判断硬度?
下一个讨论
里查德米尔是什么档次的手表,凭什么能贵过百达翡丽?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