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上海一街道办事处就业主志愿者与医护人员起冲突致歉,称「志愿者因不了解情况情绪激动」,如何评价该说法? 第3页

              

user avatar   xue-y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的问题根本不是基层的问题,而是上层决策和中层协调的问题。

这个事情上,两边吵架的人其实都没错。

医生这边,我们是过来支援的,你街道组织能力是什么玩意?没水没饭就不说了,居民下来的这么慢,医护人员需要更换防护服应该也没做准备。现在上海那么多工作人员感染,你街道是不把支援的当人么?

志愿者这里,老子就是一个普通业主,出来做事又不拿工资,你医生这边有问题冲我发什么火?我能给你解决什么啊?我TM奉献还要被骂,我吃饱了撑得么?

居委社工这边,我们这帮拿着平均6000不到工资的,已经连续工作一个月了,多少社工因为防护不当,消杀不及时感染了。你医生骂我什么意思,你找上面去啊,我一个小社工能管个鸟啊,后勤保障是街道啊!

至于街道这边,大概率是,啥情况,为什么是支援来的医生?为什么没有部门告诉我?为什么我都不知道来多少人需要准备点什么?啊?已经来了?啊?已经吵了?什么情况,我咋啥都不知道,咋没人告诉我?

没错,这就是现在上海的现状,所有的事情都是基层在做,所有的锅都是基层再背,但街道居民层面知道的和居民差不多,人员转运不是街道管,消杀不是街道管,信息沟通相当混乱。

再说个题外话,有很多信息说送的菜都不新鲜,大量的菜没人接收什么的,所以就有消息说街道加价贪污了菜。这个就尼玛扯,就我所知,现在做蔬菜接收,装卸,分装的,都是一群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的,让这些人穿着大白做体力活,然后一个仓库就那么十来个人,这速度能快才有鬼。

这次疫情,真的是充分暴露出上海中高层在应对突发能力的缺陷,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可能会出现一波社工的辞职潮,毕竟很多做这个工作的?家里都不太差钱。


user avatar   zhao-shu-zhu-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上海所谓“次生危害”的实际原因。


不是清零政策造成了医疗挤兑,是糟糕低效的清零政策造成了医疗挤兑,造成了次生危害。


把中午12点就该完成的核酸检测,因为行政不配合,拖到晚上7点搞不完。这不产生医疗挤兑就有鬼了。

而且这还是多次核酸后的4月初。两周前会低效到什么程度,真的难以想象。难怪有次生危害。


其实简单计算就能明白,合理规划下,在没有大量新冠重症的前提下,上海的医护封控期间工作会很辛苦是真的,但说因为防疫产生医疗挤兑、次生危害,真不至于。


上海20万医护。之前没有外地援助的时候,核酸测试是半个上海4天测2次(鸳鸯封),相当于一天采样750万。

如果所有打下手(如扫码登记)的工作都由基层公务员、物业、志愿者来完成,每个医护每天的工作量是37次核酸采样。合理规划流程,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天加班一小时。(实操当然是抽调一部分人用不止一小时做核酸采样,其他人加班负担他们的工作)。

算上有症状比例极低的方仓,也不过是相忘于平均每人每天加班1小时20分钟。


连续多天每天加班80分钟,是劳累,是辛苦,相当于996了。应该对医护进行补贴、给加班费。

可要说996个两周就能会有资源挤兑,那就是搞笑了。

(说明一点,上海很多医生平时也是996工作的,但那是加班在做科研任务、参加学术会议)


更何况很多短期停诊没什么次生危害的科室拒接非急诊病人之后,本身就可以释放出不少人力进行支援。人均加班时间还会进一步减少。(例如口腔正畸、口腔种植、颌面外科、整形外科、激光美容、运动医学、理疗科、日常体检等)。

实际情况是,我认识的不少这些科室的朋友,被隔离在家写本子呢,并没有被充分组织起来。


user avatar   zhi-hu-zhe-ye-59-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春秋笔法,偷换概念,转移矛盾,强调“志愿者”的问题。

本质上就是街道组委会的组织不力,不作为,不重视,不配合,懒散引起的问题。

志愿者的工作是居委会安排的,整个检测工作应该是居委会来主导安排。由于你居委会的安排不妥当,医护人员已超时加班工作,最后还被居委会指责。

上海的大都数基层懒散惯了,颐指气使的毛病一时没改过来。


user avatar   yuansu-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大家多理解理解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并不是医务人员的义务。

对医院来安排我们医务人员过来给小区做核酸,是我们的工作,虽然表面上你确实可以说是义务,但这工作并不包含加班,也不包含不吃不喝不做好防护做核酸,而且不像有些人可能还有补贴和休息的时间。

很多医务人员回去还得上班,如果科里人手不够,最多就是休半天,如果医院离当地小区远,很多得很早就得集合。

有很多人是放下医院里工作,过来执行这个任务,而且是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

最后也希望不要对立志愿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很多志愿者也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不图任何福利来帮忙,视频里的个别不端正行为不能代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与奉献,此外还有很多沪漂、很多上海老百姓在默默认真坚守。


user avatar   deemer-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听说上海的街道办有很多985、211的毕业生加入,按理说素质是很高的。从这个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解释中,我确实觉得:

街道办工作人员的文宣水平是很高的,就是tm不当正常人,不干正常事。

这个视频我在朋友圈刷到了不下5次,大家(包括观众和当时的医护人员)关心的是什么?是道歉本身吗?

可拉倒吧,医务人员情绪激动地反映的事情(吃饭、喝水以及最严重的防护服破损)是不是真的?这才是整个事情的关键,尤其是防护服破损,如果医护人员被感染,是很可能导致逆向感染前来检疫的居民的,昨天浙江某医疗队就是超负荷运转结果防护不到位,全员感染之后不得不离沪。还想要这样的悲剧重演吗??

所以上海的某些组织,甚至上海整个防疫体系值不值得这个骂?我看非常值得。

从3月份的这波疫情看,上海的防疫工作并未落到实处,精准防疫的旗号把自己都忽悠瘸了,天天在晒精准到奶茶店的隔离区、做核酸端红酒、临时解封抢购咖啡、机器狗宣传疫情……总之就是各种高级范儿,把所有人的胃口和眼界调到天上去了。

结果遇到个凶猛的奥密克戎行情就慌了,就考虑过激措施先把自己摘出来再说了。于是就有了这么多奇葩的隔离故事——例如把不足2岁的婴儿单独隔离(话说婴幼儿能不能隔离?连坐牢的小萝卜头都能和妈妈住一起呢……然后官方解释是“如果父母同样阳性,可以与婴幼儿一起隔离”,这是群众希望得到的恩赐吗?)。例如这次街道办的狡辩。

嗯,就和山间竹笋一样,嘴尖皮厚腹中空。说起来可灵光了,关键时候不顶事。

现在,上海防疫优等生的帽子已经被趴得一无所有了吧。希望事后来个秋后算账,好好整治一下某些表演家。

《赛博魔都2022》:上海疫情期间的三则寓言


笑林广记》里有个段子:有个小官吏被老婆抓破脸,不得不谎称说“晚上乘凉,被倒下的葡萄架刮破了脸”。上司很同期他,想出来秉持正义,结果被夫人听到,要大闹当场。做上司的慌忙对下属说:

你且暂退,我内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因此,在上海话中,“葡萄架倒了”就成了“惧内”的婉约说法,大约相当于川黔方言的“耙耳朵”。

但沪语的生命力,就体现在它的活学活用上。例如这个葡萄架倒,在必要的应用场景中就可以适当外延,例如:

用于对上海近期疫情表现的评价。


上海滩的葡萄架也要倒了?

这两天上海疫情回潮的事,大家都晓得了伐?

按照上海卫健委通报:

① 本轮魔都疫情的溯源是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华亭宾馆管理疏漏,导致于3月1日出现外溢。

② 目前上海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36000例。

我根据卫健委数据,统计了最近一周的新增感染者情况:

图片

阿拉上海拧要惊呼:

要西夸了,病人嘎西多!

曾是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现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的陈尔真,在4月1日接受采访时谈到上海防疫与武汉防疫时的区别:

两次“战争”面对的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跟当年的武汉相比,上海在准备上、经验上要好一些。这次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但疾病的严重性比武汉要低。

用官媒的评述是这样的:

图片

在不到一个月之内,上海这个曾经的“抗疫优等生”就被piapia打脸了。例如全国人民就搞不明白:

超过3.6万名患者的上海,为什么还没有划定至少一个高风险地区?

还有更奇怪的,有网友反映:

持绿色健康码驾车离沪的人员,刚进入外地,健康码就变黄了,检测核酸发现还真阳性了…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得合理解释,很可能影响基于健康码的疫情防控体系的信度。

而且,事实上真的如此简单吗?这里就挑几则吐槽的寓言故事,记录如下。


丁丁在上海

尽管上海卫健委明确了这波疫情的溯源是境外病例,但似乎入境人员并未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甚至出现了一条街的两边,左侧国人隔离管控、右侧外籍人士口罩都不戴地看热闹的新闻。

我翻了翻日历,确认“租界”这一页确实已经翻过去了呀…

而3月31日,上海六院发布了《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大意是医生不顾被感染风险,为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人士做了个紧急手术,期间克服的重重困难中就包括: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整个手术及麻醉护理团队采用最高级别的防护。在厚重的防护服和无菌手术衣的包裹下,手术台上的每个操作都极为困难,还需要克服护目镜雾气阻碍视线。
图片

然而遗憾的是,这一曲“白衣天使的赞歌”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化目的,反而是在上海护士被本院拒诊而去世的背景下,激怒了众人。

当前的严峻形势大家都了解,但定下的防疫纪律可不可以选择性执行?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宣扬这种“超国民待遇”呢?

如果防疫政策可以区别对待,直接放任某些特定标签的群体肆意妄为,甚至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破例倾斜供给…这不但是赤裸裸的歧视行为,还会让当地政府的严格防疫政策成为纸上谈兵,因为病毒传播是不看你身份证号码的。

1935年,比利时画家埃尔热创作了经典连环画《丁丁历险记》,其中有一本是这样的:

图片

80多年了,丁丁如果重游上海,很可能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然后问一句:

上海滩的某些人,什么时候可以站起来啊…


怎么正确解读热点新闻?

前段时间,上海的防疫工作做得很有特色,而市民的反映也很有个性,例如传说中的“举着红酒排队检测核酸”、“临时解封后第一件事是买咖啡”……迎来一片盛赞:

上海这个城市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图片

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觉得挺有趣,有人觉得太“作”了。我觉得吧,如果这是个人行为倒是无伤大雅;但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热搜第一,并获得当地主流媒体的轮番刷屏,这说明至少得到了某种默许或暗示,试图展现出“既要精准防疫,又要展示格调”的复杂内心吧?

图片

而且疫情持续了3年,各地政府的防疫手册都更新到第九版了——临时解封不意味着完事大吉,各地政府的标准做法都是统筹小区居委会帮忙配送蔬菜和生活用品,准备第二阶段的封控。为什么到上海就需要家家户户倾巢出动买买买,难道不知道这种大规模聚集会导致传播风险吗?

所以从程序的角度看,无论是“端红酒做检测”还是“临时解封疯狂购”,当地政府对防疫的理解还不到位。

我们再看看这篇大规模传播的文章中,核心观点是什么:

图片

围绕着“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在激烈对线的人们啊,你们还没有get到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火,为什么必火:

文中盛赞的“我要红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生活,是披着“生活格调”的皮,在宣誓“菜篮子管够”的核。绕了大半圈,搁这儿搞高级营销呢——这阅读理解,你学会了吗?

图片

那么,上海的菜篮子是否管够?普通人家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巧了,我的老领导就住在临港新片区。她在朋友圈展示了非常时期的生活小技巧:

图片

简单地说,她在盘点冰箱后也采取了差不多的操作,灵活使用了滚动需求预测,安全库存,以及没写下来的先入先出法、KPI管理,以及360°反馈评价…

还好我本行虽然丢了,专业词汇还看得懂,只能赞一句:

不愧是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敞开了供应,还需要这样精打细算么?

另外,我还有个住在浦东的朋友,描述了他家的日常生活:

家里食品供应总体正常,就是蔬菜有点少。剩下的一棵白菜,每餐掰2片叶子,细细地切丝。然后和勾芡的肉丝开汤,再打个鸡蛋搅拌……最后做成类似于北方胡辣汤的模样——但没有加入大量香料,味道以清淡为主。总体评价是:绿色又健康,干净又卫生。
图片

所以,当全国上下都在严肃执行“网格员分发到户、畅通生活物资保障的最后100米”时,某地却并未大规模、成建制地组织统一配送,而是各个小区以及志愿者“灵活分发”。这是一个2500万人的特大城市的应有态度吗?


哮喘病人怎样才能获救?

3月30日,上海浦东某病人犯哮喘,家属在向附近救护车借除颤仪时遭拒,最终导致抢救无效而死亡。无巧不成书的是,该急救车当时正在执行对同一小区另一住户的急症患者急救的任务。由于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现场无法判断没有同意出借设备。该医生已被停职处理。

这个新闻出来后,网上的反响强烈,有部分网友关注的是两个问题:

① 医生的应对到底有没有问题?

② 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才能获救?

在回答这两个连环问题之前,我必须申明:

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这不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的生命重要,因而不能指望着道德绑架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这个问题就没得谈。

所以,如果你是当时的医生,你的选择并不多,基本只有两个选项:

选项一:把救护车上病人的设备挪给哮喘病人使用。这样,与你无关的哮喘病人可能获救,但后果可能是救护车上与你有关的病患突然情况转危甚至死亡。此时你违反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救护车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的相关规定,你面对的是明确无误的医疗事故赔偿+刑事指控,是一定足够入狱的。

选项二:拒绝挪用,哮喘病人死亡,但救护车上的病人得到符合程序的合理看护。你面临的主要是道德上的困扰,至少是不可能面临医疗事故认定及判刑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你会怎么办?

当你不知道作出这个重大决策会导致什么严重结果的情况下,你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拒绝。因为:

一方面,拒绝的最严重后果也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进监狱),而不拒绝的话,真的有可能被告上法院甚至判刑。 另一方面,你根本不知道用了设备后,车上的病人会不会因此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如果你认为放弃任何一位病人都会导致死亡的话,为什么不选择与自身责任无关的那一个呢?

这个结论让人有点不舒服,但它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你陷入医疗纠纷了,你入狱了,你妻离子散一辈子毁了…你能承受这样的无妄之灾么?

在关键时候站出来做出牺牲的叫英雄,但你不能苛求周边每个人都是英雄。

可见,医生的应对,可能在细节判断上有偏差(例如学艺不精,不知道判断两位病人谁更紧急),但在总体方向上,是真没什么可被口诛笔伐的。

理解了这一点,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思路就有了。

遇到类似情况的破局途径,就是设法把事情闹大,把原本不相关的人给卷进来。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两个选项:

第一个操作叫做“以暴制暴”。也就是部分网友宣称的“谁拦我就X谁,以暴力胁迫他人,捍卫亲人生命”,凶器架在脖子上,医生不得不做出确定选择。但这种强行建立联系的方法后遗症很大。例如事后被追责怎么办?例如遇到反抗怎么办?我们不建议作为第一选择方案。

第二种操作叫做“上屋抽梯”,同样是把事情弄大让第三方入局,但高明之处在于替他免除责任。例如这个案例中,家属可以扑上救护车,说不给治疗就拔管子或者砸车上急救设备。这时候,当值医生的责任就被不可抗力解除了——他大可以解释说,如果我不配合这位过激的家数,很可能导致两位病人都病危,我这是合理选择。

事实上,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能暂时免于责任,多少人都是通情达理愿意帮一把的。对吧?

这种理论是有着成功应用实例的。早年一则关于人口拐卖的报道中,一位机智的被拐女孩就是在赶集环境里突然掀翻了街边炸油条的摊子,然后被群众扭送派出所而获救。

这种围魏救赵式的智慧,几乎在每个国家都有对应的故事。民国时候有本叫做《厚黑学》的奇书,里面说到做官的人有两种做事方法:补锅术和锯箭术

补锅术说的是,乘着东家不注意,用锤子把裂缝敲大一些,才能显示出你的手艺值得更高价格;锯箭术是说,外科医生把病人露在体外的箭杆锯掉,剩下的问题就可以堂而皇之甩给内科医生去处理了。

该书作者李宗吾的本意,是讽刺官场的奇葩现状,但他也确实说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把破锅上加一重锤,不就是把事情搞大,强行建立起联系,让原本不相关的人等都牵涉进来吗?把箭杆锯掉再让病人去内科,不就是把一方免责,让另一方必须承担责任吗?总好过内科外科双方扯皮,最后事情得不到解决吧。

这种狡黠的智慧虽然不能当做为人处世的主动选择,但了解一点总归是有意义的。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理解一点潜在的运行规则可能会帮上大忙。


赛博朋克式寓意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寓言都有一个寓意。那么,本文瞎扯的这三个赛博朋克式寓言又有什么寓意呢?

故事一说的是丁丁的故事,它的寓意是:投胎是门技术活。当然,人生不能重开,选择了地狱难度(impossible)开局的话,我们就有必要对不平之事呐喊出来,否则不合理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故事二说的是看待新闻事件的角度,它的寓意是:你看到的魔幻新闻,背后有一个另外的角度和逻辑。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观感也会有区别。至于是努力升到高维,还是把高维降到低维,这是你的选择。

故事三说的是解决问题的常见思维,它的寓意是:站在别人角度思考你的问题。这可以帮你找到双方的公约数,进而推动事情的解决。

如果把三个故事连起来,似乎说的是这样的事实:

即使从长期看,每个人的出身状况也是很难改变的;在中期内,人们可以考虑类似于阶层跨越的社会运行规则;而短期内,还是多看点书、充充电吧,这是疫情期间成本最小、见效最快的自我提升方式。

如果这是一则软广,此时就应该出现一个书单了,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所以这是一篇三观很正的扯淡文章,请不要怀疑我居心叵测。

最后,我们需要给出一点正能量,免得大家从此怀疑人生。

余华表述过一个观点:

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家的区别在于,在面对严肃作品时,批评家绞尽脑汁地设法解构、拷打作者的所有想法,然后找到作品的缺陷;而文学家则努力去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挖掘自己难以触及的品质,然后写出更伟大的作品。

同样地,如果你立志于当个单细胞的批评家,那满世界都是钉子等着你去敲;如果你基于工作、生活中的普通人角度去思考,你能琢磨出:

这个世界比《赛博朋克2077》还赛博朋克。


全文可参阅: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user avatar   gu-xing-lei-84-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的基层组织可能已经烂透了

我今天下午(4.5)在抖音频繁刷到几个月前广西欢送医护支援的小视频,我也没特意搜,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到,都是抓着去吃扣肉的。我很好奇,这些视频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抖音里?尤其是已经过去一两个月的事情,热度早就没了,正常来讲,难道现在不应该是刷到“上海,我们来了”“上海加油”“上海感谢全国人民支援”这种视频吗?

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出问题,全国支援会有一种全国一家人的体会,去年郑州洪灾,以及几次的全国各地疫情紧张跨地跨省支援,都有非常隆重的欢迎和欢送仪式,警车开道,轰轰烈烈。

而这次在上海,几乎看不到。可上海这次被援助的规模是武汉之后历次之最,却悄无声息,各地医护和军方已经进去2天了,在舆论上却没什么存在感。

掌握着全国舆论核心阵地的上海,难道不应该全力宣传吗?

这种情绪就是,真的没有一家人的感觉。怎么跟支援香港差不多呢?

作为对比,想想武汉疫情,想想郑州水灾,那是躺在床上刷抖音都能流泪的。

看了这个新闻,我忽然发现,也许不宣传才是对的。

就上海这个基层组织能力,被我们着臭要饭的镇级政府都要吊打。核酸检测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上海携程那位男士来郑州确诊之后,我一个毫无关系的人已经做了十多次核酸了,市中心人确实还挺多,但稍微没那么拥挤的地方进展的都很顺利,我旁边的检测点,每次都是算好时间去不超过20分钟就结束。

这个是谁组织的呢?就是原来拆掉回迁的村民们,类似于城市里的村干部这些人,加上周边的物业,这个事就解决了,而且我们旁边工地多,除了常住居民,还要有大量的农民工检测。从去年水灾之后第一次疫情爆发到现在,已经不知道有几十次的检测了,这不是个什么难事。

区里派医护,他们负责检测

街道、村、物业负责出人维持秩序

大家扫码排队

不是说我们这边的人水平多好,他们正常办事也不怎么样,而是这个事真的很简单。

到了上海,怎么就那么难呢?

尤其是吃饭、遮阳、喝水、倒班这些问题,这些事是最简单的,你就不知道给医护留几个盒饭?哪怕是凉的呢?没有的话你就不知道赶紧找方便面面包垫吧一下?

这种事用人教吗?

不会的,肯定都懂。

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根本没把那些医护放在眼里,自己觉得比那些医护服务人员高级,使唤人惯了,看不起人,不把人放在眼里。

这不是能力问题,这就态度问题。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话说白了,上海基层公务员,基层劳务派遣,基层辅警,基层临时工

这些吃财政饭的,不听话,不听调

一个个都定位准确,我是打工人,我有打工魂,我该摸鱼摸鱼,我该拆台拆台

我就一打工人,你凭什么让我996?你凭什么让我倒贴?

一分钱一分货,你买我的劳动力,你钱给足了吗?

站无产阶级角度,你能说他们错?你是奋斗逼吧?你是工贼吧?

——抗疫必须996,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如果你反对996,你就应该支持这帮上海打工人们的摸鱼

不能说,摸鱼摸到你头上,你就发飙


user avatar   hou-ge-82-63-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不是志愿者情绪激动。

整整一天,都是在恶意的算计医护人员。

早晨不提供早饭。工作人员消极怠工故意迟到。

上午工作人员更加消极,借口住户金贵,让医护人员爬楼做核酸。这样做哪会有什么效率啊?这不是故意折腾人嘛。

中午不提供午饭。还把医护人员带的物资给偷走。社区书记电话打不通。

到了晚上,医护人员撑不住了,要换防。又找了个所谓志愿者跳出来演戏,拍视频专门抹黑医护人员。不仅要在肉体上折腾医护人员,还妄图在精神上折腾医护人员。折腾完了,然后把责任推到志愿者身上,还得给志愿者制造出一种不知内情,义愤填膺的感觉。

这还用演吗?这一天的表现不跟明镜似的。针对医护人员各种小动作,都暗地里折腾医护人员折腾了一整天了。

这都是些什么人呀?道德水平怎么这么差呢?你小区都是上千万身价的人,素质都这么差的吗?是因为素质这么差,才身价上千万的吗?是因为不给人家吃饭,抠门抠到这种程度,才积累出上千万身价的吗?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层工作不就是常年这个状态么?我去办事,回回能把我怼到气血奔腾。


user avatar   wu-jia-xu-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个冷知识,绝大多数的居委会有志愿者服务站。理论上来说,志愿者是社区工作的一环。

最让我觉得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的事情是,四万援助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而且这时候就更应该拿百色出来了。

曾经跟香港疫情同步发生的一个西南边境小城。

有说他们会崩溃的,有说他们缺少物资的,有说他们寒酸的用电动车送大白的……

很多东西都还查得到的。

然而,百色疫情迅速清零,支援的医护人员迅速变胖,与之相对的是香港,深圳,上海,这种“先进”的地方一一陷落。(深圳确实比上海香港强,但希望评论区努力证明深圳跟上海香港不一样的人,想想自己辩驳的思路是不是跟导致上海香港彻底爆发的人不谋而合?)

不是想说别的,我就是想提醒一下,我们的世界观是不是有问题啊。

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

是所谓代表先进的高GDP?先进的科学技术?所谓的人均素质?

还是就是单纯的——人?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上海2021年五一后起,7-10时、16-19时,内环内地面道路禁止外省市牌照小客车通行? 
  如何评价上海此次防疫举措? 
  3 月 10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11 例、无症状感染者 64 例,目前情况如何? 
  拍到了沪牌家里人不同意买下来怎么办? 
  上海益民食品厂生产的冰激凌和哈根达斯相比哪个更好? 
  你作为一个上海人,是否讨厌外地人?为什么? 
  如何看待上海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呼吁市民配合疫情处置,做到「人人响应、人人参与、人人自律」? 
  为什么我们家有1300万,坐标上海,还是觉得日子过得很苦? 
  3 月 21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1 例、无症状感染者 865 例,目前情况如何? 
  民国时东北的土匪和上海的流氓有什么区别和特点?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双十一」,有哪些适合职场人士的数码好物?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兰州重启货币化安置?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