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人会在知乎上无偿回答大量专业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或许有?现在即便有也快灭绝了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会是我在知乎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之后也许会更新文章和想法,但不会回答问题了。

必须承认的是,知乎上有很多问题真的非常棒,如果之后看到优秀问题,我可能会偷窃创意写成公众号吧 lol

为什么要无偿回答专业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对我来说,很努力去写一些专业回答,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感激,一个是因为锻炼自己。

感激

感激是因为我从知乎很多答主这里学到了很多,并不是简单说他们的分享知识,而是因为开拓了我的眼界。很多事情,你学不会不是因为你不会学,而是因为你没看过。有些时候一些思路,即便只有几句话,可以节省你几个月的时间。

我不想at任何人(大部分被at是被喷,所以我每次看到被at都很紧张,己所不欲我不施与人),所以我举出一些例子,篇幅所限我没法一个一个穷举,所以有很多感激我只能在心中默默说出,愿我的好意能传达到

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还是2017年,当时我不记得在哪个回答下面,十年一在和一群股民激辩,未来会不会有白马股行情。当时很多人觉得小盘股会卷土重来。我必须承认,那个时候我也觉得白马股没啥机会。但年总非常笃定认为时代变了,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不是想说年总看市场多么牛逼,我想说的是,他的这种思路,认为这次不一样这种思路,对我的启发是巨大的,在2019年一季度的时候,当我觉得这次宽松不一样的时候,在2021年觉得通胀和中国可能脱钩的时候,我同样遇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但当我看过一些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且获得好的回报的时候,我也更有信心。

我记得许哲曾经在某个回答里面,对于期权定价有过一个很精彩的表述,大意是期权价格可以理解是你做gamma scalping的预期回报。这对于一开始不了解期权的我帮助很多。

我还记得在一个描述TIPS的Carry的回答里面,我发现黄金的carry和tips的carry理论上应该没有那么相似,但为什么金价走势和tips yield那么相关。这帮助我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

我也记得以前还叫作切尔尼以及黑话的用户,分享当代和古代中国财政的研究心得并且安利了很多书籍,打开了我研究新世界的大门。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很多时候不是说答案本身多么重要或者正确与否,一个新的视角,一个你以前没有想过可以研究的方向,只言片语之中能获得的感悟是巨大的。我从知乎很多无偿的分享中,获得的灵感和成就是在任何其他中文互联网平台所没有的。

所以有些时候我之前一直觉得,如果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研究,即便不够成熟,也许会有一些只言片语,让其他朋友能够像当时的我一样,获得一些研究的灵感。这样就算有所帮助。而为了方便这些朋友,我在90%的图片下面都给出了网站链接方便他们直接找到原材料,有10%的遗漏是因为有些时候真的不记得了。有些时候我多写很多细节,并不是完全为了锻炼自己,也是为了方便其他人。

我希望我做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但经常会有人喷我“掉书袋”“装逼”“写很多以为自己很牛逼么?”

也会有人喷我“这次怎么不放那些图表了?”“以前不是很有逻辑么?”

最令人头大的评论是“说了和没说一样”

所以那就算了吧


第一次有人私信我的时候,是我的一个读者,他想给我付费,然后给他一些投资建议,他非常真诚,我当时几乎是红着眼眶给他回复了一大段,然后我没有收钱,我甚至关掉了付费咨询的通道,因为我觉得也许会有人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回答,如果不用付费的话他们问起来不会有负担,即便我能力不一定够,但我至少可以尽责。

到今天晚上之前,我回复了95%的私信,问题五花八门,我不能说我每个回复都做到了尽全力,但我不想有人觉得被忽视。我觉得每一个声音都应该被重视。

有些时候我会看到有人从我这里问到了数据来源或者图表,过几天我就在其他公众号上面看到了原图。

之前我想,没关系,知识是用来分享的,大家可以不重复造轮子也很好。

但以后我也懒得再回复任何私信了,很抱歉,但就是不想回复了。我设置了只有关注的人才能私信我。有很多之前在评论区经常指正我的朋友,和你们的交流是我在知乎上最大的快乐。我没有关注你们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我懒。真的很不好意思。


如果说之前写回答,是一种表达感激的方法,那么今天写出这些感激,也就意味着到此为止。这些朋友的智慧和文字我深深感怀。我也希望有人可以从我的分享里面获得灵感。但到此为止了。


锻炼

很多东西你觉得想明白了但说不出来,很多东西你说的出来但写不下来,很多东西你写下来但经不起时间考验。

写作是一种进步的最好办法,至少你在写作的时候逻辑是自洽的,可以说知乎的输出倒逼我学习了很多知识。知乎的朋友们再评论区的斧正和指点,是我学习和进步的源泉之一。

所以我会继续写作(我争取每天更新),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学习方法,我不可能放弃。之前有朋友建议过我不如搞个知识星球,有偿分享。我之所以不这样做的原因是我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看很多博主的文章,之前都是免费的,Macrotourist,zerohedge以前都是免费的,但后面就变成收费的了。我不想这样,我觉得应该有一些免费的知识分享渠道。

之前之所以在知乎而不是微博或者公众号分享是因为,知乎读者的质量很高,我可以在评论区获得很多优质的反馈。但实话说评论区有价值的回复越来越少,我觉得没价值的评论,我不回复,有人说我不敢回复,我回复,又不知道怎么回复。

我之前即便有人在评论区骂我,我都不会删除评论,我觉得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因为毕竟我从评论里面学到了很多,不能一边获得回报,一边不承受任何代价

实话说我一点都不想删除别人的评论,也不想拉黑别人,前几天我试了试拉黑和删评,我爽了几天之后就不爽了。当你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取悦自己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失败了。从来都是环境改变人,没有什么人改变环境。新年新气象,我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知乎上我被喷的角度五花八门,语气各异,倒不是说被喷有多难受。主要是我不能理解一个人对另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为何可以有如此恨意。

务虚名图实祸这六个字我深深警惕。我觉得继续在知乎上写回答或者涨粉,就是一个务虚名图实祸的事情。我确实想锻炼自己,但也不想锻炼出风险

目前文章的阅读量要小很多,意味着图实祸的概率要更低,所以我还会更新一段时间的知乎文章,等到哪天文章下面也是喷我的人,那就到了和这个平台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删除了自己的很多认证信息和个人信息,因为每一个认证的信息都被人找过角度喷过。我有想过要不要把所有答案都删掉,我没有这样做的原因是很多回答下的评论并非出自我手,这些评论非常有真知灼见,我在思考我有没有权利删掉那些在我回答下,别人写的优秀评论。


最后我真的很想对知乎说一声谢谢,这个平台的用户和这个平台本身给了我很多新视界,也给了我锻炼自己的一个舞台。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上面分享他们的知识。

我会更新自己的公众号,我也可能做一个自己的网站。但在知乎回答专业问题,到此为止了。

(不专业的问题其实我很有兴趣回答,但也敬谢不敏,因为每次这样也会被喷,叫做跨领域回答不好,或者不要强答。有时候就很无奈,凭什么我不能在我不熟悉的领域发言,因为我对某个领域更熟悉?这什么逻辑嘛?)


user avatar   liang-shu-jia-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手欠。自从治好这个毛病以后,就没知乎啥事儿了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清楚。

在我看来(以下都是用来打比方的约数),知乎上的100个人,起码有90个是看不懂专业知识的,同时有95个是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剩下的5个需要专业知识的,其中有4个仅是把专业知识当博物学一般的日常娱乐来看待的。再剩下的最后那一个,即看得懂又真的需要专业知识的人,早就有获得和输出专业知识的确定途径和小圈子了,跟知乎也不需要有啥关系。

知乎在过去乃至今天的一大存在特征,是建立在 “90个人中以为自己看得懂专业知识” 和 “95个人中以为自己竟然需要专业知识” 的个体心理上的。

我不否定这种心理,毕竟也没什么危害,乃至值得夸赞。我只是说,其实没什么实质区别。

更具体点儿,随便举个例子,随便什么硬核理工科或形式科学(数学或逻辑学)的真·专业知识,一堆公式那种,别说 “你” 看不懂了,我也大概率看不懂。“你” 看来做甚呢?

大佐教你专业打灰?大佐的博士论文就在网上呢,专业得一塌糊涂,你看得懂么?

北美高华们把源程序发到知乎上来?你是码工,为何不去github?你不是码工,你看得懂么?

我没啥专业知识,只是懂点儿金融皮毛。在我看来,CFA一二三级的内容,简单得跟狗屎一样,以至于当初备考时间确实就是一周/三天/一个月。又凡尔赛了吧?但就是如此。可我随便从这里面摘点儿内容出来,你看得懂么?再稍微加深一丢丢就更别说了,你连怎么解热传导方程都不会不是么。

是否可以看得懂?可以,但需要作者把专业知识翻译成大白话。而在这一步,基本上必然,就已经不是在输出专业知识了,而是在输出观点乃至洞察了。

可 “你” 又有能力分辨高质量或低质量的观点和洞察么?不,你不可以。

于是结果就还是没区别。

更不用说,在知乎上存在的绝大多数不涉及数理公式或程序算法的 “专业知识”,知识层面的内容覆盖,连英文版维基百科都没有超越,顶多能到维基百科+引用文章的abstract层面。而后者,对于 “看得懂” 且 “需要” 的人来说,从来都是信手拈来。

那输出者为何还要输出?典型原因,一是写作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梳理和自我提升,二是社交平台可能会让自己的专业交流面稍微扩张一下,三是社交平台能提供各种虚妄(关注数、正面评论、等等)。

如果以上价值都不存在(了),或输出者觉得无所谓了,边际效用极小了,那确实也就没什么输出的必要了。

我是觉得,不论是输出者还是接受者,能尽早认清并承认,一切大规模主流社交平台,都必然是休闲娱乐撕逼平台,多少算是一个人拥有 “看得懂且确实需要专业知识” 的那个智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而若 “你” 真的觉得自己需要专业知识,那我的建议也始终都没有变:

零散不费力的方法 — 英文维基百科 + 引用文章。

集约且费力的方法 — 从阅读公认经典专业书籍开始吧。

啥?你不知道怎么在我国看英文维基?啥?你看不懂英文?艹。。。那你是干嘛呢?

想让一个大众社交平台,扮演这个角色,你……你这脑子,也就歇了吧,还不如开开心心去刷抖音和小红书呢。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将自己制造的模因传递给其他的模因载体,是一种自我制造、自我复制行为,也就是繁殖行为。

人是自然选择塑造的自我制造大分子和模仿子组成的生物、模因载体,在自我制造功能正常、条件适当时,理应可以进行此类模因繁殖行为。

按题目的补充说明,在成为“大V”之前发表的大量看起来专业的回答是一种缓慢、低效的积累,做这种积累的原因通常是此人先前缺乏名气、光靠身份之类吸引不到足够多的关注者。

目前知乎没有加V认证的功能,人们对“知乎大V”的定义是不严格的。


user avatar   windyclou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不光是无偿回答问题,从 2011年末来知乎,我很早就一直义务的给知友讲一讲围棋方面的知识,当然是在围棋群里。有时候开一个视频按着自己兴趣说,说着说着新人们会迷糊掉,但是我自己会越来越有收获,最后自己摆开心了,大家只好等下次再听再来拆解一遍试着跟上。

我在知乎写的着实不多,相对来说义务讲棋时间很久很久,这对我才是真正的提高,从一个以投资为业的狂热棋迷到可以和各种顶尖棋手完成合作,和偶像合作是开心加升华,我觉得这是我当初不敢想的意外收获。

最近没事还是会看一看王小波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很应景:

其实伟大友谊不真也不假,就如世上一切东西一样,你信它是真,它就真下去;你疑它是假,它就是假的。我的话也半真不假。
王小波 《黄金时代》

有时候正是没什么一定要达成的目标支撑着你去写,你去讲着讲着反而成了习惯,等到需要有一个强硬的目标支撑的时候,又会没有了方向。


@Patrick Zhang 上面讲,冲着钱写不出好的东西。

我同意,为了收入很容易就会媚俗下去,很多答主喜欢怼人,原因就是关注高。

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给用户带来整体的提高,就非得收费做内容计划不可,这是面向用户,不仅仅是收入。

比如最近评论两极分化的一场live,请到的是仅次于柯洁的周睿羊九段讲围棋与专注,我一方面欣喜于大家可以有一个目的来听,听完之后可以用一个吃完料理的食客的眼光客观的写评价,这是改进的动力。 另一方面很多人付费还是有一点盲目的,比如说会有人讲围棋世界冠军要少讲围棋就光说专注力。

从前我义务讲棋的时候人员流动很快,很多人听一听就当个热闹,没有目的。

现在按部就班开了收费系列,我很欣喜的看到我们准备的作业、讲义都有很大比例是完成的。客观的说,线下好的围棋教育资源还是有限的,能帮到一个是一个。


所以付费与免费是两回事的内容,一个是针对性不强面向非特定人群做内容输出。一个是面向目标很清晰的用户做内容设计策划。我策划,你参加获得如果获得提升,没有不收费的道理。


说回免费内容,想想我们工作一天,大部分内容和不相干的人没什么可说的,但凡有一点感慨觉得有趣,写出来,文章长短当然因为平台氛围有一些变化。这是免费内容的出发点,我相信这样的免费内容一直会有。

关于专业优质的免费内容,很多问题问的好,虽然简单但是写着写着就会收不住手,整理当中总会感觉自己收获很多,我有两三篇每年会修补修补,这是因为真的想改改,与旁人也不相干。



我们看到老用户点赞在变少,内容数量整体在攀升,这是为什么大家可以想想。


user avatar   mai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 @dhchen 的答案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第一是因为问题有趣,第二是因为可以温故而知新。当然有趣还是最主要的,因为如果问题没有趣,那么太简单的问题我没动力答,太难的问题我没动力钻研,难度适中的问题——咦,我为什么要在网上做考卷呢?

我从小就比较 geek,喜欢钻研有趣的问题。钻研出来以后,也总爱把解题的过程写出来,一可以帮到别人,二可以防止自己忘掉,三可以日后拿出来回忆峥嵘岁月。

我也一直在网上寻找可以回答有趣问题的地方。中学的时候,我活跃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论坛,在那里回答一些课程范围内的问题;也在大榕树论坛上发过很多信息学竞赛题解,Maigo 这个名字就是从那时候起为人熟知的。不过,这两个论坛的主题都比较「专」,当我高中毕业、竞赛退役之后,就不再有去这些论坛的动力了。

本科的时候,我活跃的地方是人人网和百度知道。但我在这两个地方总觉得不够过瘾。人人网上的用户都是现实中的同学和朋友,geek 占比并不高,我发的 geek 内容往往都是曲高和寡,只能收获一大片「不明觉厉」的赞叹。而百度知道从我开始用不久就被各种伸手党问题占领,失去了「有趣」的特点。

出国以后,我曾经被室友描述为「早上刷果壳,晚上刷知乎」。这两个网站讨论的话题都很开放,并且用户的水平也都很高。但最终我离开了果壳,因为我发现果壳上的讨论收敛到了转基因、中医等几个日经口水话题。而知乎的环境则让我感到很舒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知乎上有一群能看懂我写的东西,并能与我进行有效讨论的朋友,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语言学(尤其是音韵学)领域。这样的朋友不需要多,几十人足矣。而他们也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回答和有趣的问题,让我在知乎上输出的同时也能有足够有营养的输入,这就足够让我在知乎扎根了。最近两三年知乎的水化,我也都看在眼里。但我觉得,只要有这样一群朋友在,我们完全可以守护住知乎的一个角落,管它冬夏与春秋。


user avatar   arthurde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乐在其中呗,多帮助他人也是对自己的提升,毕竟你每次为了帮别人也在了解新知识巩固老认识,愿意打赏提问我自然也很感谢!


user avatar   close-t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早几年还有实名制,还有邀请制,还有一群人相互指正讨论。那时候知乎还在维护每个答案的质量,后来为了盈利和发展,放开注册,渐渐沦为营销公众号的水乎。想用知识挣钱的人也开始了参差不齐的live。

一般人无从辨别答案里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真实,是否客观。大V之间出现对骂互踩,你会发现每个ID后面都有一个努力自我约束,但又非常容易失控的人。大家把知乎当成宣传阵地,而不是传道讲台。

有的人还在努力维护答案质量,却要面对评论里的恶语相向。有的营销号混得风生水起,变现能力令人咋舌。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知道有多少知识贡献者失望的离开了知乎。挖一挖早年的答案,就会惊讶于其回答的精致和深度。再想关注,发现已经是个弃号。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我也从每周认真写一个答案变成了每月认真写一个答案。写点科普费时费力门可罗雀,还不如写个段子火爆异常。这样没多久,我的很多回答就慢慢成了表个态,摆一下观点,哪有什么干货。 认真写答案 ----》写点段子搞笑 ----》认真写段子搞笑

小心啦,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user avatar   sx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回答仅代表个人意见,不针对任何其它知乎用户。


闲得慌,不如上来装个逼




     

相关话题

  玄学需要被公众理解吗? 
  如何看待00后《知乎 •「假装万能组」成立宣言》?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思无涯? 
  知乎让我觉得民智已开、中华复兴指日可待,是这样吗? 
  为什么知乎不能查看用户某一话题下的所有回答? 
  知乎上现在都是一群什么人? 
  知乎靠什么盈利? 
  你在《我的知乎十年历》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数据? 
  为什么生物学的发展远落后于物理化学等学科? 
  知乎上回答问题是否应该对题主提问内容先默认为合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半佛仙人能在一帮985,211本科生研究生面前装X?
下一个讨论
抓壮丁的部队有战斗力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