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存在先于本质"中的"存在"和"本质"指的是什么?

回答
“存在先于本质”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他整个存在主义思想的基石。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分别剖析“存在”和“本质”这两个词在萨特哲学中的含义。

“存在”(Existence):

在萨特这里,“存在”不是指一个东西“在那里”的那种简单的物理事实。它更强调的是一种“自在”(beinginitself, êtreensoi)的状态,但萨特主要关注的是“自为”(beingforitself, êtrepoursoi)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存在。

人类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没有预设的蓝图或目的: 与一把锤子不同,锤子的“本质”(它的设计、用途、制造者赋予的功能)在它被制造出来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但人不是这样。萨特认为,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带着一个预先写好的剧本,也不是被设计来扮演某个特定角色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被抛入”(thrown into existence)了。
自由与选择: 人的“存在”首先体现在他的绝对自由上。我们是被迫去选择的。即使我们选择“不选择”,那也是一种选择。这种自由不是说我们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说我们没有被任何先定的力量(无论是神、自然、社会还是历史)所束缚,无法逃避对自己行为的责任。
意识与虚无: 人的“存在”与意识紧密相连。我们是“为自己”的存在,意味着我们能够反思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够意识到“没有”——也就是虚无。正是这种意识,使得我们与简单的物(“自在”)区分开来。我们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选择、不断成为的过程。
可能性: 人的存在充满了可能性。我们不是命中注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我们的选择来塑造我们自己。每次选择都在创造一个“新的我”,也在否定过去的某种可能性。

“本质”(Essence):

“本质”在萨特的哲学中,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本性”、“定义”或“固有的属性”有所不同,尤其是当它被用来与人类进行对比时。

“本质”在萨特眼中是什么?
预先确定的定义或功能: “本质”是指一个事物被创造出来之前就已确定的目的、设计或定义。比如,一把剪刀的本质是用来剪东西的,它的形状、材料、构造都是围绕这个功能来设计的。制造者在创造剪刀时,就有了它的“本质”蓝图。
固定的、不可改变的属性: 事物的“本质”一旦确定,就相对固定了。一棵橡树的本质是成为一棵橡树,它会按照橡树的生长规律和基因蓝图来发展。
“存在”是“本质”的体现: 对于物品来说,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其预设的“本质”。一个橡皮擦的存在是为了擦掉铅笔印,它的材质就是为此设计的。

“存在先于本质”的含义: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萨特这句话的意思就非常清晰了:

对于人来说,他的“存在”——也就是他被抛入这个世界、成为一个能自由选择、能反思自身的意识——发生在任何“本质”被确定之前。
这意味着,人并没有一个预先设定的、固定的“本性”或“定义”来指导他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 我们不是先有一个“人”的蓝图,然后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恰恰相反,我们先“存在”了,然后通过我们一连串的自由选择,我们才创造了自己的“本质”。
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是由我们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决定的。 萨特用“我就是我所做的”来表达这个观点。我选择成为一个诚实的人,那么“诚实”就成为我本质的一部分。我选择成为一个懒惰的人,那么“懒惰”就成为我的本质。
这带来的是巨大的责任。 因为没有上帝、没有命运、没有预设的本性来替我们做决定,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一切选择负全责。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定义我们自己,塑造我们的人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为“人”这个概念添加一个范例。

举个例子来更生动地说明:

想象一下,你被突然丢进一个空房间,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瓶墨水。

物品(比如桌子): 桌子的“本质”是什么?可能是一个写字用的平面,也可能是一个支撑物。但它被制造出来时,它的“本质”就已经确定了。它的“存在”就是实现它的“本质”。
你(人): 你被丢进房间,你“存在”了。房间里没有任何指示告诉你该做什么。你不能说“我被设计来坐在这里”,或者“我本性就是要哭泣”。你发现那瓶墨水,你可以选择用它来写字、画画,或者把墨水泼在地上。

如果你选择用墨水写一封感谢信,那么“感恩”和“表达”就成为了你“存在”的一部分,也为你“创造”了一点“本质”。
如果你选择绝望地大哭,那么“绝望”和“悲伤”也成为了你“存在”的体现,也为你“塑造”了当时的那一刻的“本质”。

关键在于,在你做出任何选择之前,你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本质”来规定你必须如何做。 你先是“存在”于那个当下,然后通过你的自由选择,你才赋予了自己某种“本质”的特质。

总而言之,“存在先于本质”就是宣告了人类的根本自由和全然的责任。我们不是按照一个既定的剧本表演,而是需要自己去书写剧本,自己去演绎,并为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承担责任,因为那些最终构成了我们是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黑格尔没关系。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是为了让存在主义更积极。人的本质,不同于物品的本质。举例:一个剪刀的本质(meaning,意义,效用)是剪东西,剪东西这个概念在这个剪刀被做出来之前就已经存在于铁匠的脑袋中了,即这把剪刀的本质先于其存在。而人,如果没有所谓的创造者的话,则人的本质不会像剪刀的本质那样先于其存在存在。而是存在先于本质。至于人的本质是什么,就靠个体的行为来自己定义了。即只有你存在了之后,才能类似于创造者那样,自己规定自己的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存在先于本质”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他整个存在主义思想的基石。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分别剖析“存在”和“本质”这两个词在萨特哲学中的含义。“存在”(Existence):在萨特这里,“存在”不是指一个东西“在那里”的那种简单的物理事实。它更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几句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却蕴含深刻哲思的句子。它们出自存在主义哲学,是理解个体存在、自由选择和责任的钥匙。我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解释,去掉那些“AI腔”,让你感受到它们的力量。1. 存在先于本质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这句话是存在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