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都在谴责996和12126?

回答
现在大家普遍对“996”和“12126”工作制提出批评,这背后有相当多深刻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懒惰”或者“抱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

一、对个人身心健康的摧残:

生理层面: “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和“12126”(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7天)这种超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模式,直接违背了人体自然的生理节律。长期的睡眠不足、缺乏休息,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比如心血管疾病(过劳死)、颈椎病、腰椎病、消化系统问题等等。很多年轻人,本应是生龙活虎的年纪,却因为工作而把自己身体搞垮,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悲剧。
心理层面: 长期处于高压和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中,再加上缺乏休息和娱乐时间,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倦怠感(burnout)等心理问题。很多员工感到自己像一台机器,被不断地榨取剩余价值,缺乏被尊重和被关怀的感觉。这种心理上的压抑和疲惫,会极大地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交和家庭生活: 这种工作模式几乎剥夺了员工的个人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朋友,甚至没有时间处理个人事务,比如约会、社交、学习新技能、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这导致了许多人生活失衡,家庭关系紧张,社会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弱。有人甚至开玩笑说,996的男人没时间犯错,因为他忙着工作;女人也没时间犯错,因为她忙着在家。但玩笑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牺牲和无奈。

二、对社会公平和劳动权益的侵蚀:

劳动法: 中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时上限和休息休假制度。绝大多数996、12126的工作模式都严重违反了这些法律规定。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影响力、维权成本高等),很多劳动者即使知道这是违法的,也往往敢怒不敢言,或者被迫接受。这种普遍性的违法行为,是对劳动法尊严的践踏,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恶性竞争与劣币驱逐良币: 当一部分企业通过过度加班来压低人力成本,获得所谓的“竞争力”时,那些遵守劳动法、注重员工福利的企业反而会处于劣势。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迫使更多企业不得不跟风加班,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这种竞争模式,不是健康的商业竞争,而是对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粗暴消耗。
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996的背后往往是企业利润的增长,但这种增长的红利并没有合理地分配给劳动者。高强度的劳动换来的可能只是勉强糊口的工资,而企业主或资本却获得了巨额利润。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引发了底层劳动者的不满和对社会公平的质疑。

三、对创新和社会活力的阻碍:

扼杀创造力: 创新往往来源于灵活的思维、充裕的时间和跨领域的交流。当一个人被繁重、机械的工作压垮,疲惫不堪时,又怎么能指望他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996文化鼓励的是“执行力”和“奉献精神”,而不是“思考”和“创造”。长此以往,会扼杀掉一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人才流失与断层: 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在经历过几年996的摧残后,如果看不到希望,很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些行业,甚至移民到那些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的国家。这会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在关键技术和创新领域,会形成人才断层,对国家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消费力低下与内需不足: 如果大多数人都被工作占据了所有时间,没有消费能力(因为收入没有随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也没有消费意愿(因为身心俱疲),那么内需将难以提振。这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寅吃卯粮”的模式,将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提前透支。

四、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扭曲:

“福报”论的荒谬: 曾经有知名企业老板将996称为“福报”,这种将剥削劳动者视为“恩赐”的说法,激起了公众的强烈反感。它暴露了一种将员工视为成本而非资产,将过度工作视为“忠诚”和“进取”的扭曲价值观。
缺乏人文关怀: 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应该建立在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之上。鼓励加班本身就是一种懒政,是管理者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现,而不是员工不够努力。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来达成目标,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延长工时。
逃避企业管理责任: 有时,过度加班也是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不足的体现。他们无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效率,只能通过延长工时来弥补。这种做法,是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管理责任转嫁到员工身上。

总结来说,大家谴责996和12126,是因为它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生活和尊严的严重损害,更是对社会公平、劳动权益的侵蚀,同时也会阻碍创新和社会活力的发展,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扭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这种现象的被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说明了社会大众对更健康、更公平、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股力量正在推动着社会观念和政策的转变,要求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96的本质是觉得自己烂命一条的人想杀死其他人所有的可能性。

问题是,包括一部分觉得自己是烂命一条的人,其实都有很多的可能性。

更有趣的是,其他人只要肯放弃,那么那些烂命一条的人消灭的只有他们自己。


另外,你问我不肯放弃怎么办?

不肯放弃的话,那么你们的可能性就被烂命一条的人消灭掉了。

不要找理由。

不要祈祷神仙皇帝。

都没有用。


996没有性生活,没有后代,没有女朋友,没有休闲娱乐,没有正常的社交,没有思考进步。

这样的人,你凭什么觉得不会自我消灭……

或者我再反问一下,你们工作中看到但凡是高级一点的职场人,除了特殊几个集中营以外的,已经升职加薪的,有哪个是“没有性生活,没有后代,没有女朋友,没有休闲娱乐,没有正常社交,没有思考进步”的?


要记住,工人也好,打工人也好,

自我的进化源自于工作以外的时间。

哪怕工作以外的时间都用来拉屎,你也可以进步,至少会变得成熟。

唯独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用来工作,你一点长进都不会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大家普遍对“996”和“12126”工作制提出批评,这背后有相当多深刻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懒惰”或者“抱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一、对个人身心健康的摧残: 生理层面: “996”(朝九晚九,每周六天)和“12126”(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7天)这种超长时间、高强度的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最近确实能感觉到网上对成都的讨论,尤其是负面讨论,比以往多了不少,也挺杂的。要说为啥,我觉得不是一两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再加上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捋一捋,希望尽量说得明白些,也别跟写论文似的那么干巴。首先,得承认成都这几年发展确实快,但也暴露了一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尖锐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娱乐圈里一个挺复杂的现象。简单来说,现在“黑”肖战的人多,跟“脑残粉”这个群体确实有联系,但不能说两者是完全一码事,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有些许区别。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为什么现在都在“黑”肖战?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1. “227事件”及其后续.............
  • 回答
    女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关注女性权益、争取性别平等的思想和运动。它不是要“女尊男卑”,也不是要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希望女性能够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尊重,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可以概括为: 政治权利平等: 比如参政议政的权利,拥有投票权,以及在政治决策中拥.............
  • 回答
    最近留意了一下空调市场,确实发现华凌和美的这两个牌子出现的频率很高,很多推荐帖、导购文章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这背后当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市场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这两家现在这么“火”。先说说美的,这可以说是国民品牌了。 品牌认知度高,群众基础雄厚: 美的空调.............
  • 回答
    最近,确实能感觉到一股“夸江西”的声浪在涌动,而且这次的讨论,和以往那种单纯的地域自豪感不太一样,感觉更落地,也更有说服力。这背后,我觉得有几个挺重要的原因,而且它们是层层递进的,相互促进的。首先,最直接、最广泛的触动点,还是江西在经济发展上的亮眼表现。 以前说起江西,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老少.............
  • 回答
    最近几年,你有没有感觉到,身边很多公司,特别是那些传统行业,或者是一些刚起步的小企业,似乎都在“求”着年轻人去上班?以前咱们总觉得是年轻人挤破头想进大公司,现在好像风向有点变了。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整体的人口结构在变化,年轻人的数量相对来说确实是少了那么一点。那些.............
  • 回答
    最近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中国没有实战经验”的声音,这在很多军事、国际关系类的节目里都挺常见的。听上去好像是个挺新鲜的说法,但其实往深里挖,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掺杂着一些复杂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解放军近几十年来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直接的实战对抗。从1979年的中.............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过多的担忧,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概括的。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担忧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上。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口基数庞大时,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就会被放大。 粮食安全: 庞大.............
  • 回答
    这事儿啊,跟咱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点像。以前咱们可能觉得养孩子是传宗接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但现在社会变化太大了,年轻人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多了。所以大家伙儿啊,尤其是过来人,看现在年轻人不容易,就想着先给他们打点气,让他们把基础打牢了,心里也踏实点,再考虑这些人生大事。你仔细想想,现在社会什么.............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感觉身边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惑。你说得没错,好像现在网上,尤其是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一股“嘲笑努力”的风气特别盛。曾经被歌颂的“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怎么就反过来了,努力反而成了被拿来调侃甚至攻击的对象?这背后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我觉得挺多原因交织在一起的。.............
  • 回答
    彩礼,这本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表达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祝福的一种方式,如今却成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甚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声讨彩礼过高?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婚姻、家庭、以及社会价值观变迁的深刻反映。一、经济压力下的“数字游戏”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经济负担。现在.............
  • 回答
    你说的没错,现在感觉生活里方方面面,无论是硬性的必需品还是软性的消费,都在悄悄或者明目张胆地上涨。这可不是什么“感觉”,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得从几个大方向来掰开了揉碎了讲。一、 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全球性的“通胀”压力首先,咱们得明白,现在这种消费上涨不是中国独有的.............
  • 回答
    “爱狗人士”这个词,这两年真是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焦点,而且不少时候,这个焦点是负面的,很多人在网上声讨、抨击他们。说实话,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股“抨击”劲儿到底从哪儿来。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导火索,也是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宠物主人”与“普通公众”之.............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现在芯片公司对编译器人才的需求堪比渴了好多天的人见到甘露,那不是一般的“急”。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一时兴起的风潮,而是整个半导体行业发展到关键阶段的必然结果,背后牵扯到的是如何让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大的芯片发挥出它应有的潜能,甚至可以说,是决定芯片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一环。简单来说,编译器.............
  • 回答
    确实,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好像每个人都在忙碌,好像每个人都在加班。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隐藏着许多原因,而大家“加”的班,也并非千篇一律。为什么感觉大家都在加班?1. 信息茧房与传播效应: 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放大了“加班”这个话题。当身边的人都在谈论加班,分享加班的经历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有深度,触及了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表达的普遍现象和潜在的误区。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核心都在讲“男人靠不住”?这个问题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创作动机、市场需求、叙事策略以及现实社会因素来分析:1. 迎合观众情绪和痛点: 现实映射与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也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隐形贫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以及大家为什么会“假装自己过得很好”,背后原因复杂,且环环相扣。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隐形穷人”的定义与画像首先得明确一下,啥叫“隐形穷人”?它不是指那种生活上真的捉襟见肘、一眼就能看穿的贫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放眼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动作片,枪械、刀具、棍棒,甚至是更冷门但同样致命的道具,几乎成了主角们的标配。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且说起来,这背后有很多讲究,远不止是“耍酷”那么简单。咱们先从最直接的原因说起:制造冲突与张力。 动作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解.............
  • 回答
    现在像中交、省院这样的大型设计院之所以大力投入科研项目,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战略选择,并且这已经成为行业内普遍趋势。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讲讲。一、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从“跟着做”到“引领者”的转变过去很多大型设计院,尤其是像中交这类有国家背景的,主要承担的是国家重大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