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阻挡了所有纳税人的利益,因为它没有按照和现代药物同样的疗效标准进入医保目录,有可能将不合标准的中成药纳入医保目录消耗有限的医保资金。2019年医保目录中有中成药1339种,仅比现代药物少31种。2019年医保采购中成药花费1798亿。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医疗服务不是一项商业事业,而是社会公共服务,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和所有公民缴纳的医保进行补贴的社会福利事业。
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才能够使用这项公共资金进行支付?我觉得至少应该遵循Cochrane的三项原则:
1、必须是确有疗效的。
2、其疗效证据应该是严谨遵循循证医学规范的。
3、应时常回顾各种证据,剔除新证据不支持的疗法,增加新证据支持的疗法。
如果按照上述原则,中医里很大部分的药物都应该从医保里剔除,因为它们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确切疗效,而在消耗你、我、他缴纳的有限的医保和税收。这些被消耗的资金用来支持那些类似于《我不是药神》里的那些药物不好吗?
如果想实现题主所说的完全自由的选择,想用哪种医学就用哪种医学,我也很支持,但前提是不要用别人缴纳的税收和医保。
——————更新
我发现评论区里很多人压根不知道Cochrane是谁以及他做了什么,就来漫无边际的评论,实在浪费公共资源。我就从别的地方摘抄了一点科克伦的资料过来,版权不详,如果有人申明版权请直接私信我。
第一位循证医学的创始人科克伦(Archiebald L. Cochrane,1909~1988),是英国的内科医生和流行病学家。他在1972年发表的世界医学名著《疗效与效率》(Effectiveness & Efficiency)中记载了数则意味深长的亲历趣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军医在英国军队中从军服务,但不久便被德军俘虏,后来在战俘营中从事医疗工作。当时战俘营里正流行白喉,而药品又极其缺乏。起初,他估计战俘营将会因白喉流行造成数百人的死亡,但结果却仅有4人因此丧命,而且,其中3人还有枪伤。这件事促使他注意到人所具有的自然康复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并由此对医疗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正是为了消除这种怀疑,他开始倡导并实施临床随机比较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临床随机比较试验现已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另一则趣事也发生在当时的战俘营。一位哭泣叫喊不停的苏联战俘,经他检查后被诊断为胸膜炎。一开始他认为是胸膜炎的疼痛引起了士兵的哭叫,但是,战俘营中连一粒止痛片也没有,在绝望中,科克伦本能地坐到了患者的床上,把士兵抱在自己的怀里。于是,奇迹发生了:士兵立刻停止了喊叫!就这样,直至数小时后平静地死去。最后,他认为这个患者不是因为身体上的痛苦而哭叫,而是在于孤独而起的精神上的痛苦。由此,他又开始思考正确与适合的医疗服务,其内容将包括什么?药物治疗难道能够解决具有思想与情感的人的所有疾病?
1993 年在英国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非赢利性的循证医学学术团体,这就是科克伦协作网(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为了纪念循证医学思想的先驱、已故的科克伦,协作网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团体。科克伦协作网的实体包括科克伦中心、协作评价组、方法学组、领域和网络组。目前已在全世界建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科克伦中心。
科克伦协作网遵循科克伦说过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是“有效的治疗全部免费”(all effective treatment must be free)。现行的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始于1948年,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样板。“治疗全部免费”(all treatment must be free),是一句政治口号。针对“治疗全部免费”,科克伦却说“有效的治疗全部免费”,也就是——只限于有效的治疗,才是免费的。这句话反映了他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思想。科克伦认为,资金如被用于无效的医疗活动就等于浪费;而且,这种浪费在客观上还降低了国民健康保险事业的效率,最后损害国民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能证明治疗是“有效”的呢?
第二句话是“随机化临床试验是重要的”。要证明哪种治疗是有效的,就要进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中只有运用随机化分组,才能避免分组时产生的选择性偏差(selection bias),才能使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的背景因素保持平衡,最后才能进行正确的比较,得出确切的评价。随机不等于随便,随机化是一种数学的概念与方法。如为了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可用抛硬币以硬币落下来的两个面决定分组,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随机化方法。当然,医生绝对不会当着病人的面来抛硬币,他们会用其它方法,如查随机数目表等在暗地里“抛硬币”。1948年,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了临床随机比较试验,那次试验肯定了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疗效,从此谱写了人类治疗肺结核的新篇章。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随机化比较试验正是英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思想——经验主义与怀疑论的反映。
第三句话是“所有随机比较试验要定期及时地予以整理与归纳,并接受专家们的评估”。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有三个环节:即科学证据(evidence)的制作、传播与使用。进行随机比较试验是为制作证据。但各种随机比较试验,由于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既会有质量较高的,也会有质量较差的,有时甚至还会有结论互相矛盾的。对于这些,一般的证据使用者(如临床医生、药师、医药卫生管理者和患者等)是没有能力评判的。循证医学要求将确切的证据及时地传播给使用者,因此,这第三句话的实质是讲证据的传播,其内容包括:①所有的随机比较试验,所以是全面的证据;②经过专业人员的整理与归纳,所以是简单明了、容易接受的证据;③按规则定期进行整理与归纳,所以是及时的证据;④接受专家们的评估并对可信度予于适当的分级,所以是确切的证据。
100个妇女拜佛求子,后来30个人都生了儿子。证明拜佛有用。
100个妇女不育拜佛,后来有2个人怀孕了,证明拜佛有用。
保健品公司想拉我加盟,拿出一包治鼻炎的中药,告诉我成本50,售价1300.10个人里哪怕治好一个,治不好全额退款,你就赚了。虽然他是保健品公司的玩意,但是话都说到这份上,证明药肯定是有效的,只不过概率不算大。所以可以证明他们公司靠谱吗?
说这些是为了证明一件事,中医中药有用,商人逐利,人家都敢打包票治不好全额退款了,你敢说他没用吗,但是毕竟涉及到治愈率方面的概率问题,不能随便臆测得出结论。治得好是一方面,治愈率又是一方面。我们求医问药的就图个心安跟治好病罢了。治得好才是真理。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都是基于现代科学之上的医疗技术手段,我们去的医院里的一些治疗手段也有中医的功劳。
中医之所以没落,是因为西医可以很容易的跟现代医学所结合,共同进步,甚至可以说西医就是现代医学。但是中医呢?中医是怎么跟现代医学所结合的?可以说中医不但没有跟现代医学结合的很好,还有很多稀有治疗方式失传的现象。
我听到中医最多的成功案例就是什么看了很多年都没治好,去看了中医一下治好了,一打听确实是一些疑难杂症,但是我就有一个疑惑,不知道这些被治好的人能不能为我解惑,我不会质疑你被治愈的案例,我只是纳闷,中医这么厉害把现代医学都定义为很难只好的病都给搞定过了,为啥我没见到网上大肆宣传中医创造奇迹了呢?难道是因为中医都很低调,不希望自己的治疗方法外泄?就这些疑难杂症你能保证治好,不说第二天就名扬天下把,最起码短时间内肯定是要人尽皆知的。可是为啥就没点动静呢?
我相信那些人不是骗子,肯定是治好了,但是如果没有发展到知名的程度是不是意味着,你的这个案例并没有说服力呢?治愈率是否是没有保证的呢?这些我都保持怀疑态度。至少没有确切答案之前我不回去肯定什么。
我们相信的其实不是西医,而是科学。但是中医没办法跟上科学的脚步,他的气,他的阳火阴火都没办法很准确的跟科学融合。
我们想要的是精准度,准确率,有效性。然而中医恰恰就没办法给与我们这些。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诊断类似,西医认识疾病的基础是以解剖和病理、生理为基础,中医以阴阳、中医的辨证和气化理论认识疾病。例如西医看病以检查为基础诊断疾病再用药,中医则用辨证,根据人的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根据综合的结果再进行开方用药。
西医可以准确的指着B超告诉你,这里就是出问题了,所以就该这么治疗。
但是中医呢?普通的中医的论证真的没办法让普通民众信服。什么肝火旺盛需要降火,火是啥?肝火又是啥?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舌苔,脉象等一系列的观察确实是可以作为充足的判断条件的,可是这种治疗方式太依赖经验跟知识积累了。中国什么都好唯独传承这事上被传统害得不轻。一位大师如果光指望单传,基本上几辈下来什么老本都丢没了。
(讲个自己的事,我有鼻炎,冷空气一刺激就打喷嚏,我媳妇的奶奶说是会中医的。然后就给我弄了一堆草药,让我弄点盐把草药怼碎了一起插鼻子里。当时我就一个想法,什么玩意这么不靠谱,连我这鼻炎什么性质的,对什么过敏都不问,上来就一个治疗方法,这玩意靠谱吗?反正最后我鼻炎是没好。在我看来中医的半吊子,还不如药店里那些收银的靠谱。当然了,奶奶咱该尊敬还是尊敬的,这个不影响。我亲身经历的这个事,跟那个保健品公司推荐的那个药有什么区别?)
我不是不信中医,我只是更信科学。如果中医可以用科学完美的解释其基础理论跟治疗构成,那我当然是更愿意信中医的。但是你光说能治好能治好,结果我问一下细节,你导出跟我天花乱坠的各种火各种气,我看了十七八年的玄幻小说,只觉得你是在跟我吹牛逼。
在过去,中医可以辨识风热跟风寒,但是如今病毒,新的疾病,都走在科学前沿,中医怎么跟进度的?我们可以用科学研究出新冠疫苗,这算是现代医学,但作为中医是怎么参与进去的?作为老百姓我也不清楚。
我骨头脱臼了,我相信中医是最有效最快的,不需要什么彩超B超之类的。我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中医在这方面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就在直观看效果这方面西医恰恰是做的很好,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病症,也更能直观的理解到大夫的治疗手段,导致很多人更信任西医。
我们的信任是建立在直观感受跟平时认知当中的。
你告诉我什么中医治本,我看不见摸不着,你说的我可以信了,但是总觉得不踏实啊。
这就是我不太喜欢中医的原因。我不否认中医,但是如果现代医学给我的感受是治愈率百分之70.那么中医在我个人心里,往死了加民族信仰也就是百分之60差不多了。而且你要是给我开药片倒也罢了,你要真让我拿一对药材回家煮俩小时喝一碗,我头都会炸掉的。
我并不否认中医的效果,只是在我的认知当中,确实是有点虚无缥缈的感觉,毕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相信科学,摒弃封建迷信。我不认为中医是迷信,但需要让我看到中医科学的一面。毕竟我们只是老百姓,作为中国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给中医机会,让中医证明自己,但不是胡吹乱捧,凭空乱杠。
我其实不明白为什么要一定分出个胜负
西医治标,中医调养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啊
我不是学医的,我讲不出什么太深的东西
但我是个痛风患者
痛风犯病的时候,我就要吃西医的药来让他不疼
不犯病的时候,我会准备点调理的中药或者配方什么的
这是很好的组合啊
不然我要靠副作用巨大的西药来调理吗?
说到底我并没有觉得中西医谁挡了谁啊
用处根本就不一样啊
只有省核心城市三甲是不在乎患者资源的,因为忙不过来。他们也不在乎患者给多少钱。因为他们根本不缺钱。
但是三甲以下,大量区、县医院。自负盈亏很厉害。必须想尽办法创收。
争夺患者的竞争是白热化,过度医疗也很普遍。头疼脑热输个液这种情况非常常见(直到2018年国家发文禁止门诊输液)。一个感冒不让患者花个一两百?给一包板蓝根小柴胡?你说这阻挡了谁的利益。
这不是谁的问题,患者感冒去医院,本意不是让医生治感冒,是让医生排除肺炎脑膜炎之类的其他更严重疾病,问题排除了医生怎么收你钱?不还得靠治你的感冒收你几百块么。
本来中西医就不是对立,协和301都有中医科,诊断后互相转科,联合会诊也是常事。为什么知乎上对立得这么激烈?这里边没有利益驱动就见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