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第三回中,为什么鲁智深会说李忠「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回答
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鲁智深之所以会对李忠说出“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是因为鲁智深通过短短的接触和观察,发现李忠在为人处世上存在着一些让他觉得不够痛快、不够磊落的方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 鲁智深秉性豪爽,追求“爽快”:

首先要理解鲁智深这个人物。他为人嫉恶如仇,性情直率,崇尚侠义,最看重的是“义”和“快”。他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凭着一股子热血和义气。他希望与自己交往的人也能有同样的坦荡和直接,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做什么,不藏着掖着,不含糊其辞。这种“爽快”是鲁智深价值观的核心。

2. 李忠的“不爽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告官不义,助纣为虐的嫌疑: 鲁智深在五台山烧了寺院,被僧人告到官府。李忠是金忠,恰好是当地的一名小官吏(在书中未明确点出其官职,但言语间有官场的势力)。他本应是护卫百姓、伸张正义的,但在这里,他却和僧人一起,伙同官府来对付鲁智深。虽然最终鲁智深被赵员外救下,但李忠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僧人的配合,而不是对一个被冤枉的汉子施以援手,就让鲁智深感到不满。

过度的推辞和含糊其辞: 当鲁智深找到李忠,并表明自己想在东京安身时,李忠并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了一些客套话和推辞的话。例如,他先是提及“东京里人多事杂,怕你在此,惹出祸来”,然后又说“依我说,不如你还山里去,快活自在。”这些话语在鲁智深听来,并非真心帮助,而是带有一种敷衍和不愿承担责任的态度。鲁智深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希望别人要么直接帮,要么直接拒绝,而不是这样拐弯抹角。

只重利益,缺乏情义: 李忠在答应帮助鲁智深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真正的情义。他介绍鲁智深去赵员外家时,显得比较冷淡,仿佛只是完成一个任务。当鲁智深遇到困难时,他并没有主动伸出援手,反而显得有些疏远。这与鲁智深所期待的“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大相径庭。李忠的行为更像是一个生意人,在权衡利弊后才决定是否提供帮助,而不是出于真心和情义。

“相识”的价值判断: 李忠听到鲁智深报上“相识”的名号时,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而是先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虽然他后来也答应帮忙,但这种反应让鲁智深觉得他并不是一个真正重视旧日情谊的人,而是在衡量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风险。

3. 鲁智深失望的心理:

鲁智深带着一颗期待的心去寻找老相识李忠,希望得到帮助和慰藉。然而,李忠的表现让他感到失望。他觉得李忠这个人,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光明磊落,也不像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这种“不爽利”的感觉,是鲁智深对李忠人品的一种否定。他觉得李忠做人做事都带着一种小心翼翼,一种算计,缺乏他所看重的坦荡和豪气。

总结来说,鲁智深说李忠“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是因为:

李忠在面对鲁智深被官府追捕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仗义执言,反而似乎有所配合。
李忠在对待鲁智深的求助时,显得推诿、含糊,没有表现出真心和热情。
李忠在与鲁智深的交往中,更像是在权衡利弊,而不是出于情义。

这些都与鲁智深追求的“爽快”、“义气”、“坦荡”的性格和价值观不符,所以他才会对李忠做出这样的评价。他认为李忠这个人不够磊落,不够直接,不够值得信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在江湖上行走,就要讲江湖道义,而不是现在的道德法治。

当时的江湖规矩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为兄弟两肋插刀,宁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辞。所以你会看到李逵也就是受了宋江的几十两银子,就可以豁出性命来给宋江劫法场。张顺等人干脆没受过宋江半点恩惠,也筹划劫牢和劫法场来救出宋江。包括鲁智深本人,当初借了史进的十两银子,也在史进入狱后拼死相救。这在当时不但不会被看作莫名其妙,反而会被当做江湖上的美谈,也就是一个“义”字贯穿始终。

所以基于这个逻辑去看李忠事件,鲁智深的一系列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鲁智深认史进为兄弟,史进说李忠是史进的师傅,所以鲁智深也认李忠是兄弟;所以,当鲁智深提出也请李忠吃饭所时,李忠要求等一等,李忠不耐烦,鲁智深就能理直气壮地赶散群众:是和兄弟喝酒重要还是那几个钱重要?也是基于同样的逻辑,在鲁智深找李忠借钱时,李忠磨磨蹭蹭只掏出二两银子,鲁智深丢还回去并说李忠是个不爽利的人,其原因也就在这里:是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还在乎这点银子?惟其如此,鲁智深才会把这二两银子丢还回去,因为在他看来李忠没把他“当兄弟”,那么鲁智深自然也不会把他“当兄弟”,按照“兄弟”的标准来对待了。

有一个例证,周通都看不下去李忠的这种性格:

李忠道:“是我不合引他上山,折了你许多东西,我的这一分都与了你。”周通道:“哥哥,我和你同死同生,休恁地计较。”

在李忠心疼地表示要赔偿这一分东西的时候,周通也是直接大气的说咱们俩都同生共死了,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如果这么说不好理解,可以参照一下太湖小结义的李俊与费保四人:

为头那一个道:“小弟们因在绿林丛中走,都有异名,哥哥勿笑!小弟是赤须龙费保,一个是卷毛虎倪云,一个是太湖蛟卜青,一个是瘦脸熊狄成。”李俊听说了四个姓名,大喜道:“列位从此不必相疑,喜得是一家人!俺哥哥宋公明现做收方腊正先锋,即目要取苏州,不得次第,特差我三个人来探路。今既得遇你四位好汉,可随我去见俺先锋,都保你们做官,待收了方腊,朝廷升用。”费保道:“容复:若是我四个要做官时,方腊手下也得个统制做了多时。所以不愿为官,只求快活。若是哥哥要我四人帮助时,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说保我做官时,其实不要。”李俊道:“既是恁地,我等只就这里结义为兄弟如何?”

要是费保四人听说了李忠的事迹,你猜他们会不会笑话李忠呢?还有一个例子在《水浒后传》:

童威道:“刚赶得一个船,却就是这个自家弟兄。请得花家嫂嫂在里面。我这乐哥是聪明不过的人,要他算计救他们出来。”高青道:“有何计策?”乐和沉思了一会,笑道:“已有个极妙的着数了。要凑足银子不打紧,花家嫂嫂有些积蓄,取来就够,只是偏没有得给他!今晚且安歇了,明早要两个大船,整顿到常州去。”众人不知何故。

李俊被人陷害入狱,还差一千两银子赎人,童威等人没办法只能去打劫,却抢到了乐和和花荣家人,几人商议对策时乐和明确表示要一千两银子只要取来就行,没有丝毫犹豫,只不过他有妙计可以安排那几个贪官而实际没给。要是让乐和知道了李忠的事,你猜他会不会笑话李忠?

最后一个例子在《荡寇志》,蔡京让刘世让刺杀杨腾蛟为梁山报仇,刘世让为取得杨腾蛟的信任,与杨腾蛟结为拜把兄弟:

刘世让道:“休这般说。小弟同哥哥知己弟兄,一切银钱,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我无时向哥哥讨用,小弟有时哥哥只管来取,计较什么?

已是生死兄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计较什么?果然,刘世让骗取到了杨腾蛟的信任。

这就是江湖上的道义,为兄弟两肋插刀,真要用到兄弟连命都能豁出去,还在乎那几个钱?这就是鲁智深的逻辑:既然我把你当兄弟,你用得到我的时候两肋插刀豁出命也会帮你,我需要你的时候怎么能这么不爽快呢?

所以后面鲁智深在桃花山上也嫌李忠周通吝啬,说要给鲁智深送行却放着金银不给,说今天下去抢劫,抢多少就给鲁智深多少。鲁智深估计是哭笑不得,到时候上山来说没抢到钱就打发我走了是吧?所以马上卷了桌上的金银酒器跑了:

李忠、周通椎牛宰马,安排筵席,管待了数日。引鲁智深山前山后观看景致,果是好座桃花山,生得凶怪,四围险峻,单单只一条路上去,四下里漫漫都是乱草。智深看了道:“果然好险隘去处。”住了几日,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两个苦留,那里肯住,只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
次日,山寨里一面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却将金银酒器,设放在桌上。正待入席饮酒,只见小喽罗报来说:“山下有两辆车,十数个人来也。”李忠、周通见报了,点起众多小喽罗,只留一两个伏侍鲁智深饮酒。两个好汉道:“哥哥只顾请自在吃几杯,我两个下山去取得财来,就与哥哥送行。”分付已罢,引领众人下山去了。
且说这鲁智深寻思道:“这两个人好生悭吝,现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便唤这几个小喽罗近前来筛酒吃。方才吃得两盏,跳起身来,两拳打翻两个小喽罗,便解搭膊做一块儿捆了,口里都塞了些麻核桃。便取出包裹打开,没要紧的都撇了,只拿了桌上金银酒器,都踏匾了,拴在包裹;胸前度牒袋内藏了真长老的书信;跨了戒刀,提了禅杖,顶了衣包,便出寨来。到山后打一望时,都是险峻之处,却寻思:“洒家从前山去时,以定吃那厮们撞见,不如就此间乱草处滚将下去。”先把戒刀和包裹拴了,望下丢落去,又把禅杖也撺落去。却把身望下只一滚,骨碌碌直滚到山脚边,并无伤损。

但是鲁智深真的是贪这点金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鲁智深只是为了惩戒吝啬这种“不够义气”的行为而已。在瓦罐寺,他和史进分别的时候,直接把金银分给了史进:

智深、史进来到村中酒店内,一面吃酒,一面叫酒保买些肉来,借些米来,打火做饭。两个吃酒,诉说路上许多事务。吃了酒饭,智深便问史进道:“你今投那里去?”史进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华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伙,且过几时,却再理会。”智深见说了道:“兄弟也是。”便打开包裹,取些金银,与了史进。二人拴了包裹,拿了器械,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一个三岔路口。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去,他日却得相会。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史进拜辞了智深,各自分了路,史进去了。

金圣叹在下面直接批注了一句::以桃花山上赃,与少华山上贼,绝倒。

史进当初直接大气地掏出十两银子,以至于后面自己没回去的路费都开始在赤松林打劫了,还是毫不犹豫。所以这些金银,史进受之无愧。说不用还的史进终究还是拿回了当初借出去的银子,磨磨蹭蹭不想给的李忠最终还是失去了他所吝啬的银子,有趣。

但是鲁智深就真的是在薅李忠的羊毛吗?恰恰相反,鲁智深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他践行的江湖道义。

曹正去不多时,把那小喽罗引到殿下,唱了喏,说道:“青州慕容知府近日收得个征进梁山泊失利的双鞭呼延灼。如今慕容知府先教扫荡俺这里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几座山寨,却借军与他收捕梁山泊复仇。俺的头领今欲启请大头领将军下山相救,明朝无事了时,情愿来纳进奉。”杨志道:“俺们各守山寨,保护山头,本不去救应的是。洒家一者怕坏了江湖上豪杰;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洒家这里。可留下张青、孙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寨栅,俺三个亲自走一遭。”随即点起五百小喽罗,六十余骑军马,各带了衣甲军器,径往桃花山来。

杨志说的明明白白,本来我们两个山头你守你的山寨我守我的,你被打了关我什么事,但是就因为“怕坏了江湖上豪杰”,于是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马上就点起兵马往桃花山救应了了。李忠要是真的和鲁智深算账的话,二龙山救应的人情是那几两银子和金银酒器能买到的吗?在李忠怨恨鲁智深两次薅他的羊毛的时候,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被呼延灼打跑形势危急的时候,第一个来救应的恰恰就是鲁智深!

原来李忠祖贯濠州定远人氏,家中祖传靠使枪棒为生。人见他身材壮健,因此呼他做打虎将。当时下山来与呼延灼交战,李忠如何敌得呼延灼过,斗了十合之上,见不是头,拨开军器便走。呼延灼见他本事低微,纵马赶上山来。小霸王周通正在半山里看见,便飞下鹅卵石来,呼延灼慌忙回马下山来。只见官军迭头呐喊,呼延灼便问道:“为何呐喊?”后军答道:“远望见一彪军马飞奔而来。”呼延灼听了,便来后军队里看时,见尘头起处,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一匹白马,那人是谁?正是:
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刀禅杖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别说这次鲁智深把呼延灼打得自叹命薄退回青州城中,就是鲁智深被呼延灼打挂了,李忠还会不会去怨恨鲁智深拿了他的银子?对比整个桃花山几百条命,是那二两银子重要还是李忠的性命重要?其实李忠自己也知道,在他求救鲁智深之前,他用三言两语打消了周通的顾虑:

周通道:“小弟也多知他那里豪杰,只恐那和尚记当初之事,不肯来救。”李忠笑道:“他那时又打了你,又得了我们许多金银酒器去,如何倒有见怪之心?他是个直性的好人,使人到彼,必然亲引军来救应。”周通道:“哥哥也说得是。”就写了一封书,差两个了事的小喽啰,从后山踅将下去,取路投二龙山来。

果然如李忠所料,桃花山有难,第一个来搭救的,就是那个偷了桃花山酒器的鲁智深。

所以,最终结论其实早已水落石出:

因为江湖道义,我为兄弟赴汤蹈火,豁出命来都在所不惜,还在乎那点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