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导致明朝最终放弃安南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回答
明朝之所以最终选择放弃安南,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挑出主导因素,那无疑是庞大且难以维系的控制成本与国内动荡的政治压力。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对明朝政府而言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说:

一、 军事上的泥沼与战略上的失误:无休止的消耗战

明朝对安南的占领始于永乐年间,初衷是巩固边疆,宣示国威,并且或许也包含了一些经济和战略考量。然而,越南人民,尤其是以陈朝和后来的黎朝为代表的抵抗力量,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战斗力。

抵抗的顽固性与民族主义精神: 安南虽然被称为“属国”,但其内部的民族意识和独立诉求从未消失。明军虽然在初期占领了主要城镇,但深入内陆的统治却困难重重。越南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崎岖的山地和复杂的河网,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的掩护。明朝军队虽然强大,但面对当地人民的熟悉地形和坚决抵抗,始终难以彻底根除反抗力量。这使得明朝必须长期维持一支庞大的驻军,用于镇压和维持统治。
军费的无底洞: 维持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远征军,并在异国他乡进行常年作战,消耗的不仅仅是人力,更是天文数字般的钱粮。明朝本身的财政体系虽然庞大,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安南的土地产出难以支撑驻军,大部分供给都必须从内地运送。海上运输虽然在明朝得到了发展,但依旧存在风险,陆路运输更是漫长而艰辛。每次大规模的镇压行动,都需要投入巨量的军费,这无疑给明朝中央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军事指挥的局限性: 尽管明朝拥有像沐英、张辅这样的名将,但在长期的安南占领期间,也出现了指挥失误、将领贪腐、士气低落等问题。驻守边疆的将领有时会因为信息不畅或战略判断失误,导致战事不利。例如,在安南的后期,明朝就曾经历过数次较大的军事失利,这些失利不仅赔上了兵力,更打击了明朝继续经营安南的信心。

二、 国内的动荡与政治的掣肘:后方起火,前线难支

当明朝在安南苦苦支撑时,国内的风云变幻,也使得它无暇也无力继续投入过多的资源去维系这个遥远的“属国”。

边患的转移与加剧: 明朝在北方一直面临着蒙古残余势力的袭扰,虽然通过长城的防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但边患从未真正消失。当明朝的军事力量被大量牵制在安南时,北方边疆的防御必然会相对薄弱,这使得潜在的威胁更加容易被放大。北方边防的压力,使得明朝在战略上必须有所取舍,将有限的军事资源优先用于应对最直接的威胁。
政治斗争的消耗: 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尤其是党争和皇权争夺,从未停止。永乐皇帝虽然雄才大略,但他的统治也伴随着权力清洗和政治动荡。在他之后的皇帝,虽然各有侧重,但对安南的重视程度却未必相同。特别是当国内出现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时,朝廷内部往往会就“继续经营安南”还是“收缩战线”产生激烈的争论。而那些将资源用于安南的决策者,往往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其他派系的质疑和反对,尤其是在安南战事不顺的情况下。
财政压力的传导: 安南的开销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还包括了行政管理、驻军补给等方方面面。当国内财政出现紧张时,安南的巨额开支就成为了一个极易被攻击的靶子。朝臣们会认为,与其在安南无谓消耗,不如将这些资金用于赈灾、整修水利、或是缓解国内的民生问题。这种财政上的压力,是推动放弃安南决策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三、 战略价值的重新评估与现实的考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对安南的战略价值也进行了重新评估。

战略屏障作用的减弱: 明朝当初经营安南,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将其作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侧翼屏障。然而,安南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南,其对北方战略局势的影响并不直接。当北方威胁更加紧迫时,安南作为侧翼屏障的战略价值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经济收益的有限性: 尽管安南拥有一定的物产,但其经济收益能否抵消巨大的统治成本,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某些时期,安南的经济活动可能受到战争和抵抗的严重影响,其向明朝贡献的税赋和物资,可能远不及预期的水平,甚至需要明朝持续的输血。
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的国际政治格局也会发生变化。明朝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其外交和边疆政策。在某些时期,与周边其他政权的关系,可能比占领安南更为重要。

综合来看,导致明朝最终放弃安南的主导因素,是庞大且难以维系的控制成本与国内动荡的政治压力的恶性循环。安南的抵抗使得明朝的军事和财政成本不断升高,而国内的政治不稳和边患的转移,又使得明朝无力或不愿承担这份成本,最终迫使明朝政府作出战略收缩的决定。放弃安南,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奈的战略调整,是为了将有限的国力集中用于应对更直接和紧迫的国内及北方边疆的挑战。

最终,当政治压力和财政负担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即使还有少数人坚持认为应该继续占领,但整个决策层已经无法支撑下去。明朝放弃安南,并非源于其在安南的“失败”本身,而是其在安南的“投入”与国内的“承受能力”之间的严重失衡,最终导致了这一“战略性撤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越南之地,秦朝开始纳入中国政治版图,受中原王朝直接统治达千二百年之久,这段历史被称作“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公元 10 世纪,安南都护府管辖区域脱离五代十国之南汉政权统治,独立建国,史称安南国,接受宋、元、明三朝的赐封并朝贡,与中国长期保持宗藩关系。1407 年,明成祖朱棣以黎氏篡陈朝皇位为由,出兵推翻胡朝统治。1408 年,废安南国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再度将安南归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此后二十年间,安南各阶层展开反抗活动,境内兵连祸结。

1427 年(宣德二年)明宣宗罢兵,承认安南独立,重归宗藩。

15 世纪初安南成功摆脱明朝直接统治、实现主权独立,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安南民族精神的逐渐形成,从意识形态上将越南视为一个区别于中国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刻意割断北属时期中原王朝为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这是导致了其不断起兵反抗的深层次思想原因;

明朝占领安南后未推行移民实边政策,频繁地更换镇守将领,未任用名将张辅镇压叛乱,直接导致军队战斗力消弱,以致安南军队多次以少胜多歼灭明军主力,明朝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是实现主权独立的军事因素;

永乐时期明朝因远征蒙古、郑和下西洋、靖难之役等政治运动削弱了国家经济实力,减弱了对安南地区的控制力度,加之安南属明时期经济的不断崛起,为安南人民长期战争提供了强大经济保障,这是实现主权独立的经济因素;

安南属明二十年间,明朝推行了诸如经济压榨,过激文化教育,军事恐吓等错误政策,直接激化了明朝与安南人民之间的矛盾,动摇了明朝的统治基础。同时仁宗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对反叛势力一再宽容,致使反叛势力发展迅速,控制了安南大部分地区。至此,安南成为明朝沉重的包袱,直接影响到明朝的内政外交和国内的稳定,明宣宗权衡利弊后决定放弃安南这块领土,这是实现主权独立的政治因素。

user avatar

明朝那不叫放弃安南,就是被人赶出来了;

大明从永乐22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开始,局势就一溃千里了;

当年7月,黎利攻陷茶隆,明荣昌伯陈智南下增援,大败,清化以南除乂安外,尽数被黎利占领;

宣德元年,明廷遣成山侯王通南下增援,再败;黎利包围河内,明将王通传敕清化以南明军向黎利投降;

宣德二年四月,黎利破昌江,这时明朝在安南的据点仅剩河内一处;九月,安远侯柳升率军7万南下增援,全军覆没;十月,河内守将王通弃城返回广西,至此明朝在南安的据点全部丢失;

宣德二年十一月,宣德帝下诏“放弃”南安;次年,黎利称帝建元。

当然,就像日本人觉得自己是“终战”一样,宣德帝也不觉得自己是战败,觉得自己是体恤民力,应该是“美谈”:

时交阯数叛。屡发大军征讨,皆败没。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帝亦厌兵,欲许之。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皆言与之无名,徒示弱天下。帝召士奇、荣谋。二人力言:“陛下恤民命以绥荒服,不为无名。汉弃珠厓,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

而实际上呢?

日本投降的时候,日军还控制着华北、华东大多数的城市和交通干线;老蒋被赶出大陆时,还控制着西南半壁和东南沿海的大量岛屿;而明朝“放弃”安南的时候,可是一个据点都没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之所以最终选择放弃安南,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挑出主导因素,那无疑是庞大且难以维系的控制成本与国内动荡的政治压力。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对明朝政府而言不可承受之重。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说:一、 军事上的泥沼与战略上的失误:无休止的消耗战明朝对安南的占.............
  • 回答
    关于导数在明朝的起源,以及为何在现代教材中不常被提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趣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所说的“导数”是建立在微积分概念之上的一个数学工具,它描述的是函数在某一点上的瞬时变化率,或者说是函数图形在该点的切线斜率。这个概念在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时代得到了系统的发展和严谨的定义,他们.............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问!如果把崇祯和万历这两位皇帝的人生轨迹对调,明朝的命运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我们不妨来详细推演一下,看看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两位皇帝的核心特质: 万历皇帝: 以长期怠政、不上朝闻名,但并非完全不理政,只是以一种消极.............
  • 回答
    明朝内阁的影响力演变,确实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明朝政治体制的种种弊端,并最终指向了其覆亡的深层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内阁影响力”这个表面的变化,去深入剖析其背后牵涉到的权力结构、政治生态以及个人因素。内阁的崛起:从辅助到主导的权力重心转移明朝初期,内阁的地位并不显著。它最初只是皇帝的秘书.............
  • 回答
    嘉靖皇帝沉迷道教,这无疑给明朝的政治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是否会在官方史书中留下“怪力乱神”的痕迹,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时期,官方史书的撰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史官的责任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要“以古为鉴”,为当朝统治提供合法性和道德上的依.............
  • 回答
    关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否“事实上”是明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直接说“因为”可能有些绝对,但我们必须承认,明朝的政策,尤其是其早期和晚期的某些做法,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在观念和实践上产生了影响。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 回答
    明朝的没落,宛如一部漫长的挽歌,它的衰败并非一朝一夕,更非由某一个皇帝就能简单概括。将这沉重的责任仅仅归咎于某一位君主,既是对历史复杂性的矮化,也忽略了那些潜藏在权力核心之外,却同样致命的因素。然而,若非要探究在“没落”这个阶段,哪些皇帝的作为对大厦倾颓起到了加速作用,那么,万历皇帝(朱翊钧)无疑是.............
  • 回答
    “明朝输了导致辽东四川汉人被屠光”这个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简单来说,这个说法过于绝对,也存在一些历史事实上的偏差,不是那么简单就能一句概括的。当然,明朝末年的动荡,确实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辽东和四川尤其如此。不过,把它简单归结为“明朝输了”就导致“被屠光”,那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 回答
    明朝舰队是否歼灭了荷兰皇家无敌东印度舰队,以及这是否导致荷兰霸权衰落并为英荷战争埋下伏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然而,根据现有的历史记载,明朝舰队并没有“歼灭”荷兰皇家无敌东印度舰队的记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荷兰皇家无敌东印度舰队” (Dutch East Ind.............
  • 回答
    明朝中后期皇帝未能推行类似汉朝“推恩令”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加剧了后期财政支出的压力,但其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明朝的制度设计、政治生态以及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汉朝的“推恩令”。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核心是将诸侯王的封地,按照“父死,子不得继.............
  • 回答
    夺门之变,这场发生在明朝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确实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甚至有人认为它撕裂了当时社会赖以维系的伦理道德基石。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次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以及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地挑战了人们对仁义、孝道、君臣之道这些传统价值的认知。要理解为何夺门之变被视为伦理道.............
  • 回答
    关于明朝末年李自成与后金(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何有人认为“明朝精锐全在关外被后金消灭,导致李自成壮大”,这一观点存在历史细节的误解。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部署、事件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明朝的军事部署与后金的威胁1. 明朝的边防体系 明朝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北方防线,尤其.............
  • 回答
    明朝的专制程度之高,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朝政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然而,令人有些费解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明朝的言官群体,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和“表现欲”,这似乎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专制程度越高,敢于直言的人越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中的.............
  • 回答
    要说崇祯吊死煤山、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政治正确”,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带有误导性的解读。政治正确本身并非直接导致明末王朝覆灭的那个“稻草”,但它所折射出的一些深层社会矛盾和权力结构问题,确实是明末危机的催化剂和放大器。我们得先弄明白,在明朝那个年代,“政治正确”这.............
  • 回答
    疤痕是否容易绷裂,以及它和正常皮肤相比的差异,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皮肤的结构、愈合过程以及疤痕组织的特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疤痕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比正常皮肤更容易受到“绷裂”的影响,但这种“绷裂”的程度和表现形式,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什么说疤痕更容易绷裂?正常皮肤拥有一个.............
  • 回答
    明朝的覆灭,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挽歌,而崇祯皇帝朱由检,无疑是这挽歌中最为悲壮的主角之一。要衡量他在这场王朝终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简单地用“多大程度上”来量化,而应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自身的性格特质以及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关键决策,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将摇摇欲坠的大明推向了深渊。崇祯即位,.............
  • 回答
    .......
  • 回答
    唇纹,尤其是那些细细密密的、或者深邃的沟壑,总是让人觉得不够年轻、不够饱满。当照镜子看到自己嘴唇上那些不请自来的“年轮”时,心里难免会有点小失落。其实,唇纹的出现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它背后藏着不少的原因,也并非无法改善。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顺便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咱们的嘴唇重拾水润光滑.............
  • 回答
    你提到《明日方舟》的UP主“本气黑猫”被很多人排挤,这确实是他在社群里引发过争议的一件事。要详细说起来,这件事情的缘由比较复杂,涉及到他过去的一些言论、视频内容以及与玩家社群的互动方式。核心问题在于“内容与立场”的割裂,以及部分玩家认为的“恰烂钱”和“误导”行为。我们一点点来拆解:1. 早期视频内容.............
  • 回答
    这件事啊,可不是一件小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那句“正月理发死舅舅”,这属于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图个吉利,说的是一年之初,发为“发”的谐音,理发就是“发”了,希望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发财发达。当然,这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并不是说真的会发生什么。然而,你的问题有点意思,把一个迷信的说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