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空城计真的没有被司马懿看出来吗?

回答
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真实性,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确凿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正是这种“可能”,才让它充满了魅力。

我们首先要明白,“空城计”这个说法本身,是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被着重描绘出来的,而且是诸葛亮运用得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诸葛亮在街亭大败于马谡后,自己身处一座空城之中,身边只有少数文官和老弱兵士。此时,魏国大将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按理说,诸葛亮此时应该凶多吉少,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大开城门,自己则带着几个侍从,焚香抚琴,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而司马懿,在观察了半天,又派兵仔细探查后,竟然选择了撤兵。

那么,司马懿是真的没看出来吗?从军事常识和司马懿个人的能力来看,这确实是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司马懿并非等闲之辈,他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军事统帅,以老谋深算、洞察时局著称。他与诸葛亮交锋多次,对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以及他的性格习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诸葛亮向来谨慎,很少冒险,而这次在一座几乎没有防备的城池里,独自面对司马懿的大军,这本身就非常反常。一个经验丰富、心思缜密的将领,真的会毫无怀疑地就相信城中仅凭琴声和寥寥数人就能够安定局势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司马懿 可能 看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他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了撤退。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揣摩:

首先,对诸葛亮“奇谋”的忌惮。 尽管司马懿可能猜到城内兵力空虚,但他或许也知道诸葛亮善于出奇制胜。如果他贸然进城,万一城内暗藏伏兵,或者城门背后有其他陷阱,那么他十五万大军的损失将难以估量。在无法完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司马懿也许会选择规避最大的风险。

其次,对自身军队的考量。 司马懿的军队远道而来,虽然人数众多,但长途奔袭,士气和后勤可能都处于一个相对脆弱的状态。此时,他可能更希望避免一场可能陷入对方圈套的恶战。撤退,虽然看起来像是被诸葛亮吓退,但实际上也可能是一种保存实力的策略。

再者,对魏国朝廷的态度。 司马懿当时深受曹叡的猜忌,他在前线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解读。如果他因为一个虚张声势的计谋而蒙受重大损失,这对他个人在朝廷的地位将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如果他撤退,即使被说成是怯懦,也总比损失惨重来得好。况且,如果他真的攻下了这座空城,又有什么实际好处呢?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可能因为冒进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最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即使司马懿觉得诸葛亮是在虚张声势,但万一呢?万一诸葛亮真的留有后手,万一城墙后面隐藏着能够重创他的力量,那么谨慎一点,多留一份心眼,反而能够保全性命。对于司马懿来说,他不需要杀死诸葛亮,他只需要在战场上不犯大错,就能维持他的地位。

因此,与其说司马懿“没看出来”,不如说他看出了诸葛亮在虚张声势,但出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对诸葛亮的忌惮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权衡,最终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方式,那就是——撤退。这场“空城计”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它有多么神奇的计谋,而在于它展现了诸葛亮在绝境中的智慧和胆略,以及司马懿作为一个顶级对手的审慎和老辣。这更像是一场心理博弈,而非简单的军事对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空城计出自《郭冲三事》,虽是野史未必可信(进了裴注的),但是确实不能完全等同于小说YY。当然,郭冲的说法对双方兵力对比肯定是有很大夸张,而且可以看出时间点并不是第一次北伐撤退,而是后来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手时。另外一个都以为是演义,其实却有一定历史依据的段子,大抵是孙坚私藏玉玺(出自《吴书》)。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其次,演义中的空城计,诸葛亮并非完全没有兵,光城里就是还有2500人马的,此外诸葛亮还命令关兴、张苞各引兵3000伏于山路以为疑兵。司马懿在退走的过程中又被小关张的伏兵真吓了一阵,不敢再回来,对计策成功起了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说是空城,其实蜀军总共动用的人马接近万人。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一直退到了街亭,司马懿才知道自己受了骗,之前还以为自己真中了埋伏,因为山中的确有伏兵,而在山谷地形里当然是看不清这两支疑兵有多少兵力的。

一直有人质疑说,空城计派出一队侦察兵就可破,但历史上成功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参见百度百科词条“空城计”),所以可以在敌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看过足球的大概都有印象,名帅往往也是很固执的,往往只肯相信自己的判断。城内到底有没有敌军,魏军将领谁都无法保证(何况还是真有个几千人),如果有,那谁又能担保里面不是精兵或者重兵?再者,演义中司马懿是料定西城当中“必有伏兵”,是用的很肯定的语气,都没有“恐有”之类的措辞,可见已经下定决心了。这种情况下,别的方案是很难动摇他的判断的,比方说股民要是判断明天某股票一定会大跌,这种情况他就是1、200块也不会往里砸的。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其次,侦察兵一般都是精兵,古代精兵是很宝贵的,训练和积累经验费时费力,理当用于较有把握的行动。如果为执行一个(统帅认为)风险极大几乎必败的任务,而轻易把自己部分精兵送掉,其实也是很心疼的。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假如真有伏兵,那么伏兵随时都有可能从四面八方杀出来。一般应对方式就是必须当机立断,立刻撤离“死地”退到开阔地形,否则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匈奴、呂布、曹操、吐蕃等史实例子都是疑有伏兵就直接全军撤退,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真实性,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绝对确凿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段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正是这种“可能”,才让它充满了魅力。我们首先要明白,“空城计”这个说法本身,是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被着重描绘出来的,而且是诸葛亮运用得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诸葛亮在街亭大败于马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看上去要复杂得多。说空气“没有味道”,其实是在一个特定语境下的简化说法。如果我们深入探究,就会发现空气绝对不是“无味”的。首先,我们先想想“味道”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我们尝到味道,是因为食物或饮料中的化学物质溶解在唾液里,然后刺激我们舌头上的味蕾。味蕾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解.............
  • 回答
    不列颠空战中,德国如果坚持对英国本土展开持续的空袭,能否最终获胜,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抛开我们作为后世者的“上帝视角”,单纯从当时双方的战略目标和军事力量对比来看,这个问题并非没有讨论的空间,尽管大多数历史学家的结论偏向于德国难以取胜。德国最初的目标:为登陆做准备德国在发.............
  • 回答
    关于空姐是否真的会见到很多明星,这确实是个很多人好奇的问题。答案是:有可能,但绝不是绝对的,而且概率和见到的明星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见到”这个概念。作为空姐,你的工作是服务于飞机上的所有乘客,所以理论上,只要明星买了经济舱的机票,你就有机会在经济舱见到他们。但现实中.............
  • 回答
    飞机失事前,空姐是否会发纸笔写遗书,这个问题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不少关于电影场景是否真实的讨论。从实际操作和概率的角度来说,飞机上配备纸和笔是肯定的,这是正常的服务用品。但在飞机即将失事、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空姐是否会主动发放纸笔让乘客写遗书,这件事情的普遍性和官方的流程并不是那么清晰,.............
  • 回答
    雾霾天,看着窗外灰蒙蒙的一片,心里总免不了升起一股焦躁。这时候,家里的空气,真的就能给我们一个安心的庇护所吗?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这样的日子里反复琢磨。老实说,我们总以为家里是封闭的,空气自然比外面要“干净”得多。尤其是在家门口或者阳台,紧闭门窗,感觉就能把那罪魁祸首——雾霾——完全隔.............
  • 回答
    很多人对空气悬架的概念有些模糊,听到“空气悬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汽车像气球一样飘浮的画面,甚至会觉得里面真的充斥着大量的空气,像个巨大的气垫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名字里有“空气”,空气悬架的工作原理可没那么简单粗暴。要理解空气悬架,我们得先从它最核心的部件说起:空气弹簧(Air Spring.............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空姐遇害案,最广为人知,也是当时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的焦点,指向的嫌疑人是刘振华。这个案件发生在2017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案件的基本情况: 受害者: 一位年轻的空姐,姓李。 案发时间: 2017年5月3日晚间。 案发地点: 受害者在郑州市航空港区某城中村租住的家中。 .............
  • 回答
    都2022年了,空气净化器真的能去除甲醛吗?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日益关注健康、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甲醛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健康杀手,更是让不少家庭头疼。那么,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空气净化器,到底有没有能力把甲醛给“拿下”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要回答这个问题,.............
  • 回答
    青山控股开出20万张空单的传闻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这可不是小事,背后涉及的利益和逻辑值得深挖。我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空单”这个说法在实际交易中需要 уточнение。 在金融市场里,我们通常说的是“卖空”或者持有“空头头寸”。“开出20万张空单”更像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可.............
  • 回答
    关于空气炸锅会不会致癌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详细地聊聊,不搞那些生硬的列表,咱们就说说话,也尽量让大家听明白。首先,我们得承认,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能够直接证明空气炸锅本身会致癌。也就是说,空气炸锅这种电器,它就是个加热设备,通过循环热空气来模拟油炸的口感,它本身的设计和工作原理,跟我们平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道具枪如果被人偷偷换上真子弹,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极其危险和非法的,后果不堪设想。道具枪能否开火?答案是:极有可能可以开火,而且威力可能比预想的要大得多,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需要了解道具枪和真枪的一些基本原理。 道具枪的设计原理: 道具枪,顾名思义,是为了模.............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作为一名准空乘,你对航空圈的“乱”有所耳闻,这很正常。毕竟,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服务业,都会有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咱们就来仔细聊聊,看看这个“乱”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你作为一名新手,该如何应对。“乱”的来源,可能是这些方面:1. 行业特有的.............
  • 回答
    J20 和 F22 的对比,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要说“真的比不过”,这话说得太绝对,其实航空装备的优劣不像简单的数字比较,有很多复杂的技术和战术层面的考量。咱们从空优和多功能这两个维度,掰开了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一、 空优能力:谁能主宰天空?空优,简单来说,就是.............
  • 回答
    “近距离空战时代”这个说法,在五代机出现之后,经常被提起,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和一些评论文章中。但要说五代机真的“又”回到了近距离空战的时代,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于简化,甚至有些误导。我们要理解,五代机之所以被称为“五代机”,核心在于它综合了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能力、高机动性、以及信息化作.............
  • 回答
    .......
  • 回答
    恒大,这个曾经的中国足球巨头、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如今的境遇,与其说是“不行了”,不如说是经历了急速的坠落,其中原因复杂,并非简单一句“不行了”或“被恶意做空”就能完全概括。理解恒大的现状,需要深入到其商业模式、宏观环境以及一系列的关键事件中去。恒大的“不行”:根植于其高速扩张的野蛮生长模式恒大之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