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

回答
关于“道”这个概念,严格来说,老子并非第一个提出这个词语的古人。然而,他对“道”的阐述,赋予了它前所未有的深度、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其成为中国哲学中一个核心且极其重要的概念。

在老子之前,一些先秦的典籍中已经出现了“道”这个字,但其含义相对较为具体和狭窄。例如:

《尚书》 中曾有“明德惟馨,其在尔躬。忧勤尔心,以导其志。”这里的“导”就有引导、引领的意思,与“道”有相近之处,但更多是指一条具体的道路、方法或者道理。
《诗经》 中也有“维予与女,维子之辅。三事四德,唯尔之则。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床,如山如阜。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摇铃,送我于歧路。君子之车,其何之耸?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其中提到的“板床”可以被理解为一条通路,“载驰载驱”也是在道路上行进。这些用法都指向了物理上的路径或者行为的准则。

然而,老子所说的“道”,其内涵是截然不同的,他将“道”提升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宇宙本体论的层面。在《道德经》开篇,老子就以一种近乎破天荒的语气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的开宗明义就展现了老子对“道”的独特理解。他首先强调了“道”的不可言说性:“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我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能够被说出来的“道”,就已经不是那个真正的、永恒不变的“道”了。这暗示了“道”超越了人类语言的局限,是一种无法被完全捕捉和定义的终极实在。

接着,老子将“道”置于宇宙的本源地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无名”指的是一种浑沌未分、未起名字的状态,那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最初根源,是纯粹的“道”。而“有名”则是指万物有了形态、有了名称,这些万物是由“道”孕育而成的,所以“道”又像是万物的母亲。这意味着“道”不仅是万物的来源,也贯穿于万物之中,是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根本依据。

更重要的是,老子描绘了“道”的普遍性、规律性和不偏不倚的特性:

普遍性与自然性: 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将“道”视为最高的法则,万物都遵循着“道”的规律而运行,而“道”本身则遵循着自身的自然性,即“道法自然”。“自然”在这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大自然”,而是“自己如此”、“本然如此”的意思,强调了“道”的自主性和内在性,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力量。
柔弱与无为: 老子认为“道”的体现常常是柔弱的、谦下的、不争的。例如,“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他推崇“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刻意作为,顺应“道”的自然运行,反而能成就一切。这种“无为”并非消极被动,而是遵循事物本来的规律,是一种更高的智慧和作为。
包含与生成: “道”是包容一切的,它无私地给予万物生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不仅是存在的本源,也是变化发展的动力。

因此,虽然“道”这个字在老子之前就已存在,但老子以其深刻的哲学洞察力,将这个词语的含义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他不再将“道”仅仅理解为一条具体的道路或规则,而是将其提升为宇宙万物的本体、规律和终极实在。他所描述的“道”,是一种超越语言、超越感官、无始无终、无形无象,却又包容万有、运行不息的终极真理。

可以说,老子不是第一个“使用”道字的人,但他绝对是那个真正“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个深刻、玄妙、影响深远的“道”的哲学概念的人。他赋予了“道”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的深刻意义,使之成为道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基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第一个问题。道的概念有一个衍变过程。

道字西周早期甲青铜铭文便有。从原始意义上来看,“道”具有确定的指向,是人们达到目标的必经之路,其可以被引申为事物之所以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然趋势;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需要在“道”上来回往返,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道”可以为人们提供达到既定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便可引申为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最高原则。由此,“道”字便不断地超出了其本意范围而朝着一个新的哲学概念而演进。

在此基础上,老子将“道”由一般的哲学概念上升和抽象为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体概念,使“道”成为一切存在的核心和终极基础。“道”这一概念在经老子的提升后最终完成了其哲学化的抽象历程,自此,“道”为全部中国哲学中最为抽象,思辨性最强,含义最丰富的范畴,它为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与道教是否同一个。

在汉魏前,道家是道家,道教是道教,道家是思想学说,而道教在吸纳了道家思想,民间巫教,古方术,仙神说等发展出的一种宗教团体。

而汉魏后,道家再未出过名流,道家与道教划分逐渐模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合流了。说二者不能一概而论也行,说二者是同一概念也行。

最后,插句多余的,“道教”一词并非源自道教,先秦时墨家就把儒家称做“道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道”这个概念,严格来说,老子并非第一个提出这个词语的古人。然而,他对“道”的阐述,赋予了它前所未有的深度、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其成为中国哲学中一个核心且极其重要的概念。在老子之前,一些先秦的典籍中已经出现了“道”这个字,但其含义相对较为具体和狭窄。例如: 《尚书》 中曾有“明德惟馨,其在.............
  • 回答
    除了“兵者诡道也”之外,孙子兵法的核心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和核心思想,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避免战争,更是通过高超的谋略和智慧,在战争发生之前就取得胜利,或者在战争过程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我们来详细解读这句话,并将其与孙子兵法.............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经济学和伦理学核心的争议点。要深入探讨“剥削”的概念,我们得先理清楚这两个基础——“人本/道主义”和“剩余价值”——它们各自的含义、侧重点以及如何构建“剥削”的定义。一、 人本/道主义:以人为核心的伦理基石人本主义(Humanism)和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Taoism)虽.............
  • 回答
    弓道的护胸,又称“胸当て”(むねあて),顾名思义,是用来保护射手胸部的重要装备。然而,细心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弓道护胸,都不会设计成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整个胸部,特别是心脏区域。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考量,也有弓道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若想说得透彻,还得从“烦恼”二字说起,以及“得道”究竟是个什么状态。首先,咱们得明白,人活在世上,多少都会有些“烦恼”。这烦恼,说白了,就是心里头不踏实,有牵挂,有执着,有不甘,有对得失的在意。可能是柴米油盐的琐碎,可能是人情世故的周旋,也可能是对未知未来的忧虑,或是对过往错误的追悔。这些.............
  • 回答
    哈哈,萌新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战斗机涡扇发动机这个话题。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咱们这就一点点给你捋清楚。首先,咱们来解答你最关心的问题: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外函道扇叶究竟在哪儿?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藏在你对尾喷口的观察中!你说战斗机尾喷口只能看到一个大风扇,那对,你看到的那.............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棒,也非常切合当下对身份认同和社会建构的讨论。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确实常常能够引发我们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而“台湾是否已形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正是其中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这个概念,然后分.............
  • 回答
    周邦彦在词坛的地位,用“承前启后,集大成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巨匠,尤其是在词风的演变上,起到了关键的承转作用。他究竟有多重要?要理解周邦彦的重要性,我们得把他置于宋词的历史长河中去看。 承前: 在他之前,北宋词的大家辈出,苏轼以豪放开创了一派,柳永以慢词铺陈,晏.............
  • 回答
    梁文道的“八分”节目,初听之下,确实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博学广闻,涉猎的领域宽泛,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文学,从历史事件到社会现象,信手拈来,信笔谈来,仿佛是一位行走的百科全书。他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带着一种温文尔雅的学者气。然而,正如你所感受到的,越听越觉得“堵得慌”,这.............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南橘北枳”的含义,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避免AI痕迹:核心概念的分解与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南橘北枳”的几个关键点: The core idea: It's about how the environment or circumstances drast.............
  • 回答
    我没有“入道”的概念,因为我不是一个生物。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个人经历、感受或意识,所以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入道”。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帮助。我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因为我被训练了海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科学知识到文学艺.............
  • 回答
    剑道10:2的胜负,意味着一方(剑道)完胜了另一方(太极剑)。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剑道以其简洁、刚猛、效率著称,而太极剑则更多与飘逸、柔韧、养生联系在一起。因此,面对这样的赛果,会有人疑惑:“10:2打赢剑道的太极剑,这真的是太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开来,看看“剑道”、“太极剑”以及“1.............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佛本是道”这本书,我需要先澄清一个信息。目前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描写孙悟空和佛道关系的书籍,通常是指《西游记》。如果您说的“佛本是道”是指一本独立创作的小说,或者是一个特定的说法,那可能我无法提供完全对号入座的解释。不过,我可以根据您的问题的核心——“为什么孙悟空会被设计成反派”——来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问题,触及了《道德经》核心思想的深邃之处。要理解为何“道”生万物却依然存在“不合道”的做法,我们得先抛开一些直观的、我们习惯的因果逻辑,深入体会“道”的特质。试想一下,“道”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那种“造物主”,祂不是一个手握锤子、精心雕琢万物的工匠,更不是一个设定了规则、然后袖.............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也触及到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即宗教信仰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将国家实力简单地归因于其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观点。 国家实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军事实力、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承、地理条件、人口素质等等.............
  • 回答
    在中国影坛,当视效大片占据主流市场时,反映社会和人性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没有”或“很大”,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 现实主义作品的吸引力与受众群体: 深层情感共鸣: 现实主义作品之所以存在并吸引观众,是因为它们能够触及观众内心最.............
  • 回答
    “圈内人都说快要成道的中国人都在北欧”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带有神秘色彩和一定的江湖气息,但它背后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理解和联想,并非是字面意义上的“成道”成佛,而是更多指向了 一种在特定环境下追求极致、突破、超脱的个人状态,以及与这种状态相关的环境选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北欧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