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军户能卖儿女吗?

回答
明朝的军户制度,说起来可是一套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方式。这些军户,顾名思义,是世代为朝廷服役的军事人员。他们的身份是半固定、半奴役的,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也不能随意改变职业。这也就引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作为军户,他们能卖自己的儿女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军户的特殊性。军户的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儿女,实际上都和这个军户的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来源、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个军户的职责。所以,如果一个军户把自己的儿女卖了,这可不是卖个普通的奴婢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可能牵扯到这个家庭的军户身份和国家兵源。

在明朝的法律条文里,对于人口买卖是有规定的,但对于军户这个特殊群体,情况会更加复杂。一般来说,普通百姓如果遇到急事,比如家里颗粒无收,实在活不下去了,是有可能卖掉自己的子女来换取活命的钱财的。这是当时社会悲剧的一种体现。

然而,军户的儿女,特别是嫡子,是直接继承军户身份和职责的。一个军户家庭,其子嗣的命运往往就和那个军户的军职、卫所紧密绑定。如果一个军户的儿子被卖掉了,那意味着这个家庭少了一个可能接替他服役的人。这对于国家来说,可能就会影响到兵源的稳定。

所以,严格来说,军户的儿子,尤其是继承人,是不能轻易被卖掉的。朝廷的律法对此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有人胆敢将承袭军职的儿子卖掉,这很可能被视为藐视国法,甚至有逃避兵役的嫌疑,后果会比较严重。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比法律条文要复杂得多。在那些兵荒马乱、民生凋敝的年代,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军户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并非所有的军户都生活富裕,他们同样面临饥饿和贫困的威胁。在极端的情况下,当整个家庭都面临生存危机时,一些非嫡出的子女,或者实在无法承担兵役义务的家庭成员,他们是否会出于无奈,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换取生计,这很难说。

历史记载中,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模糊的描述,比如“卖充边户”或者“卖给他人做奴婢”。这里的“边户”可能就是指一些边疆的军户,或者与军事相关的户籍。至于“卖给他人做奴婢”,如果买家能够承担其原有的军户责任,或者这个人本来就不是直接的继承人,那么这种交易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默许,或者说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更何况,当时社会上买卖人口的情况是存在的,虽然有法律禁止,但在执行上往往存在弹性。特别是一些富裕人家,或者需要劳动力的地方,他们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购买人口。军户的子女,如果家庭贫困,又不是嫡子,长相伶俐,或许也有被买走的可能,但这往往是在灰色地带进行的,并且可能存在风险。

总而言之,明朝的军户,其儿女的买卖并非一张白纸那样简单。法律上是有一定限制的,尤其是对于继承军职的嫡子。但是,在社会现实的压力下,尤其是在贫困和混乱的时期,一些非嫡出的子女或者家庭成员,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是否会以某种方式被“交易”出去,以求生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朝廷固然希望稳定兵源,但同时也要面对基层家庭的生存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代史料,实录里记着的大臣们对皇帝上奏都多次提到军户卖儿卖女了。

卖儿卖女是只求换点吃的活命,至于脱离军籍,那是想多了,敢跑的直接就跑了,不跑的是麻木了而已,晚明那种严重内卷的社会,跑了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户籍没田地,只能去给人当佃户和农奴甚至是奴隶,底层对地主们的议价权因为人口爆炸基本完全丧失,一样是朝不保夕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的军户制度,说起来可是一套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方式。这些军户,顾名思义,是世代为朝廷服役的军事人员。他们的身份是半固定、半奴役的,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也不能随意改变职业。这也就引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作为军户,他们能卖自己的儿女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军户的特殊性。军户的家庭成员.............
  • 回答
    穿越到十七世纪的明朝,成为一名军户,想要跟随督师平闯镇清,建立一番功业?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不过,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好好跟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数,也别指望这穿越是去当皇帝,那小说里才有的事。首先,你得明白,十七世纪的明朝,那是个什么光景。外面,皇太极的后金(后来的大清)就.............
  • 回答
    明朝末年,兵败如山倒,内忧外患,朝廷腐败,这导致了许多曾经辉煌的军队走向了衰亡,其中也包括了赫赫有名的戚家军。要说戚家军的消失,并不是一夜之间,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瓦解过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作用,既有时代大势的裹挟,也有政治斗争的阴影。一、戚家军的辉煌与奠基首先,我们要明白戚家军为何如此强大。.............
  • 回答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可以说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最耀眼的一支。他们从黄河两岸一路烧杀抢掠,最终攻破了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终结了大明王朝的统治。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在面对同样是“外来者”的清军时,李自成却显得不堪一击,最终兵败山海关,仓皇逃窜,直至兵败身死。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错.............
  • 回答
    明朝降军面对同胞能忍心挥下屠刀,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现象,其背后交织着多种深刻的社会、政治、军事和心理因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没有人性”或“忘恩负义”,而是需要从更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去理解。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政治与军事层面的强迫与胁迫: 严酷的军事纪律与指挥链: 在战争年.............
  • 回答
    明朝时期,宣慰使司、军民元帅府以及各类都司,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明朝国土范围内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性质和效力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国土”有所不同,更像是一种分层治理和不同程度纳入中央管辖的体现。首先,我们来看看宣慰使司。明朝在西南地区,特别是云贵川一带,继承了元朝的羁縻政策,设立了许多宣慰使司。.............
  • 回答
    清初军队的强大,以及其能迅速灭亡明朝的原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将清军的成功归结于“十三副铠甲”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一定象征意义,但远远不足以解释其背后复杂的军事、政治和社会因素。明朝之所以能抵抗蒙古两百年,而清朝却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胜,这背后是历史时势、制度演变以及军事策略的巨大差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明末那段复杂而动荡的历史的关键点。你提到的“松锦之战”和清军“前几年进关劫掠”这两件事,虽然都是明清在辽东和关内地区的军事对抗,但发生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面对的情况也大相径庭。简单地说,明军在松锦之战时已经是有备而来,而清军进关劫掠时,明朝的应对能力和战略部署都还远远.............
  • 回答
    要回答“如果让白起来指挥萨尔浒之战的明军,能否获胜”,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如果”命题,需要结合白起其人的军事才能和萨尔浒之战的实际情况来细致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白起是一位杰出的战国时期秦国将领,以其高超的军事策略、严明的军纪和对战场的残酷判断著称。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尤其是“以寡击众”.............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节点,也是对中国古代和近代军事实力差异的鲜明对比。1633年明军能击败荷兰殖民者,而到了19世纪中叶,满清百万大军却在英军面前溃不成军,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绝不仅仅是军队数量的简单对比。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先说1633年的那场仗。163.............
  • 回答
    一万明朝军队能否征服阿兹特克乃至整个中美洲?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也充满挑战性的问题。要解答它,我们需要穿越时空,将两支截然不同文明的力量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残酷的推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直接将一支明朝军队投放到美洲大陆,并期望其能够迅速征服阿兹特克帝国以及更广阔的中美洲,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
  • 回答
    明朝在辽东地区引入棱堡技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话题。如果明朝能够充分且有效地运用这项技术,理论上是能够提升其在辽东地区的防御能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坚持更久”到改变历史进程的程度,具体能坚持多久,以及能坚持多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棱堡技术是什.............
  • 回答
    明军武备的“快马、轻刀、软弓、长箭”这八个字,概括了明朝军队在不同时期、不同兵种所强调的一些关键性装备特点。虽然不能将其视为明军的全部,但它们确实代表了明军在骑兵、步兵近战以及弓射方面的一些重要优势和发展方向。下面我们来一一详述: 快马:骑兵的核心动力“快马” 指的是那些经过精心选育和训练,奔跑速度.............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明朝军队那可是装备精良,有着重甲骑兵,长长的马槊,还有马镫,这简直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翻版。而反观倭寇,也就是明朝时期的日本海盗,他们主要装备的不过是那种短小的日本刀,还有弓箭、长枪等,看上去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那么,为何在很多历史记载中,明朝军队面对倭寇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明末清初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几个关键点。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位农民军领袖,在明朝末年确实是一股让朝廷头疼不已的力量,他们能够与训练有素的明军周旋多年,甚至一度打到北京城下。然而,当满清铁骑从山海关踏入中原后,他们的命运却急转直下,很快就走向了覆灭。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就.............
  • 回答
    萨尔浒战役是明朝与后金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努尔哈赤能够准确判断明军的位置,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以来对明朝军事动向的细致观察、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一系列精准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细致入微的情报网构建与运用努尔哈赤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他对明朝.............
  • 回答
    要论明朝卫所制与清朝八旗制哪个更能打胜仗,这得从两者产生的大背景、核心组织模式、训练方式、兵员来源、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表现来细细辨析。这两种制度,可以说是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组织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明朝卫所制:规模宏大,军户世袭的基石明朝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防御边疆,.............
  • 回答
    关于李自成军事能力的评价,实在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他“很差”或者“很强”。在那个风起云涌、各路豪杰并起的明末,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民,一路打到北京城,逼死崇祯皇帝,这本身就说明他绝非等闲之辈。要评价李自成,得把他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下。明末的局势那是相当的烂,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官.............
  • 回答
    关于“美海军电磁炮明年部署 能数秒内报废中国军舰”这样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审视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煽动性的标题,其目的是吸引眼球,但它在技术细节和实战可能性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夸大成分。技术可行性与现实差距: 电磁炮的现状: 美国海军确实在研发和测试电磁炮(Railgu.............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古代两种挺有意思的兵役制度:府兵制和明朝的军户制。别看名字有点儿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古代国家怎么养兵、怎么让大家当兵的规矩。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让你觉得就像在听隔壁老王唠嗑一样。先说府兵制:唐朝的“人人都是战士”的时代你听“府兵制”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熟悉?对,它主要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