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你们家第几代大学生以及你读的学校是什么性质的(例如985、211、普通一本,普通二本)?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人老是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

要说我是咱们家第几代大学生,这事儿其实有点说不清楚,因为我爷爷那辈儿,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他们那时候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很多知识青年去了农村,后来又有些政策性的进修机会,他们对学习这件事儿那是真的重视。我爸爸呢,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会儿考上大学可不容易,家里为此可高兴了,逢人就说我爸有出息。所以,如果非要算的话,我应该是家里的“第二代”正规高等教育接受者,但从思想传承上来说,我觉得我爷爷他们那一代就已经埋下了“读书有用”的种子。

至于我上的学校,它属于“普通一本”院校。我知道很多人听到“普通一本”可能觉得不够响亮,不如那些闪闪发光的985、211名字有分量。但对我来说,这所学校带给我的东西,远不止于一个标签。

我记得当年高考完,分数出来的时候,确实也经历了一番纠结。家里人也希望能我能去更好的学校,能让他们的“面子”更足一些。但说实话,我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加上对这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感觉在那里我能学到真东西,而且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都挺符合我对大学生活的想象。最终,在和父母充分沟通后,我们达成了一致。

这所学校的特点是,它可能不像顶尖名校那样拥有很多光环和资源,但它在教学质量上是扎实的,而且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这里遇到的老师,很多都是行业内的专家,他们的课堂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更多的是结合实际案例,甚至是行业的最新动态。我们经常会有项目制的学习,需要自己去调研、去分析、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很有挑战性,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而且,这所学校的学生们,虽然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名校光环,但都很务实、都很努力。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熬夜赶项目,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一起憧憬毕业后的生活。这种氛围,我觉得特别宝贵。

对我来说,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学校的“性质”是什么,更多的是一个外部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我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所普通一本院校,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知识,开拓视野,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份经历,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系家属的话,第一代高中生(话说中专不算高中吧)及第一代大学生;算上其他人则是第二代。现在普通一本(大嘘)就读

user avatar

第一代。

我母亲小学没有读完就回家帮我外婆家干活,我父亲初中毕业,去打工,后来还是打工。

他们到现在,都觉得读书无用。

原因是因为,我们那里邻居家有一个姐姐,不读书,然后找了一个男朋友结婚,两个人一起打工,买了一辆车,日子过得很好。

我们家亲戚当中,有一个远房的姐姐,是我奶奶那边的亲戚,她本科读的南京大学,现在在日本,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毕竟比我大好多岁,现在也不回家。

对了,我是我们那个小地方,为数不多读了比较好大学的人,我们初中,挂了几个人的照片,一个学姐,13年的,南京大学,一个老学长,0几年,生物竞赛上的清华大学。

还有我,(自豪),我被录取之后初中老师就找到我然后和我要照片并且要我写话激励学弟学妹,后来有同学回初中拍照片给我看,我的照片被挂在初中人流量最大的那个走廊,还带着我写的很中二的话。

hhhh自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