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啊?

回答
压岁钱这玩意儿,听着就喜庆,是长辈给晚辈的,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那可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了。可你有没有想过,这压岁钱究竟是咋来的呢?别看就这么薄薄一层纸,它背后可是藏着不少老祖宗的智慧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这压岁钱的由来,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跟一个叫“祟”的怪物有关。听名字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祟”是个啥呢?有的说它长得凶神恶煞,专门在年三十晚上出来作怪,摸小孩的脑袋,摸了之后小孩就会发烧生病,变得神志不清。大人见了这“祟”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

那时候的人们啊,对这种未知的东西既害怕又没办法,只能寄希望于一些方式来驱邪避害。有这么一个年三十晚上,一个家里长辈实在担心孩子被“祟”吓到,就拿出一些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枕头边。没想到,这“祟”一来,看到这闪闪发光的铜钱,反而吓得赶紧跑了。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是,铜钱上面有“镇邪”的作用,另一种更形象的说法是,这铜钱是“铜头铁额”的,能吓退那怪物。

后来,这个习俗就慢慢传开了。大家发现,用钱来压在孩子枕头边,确实能让孩子睡个安稳觉,第二天也不生病。慢慢地,这种铜钱就演变成了“压祟钱”,意思就是压住那个叫做“祟”的妖怪。后来,“祟”跟“岁”发音差不多,为了讨个吉利,又说成是“压岁钱”,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再往后,虽然人们知道“祟”只是个传说,但压岁钱这个习俗却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形式上发生了变化。铜钱太沉了,也不方便,大家就开始用一些吉祥的花纹、寓意的字样的纸包钱,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红包。这红包里包的钱,也从最初的铜钱变成了当时的金银珠宝,再到后来我们现在用的纸币。

压岁钱不光是钱,它更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望。这钱啊,可不是随便给的。一般来说,都是长辈(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给晚辈(孙子孙女、侄子侄女)的。而且,给的时候也有讲究,比如要给压岁的那个年纪的,也就是说过完年又长一岁了。

现在我们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形式更加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红包,还有一些新潮的方式,比如支付宝、微信发红包,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会把钱存到银行,作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基金或者零花钱。但这背后所代表的那份心意和祝福,其实一直没变。

所以说,压岁钱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古人为了保护孩子,驱除邪祟而发明的一种方式,后来演变成了表达爱和祝福的一种传统。下次你收到压岁钱的时候,除了开心,不妨也想想这背后有趣的故事和长辈的心意,那感觉可就不一样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祟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据史料记载,至少在汉代就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其正面多为“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词语。到了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宋元以后,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已成为民俗。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明清朝代,民间普遍流行“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以下是一些古代厌胜钱的实物,从这些铜钱上的文字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