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dji是不是真裁员啊,我单纯说说创业。
说实话,创业想不把公司做烂,就要避免向两个方向发展:
1.堆精力堆人力的非标自动化公司。
2.销售导向的公司。
第一种,说白了就是你有多少工程师,就能赚多少钱。
但是工程师是很贵的,比产线上的工人贵很多,因为工程师要在城市里买房落户娶妻生子开小汽车,还有养老看病、子女上学等等等等。产线工人呢?他只需要每个月干够多少工时,然后拿上几千块钱和最低的社保,老了干不动了就回老家拿着十年的积蓄,盖个房娶个媳妇生个娃,娃将来继续当产线工人。
创业(做资本家),其实就是在思考怎么从别人身上榨到最多的价值。
比如一个工程师,平均一个月的成本是2万元(包含工资、奖金、交的税、社保公积金以及公司其他福利等),他一个月画了一套图纸,然后你卖出去是10万元,他能给你赚8万。
看起来不错?
但是,由于你是非标企业,一套图纸往往只能卖很少的几次,甚至只能卖一次。所以如果你想月入100万,理论上就得雇13个工程师,这还没算其他花销。
问题是,如果你这个月没有接到这么多订单,那么养着的这些工程师就是纯消耗,还会亏很多。
所以,就陷入了死循环:想扩大规模→招人→固定成本增加→接不到订单→亏损。
因此,很容易发现,做非标设备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因为做不大。
当然也不是没有做大的,也有非标设备做大的,但是这种往往进入的很早,做着做着就把自己的图纸变成行业标准了,让客户来适配自己。
第二种,销售导向型。
很容易理解,公司的价值全都在销售了。跑一个销售,公司半年白干。
要知道,销售也是人,也想当资本家实现财富自由,所以销售做的好了必然会自己单干。
这也是个死循环:销售做得好→接到很多订单→自己开厂单干→忙不过来→雇佣优秀的销售。
这种公司也是做不大的。
所以,公司想做大,必须做到两点:
1.产品标准化,核心技术保留,其他全都外协,避免卖不出去的时候养太多人亏死。
2.市场广阔话,使单个销售在整个销售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可以忽略不计。
针对这两点,其实聪明人早就看出来了,不需要我饶舌。
做什么?做家用设备。
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手机电脑这种。
当然了,这些都是大件,一般人没有雄厚的资本干不起来。
不过可以做小件,比如插线板、电风扇、小太阳这种,但是这种的核心技术又不强,很容易被别人仿制。
所以,我自己一直在探索。
由于我是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大学老师,所以我也就特别关注dji的情况。
说一下我探索的结果:
过去,我一直想找到一种需求,以解决我刚才提的1和2两个问题。
我一直在反思dji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能够把无人机做成一种普遍的需求。
直到最近,看到网上说dji裁员。
我才意识到:其实我错了,无人机并不是一种普遍的需求,dji也从来没有把无人机做成一种普遍的需求。
从未来的五到十年来看,dji很可能会回归半标准半非标的自动化设备公司的状态。
不奇怪。当时我在大X工作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你是什么创业公司,天赋异禀也好,有后台也好,天时地利人和也好,总之你该遇到的创业问题一个都不会少。
让我产生上面这个感触的是两件事:
1:这其实是两道三件事的组合。当时出现了工作人员将产品机密卖给别人(就是提到大疆大家就会想起的友商)。他领导是怎么发现的呢?是由于这个人天天不加班,领导猜测一定是出去赚黑钱了。结果一查linux 操作记录发现下载了一群自己工作不相关的玩意,石锤了黑钱。这件事之后,公司安上了一个难用到爆的安全(jian1kong4)系统,时隔多年我已经忘了这个系统做的多么狗屎了,否则这是一个很好的吐槽点。此外,我们领导听说后,天天暗示我们,没加班的都是在外面赚黑钱的,敦促我们好好加班。
这件事反映了(1)这家公司安全管理从上到下的不到位,无论是没有足够科学的权限管理,还是最后家的那个安全系统,都是安全不到位的体现。而这并不是偶然,从零开始的一个公司,安全体系也是从零开始的,建立是一个慢慢磨合的过程。(2)管理和领导素质实在感人,领导这种技术出身的从来不知道有些话真的不该说。
2:这个是在我入职到离职的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进入公司,包括我自己,进入的项目组都让一个正常人没办法看到盈利点。这是很悲伤的。局外人可能了解的不多,内部人士知道很多项目,都是一眼看上去打水漂,实际也是打水漂的。当然,我不是不理解这种拿融资搞项目弄就业与政府搞好关系拿土地盖大楼的想法。但是这种模式15年16年经济好一些你这么玩是可以的,17年有点敏锐的嗅觉就应该放慢行进的脚步了。2020年大楼盖好了,经济也不行了,尾款收不回来了。也是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了。
我时常在思考,一个公司前进的脚步是充满矛盾的。想要立足就要拿融资,壮大队伍,这两者都要水项目。很多项目还没水完,脚站稳了,就开始脱水的进程。而这一切的代价,都由员工为公司买单。要不是劳动法护着,员工还要更惨。
我觉得就是题目所说的,全球性疫情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大疆可能只是第一波而已。
大疆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算是“入关”成功的企业,我能查到最新的数据是:
2019年5月,大疆透漏其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占比是8比2,北美市场占比40%;
看着欧美疫情越来越糟糕,我一直很忐忑不安。因为我国经济很依赖出口,外贸依存度约33%,其中欧美是我们最大的市场。可想如果欧美一团乱麻,自顾不暇,消费乏力,虽然有人看着开心,但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却是实打实的,更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生活。
另一方面,现在国内局势仍是严峻,内需也受到了很大打击。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餐饮服务业,接下来就是大疆这类非必要的消费品。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大疆业绩不好也会影响上游厂商,就好比苹果现在销售下降,肯定也会影响富士康订单和工人就业。
所以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海外疫情仍然不可控,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们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可能类似裁员和失业的讨论会越来越多。我一方面希望欧美能尽快控制住,早日出现拐点;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找到防疫和生产生活之间的平衡,比如借鉴韩国大量低门槛检测的经验,让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大疆是个伟大的公司,但是消费级无人机是个伪需求,还不如共享充电宝靠谱。大疆目前遇到的市场困境是必然出现的,因为大家的新鲜劲已经过去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航拍用无人机这种东西,租都比买划算的多。花了5000买一架无人机,过两年性能就过时了,实际上能用几次?
在大城市居住的人才比较愿意买无人机来玩,但到处都是禁飞区,所以也就只能出去旅游的时候用上。那么问题来了,我每次出去旅游也就几天,每年也就几次,每天租一台无人机也就二三十块钱,一年的成本不到500块就可以搞定,完全不用担心折旧的问题,唯一的风险就是炸机赔钱,但是自己买不是一样会炸机吗?
你要说国外市场很大,不好意思,美国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是禁飞区,怎么玩?大家玩无人机不就是拍拍各自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越来越多的地方不给拍,或者只有专业的团队提前报备申请才能拍,那大家还买来干啥呢?
就算是大疆所设想的美好未来一样,人手一台无人机,请问到时候的旅游景点,会不会天上密密麻麻,频繁因为菜鸟误操作导致撞机然后产生纠纷?如果天上产生了无人机交通堵塞,大家还愿意飞吗?政府会坐视不管吗?
所以大疆必须要调整思路,多把工业级无人机卖给东北的农场主们,多把军事级无人机卖给中东的狗大户们,他们才是刚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