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烟草与毒品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为何多数国家禁毒却不禁烟?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科学、政治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烟草在许多方面与毒品确实存在相似之处,比如成瘾性、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然而,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这个判断上,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尽管不总是被公众清晰认识到的区别,这些区别共同促成了各国在对待烟草和毒品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导向。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

烟草的“合法化”与“传统化”: 烟草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近代,随着殖民扩张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烟草产品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在许多文化中,吸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社交、仪式、甚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被视为一种放松的方式,一种社交的媒介,甚至是身份的象征。这种根深蒂固的历史和文化地位,使得烟草的“禁绝”在社会层面难以被接受。
毒品的“妖魔化”与“犯罪化”: 相对而言,大多数被定义为“毒品”的物质,其大规模的、公开的社会接受度较低。很多毒品的使用与犯罪、社会边缘群体、以及负面的社会事件(如疾病传播、暴力犯罪)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们在历史发展中更容易被视为“异类”或“威胁”,从而更容易被边缘化和禁绝。

二、 成瘾性与危害的认知差异(尽管存在重叠):

成瘾性的表现形式:
烟草: 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成瘾物质。它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能快速作用于大脑,产生欣快感、放松感和提高注意力。尼古丁的成瘾性很强,戒断症状包括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增加等。但与某些毒品相比,尼古丁的成瘾过程和戒断症状通常被认为在短期内不至于导致个体完全丧失自控能力,或产生极端的行为失常。
毒品: 大多数非法毒品(如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的成瘾性更强,其作用机制和生理依赖性往往更剧烈。戒断症状可能包括剧烈的生理痛苦、精神错乱、攻击性行为等,这些更容易导致使用者走向极端,甚至威胁到公共安全。
健康危害的认知与“可控性”:
烟草: 烟草与多种严重疾病(肺癌、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关联已经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到证实。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烟草的健康危害被“稀释”了,或者被认为是一种“选择性”的健康风险。 尽管危害巨大,但一个人从开始吸烟到出现严重健康问题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种“延迟性”的危害,使得其紧迫性在公众认知中不如某些毒品那样直接和强烈。此外,吸烟者也相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些“减害”措施,如低焦油香烟(尽管其减害效果有限)。
毒品: 许多毒品的危害被认为更加即时、剧烈且不可逆转。 它们可能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器官损伤、过量死亡、以及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通过共用针头)。这些危害往往具有更高的公众可见度和紧迫性,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强烈的管制需求。
剂量与风险的感知: 人们对烟草的消费似乎更容易“量化”和“控制”,例如“每天一包烟”、“偶尔抽一支”。相比之下,对毒品的认知往往是“一次就可能万劫不复”或“少量也极度危险”。这种感知上的差异,使得社会更容易接受对毒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三、 经济因素:

烟草业的巨大利润与影响力: 烟草产业是全球性的巨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税收等。强大的烟草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它们通过游说、广告以及对政府税收的贡献,有效地抵制了完全禁烟的政策。它们将烟草描绘成一种合法商品,其生产和销售被视为合法的商业活动。
毒品经济的“地下化”与“违法化”: 毒品经济是建立在非法基础之上的,其利润是通过犯罪活动获得的。尽管毒品经济同样庞大,但其性质决定了其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获得政府的支持或认可。各国政府也将其视为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的威胁。

四、 政治与社会接受度:

“个人选择”与“公共健康”的平衡: 对于烟草,虽然其危害显而易见,但许多国家和个人仍然将其视为一种“个人选择”的范畴。政府在管制烟草时,更多地是在“公共健康”和“个人自由”之间寻求平衡,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烟税、禁烟令、健康警示等。这些措施旨在降低吸烟率和二手烟的危害,而不是完全禁止。
“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优先级: 对于毒品,各国政府普遍将其视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毒品泛滥不仅会导致个人健康问题,还会滋生犯罪、腐败、暴力,破坏家庭和社会结构。因此,禁毒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通常会采取严厉的法律制裁和执法行动。

五、 科学证据的演变与政策的滞后性:

烟草危害的科学证据相对较晚被广泛接受: 尽管科学家们早已认识到烟草的危害,但直到20世纪中后期,这些证据才开始被广泛传播并被公众和政府所接受。在此之前,烟草行业成功地淡化了其危害。
毒品危害的早期认知: 一些被列为毒品的物质,其危害性可能在更早的时期就已被识别,或者其社会接受度从未达到烟草的水平。

总结来说,烟草与毒品在本质上都具有成瘾性和危害性,但为何大多数国家选择禁毒不禁烟,是因为:

1. 历史文化接受度: 烟草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而毒品则被更广泛地视为非法和危险。
2. 成瘾性与危害的认知差异: 虽然都成瘾,但尼古丁的成瘾过程和戒断症状,以及烟草健康危害的“延迟性”和“可控性”感知,使其与大多数毒品的“即时、剧烈、不可逆转”危害有所区别。
3. 经济利益与政治影响力: 烟草业的巨大利润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使其能够对抗完全禁止的政策。
4. 政策目标的不同: 对于烟草,政策更侧重于“减害”和“限制”,在个人选择与公共健康之间寻求平衡;而对于毒品,政策则聚焦于“根除”和“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区别并非绝对。随着对烟草危害认识的加深,一些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烟草的管制力度,甚至出现了一些关于完全禁烟的讨论。同时,也有人认为,将烟草完全视为“个人选择”而忽略其公共健康影响是不够的。这是一个持续演变和讨论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

对于失去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和量化比较能力的文科生来说,这种问题尤其具有迷惑性。

用同样的逻辑来看,咖啡和茶叶与毒品在本质上也并无区别。

槟榔可乐与毒品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甚至再深入一步,玩游戏和搞学习跟毒品本质上也无区别了。

不都是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嘛!

脱离浓度谈毒性是耍流氓,脱离社会谈危害也同样是耍流氓。

毒品和合法精神类食品药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对社会的危害。

一般来说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来自三个方面。

一个是依赖性。依赖性太强就会导致瘾君子铤而走险,危害社会。

一个是致幻性。导致瘾君子精神失常,危害社会。

一个是短期内的身体伤害。导致瘾君子健康迅速恶化,失去劳动能力,成为社会负担。

以上三点香烟沾了哪一条?

有些势力为了给毒品合法化造势,就想拿香烟垫背,我劝这些人迷途知返,耗子尾汁。

user avatar

以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你可以参考一下:

作者:陈敏
链接:

香烟与毒品是两个危害人类悠久的产物,但是在对待两者的态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可以合法经营销售,一个却是法律法规明文禁止!

在一般人看来,香烟的对人体的摧残不比毒品低,却能堂而皇之的在公众面前出售和吸食,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目前在我国以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政府对香烟的态度是不提倡(公共场所禁烟),不宣传(禁止烟草广告),标注有害身体健康(烟厂必须在烟盒上标明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与毒品的明令禁止相比,香烟的遭遇已经相当不错呢。

我们知道其实香烟对人体的伤害并不低,并且也会影响和危害到其他人的身体健康,但为什么两者有如此明显的对待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两者危害性的区别,才能明白为何政府为何要分别对待。

香烟与毒品的危害相比较,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共同点之下,又着不同点。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两者危害性的区别。

1、两者对人的成瘾性
香烟与毒品一样,都能让人上瘾。都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达到上瘾的目的。尼古丁是香烟内的主要有效成份,能刺激人体,亦会令人上瘾。0.5毫克的尼古丁,就会使人上瘾,尼古丁进入体内会刺激脑部下视觉神经产生振奋的感觉,俗称“爽”的感觉,因为长期的刺激与振奋的情况下,如停止吸入尼古丁,就会感到精神不振、萎靡无力、全身软弱,甚至打哈欠、流眼泪,难过极了。

毒品则是将维持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吗啡肽物质减少并抑制分泌,当人体适应了毒品这种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生理活动时,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分泌最终将会完全停止。一旦外界停止供应这种吗啡肽物质,人的生理活动就会紊乱,出现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抑郁、意志消沉、幻觉、妄想、猜忌、情绪暴躁、性格改变、甚至有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症状,只有外界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症状。

从成瘾性可以看出,香烟虽然与毒品都具有此功效,但是成瘾后的症状有明显区别,香烟的成瘾症状只是对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上的有一种不适应感,而毒品则是会出现幻觉、妄想、猜忌、性格改变,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明显带有精神病或是暴力攻击性的行为。两者危害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而喻。

2、两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两者都非常伤害人体健康,但危害的时间以及躯体器官也是明显不同。香烟对人体是一个积铢累寸的慢性伤害过程,其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一支香烟的尼古丁为6-8毫克,足以毒死一只老鼠,二十支香烟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使人致死的尼古丁剂量为50-75毫克,一个人每天吸二十至二十五支烟,就可以达到这个剂量。但在吸烟时,约25%的尼古丁被燃烧破坏,5%残留烟头内,50%扩散到空间,真正被人体吸收的尼古丁只有20%,所以人一天吸一盒香烟也不会中毒。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则是一个短期直接的快速伤害过程,它主要破坏是人的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深度毒品成瘾者的躯体多数是多病缠身,比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高热、心肌病、急性心衰、病毒性肝炎、梅毒、皮肤严重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胆囊炎等等。当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被毒品的伤害后,就会出现幻觉、妄想、暴躁易激惹、性格改变、猜忌、暴力倾向等症状。

同样的危害,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慢性过程,虽然对躯体器官的伤害同样巨大,但是并不会对人的精神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毒品不仅对躯体器官伤害严重,更可怕的是对心理精神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让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极具自残或攻击性。

3、两者对躯体器官的危害
虽然两者都是直接伤害躯体器官,但两者的危害方法有明显区别。香烟伤害的第一步是从肺部开始,所以绝大多数老烟民的肺部是有问题的,重着肺癌,轻则肺气肿,然后漫延其它身体器官,如支气管、心血管系统、肝部都是烟民易得疾病的器官。

毒品进入体后,直接就是作用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就是由这两部分合作控制管理的。当毒品对它们造成破坏后,直接影响我们的生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人的大脑被毒品的伤害是永久性的,难以修复,而中枢神经系统更是如此,所以吸毒人员就算戒毒成功后,也不可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和体质。



4、两者对社会公众的危害性
我们知道吸烟者吐出的二手烟雾,会污染室内空气,同时造会成诸多健康危害包括增加成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道疾病几率,加重儿童哮喘程度,引发儿童肺炎、中耳炎乃至行为问题。特别是对孕妇对青少年,更有着你始料未及的危害。科学证明,怀孕时吸烟或吸入二手烟易导致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较轻、自然性流产、早产、因为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使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经过胎盘传至胎儿。这种对公众的危害性无疑也是巨大的,因此我国也将拟立法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禁烟。

对于吸烟者的二手烟给人带来的伤害,毒品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危害更为恐怖。4月4日台北街头一名4岁女童惨遭33岁的吸毒惯犯杀害,并且是极其残忍方式。典型的长期吸食毒品的精神不受控制下的结果。更不用谈因吸毒造成无数人丧命的毒驾(遗憾的是毒驾至今没有入刑法)。毒品对人的大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完全破坏,已经让吸毒人丧失理智,精神情绪随时失去控制,没有道德伦理,没有底线,任何血腥残忍之事都可以做的出来。

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吐出的二手烟危害完全可以通过道德约束,甚至是法律法规的明令禁止。但毒品的危害是完全无法控制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在街上被一个吸毒成瘾的人员残忍攻击,仅仅为了抢一点钱买毒品。

以上两者的区别,已经充分表明毒品与香烟的危害也是有着天壤之别。当然无论这些差别有多大,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都是残害人类的。香烟因其潜伏期长,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积铢累寸过程,让人误以为伤害不大。但也确实与毒品的危害比起来,也不过是对自身或是身边人造成巨大的躯体伤害。而毒品对人的摧残是一个非常短期快速的过程,通常吸食一年,无论是躯体还是精神状态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毒品能让一个健康人,在短短数年百病缠身; 让一个慈眉善目的人,变得浑身充满戾气;让一个阳光上进的人,将家庭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吸毒者步入毒池后的人生四步曲:花光积蓄,卖尽家产,借遍亲友,男盗女娼,是相当精确的十六字总结。

看完这些,你认为吸烟还能与吸食毒品相提并论吗?毒品的可不可怕,我借用一句话:“人们为什么要吸毒,因为吸毒后能让他们有上天堂的感觉。但吸完之后就会瞬间落入地狱,并且是拉着全家一起下地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