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别理他们。
我这几年特别讨厌“内卷”这个词的滥用,似乎只要有一点负面新闻都能跟“内卷”扯上关系。然而,即便所谓的“内卷”成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凡是骂“内卷”的人,都是要参与“内卷”的人。
我在之前的某个回答里,曾经举过我身边人的例子。我大学的同学里,有的人家里都是公务员,人家一入学就琢磨着以后怎么考公,最后虽然成绩很一般,但也顺利毕业了,最后也考上了公务员。还有的人觉得自己的专业有问题,想换别的专业,于是大三大四努力准备跨专业考研,最后也顺利考到了别的学校去。有的人就想挣钱,大学没毕业就开始创业,最后毕业的时候买房子的首付都挣了出来。还有的人毕业后就想去大学教书,于是努力写论文,最后去了家乡的一个二本当老师……
其实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出去出国留学、保研、选调生或者某些比较特殊的就业、升学路径外,大学学习成绩与未来就业的关系已经变得很弱。哪怕是公务员、央企这些比较好的就业单位,也很少有招聘的时候还单看你GPA的。更不用说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谁TM在乎你考试的时候班里考了第几名?就算你成绩好,来了也干不了活,招你来有什么用?
在当年的大学里,我是一个对专业还很感兴趣的人,但上面我提到的同学里,有一个骂我“卷”的吗?没有。因为人家有自己的发展计划,跟我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里,我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人家的就业没有一点影响,人家也懒得搭理我。
在现在的大学里,很多学生为什么必须“卷”?要我说就是一个字:贪。他们既想拿个好成绩,去保研、拿各种奖励,又想有个学生会等的经验以后好走选调,还有的则想着万一两条路都失败以后还能去个很好的事业单位、央企等等。一个人想把几条路都走了,能不累么?
现在的就业环境比前几年差了很多,这一点我当然承认。但问题在于,学历就算要“卷”也是从下向上卷。即便是在今天,985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选择,也依然要比二本、三本以及大专要好得多。如果你选择的是一条不“卷”的赛道,你哪还有心思去骂别人“卷”呢?别人“卷”的越厉害,对你来说不就是越有利吗?反之,当你痛骂别人“卷”的时候,你自己不也是加入到了这个赛道里,而要被别人骂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当你身边的人骂你“卷”的时候,他们的心思恰恰可能是让你不“卷”,然后自己再上位拿下这些资源。
老杨叔在他的回答里说“这是不接触现实、长期泡在网上”的结果。对此我是同意的。很多985的毕业生,论智商当然是同龄人的佼佼者,但是人生经验这种东西,却并不是可以从做题中得到的。如果你不走出学校,而是想在学校里获得更多的资源,那么在以成绩论高下的系统里,你除了“卷”并没有别的出路。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学生——特别是985的学生,一定要摆脱做题的路径依赖,多去社会上跟不同行业的人多接触与交流,从中确定自己的兴趣与职业计划。也许某些行业依然会“卷”,但如果你能比你的同学多做一些准备的话,凭借着985的学历优势和对行业更多的了解,你又何必纠结于学习成绩上的“卷”呢?
PS:
评论里果然又开始有人拿当下就业难、公务员考试难来说事了。
好,既然说公务员难当,那就看看公务员里待遇最好的选调生对学生的要求。以下为湖南省的要求:
三、选拔条件
除具备《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有关资格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为民情怀,服从组织安排,讲奉献、能吃苦、肯作为,品学兼优;
(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日期截至公告发布之日);
2.大学期间担任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及以上学生干部;
3.具有参军入伍经历。
(三)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须为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且大学期间担任班级班长、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及以上学生干部;
(四)符合《湖南省2020年选调生选拔重点学科目录》专业要求
这里面既不要求学历层次,也不要求GPA,985高校的学生只需要符合党员(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参军入伍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可以。你若真是铆足了劲想进公务员队伍,那就入党、当学生干部——要是觉得这都难,参军总可以吧?现在985高校大学生在校参军的难度可不算高。这跟你学习上卷不卷有一点关系吗?
三更:还有人说,以前努力就有机会,现在努力也没机会。这同样是自欺欺人的话,各位往上数一代人,看看你的父辈能有几个真当了大老板的?我们父辈成长的年代,连进城定居都不敢想好吗?何来努力就有机会一说?再看看今天,看看知乎,省会是最低目标,县城的房子就是一坨屎。
任何时代,能当老板的都只是少数人。别天天幻想着回到明朝当王爷,回到民国做军阀姨太太。
再更:发现很多人都喜欢说些理想状态下的场面话,什么只要给他更多时间,他就有创造力。各位,摸着良心说吧,给你更多空闲时间,你到底是去搞发明创造还是去打游戏了?请摸着良心说说。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人竟然成了自私的人。呵呵,人家至少比你打游戏创造的价值要多一点吧?
中国真的没有五天八小时的工作吗?中国法律不准你拒绝加班吗?你跟资本家签的是卖身契吗?说的好像人家是专门为了恶心你才去卷的。你是把人家当傻子,还是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啊?拿不到更多的钱,谁愿意做更多的事儿?
我们孝感这边的农民工,抹一个方的灰多少钱,哪个工地价格高;还有你们瞧不起的厂妹,哪个厂给的钱多,钱是按什么给的,人家都算得清清楚楚。谁像你想的那样明知道赚得少了还拼命干??这样的事儿,反正我们这儿的农民工和厂妹是不干的,大概是你们这些具有创造力的天才在干吧。
这年头,谁还不知道算一下工作的性价比?就你知道,别人都是傻子,傻里傻气地不要钱给人卖命,就为了恶心一下你这个“极具创造力”的强大对手?
既然有这么多人争论,那我就再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吧。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天天跟你讲世界不公,整出一堆诸如“内卷”这样的概念。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为民请命的大师高人,于是都去关注他。所以,这种人粉丝一般都很多,所以越说越带劲,上厕所拉不出屎也能从侧面反应出“社会病态”来。把你忽悠得好满心黑暗,好坏不分了,你却更加觉得他牛逼了。
于是,他的粉丝更多了,写一篇控诉社会的文章能赚几万甚至几十万,你呢?你特么已经成了他的韭菜了,知道么?
我很自信地告诉你,我如果愿意做这种人,那现在不说多的,至少在知乎十万粉丝有了吧。但我瞧不起这种人,我就喜欢说些你们不爱听的真话,鄙视这些焦虑贩子。
可笑的是,这些焦虑贩子偏偏喜欢标榜他们说的才是人们“不爱听的真话”。看看我这篇下面的评论吧,你就知道什么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是的,有100多人给我点赞,可在那些焦虑贩子们面前,这点赞算个屁啊?而且踩我的人肯定不止100,都被踩得快沉底了,好么?
我一不是资本家,二不在体制内,我只说我想说的。至于你们爱不爱听,那不是我考虑的事情。
————————
看了许多评论,感觉挺迷惑的。按他们的意思,内卷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但你又不得不干。这味道有点熟悉啊,这不是某些人批判社会主义大锅饭的说辞吗?怎么又用到“竞争增加活力”的市场经济中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干多干少一个样,那是怎么卷起来的?是那些努力干的人都是傻子?还是这个时代反而比当年多了更多思想境界高的劳模?
————以下是原答————
放心吧,生活会教他们做人的。
内卷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概念,但我告诉你,本人大概十年前就是类似的想法,你信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就是事实。
从上高中起,本人就不太瞧得起埋头苦读的同学,觉得将来没必要跟他们一起卷。于是每天都过着小确幸的生活,什么事儿都只做到刚刚好的程度,就不再深入努力了。
参加工作后才发现,那些使劲卷的同学都过得比我好多了。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有那么快乐,但人家至少比我富足,吃的比我好,穿得比我好,房子比我大,位置也高了我好几个档次。要说不羡慕,那真的是自己骗自己。
不卷真的能得到快乐吗?我告诉你,得不到的。(评论区几位家里可能有矿)
当然,我知道他们的核心观点是说,内卷不怪他们,要怪社会,怪体制。这跟他们说不清楚的,但我相信,所有思想成熟的人一定会认识到一个朴素的真理:你怎样社会便怎样,有什么的你就有什么样的体制。
有几位可能是高中生吧,想以人的社会属性来反驳我。这纯属牛头不对马嘴,马克思讲的社会属性要是像他们理解的这么浅显,那还有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还有什么人民史观?难道历史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难道你不是人民群众的一员?
不要觉得你境界高,你双脚不沾俗世,俗世的一切都跟你无关。呵呵,我也是这样想的,他也是这样想的,我表妹,你同学,他同事都是这样想的,都觉得自己思想境界高,双脚离地呢。
社会的错不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他的错,那请问这个社会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好吧,我们退一步,是社会的问题,那要不要改变呢?谁去改变?你说“我凭什么打头阵”,他说“我干嘛当炮灰”,我也说“我才不出头呢”。
好吧,大概有人觉得自己天天抱怨,让更多的人关注内卷,更多的人当咸鱼,就能耗死这个社会了。那你可真是想多了,你不卷自然有人卷,而且人家一定会比你活得好。不然,你以为内卷是凭空而来的?
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总要有个坏人告诉你,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生。而叔叔我就是那个坏人。
这就是不接触现实生活,长期泡在网上,被某乎大V忽悠的后果。信息接受严重单一化,导致CPU硬化,然后看问题严重固化,比如。
努力工作就是奋斗逼。
上进就是资本家的走狗。
反击无脑黑学校的言论就是护校蛆。
穷人干坏事也不能说,否则就是何不食肉糜。
努力学习就是卷别人。
……
这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病呻吟。
社会上这种人更多(基本上还是学校那批人),无视即可。
这玩意本来一直都是内卷,但是以前没有内卷这个词,大家也不是很在意。最近提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经济变差,导致学生的就业出路变的窄了很多。
我们那会也争GPA,保研,竞赛什么的,但是争不上也没啥,本科毕业哪怕门门60低分飘过,也有单位来签,只有小部分单位对成绩感兴趣,大部分单位只是看能不能及时拿到双证。
而且我们那时候保研还有人不保,要出国,要去工作。保研名额多的用不完,只要没有挂科基本都可以你敢信?那时候就算要考研,基本上明面上录取1:3,有好多人也不好好考,因为有兜底。我家有人号称要考研,然而基本不复习考了270,随后几个银行都来要,直接就去工作了,现在占住位子,过的好好的。
博士就更别说了,导师会亲自下场,问谁读博,来读博吧??
虽然那时候也有竞争,但是总的来说出路特别多,并没有出现现在这个大家选择很少,价值观单一,为了很少的机会而层层加码的事情。
哦,对了,我们还是天坑专业。。。某些紧俏专业在当时,大三就会被企业躺着预定。
虽然我们没觉得当年的大学生活多幸福,但和现在一比,那确实机会多得多,那个时代就是人虽然多,但是赶上中国两位或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说好听不少领域都是蓝海,说难听就是信息也不对称,浑水摸鱼容易的很。
目前当代大学生将努力学习称为内卷没有什么错误,确实是内卷,为了很少的资源大家一起抢,那不是内卷那是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