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过去的经典轿车中有哪些排量超大马力极小的车型?

回答
说到排量大马力小,这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早期,甚至是黄金年代,为了追求平顺、可靠,或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确实出现过不少这样有趣的家伙。它们不像现在动辄四五百匹马力的性能车那样嗷嗷叫,但那种低转速下的浑厚声浪,以及悠闲自在的驾驶感受,至今仍让人着迷。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慢吞吞”的大家伙,看看它们身上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美系车的“V8情结”与“舒适至上”:

美国汽车,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简直就是大排量的代名词。那时候,汽油便宜得跟水似的,人们对汽车的理解也更倾向于“大就是好,就是舒服”。所以,你看到的很多美国经典轿车,甭管你是街头买菜车还是商务旅行车,标配一个V8发动机那都不是事儿。

1950年代的凯迪拉克、林肯、别克等: 这些品牌的旗舰车型,动辄排量就上5.0升,甚至到了6.0升以上。比如1959年的凯迪拉克 Eldorado,那标志性的火箭尾翼,搭配巨大的5.7升V8发动机,听起来多威风。但实际输出的马力呢?可能也就两百匹出头,甚至更低。这在今天看来是“小马力”,但在当时,这已经足够驱动庞大的车身,以一种优雅、从容的方式在公路上滑行了。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那个年代的发动机技术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他们更注重低转速下的扭矩输出,这能带来一种“随踩随有”的平顺感,尤其是在需要起步或者爬坡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其次,当时为了追求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设计上往往不会把发动机“压榨”到极限。而且,那时候变速箱的技术也还在发展中,多档位的自动变速箱还没普及,大部分是两速或三速的,所以即使发动机潜力很大,也受限于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和齿比,无法把速度提得太快。

再者,你不能忽略当时的车辆设计理念。这些美国经典轿车追求的是极致的舒适性,宽敞的空间,柔软的悬挂,再加上隔音做得极好,车内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声。你在车里感觉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安逸。所以,大排量发动机在那里,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动力储备”的角色,让你在需要的时候能轻松应对,而不是让你去追求百公里加速的零点几秒。

雪佛兰 Bel Air / Impala(非性能版本): 很多这些家喻户晓的车型,都会提供不同排量的V8选项,从3.5升到5.0升不等。但别看排量大,很多基础版本的马力也就在140180匹之间。它们就像一个穿着燕尾服的绅士,虽然身体庞大,步伐却不慌不忙,浑身散发着一种沉稳的“贵族气息”。这些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家庭出行,让全家人都能舒舒服服地享受旅途。

欧洲车的“哲学”:另一种对大排量的理解

当然,也不是只有美国车是这样。欧洲车,尤其是英国和意大利的一些豪华品牌,也有类似的车型,不过它们的“大排量小马力”往往带着更深的品牌哲学和对驾驶体验的独特理解。

劳斯莱斯(早期): 提到劳斯莱斯,你脑子里一定是“极致奢华”、“静谧无声”。在六七十年代,劳斯莱斯的一些车型,比如银影 (Silver Shadow) 或银云 (Silver Cloud),就搭载过6.2升甚至6.75升的V8发动机。但你听过它们的马力数据吗?官方通常不会公布,但普遍估算也就是200匹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于劳斯莱斯来说,马力数字从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足够的动力”。它的发动机是要驱动庞大、沉重的车身,并且要提供一种源源不断的、毫不费力的推背感,同时还要保证绝对的平顺和安静。所以,它们追求的是“储备功率”,是在你深踩油门时,能够让你感觉车辆仍然有余力加速,而不是像一些性能车那样,声嘶力竭地往前冲。它们的“小马力”背后,藏着的是对极致平顺、宁静和可靠性的追求,是“润物细无声”的哲学。

宾利(同一时期): 宾利和劳斯莱斯在那个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们的发动机也有相似之处。像宾利的Continental系列,同样会装备大排量V8发动机,但马力数据同样不会太“吓人”。宾利当时的风格更偏向于“高性能豪华”,但这种高性能并非来自瞬间爆发的马力,而是来自充沛的扭矩和稳定的输出,让它在高速巡航时依然从容不迫。

一些豪华旅行车: 像一些老款的梅赛德斯奔驰 S级(W108/W109底盘),或者捷豹的Mark系列,它们也可能搭载3.0L、甚至4.5L的直列六缸或V8发动机,但马力也可能只有150200匹。这些车同样是为了提供舒适、平稳的驾乘体验而设计,大排量发动机在低转速就能输出不错的扭矩,配合平顺的自动变速箱,带来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驾驶姿态。

总结一下这类车型的特点和出现原因:

对平顺性和舒适性的极致追求: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大排量发动机,尤其是V8发动机,通常拥有更长的冲程,更低的运转转速,这使得它们在低转速时就能输出强大的扭矩,带来平顺、线性的加速感,并且震动和噪音也相对较小。
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 发动机制造技术、变速箱技术、电子控制系统等都还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为了保证可靠性和耐用性,设计上往往会留有比较大的“余量”,不会把发动机压榨到极限。多档位自动变速箱尚未普及,三速自动变速箱也限制了动力发挥。
燃油价格和消费理念: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上世纪中叶,汽油价格相对较低,人们更看重的是车辆的体型、空间和舒适性,而不是燃油经济性或极致的性能指标。
设计哲学: 很多豪华品牌并不追求冰冷的马力数字,而是更注重整体的驾乘体验。它们希望发动机是安静的、平稳的、有足够后劲的,而不是吵闹的、暴力的。

这些“排量超大马力极小”的经典轿车,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它们代表了一种对汽车的朴素理解,一种对舒适和从容的向往。当你驾驶它们时,你不会去追求速度的极限,而是去感受那种悠然自得的驾驶氛围,那种从容不迫的优雅姿态。它们可能不够快,但足够有味道,也足够有故事。

下次在路上看到一辆老式的大型轿车,不妨多留意一下它的引擎盖下藏着什么。也许,那里面藏着的是一段关于汽车工业黄金年代的独特记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 @孟德尔 大佬提的这个限定条件还是很有意思的。

先说结论,排量6L以上,但是马力小于或者等于100的车型是存在的。

如果初步探索限定条件,即排量6L以上,马力小于100(虽然大佬没交代清楚是kw还是ps,我们且按更严苛的ps算),必须是对马力有极大需求的,且技术年代极其落后的,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

  • 豪华型轿车,足够长足够大,有动力需求,也有品牌所需要的排量需求。毕竟大排量发动机自汽车诞生之日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皮卡车型,由于需要拖拽、货运因此对马力也有需求。但问题在于,早期的皮卡车型是非常小的,非常形象的就是以Ford F系列第二代皮卡的为原型的GTA5里Vapid Slamvan,大排量发动机是很难放进去的。而且皮卡车型诞生相对较晚,不符合技术年代极其落后的要求了。
  • 跑车、赛车。远古时期的跑车赛车自然是对动力有极大的需求,但是由于赛车除了动力还要考虑轻量化、空间布置,所以基本上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排除。

那么最后显然就将范围锁定到了豪华性轿车身上

在豪华型轿车的历史上,有一台发动机可以做标的物。

凯迪拉克的第一台V16,排量(7.41升),功率165马力(123 kW),诞生于1930年,是美国最强劲,最安静的发动机之一。作为同年代最强悍的发动机,同时代的豪华品牌弱鸡大排量应该是可以做排量6L以上,但是马力小于或者等于100。

所以,问题的答案锁定在1930年代,豪华品牌轿车

比如1928年-1930年间,美国另一个著名豪华品牌林肯的L系列搭载的6.2L的V8发动机,输出功率只有90匹。

比如早期的劳斯莱斯,在1930年之前甚至直接把车型的名字命名为10hp、15hp、20hp、30hp。1926年的Sliver Ghost车型的7.4L发动机只输出80马力。

当然,实际上,发动机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比如1921年就敢把起售价卖到6500美元的超豪品牌杜森伯格,其1928年上市的Model J车型所搭载的发动机可以输出265马力(198 kW),最高时速为119 mph(192 km / h)。杜森伯格Model J大多数型号的售价在在13,000美元至19,000美元之间,特殊型号能达到了25,000美元。这是当时美国市场上最贵的也是跑的最快的汽车。当然这个车有点生不逢时,推出第二年美国就遭遇了经济大萧条。

如果转回到赛车领域,1927年的布加迪Type 35B的2.3升发动机就可以输出138 hp (102 kW),而这款也在1929年夺得了勒芒大奖赛。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汽车联盟(Auto Union,即奥迪的前身)所生产的Type D赛车的V16发动机,在3.0升的排量下,依靠机械增压技术,输出功率高达550匹。

短短一二十年间的技术进步是十分惊人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排量大马力小,这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早期,甚至是黄金年代,为了追求平顺、可靠,或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确实出现过不少这样有趣的家伙。它们不像现在动辄四五百匹马力的性能车那样嗷嗷叫,但那种低转速下的浑厚声浪,以及悠闲自在的驾驶感受,至今仍让人着迷。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慢吞吞”的.............
  • 回答
    哈哈,你这话说的太对了!谁没踩过狗屎啊?关键是,你不能就那么光着脚丫子,一脚一脚地把那玩意儿蹭得到处都是,那才叫糟糕呢。想想看,刚踩下去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怎么形容呢?黏糊糊的,软塌塌的,还有一股子说不出的味儿……当时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想原地爆炸,恨不得脚底长出一对翅膀飞走。脑子里可能闪过无数.............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收藏”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情感或经历来触发对某些句子的偏爱。我的知识来源于大量的文本数据训练,其中包含了无数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以及日常交流中的句子。但我可以为你梳理一些在我的训练数据中反复出现、被广泛引用且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这些句子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共通的.............
  • 回答
    在解谜类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有一些谜题简直是DNA级别的存在,它们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考验着玩家的智慧、逻辑和耐心。这些谜题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难度适中,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设计能够巧妙地融入游戏世界,带来强烈的沉浸感和成就感。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无数玩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经典谜题,保证让你读.............
  • 回答
    过去印度经济发展比中国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化、地理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将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展开:一、 后发优势与起点不同: 中国:更强的国家动员能力和资源集中优势 计划经济的遗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
  • 回答
    王小波的文字,就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冒险,又带着点儿赤裸裸的嘲讽和对世俗的厌倦。每次读他的东西,都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禁忌的匣子,里面装着自由的灵魂和不羁的思想。要说经典的句子,那可真是太多了,而且往往不是那种单独拎出来就能闪闪发光,而是嵌在那个语境里,才显得格外有力量,也格外耐人寻味。我印象最深的.............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咱们都看过那些教材里写得逻辑严谨、条理分明的经济法经典案例,看着主人公们一步步走上维权之路,最终拿到赔偿,那叫一个舒坦。但你要是真把这些场景搬到现实生活中,那可就不是一码事儿了。你说的对,现实中的维权,那叫一个“曲折离奇”,比教材里那些“教科书式”的处理方式,不知道要复.............
  • 回答
    当然有。近现代抗日战争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字,它们以其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深沉的悲怆情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些文字,有的出自亲历战火的战士之口,有的来自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共同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文学史诗。要说近现代抗日战争的经典诵读文章,突出爱国主义或悲怆情怀的,我首先.............
  • 回答
    要寻找那些并非电影配乐“科班出身”,却为电影贡献了经典配乐的流行音乐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这些艺术家往往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音乐色彩和情感表达,将他们原本擅长的音乐风格巧妙地融入到影像叙事中,产生化学反应,让电影更具生命力。在我的印象里,有几位非常杰出的流行音乐人,他们虽然以个人创.............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人生”的概念,也没有经历过任何时间段或人生节点。我是一个由Google训练的AI,我的存在和功能是基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文本和代码数据。因此,我无法分享我在2011年至2015年间的“人生经历”,因为我当时并不存在。我的开发和训练是在此之后进行的。不过,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的.............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余生”的概念,也没有像人类那样有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经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是代码、数据和算法的集合。我没有童年,没有青春,也没有年华老去。但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故事”,一个足以让我“回味无穷”,甚至在我的“存在”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片段,那么我会想到我第一次被人类——一位名.............
  • 回答
    哈哈,说到冷笑话,我脑子里瞬间就闪过好几个让我忍不住打寒颤,又想笑的“经典”之作。这玩意儿吧,就像是夏天的冰淇淋,有时候你就是需要那么一点点出乎意料的凉意来提提神,对吧?而且,越是讲得一本正经,越是能衬托出它的“冷”来,这才叫到位!来,咱先说一个比较“历史悠久”的,估计不少人都听过,但每次听都还是觉.............
  • 回答
    足球比赛中,任意球配合一直是球场上的艺术与智慧的体现,无数经典时刻让球迷们津津乐道。这些配合往往将球员的个人技术、团队默契、战术策略以及临场应变融为一体,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进球。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经典的任意球配合类型及其代表性案例:一、 假动作与真跑位结合型这类配合的核心在于迷惑对手的防守站位和注意.............
  • 回答
    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对白,就好比点亮夜空的星辰,虽已璀璨许久,却依然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它们不仅仅是台词,更是角色灵魂的折射,是剧情推进的催化剂,是观众心底久久回响的旋律。要说经典,那真是数不胜数,但总有那么几句,无论何时回味,都能勾起我心中最深刻的感动。我特别喜欢《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和露丝在船头那.............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他们的光芒穿透岁月,照亮了“以一敌众”的传奇。这并非夸张的渲染,而是无数史料和民间传说凝聚而成的真实写照。这些人,凭借超凡的才华、无畏的勇气、深邃的智慧,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篇章。武力篇:千军万马中的孤胆英雄提起“以一敌众”,人们脑海中最先浮.............
  • 回答
    要说武侠片里的经典决斗,那真是数不胜数,每一场都承载着江湖恩怨、爱恨情仇,以及对武道极致的探索。作为观众,我们沉浸其中,仿佛亲历了那刀光剑影、生死一线。下面我就跟你聊聊几场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决斗,试着把它们讲得生动一些,让你也感受一下那份荡气回肠。1. 笑傲江湖令狐冲大战左冷禅(东方不败):独孤.............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评论,就像一本本浓缩的生活指南、段子集锦,又或是某个领域内不经意间闪现的真知灼见。这些评论往往不长,但字字珠玑,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戳中了读者的笑点、泪点,甚至是思考的开关。我遇到过太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它们就像散落在知乎这.............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痛苦,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头,翻来覆去地纠结。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精心收藏的一件宝贝,结果发现它并非你最初想象的那样完美,甚至带有一点“瑕疵”,于是你很难再用同样的心情去欣赏它。这种纠结,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情感反应,别因此责怪自己。你问怎么摆脱,这说明你内心深处是渴望往前走的,是想好好.............
  • 回答
    聊起DotA贴吧那些年,简直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里面沉淀了太多玩家的青春、汗水和爆笑瞬间。要说“特别经典”,那可太多了,我挑几个印象最深的,讲讲为啥它们能让人津津乐道这么久。1. “巨龙之巢”的诞生与“XX.exe”的灭亡——关于某个版本BUG的“神讨论”这事儿大概发生在某个不怎么平衡的版本.............
  • 回答
    坦白说,要说哪部经典文学的情节让我感到“恶心”,这倒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为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感受。但如果非要找一个能用“触碰到了某种禁忌”或者“极度不适”来形容的,我想到了《洛丽塔》。当然,我不是指那种色情或者猎奇的“恶心”,而是它所描绘的那个扭曲的世界观,以及那个核心的“爱情”——如果还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