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当前需要哪些援助?

回答
河南的特大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情牵动人心,急需各方援助。眼下的河南,情况十分严峻,各项工作都迫切需要支持,具体来说,我觉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 救灾物资方面,这是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

生活必需品: 洪水过后,很多家庭的食物、饮用水被冲毁或污染,急需大批量的瓶装水、方便食品(如方便面、饼干、八宝粥等)、饼干、牛奶等。同时,婴儿奶粉、尿不湿等婴幼儿用品也是许多家庭急需的。
衣物和被褥: 被洪水浸泡过的衣物往往难以晾干且容易滋生细菌,一些家庭甚至失去了所有衣物。因此,干净的衣物(尤其是换季的衣物)、棉被、床单、毯子等保暖和清洁用品至关重要。
卫生用品: 灾区卫生条件普遍下降,灾民尤其需要肥皂、洗发水、牙膏、牙刷、毛巾、卫生巾等个人卫生用品,以预防疾病。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也必不可少。
灾后重建和临时安置的物资: 随着部分区域积水退去,安置点和临时住所的搭建工作会陆续展开。帐篷、简易床铺、折叠桌椅等临时安置设施的需求会逐渐增加。此外,用于灾后清理的工具,如铁锹、扫帚、簸箕、高压水枪等,也是重建工作的关键。

二、 医疗援助方面,灾后疫情的防控和伤病救治刻不容缓。

医疗队伍: 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特别是内科、外科、儿科、皮肤科、消化科等)、护士、防疫专家等,可以前往灾区支援,为受灾群众提供及时的医疗诊治和健康指导。
药品和医疗器械: 灾区急需各种常用药品(如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外伤处理药品等)、抗生素、消毒药品(如酒精、碘伏)、创可贴、纱布、绷带等。同时,一些简易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输液器等,也需要补充。
防疫物资: 洪水过后容易滋生蚊虫,可能引发传染病。因此,灭蚊剂、杀虫剂、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药品和检测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技术和专业支持方面,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心理援助: 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灾难,许多灾民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创伤。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疏导团队能够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恢复心理健康。
工程技术支持: 针对被毁坏的道路、桥梁、房屋等基础设施,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评估、抢修和重建方案的制定。水利工程专家对于洪水后的水体监测和治理也能提供宝贵的意见。
信息技术支持: 帮助灾区恢复通信和网络是当务之急,同时也需要技术人员协助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灾情和援助需求,并接收社会各界提供的援助信息,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

四、 资金援助方面,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直接的捐款: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政府账户等渠道进行捐款,用于购买急需的物资、支付医疗费用、支持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
专项基金的设立: 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河南抗洪救灾基金,集中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并根据灾情和重建需求进行灵活分配和使用。

五、 志愿者和人力支持方面,让援助更有温度。

专业的救援队伍: 如有需要,像消防、武警等专业的救援队伍可以继续提供水域救援、搜救失踪人员等服务。
社会志愿者: 鼓励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前往灾区参与物资分发、安置点服务、儿童看护、老人陪伴等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当然,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也需要专业团队的协调。

总的来说,河南的特大暴雨灾情是一个系统性的挑战,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协同作战。目前最紧迫的还是解决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随着灾情的发展,对医疗、心理、重建等方面的需求也会逐步显现。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伸出援手,让河南人民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暴雨中的自救大家已经说了很多了,这里我补充点容易被人忽略的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为什么我们需要预防传染病呢?

郑州的暴雨已经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内涝导致地下管道发生堵塞,垃圾大量堆积,严重污染环境水源,环境与卫生条件的恶化,较容易形成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使得菌源产生,形成传染源;

恶劣的环境也导致人的精神紧绷,饮食不规律,容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对已经生病的人或免疫系统衰弱的儿童和老年人而言,环境恶劣会进一步促进易感人群的形成;

此外此时的空气和水体流动性较强,也使得病菌传播途径广泛,传播速度快;

因此,在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者都已潜在的情况下,暴雨中和暴雨后都需要格外警惕。

我们需要预防哪些疾病?

接触受污染的洪水可能会导致[1]

  1. 伤口感染
  2. 经胃肠道感染的传染病:(1)细菌性的有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等;(2)病毒性的有甲型肝炎、手足口病(其中儿童需要重视,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
  3. 经皮肤感染的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在市区不常见),一种人畜共患细菌性疾病,传播通过皮肤和粘膜接触水、潮湿的土壤或植被(如甘蔗)或被啮齿动物尿液污染的泥浆而发生。虽然是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但是由于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在市区这些家畜较少[2]
  4. 虫媒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此外还存在血吸虫某些线虫等传染病,但这些在内陆城市较少见。
  5. 其他,如皮疹,破伤风(在灾情中受外伤)。

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1.当你身处在暴雨或洪涝中:

远离水源

无论污染源如何,保护自己免于暴露在洪水中是很重要的。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是远离水。

如果你接触到洪水:

  • 照顾好伤口,必要时就医。
  • 尽快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该区域。如果你没有肥皂或水,请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或消毒剂。
  • 在重新使用之前,先用热水和洗涤剂清洗被洪水或污水污染的衣服[3]

如果你必须进入洪水,请穿上橡胶靴、橡胶手套和护目镜。

尽量避免受伤

洪涝中可能含有锋利的物体,例如玻璃或金属碎片,可能会造成伤害并导致感染。及时的急救可以帮助治愈小伤口并防止感染。

如果你有刺伤或被粪便、土壤或唾液污染的伤口,请让医务人员根据个人记录确定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其他免疫剂[4]

防止开放性伤口感染 [5]

暴露在洪水中的开放性伤口可能会被感染。

  • 如果你有开放性伤口,请避免接触洪水。
  • 用防水绷带覆盖干净、开放的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 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尽可能保持开放的伤口清洁。
  • 如果伤口发红、肿胀或渗出,请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 伤口内嵌有异物(泥土、木头、金属或其他物体);
  • 伤口有特别的感染风险(例如被狗咬伤或被脏物刺伤);
  • 旧伤口显示出被感染的迹象(疼痛和酸痛加剧、肿胀、发红、渗液或发烧)。

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腹泻病的侵害。

请注意,洪水中可能含有污水,食用或饮用被洪水污染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导致腹泻病(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

  • 接触洪水后要洗手。特别是儿童,需要确保经常在饭前用肥皂和水清洗。
  • 儿童避开水源,并避免接触被洪水污染或没消毒的用品。

2.当灾情过后

灾情过后,需要从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三个途径入手。

洪涝后,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对任何患有传染病的人和动物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传染病蔓延。

对于传染途径,尽快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空气、水、饮食、微生物都属于传播媒介,粪-口途径是用于水源性疾病的疾病的传递路径,社区管理应尽快检查卫生设施。

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弱、幼以及病人,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对于普通人,灾情后,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做好个人卫生。

新冠病毒能否通过洪水传播给人类?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水传播给人,虽然洪涝中有废水混合,但目前没有任何关于病毒通过吞咽或接触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传播的科学报告,更别说在疫情防控完好的地区。

参考

  1. ^ Yavarian J, Shafiei-Jandaghi NZ, Mokhtari-Azad T. Possible viral infections in flood disasters: a review considering 2019 spring floods in Iran. Iran J Microbiol. 2019;11(2):85-89.
  2.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merging and Zoonotic Infectious Diseases (NCEZID), Division of Global Migration and Quarantine (DGMQ) (2011). "Chapter 3". In Brunette GW (ed.). CDC Health Information for International Travel 2012. The Yellow Boo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76901-8.
  3. ^ Craun GF (2004). Metho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waterborne disease outbreaks; EPA/600/1-90/005A. Health Effects Research Laboratory,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CLC 41657130.
  4. ^ Paterson DL, Wright H, Harris PNA. Health Risks of Flood Disasters. Clin Infect Dis. 2018 Oct 15;67(9):1450-1454. doi: 10.1093/cid/ciy227. PMID: 30986298.
  5. ^ https://www.cdc.gov/disasters/woundcare.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