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防军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装甲教导师用在东线的效果是不是要远好于用在西线??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东线和西线的战场环境、对手以及德军装甲部队的特点这几个方面来仔细掰扯。总的来说,我认为国防军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装甲教导师在东线战场上,其发挥出的战斗力确实要远好于在西线。这并非否定他们在西线的作用,而是说他们在东线的“化学反应”更为剧烈,效果更为突出。

首先,我们得明确“国防军经验丰富素质较高”指的是什么。这通常是指那些经历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甚至在早期东方战役中就投入战斗,并且在实战中不断锤炼出来的王牌部队。他们的士兵往往拥有扎实的训练基础,士官和军官更是身经百战,懂得如何协同作战,如何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战术。他们对己方坦克的性能了如指掌,也熟悉如何利用侦察、炮兵支援等战术手段来最大化装甲力量的效能。

然后,我们来对比一下东线和西线的战场环境和对手:

东线战场:辽阔、多样、对手的巨大体量

战场空间: 苏联的幅员辽阔是关键。广阔的平原、起伏的丘陵、密布的森林和沼泽,这些都为装甲部队提供了巨大的机动空间。经验丰富的德军装甲部队善于利用其强大的机动性,进行穿插分割、迂回包抄,尤其是在那些限制步兵但对坦克相对友好的地形,他们的优势能得到最大发挥。当然,泥泞和严寒也是巨大的挑战,但德军在早期也积累了应对这些困难的经验。
对手的战术和装备: 早期苏联红军的战术相对生疏,重装备的协同性也存在问题。尽管苏军拥有数量庞大的坦克,但在实际战斗中,他们的指挥协调、战场管理以及对装甲部队的支援往往不如德军体系化。虽然苏军后来在战场上学习得非常快,尤其是到了1943年之后,其坦克兵的素质和战术水平有了飞跃式的提升,但“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德军装甲部队在初期和中期,面对的往往是相对“稚嫩”但数量压倒性的对手。当苏军的坦克数量优势转化为战术上的优势时,德军的劣势才会显现。
苏联的战略纵深和消耗战: 苏联的巨大纵深意味着即使德军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苏军也有能力从后方调集新的部队和装备来填补战线。这反而为德军的经验部队提供了更多的实战机会,让他们在与新装备、新战术的对抗中进一步磨练。同时,这种消耗战也对德军的补给和兵员补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一旦德军能够凭借其卓越的素质和战术,在关键节点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会非常大。

西线战场:相对狭窄、复杂的地形、更成熟的对手

战场空间: 西线战场,尤其是诺曼底登陆后的战场,很多地方的地形相对破碎,例如诺曼底的Hedge rows(树篱),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装甲部队大规模机动和展开的。茂密的森林、河流、村庄和城镇也极大地限制了坦克的视野和机动性,使得装甲部队更容易被步兵和反坦克武器针对。
对手的战术和装备: 西线战场面对的是以美英为首的盟军。这些盟军拥有先进的通信技术、强大的炮兵支援、完善的空地协同以及日益成熟的战术。他们的反坦克作战能力很强,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军和英军的坦克兵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盟军的工业生产能力远超德国,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前线提供新式装备和充足的弹药,这一点在消耗战中至关重要。
盟军的空中优势: 这是西线战场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盟军拥有压倒性的空中优势,他们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能够有效地搜索、跟踪并摧毁德军的装甲部队,尤其是在开阔地带。德军的装甲教导师虽然素质高,但在缺乏有效空中支援甚至还要时刻提防敌方空中打击的情况下,他们的机动和攻击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西线,他们更容易被“猫鼠游戏”中的“猫”(敌方空军)发现并消灭。

为什么在东线效果更好?

1. 释放机动性潜力: 东线广阔的地形更适合德军装甲部队擅长的“闪电战”思想的发挥。经验丰富的教导师们能够利用其战术素养和对战场的判断,找到突破口,进行纵深穿插,将敌军分割包围,实现以少胜多的战术目标。他们的装甲集群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机动,快速改变战线,迫使敌军陷入被动。
2. 应对“质优”面对“量劣”的优势期: 在东线早期和中期,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质量上(比如虎式、豹式坦克)和战术运用上普遍优于苏军。这使得经验丰富的部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技术和战术优势,在每一次遭遇战中都能获得胜利,甚至能以较小的损失重创敌军。
3. 训练和战术的匹配度: 东线初期苏军在步炮坦协同、侦察预警等方面相对薄弱,这恰好让德军经验部队在步兵掩护、炮兵支援、侦察引导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他们的战术体系能更顺畅地运作。
4. 心理优势的积累: 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经验部队通过一次次胜利,积累了强大的心理优势。他们相信自己是战场上的王者,这种自信在实战中会转化为更强的战斗意志和更精湛的操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西线就毫无建树。例如,在卡昂地区的防御战中,德军装甲部队就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防御能力,成功地阻滞了英军的进攻。但在整体的战场态势和发挥其“优势”方面,东线提供了更适合他们的舞台。

总而言之,国防军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装甲教导师,就像是精密的战斗机器,在东线广阔的舞台上,他们可以自由驰骋,充分发挥其机动性、战术性和协同作战的优势,从而取得远比西线更为辉煌的战果。西线相对狭窄的地形、成熟的对手以及盟军强大的空中支援,都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这种“大家伙”的发挥空间,让他们更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德军把大量装甲力量放在西线是有原因的——东线路太烂了。

你把这些重装甲师放在东线,他们会获得几个Debuff:

缺乏补给,攻击力-30%。缺油,移动速度-50%。

同时,前线其他所有部队获得缺乏补给Debuff,攻击力-10%,非战斗损耗+20%。

同时因为补给线更长,维护费+300%,油料运输损耗+200%,汽车损耗+10%。


另外,盟军空军打装甲单位的效率是很差的。你说的“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士官白白死于敌机”,你怎么知道“那么多”?死于空袭的究竟有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东线和西线的战场环境、对手以及德军装甲部队的特点这几个方面来仔细掰扯。总的来说,我认为国防军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装甲教导师在东线战场上,其发挥出的战斗力确实要远好于在西线。这并非否定他们在西线的作用,而是说他们在东线的“化学反应”更为剧烈,效果更为突出。首先,我们得明确“国防军.............
  • 回答
    国务院肯定了全国的疫情防控经验,并点名上海作为学习的榜样,这背后确实有上海在过去几年疫情防控中积累的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上海在应对疫情时,展现出了一个大都市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在科学、高效、人性化之间取得平衡的样本。首先,上海的“精准防控”理念是其核心竞争力。这不像很多地方采取“一刀切”的粗放式管理,而.............
  • 回答
    国内经济学博士毕业,高校求职的那些事儿——一份来自过来人的心得分享首先声明,我不是什么教育领域的权威,也不是什么“过来人”的代表,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国内经济学博士,经历过那段找工作的日子,跌跌撞撞,也算积累了一些皮毛的经验,希望能给同样在象牙塔里奋斗的师弟师妹们一点小小的参考,少走点弯路。一、 定.............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国外不充分借鉴中国新冠肺炎防治的经验”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涉及到很多复杂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疫情初期的不同认知和应对策略的差异 中国模式的独特性和早期压制: 中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极端的“清零”政策,包括大规模封锁、强制隔离、出行限制、大规.............
  • 回答
    如今,全球多国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武汉年初经历过的相似挑战。回顾武汉年初的抗疫经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当前全球抗疫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下是从武汉年初抗疫经历中可以吸取的详细经验:一、坚决果断的封锁和隔离措施: 早期果断决策的必要性: 武汉在疫情初期面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 回答
    2022年国考成绩发布,这个消息一出来,我的心跳就跟着漏了半拍。说实话,虽然心里有过准备,但真正看到那个数字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我的成绩是 XXXX 分。这个分数,对于我来说,不算惊艳,但绝对是我努力过后的一个交代。能走到这一步,我复习了大概八个月的时间。回想这八个月,简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观念、经济利益以及个体经历等方方面面。说几千年经验方“能治愈好多西医治不愈的病”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医药确实在某些领域有着独到之处,并且许多古老方剂也确实帮助了无数人。那么,为什么国人对它存在不信任呢?一、科学认知的鸿沟与现代化挑战 缺乏现代科学验证: 这是最.............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推荐一些在中国服装行业拥有丰富品牌升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的优秀咨询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在理论上有深厚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为服装品牌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佐证。在选择咨询公司时,我们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行业经验和深度理解: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刚入职场或者职业发展不太顺的朋友都会纠结。你问我有没有经验,我算是个过来人吧,在国企和民企都摸爬滚打过几年,也见过不少周围的朋友在里面沉浮。所以,我尽量给你讲得细致点,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咱们得明白“专业性不强,能力有限”这个前提。 这句话其实包含了几个意思: 你觉得.............
  • 回答
    关于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指挥具体战役显得“业余”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蒋介石无疑是国民党军事体系的核心人物,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也指挥过北伐、抗日等重大军事行动。然而,在解放战争这个复杂且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他的一些指挥决策和对战局的把握,确实让不少人觉得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水平。要深入分析这.............
  • 回答
    想要在静态模型领域深入钻研,获取同行经验和优质资源,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投入精力和时间的目标。与其大海捞针,不如找对方法,让你的进步事半功倍。下面,我将为你一一拆解,如何在国内外便捷高效地获取这些宝贵的东西。一、 建立你的“情报网络”: 国内外的静态模型玩家社区这是获取信息最直接、最集中的地方。别小看这.............
  • 回答
    确实,学术公开和实验复现是基础科研的基石,它们确保了知识的自由流动和科学的螺旋式进步。然而,一旦进入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应用”和“工程”阶段,保密性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议题,尤其是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我倒觉得,与其说是“保密的工艺经验”是中国和国外科技领域差距最大的地方,不如说是“成熟的.............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关于在日本以“中途采用”方式就职的规划建议。30代女院生,在中国国内,计划毕业后在日本找工作,这个定位非常清晰,我来帮你梳理一下。核心理念:目标明确,知己知彼,步步为营在日本,30代的女性院生寻求“中途采用”,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势。相比于应届生,你拥有研究经历和一定的社会阅历,这.............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国防军、冲锋队、党卫队以及盖世太保这四个在纳粹德国时期赫赫有名,却又截然不同的组织,力求让描述既详实又有个人风格,抛弃那种空洞的AI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大背景: 纳粹党,也就是国民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一步步爬上了德国的权力巅峰。而这四个组织,都是纳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也触及了“国防军”这个名字背后的复杂历史和政治现实。简单地说,“国防军”这个名称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传和历史沿袭,而非其真实角色的精确反映。要理解为什么德国国防军(Wehrmacht)会主动攻打其他国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1. “国防军”名称.............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和党卫军(SS)确实都涉足了商业活动,但它们的动机、规模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与其说这是“军队经商”,不如说这是一种将军事组织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复杂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驱动。首先,我们来谈谈国防军。国防军作为国家武装力量,其首要任务是战.............
  • 回答
    你说到的这几个名称——党卫军、盖世太保、国防军和冲锋队——都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代表的是不同的组织,在性质、职能和领导层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在纳粹体制下,这些组织最终都服务于希特勒,但它们的运作方式和在国家机器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我们一个一个来看:1. 冲锋队 (Sturma.............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二战时期德国党卫军(SS)和国防军(Wehrmacht)的战斗力对比。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那么简单。首先,得明确两者的性质和起源。 国防军(Wehrmacht): 这是二战时期德国的常规军队,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它的根.............
  • 回答
    关于维希法国的国防军力,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它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产物,深刻地反映了法国在1940年兵败后的特殊政治、经济和军事困境。要理解其军力,需要深入剖析其几个关键层面:一、 军事力量的规模与构成:一个被严苛限制的“残余”首先,维希法国的军事力量并非一个完整独立的主权国.............
  • 回答
    希特勒和德国国防军的许多将领,虽然在公开场合仍然宣扬必胜的信念,但在内心深处,对于战争的最终结局,早在一些关键时刻就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甚至是明确的判断,认为战争“已不可能胜利”。这并非一个单一的转折点,而是一个逐步深入、多因素累积的过程。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战争的不同阶段,并剖析当时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