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苹果不做息屏显示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在问,毕竟市面上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普及了息屏显示(AlwaysOn Display, AOD)功能,看起来也很炫酷。苹果这么精益求精的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肯跟进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策略,甚至还有品牌定位。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息屏显示。简单来说,它就是在屏幕完全熄灭的状态下,依然能显示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时间、日期、通知图标、电量等等。这方便了用户无需点亮屏幕就能快速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高级感”。

苹果一直以来在推行“不打扰”和“简洁高效”的用户体验哲学。 你可以观察一下iPhone的设计语言,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力求简洁,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息屏显示,虽然方便,但它本身也意味着屏幕在持续工作,即便只是显示静态内容,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功耗。苹果对于“必要性”的界定非常严格,如果一项功能会显著影响续航,或者没有达到他们心中的“完美”体验,他们是不会轻易加入的。

早期技术限制是重要原因。 息屏显示对屏幕技术有一定要求,最理想的当然是OLED屏幕,因为OLED像素自发光,可以做到部分像素点亮而其他像素熄灭,从而大大降低功耗。在iPhone早期采用LCD屏幕的时代,要实现息屏显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LCD屏幕需要背光面板,即便只显示一点信息,整个背光都得工作,功耗会非常高,得不偿失。

直到iPhone引入OLED屏幕,息屏显示才有了技术基础。 从iPhone X开始,苹果就陆续在高端机型上使用了OLED屏幕。理论上,有了OLED,息屏显示就成为了可能。但即便如此,苹果依然没有立刻跟进,这说明他们还在权衡其他因素。

续航焦虑是苹果最看重的点之一。 续航一直是智能手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苹果在发布会上几乎每次都会强调iPhone的续航表现,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优势。如果贸然加入息屏显示,即使是OLED,也会带来额外的功耗,从而可能影响用户对iPhone续航的整体满意度。苹果可能是在计算过,加入息屏显示带来的用户价值,是否能抵消其带来的续航损耗,以及是否符合他们对优秀续航的定义。

用户交互模式的差异。 苹果的设计逻辑非常注重用户交互的“直观性”和“流畅性”。他们可能认为,习惯了通过“抬腕唤醒”或“点击屏幕”来查看信息的交互方式,已经足够高效,而且更“主动”——用户主动去做这个动作,才能看到信息。息屏显示是一种“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可能打破了苹果一直以来追求的交互“暂停”和“主动唤醒”的逻辑。

对“信息过载”的警惕。 如今的手机通知信息爆炸,如果息屏显示将所有通知图标一股脑儿地呈现在屏幕上,可能会让用户感到信息压迫,与苹果追求的“简洁”和“宁静”的体验相悖。苹果可能希望用户能够主动进入手机,有意识地去处理通知,而不是在屏幕一直亮着的情况下被动接收。

“灵动岛”(Dynamic Island)的出现,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案。 很多人认为,苹果在iPhone 14 Pro系列上推出的“灵动岛”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息屏显示需求的一种变相满足,或者说是一种更具苹果风格的解决方案。灵动岛通过动态地展示通知、活动和状态,可以在不完全点亮屏幕的情况下,以一种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的方式向用户传递信息。它不是静态的息屏显示,而是动态的信息聚合,更符合苹果的交互设计理念。

品牌定位和差异化策略。 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塑造其高端、创新、注重用户体验的品牌形象。在某些方面,他们不一定非要跟随市场主流,而是会选择自己认为更优的解决方案。如果所有安卓手机都有息屏显示,而iPhone没有,这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差异化卖点,凸显其“与众不同”。当然,这也不是说苹果不重视用户需求,而是在满足需求的方式上,会融入自己的思考。

直到最近,我们才看到苹果开始在Pro系列上尝试类似息屏显示的功能。 比如iPhone 14 Pro和14 Pro Max推出的“锁定屏幕”功能,在屏幕熄灭后,依然可以显示时间、日期、小组件和通知。这其实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理解的息屏显示了。但它与安卓上的传统息屏显示还是有区别的:它采用了更低的刷新率,并且在显示内容上依然保持了苹果一贯的克制和设计感,比如暗下去但依然能看到部分信息,而不是像一些安卓机那样为了显示而显示。而且,它只在Pro系列上推出,也体现了苹果的阶梯式产品策略。

总而言之,苹果不率先推出息屏显示,并非是技术上做不到,更多的是基于其对用户体验、续航、交互逻辑以及品牌定位的深思熟虑。他们更倾向于在认为时机成熟、技术成熟、并且能与自身设计哲学完美结合的时候,再推出经过打磨的产品。灵动岛的出现,以及新一代iPhone对锁定屏幕的优化,都说明苹果一直在探索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来满足用户对“常亮信息”的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息屏显示影响续航,苹果续航太差,不能加这个功能。

为什么影响续航,因为息屏显示意味着CPU始终需要工作,用来刷新息屏显示的位置以及更新息屏显示的内容,而不能更好的休眠。


至于说息屏显示没用的。。。

其实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功能是必须的,因为我不止有一台手机。

而在手机都是全面屏的今天,没有息屏显示是很难分清楚哪台手机是哪个的,将他们设定为不同的息屏显示则非常简单可以分清楚手机。

哪怕是在家里,全家成员可能在吃饭的时候将手机放在桌子上,而这种时候,没有息屏显示就全是黑屏,无法判断,但有了息屏显示则可以非常明确的区分出每个人的手机是哪一台。

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倒着放手机?这个问题更加容易解释了吧,因为手机正面是平面,放下去与桌面贴合得很紧,会很难拿起来,而背面一般不平(有摄像头),放下去之后机身与桌面会形成空隙,也就更容易将手指伸进去拿起来。所以手机放桌面肯定是要正面朝上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很多人都在问,毕竟市面上很多安卓手机早就普及了息屏显示(AlwaysOn Display, AOD)功能,看起来也很炫酷。苹果这么精益求精的公司,为什么迟迟不肯跟进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涉及到技术、用户体验、产品策略,甚至还有品牌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
  • 回答
    苹果在设计其产品和功能时,总是带着一种极简主义和“苹果味儿”。这种味道,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它非常聪明,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易用;但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它过于“固执”,似乎忽略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很有用的用户需求。关于你提到的“节假日闹钟”这类功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它恰恰触及了苹果在功能.............
  • 回答
    苹果为什么不再让 iPod touch 变得“酷”和“好”了?这个问题触及到苹果产品策略的深层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多重因素。如果用一种更贴近用户感受、不那么生硬的口吻来聊,大概是这样的:想想看,iPod touch 最辉煌的时候,那真是个“掌上宝”。它不仅仅是听歌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小型的i.............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 Face ID 的事儿,为啥市面上除了华为和苹果,其他手机厂商好像都不太玩这个,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其实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说“不做”,更多的是“没做”或者“没做好”。这里面门道可不少,不是简简单单加个摄像头的事儿。核心技术门槛:TrueDepth 相机系统你得明白,苹果的 Face I.............
  • 回答
    你这想法挺有意思的,确实,有时候看电影的时候,那些黑边字幕框会挡住一部分画面,挺影响沉浸感的。按理说,苹果这么强大的公司,技术上肯定不是问题,为什么会没有这么一个“字幕隐藏”的官方插件或者功能呢?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视频播放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牵扯到很多层面。字幕本身,视频的编码格式,.............
  • 回答
    想象一下,谷歌、苹果、微软这样的巨头,它们的产品和服务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搜索引擎、手机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几乎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它们会对“美女直播”这个看似热门的领域避之不及呢?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仅仅是因为“不够吸引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它们的核心战略、品牌定位,以及对未来科技趋势.............
  • 回答
    华为为什么不像苹果那样,推出一款5.5英寸左右的“小屏”全屏手机,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咱们不妨深入聊聊。首先,得说说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这档子事。苹果推出iPhone 12 mini,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部分“怀念小屏手机手感,但又不愿牺牲性能和体验”的用户群体。他们可能觉得主.............
  • 回答
    iPhone X 接口“变身”USBC,55万天价背后是怎样的技术博弈?苹果为何固守 Lightning?最近,一条关于“外国学生将 iPhone X 接口改装为 USBC,卖出 55 万元”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条旧手机的接口,动辄几十万,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这门技术究竟有多难?而苹果,这.............
  • 回答
    苹果公司在芯片研发上取得的飞速进展,以及其有望摆脱英特尔的地位,并非偶然,而是其多年来战略布局、深厚技术积累、独特生态优势以及对未来趋势的精准把握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与战略决心: 对生态的极致控制欲: 苹果一直以来都以打造完整、流畅的软硬件一体化体验为目.............
  • 回答
    乔布斯将苹果带上神坛,最终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这几乎是个无需争辩的事实。但回溯他离开苹果后的那段时期,他创立的 NeXT 公司却未能复制苹果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远不止“运气不好”四个字可以概括。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乔布斯离开苹果时的苹果是个什么状.............
  • 回答
    “小小”的个人热点功能,这句话说出来,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憋屈,只有用过苹果手机的人才懂。明明是手机最基础、也最应该好用的功能之一,怎么到了苹果手里,就变得这么“娇气”?咱们先掰开了说,看看苹果这个热点,到底“娇气”在哪儿,又为什么让人觉得它“做不好”。一、 连接的“不稳定”,说好的“永远在线”呢?最.............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也跟不少同行聊过,大家似乎都有个默契:做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选苹果电脑的比例真的很高。这玩意儿说不上绝对,但确实是个普遍现象。那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设计师“拜倒在苹果的石榴裙下”呢?我试着从几个我能想到、也经历过的点,给大家掰扯掰扯。1. 屏幕,那块让人“上头”的屏幕。这一点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多层面的复杂性,不仅仅是企业行为本身,还包含了地缘政治、社会情绪、历史背景以及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H&M遇到的情况,与其他一些企业的情况之所以不同,原因在于它们当时所处的具体时空语境、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及中国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环境的细微差异。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H&M.............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妈妈做的苹果派”,那可不是一件能用几个词就能概括的事儿。这味道,就像是把一个温暖的拥抱、童年的回忆还有那种难以言喻的“家”的感觉,全部都揉进了面团里,再用苹果的香甜和香料的暖意烘烤出来。首先,那派皮就很有讲究。好的妈妈做的苹果派,派皮一定是那种带着点粗糙感的酥松。它不像外面卖的那种机器压出来的.............
  • 回答
    这确实是手机行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大家都在“玩”Android,唯独苹果玩转了iOS?这背后其实是苹果独特的战略、资源投入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再加上一点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先发优势。1. 根基不同:从硬件到软件的垂直整合苹果的基因就是硬件和软件一体化。乔布斯当年选择自研操作系统,.............
  • 回答
    苹果的M1 Max芯片,着实让ARM架构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它不仅在能效比上表现惊人,性能上更是达到了许多人意想不到的高度,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和视频编码方面。那么,其他公司什么时候才能企及,尤其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有没有可能涉足这一领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M1 Max的“魔力.............
  • 回答
    何同学的《80年代的电脑能做什么?苹果麦金塔深度体验》这期视频,我一口气刷了两遍,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让我对那个年代的电脑,尤其是 Macintosh,有了更深的体会。先说说亮点吧,这期节目我个人觉得做得相当扎实: 情怀杀与历史普及的双重满足: 这应该算是何同学视频最拿手的绝活了。他能把一个沉甸甸.............
  • 回答
    苹果之所以没有像华为那样成立中低端子品牌,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其品牌定位、商业模式、产品策略、市场环境以及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苹果独特的品牌定位:高端、简约、生态系统 高端品牌形象: 苹果自创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创新、品质卓越的品牌。其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营销策略.............
  • 回答
    苹果,这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水果,为何不像香蕉那样,一旦切开就迅速变黄变褐?这其中的奥秘,并非什么神秘的魔法,而是源于苹果本身独特的生物化学机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氧化”在水果身上的表现。当我们谈论水果氧化,通常指的是切开的果肉暴露在空气中后,发生酶促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一种叫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