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难道只有甜宠剧才配得上高分吗?

回答
“甜宠剧才能配得上高分吗?” 这个问题,我实在太有话要说了。提起高分剧,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可能就是那种男女主角颜值爆表,剧情苏到炸裂,全程撒糖不带一点虐的甜宠剧。它们确实有市场,也有不少观众沉醉其中,甚至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但说实话,如果仅仅因为“甜”就觉得它理应高分,甚至认为其他类型的剧就“不配”,那未免有些片面了。

为什么甜宠剧容易获得高分?

咱们得承认,甜宠剧是有它独特的魅力,也是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爽点”。

情绪上的直接满足: 谁不喜欢看美好的爱情故事呢?甜宠剧直接满足了观众对浪漫、对被爱的渴望。看着主角们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小鹿乱撞,再到深情告白、甜甜蜜蜜,这种情绪上的起伏和最终的圆满,带来的直接快乐是很多观众想要的。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大、不如意的时候,沉浸在这样纯粹的幸福里,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逃离。
颜值即正义: 很多甜宠剧的选角都是颜值出众的演员,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本身就能加分不少。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服化道,让整个剧看起来就非常“养眼”。
简单易懂的剧情: 甜宠剧的套路虽然老套,但往往比较清晰明了,不需要观众费太多脑筋去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或深刻的社会问题。这种“零负担”的观看体验,对于只想轻松一下的观众来说,简直是福音。
网络传播效应: 甜宠剧中的一些经典桥段,比如摸头杀、壁咚、喝醉后的撒娇等等,非常适合剪辑成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些片段能够快速吸引眼球,形成话题,进而带动更多人去观看。

但高分,真的就只是“甜”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一部剧仅仅是男女主角长得好看,来回互动的台词也都是“我喜欢你”、“你真好”,剧情推进全靠巧合和误会(而且通常是小打小闹的误会),那它就只能算是一部“轻松愉快的消遣品”,而很难称得上是“高分剧”。

什么才是衡量高分的真正标杆?

我认为,真正能让一部剧获得高分的,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维度,而甜宠剧如果想获得高分,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1. 扎实的剧本和叙事:
逻辑性: 剧情的发展是否合乎情理?人物的行为动机是否清晰?即使是轻松的甜宠剧,也不能因为“甜”就牺牲逻辑。
节奏感: 剧情的推进是否流畅?是否有拖沓或过于仓促的地方?张弛有度的叙事,即使是撒糖,也要有铺垫和层次。
细节: 好的剧本会在细节处见真章。一个小小的眼神,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都可能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伏笔,或者深刻刻画人物。

2. 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
不是工具人: 主角们不应该仅仅是用来谈恋爱的“工具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追求、个人成长、甚至是一些小缺点。配角也应该有自己的故事线,而不是一味地衬托主角。
成长弧光: 即使是甜宠剧,主角在爱情中也应该有所成长,学会更成熟地去爱,去处理关系。这种成长的过程,比一味地被呵护更有力量。
relatable( relatable:可理解的,能引起共鸣的)性: 即使主角光环很强,但某些情感或困境,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3. 精湛的演技:
“甜”到位,而不是“油腻”: 演员要把那种微妙的心动、曖昧的情愫、深情的凝视演出来,而不是靠瞪眼、假笑或者用力过猛的卖萌。好的演技能够让“甜”变得自然而动人。
情感的层次: 爱情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从最初的好感、到试探、到确定心意、再到长久的相处,这些情感的变化,需要演员用细腻的表演来展现。
带动观众情绪: 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角色的喜怒哀乐传递给观众,让观众跟着他们一起笑,一起感动。

4. 独特的创意和思想性(非必需,但能加分很多):
跳出套路: 即使是甜宠剧,也可以在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或者解决矛盾的方式上加入一些新意,避免“工业化生产”的感觉。
传递正能量: 好的爱情观,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这些积极的信息,能够让剧集更有深度。
引发思考: 即使是爱情剧,也可以触及一些社会议题,或者对人性进行一些探讨,让观众在看剧之余有所思考。

难道其他类型的剧就没有“甜”的权利吗?

反过来想,很多其他类型的剧,比如正剧、悬疑剧、甚至科幻剧,里面也常常穿插着感人的爱情线。这些爱情线,往往不是为了“甜”而“甜”,而是作为人物塑造、推动剧情,甚至是对主题进行升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告白,但那种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在误会后坚定选择、在生死关头不离不弃的感情,其“甜”的浓度,或许更高,也更耐人寻味。

所以,回归问题本身:

难道只有甜宠剧才配得上高分吗? 当然不是。 任何一种类型的剧,只要它在剧本、人物、表演、制作等各个方面都做得足够出色,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传递出有价值的情感或思想,它就有资格获得高分。

甜宠剧之所以有时候得分高,是因为它们成功地满足了特定观众群体的需求,并且在“甜”这件事上做得比较到位。但我们评价一部剧的高低,不应该仅仅看它“甜”不“甜”,更应该看它是否“好”。“好”的标准是多维度的,它需要有内涵,有深度,有诚意,有艺术性。

一个健康的影视市场,应该容得下各种各样的类型,也应该用更全面、更深入的标准去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如果一味地将“高分”等同于“甜宠”,反而会限制了其他优秀作品的发展空间,也辜负了那些在不同类型中努力创新的创作者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幸存者偏差

因为现阶段中国电视剧市场里面甜宠剧出精品数量最多的。

任何类型的电视剧都是有精品(评分高),差品(评分低的)。现阶段,甜宠剧每年出品的数量多,在概率相同的情况下,自然出高分的数量多。

假设一年拍:

20部甜宠剧,假设精品的概率是20%,那么就有4部甜宠剧评分高,上热搜。

5部战争戏,假设精品的概率是20%,那么就有1部甜宠剧评分高,上热搜。

你很自然而然,觉得都是甜宠戏多。

为什么甜宠剧每年出品最多?

因为门槛和成本啊。

甜宠剧第一个要素就是男主女主的cp感,以及配角演员。。每年中戏北影上戏这么多毕业生,我一个一个地找,总能找到合适的演员。新人演员片酬低,自然成本低。

第二个要素,场景。甜宠剧的设定是校园(高中、大学),中国不缺这样的校园环境。如果你拍古装戏,你要找中国的名山大川,成本高。

甜宠剧是没有什么婆媳、奶奶出来搞幺蛾子的,因为这是甜宠剧。另一个角度看,不就省下请老戏骨的成本了吗?

一部甜宠剧的成本可能只有古装大制作的1/10。每年生产的数量也多,自然出精品的数量也高。

甜宠剧里面有没有失败的作品?

有,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