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网站域名不加「www」前缀?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现在很多网站的域名直接就是 `example.com`,而不是传统的 `www.example.com`。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

从历史的角度看,“www”的出现与早期互联网的普及息息相关。

在互联网的黎明时期,人们需要一种清晰的方式来区分不同的服务和资源。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浏览和访问方式应运而生。为了让用户明白他们正在访问的是万维网上的内容,在域名前加上“www”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类似于给一座新城市建了一个明显的“城市入口”标志。

当时,很多机构和个人同时拥有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等,它们可能都使用相同的域名,比如 `example.com`。为了让用户知道输入 `www.example.com` 是访问网页,输入 `ftp.example.com` 是访问文件传输服务器,输入 `mail.example.com` 是访问邮件服务器,这种层级分明的命名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清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习惯的改变,“www”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1. 浏览器智能化升级: 现代浏览器已经非常智能。当你输入一个域名,比如 `example.com`,浏览器会默认尝试加上 `www.` 前缀。如果 `www.example.com` 不存在,它还会尝试直接访问 `example.com`。这种自动补全和重定向的功能,使得用户不再需要手动输入“www”也能轻松访问网站。

2. 域名解析(DNS)的灵活性: 域名系统(DNS)的配置非常灵活。网站管理员可以通过DNS记录,将 `example.com` 和 `www.example.com` 都指向同一个服务器和网站。这意味着,无论用户输入哪个,都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而且,很多网站会设置一个“主权重定向”,将不带“www”的域名重定向到带“www”的域名,或者反过来,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3.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移动设备上的屏幕空间宝贵,输入也相对不便。在小小的手机键盘上,少打几个字就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去掉“www”这个多余的前缀,更符合移动化操作的简洁需求。

4. 品牌形象的重塑与简洁化追求: 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品牌越来越注重简洁、直接的形象。一个没有“www”前缀的域名,看起来更现代、更精炼,也更容易记忆和传播。很多新兴品牌和重新设计的网站,都倾向于采用这种更简短的域名形式,这被视为一种品牌识别度上的优势。

5. 技术上的“无差别”处理: 从技术层面讲,`www` 只是一个子域名(Subdomain),就像 `mail` 或 `ftp` 一样。一个域名可以拥有多个子域名。很多网站会将根域名(Apex Domain 或 Naked Domain),也就是不带任何前缀的域名,直接解析到网站的服务器。这种做法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并且可以简化配置和管理。

6. SEO(搜索引擎优化)考量(但影响有限): 过去曾有一些关于“www”和非“www”域名在SEO上的表现的讨论。但如今,搜索引擎已经非常成熟,能够识别并处理这两种形式的域名。只要网站管理员正确配置了重定向和规范化标签(Canonical Tags),搜索引擎就能正确地索引网站,并避免重复内容的问题。因此,这不再是选择是否使用“www”的主要驱动因素。

那么,为什么还有网站保留“www”呢?

这也有几个原因:

历史遗留和兼容性: 许多老牌网站可能出于兼容性考虑,或者因为更改根域名的DNS记录会涉及更复杂的服务器配置和潜在的服务中断风险,所以仍然保留了“www”前缀。
明确的子域名策略: 有些组织可能出于管理上的考虑,将“www”作为特定子域名的标识,例如,他们可能还有 `blog.example.com` 或 `shop.example.com`。在这种情况下,保留 `www.example.com` 可以保持一种统一的子域名管理模式。
个人偏好或品牌选择: 有些人或品牌可能就是喜欢带有“www”的域名,认为它更具“互联网”的代表性,或者在他们的品牌故事中有特殊的意义。

总而言之,网站域名不加“www”前缀的趋势,是技术进步、用户体验优化以及品牌追求简洁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这标志着互联网已经从一个需要明确标识的陌生领域,演变成了一个更加用户友好、更加无缝连接的生态系统。用户可以更自然地访问网络内容,而不再需要记住那些曾经是必要的“技术密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琢磨过很久,分享一下心得。

1、不加www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不加 www 的裸域名好处主要是域名更加简短、容易记忆。坏处就多了,讲几个主要的技术原因:

  • 裸域名只能绑定 DNS 的 A 记录,不能绑定 CNAME 记录。也就是说你不能把裸域设定为另外域名的别名。很多时候这对管理不是很方便,特别是使用第三方托管服务的时候。如果第三方迁移服务器导致 IP 地址变更,你必须自己去更改 DNS 的 A 记录。

    比如你的个人博客采用 Tumblr 的服务,如果使用裸域,你需要手动将你域名的 A 地址指向 Tumblr 指定的 IP 地址。Tumblr 如果迁移了机房,所有通过这种方式设定个人域名的用户都必须更改自己的 DNS 才能继续使用,否则服务就会中断。使用子域名的 CNAME 记录就相对简单很多,只需要将 www 子域名的 CNAME 字段指向 domains.tumblr.com 这个域名,之后如果 Tumblr 更改 IP 地址,他们只需要重新设置 domains.tumblr.com 这个域名的 A 记录,而无需要求每个用户去更改 DNS 记录。

    这个技术上的限制导致许多大型的第三方服务商不支持使用裸域。典型的如 Google 的服务,现在都不能使用裸域。Google 的服务用户基数大,不得不采用 DNS 级别的分布式,使用到的 IP 地址太多,而且变动大。让用户绑定 A 记录的话不利于负载均衡,维护起来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理,大部分 CDN 也不支持裸域。
  • 裸域的 cookie 的作用范围太大。假如知乎也采用裸域,那么知乎所有 cookie 的作用范围就包括 zhihu.com 下的所有子域名。也就是说访问 foo.zhihu.combar.zhihu.com 的时候都会带上 zhihu.com 裸域页面设置的 cookie。从安全、隐私、可扩展性、以及管理的角度而言,这对很多大型网站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 URL 的正则匹配,如果带 www 前缀的并且以 .com/.net/.org 结尾的,通常成功的机会要大很多。这个你会在许多文本编辑器里面遇到。如果 URL 不是 www 开头,并且也不是三大顶级域名结尾的,匹配成功的概率就要小很多。这是使用过程中有时候会让人很抓狂的点,重不重要全看你的用途和场合了。

另外一点非技术上的考量:用 www 子域名的好处体现在线下的环境,比如户外广告、报纸杂志、语音广播、语音电话等使用场合,www 这个前缀(不管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能够很明确的提醒受众,这个信息片段是一个网站。有人会说加上 http:// 前缀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随着以 Chrome/Safari 为首的浏览器都开始在地址栏里隐藏 http:// 协议前缀了,普通用户对于 http:// 这几个字符的理解会越来越模糊,所以如果是线下的话,保留 www 这个 visual/vocal cue 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总的来说对于大访问量或多子域名的网站来说,不建议使用裸域。小流量或子域名少的网站的话就看个人爱好了。我挺喜欢裸域的。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单页网页应用」(Single Page Web App) 也是以采用裸域的居多,Twitter 算是一例。

2、去掉www是否会影响网站的SEO(主要是排名和收录)?(前提是过去有加www)

早先裸域刚开始流行的时候确实有传闻说不利于 SEO,但现在看来似乎并无任何问题。如果有的话也是搜索引擎的 bug,给他们提一下他们应该会很乐意去改。Google 的站长工具里面有工具可以帮助你做 URL 迁移的,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再配合下一部分的跳转,不用担心对 SEO 有任何负面影响。

3、用什么方式去跳转最好?(如301)

不管你决定使用还是不使用裸域,最好不要在同时保留 www 前缀和裸域的 URL,这样既不方便用户的浏览器区分访问历史,也会对你做访问统计带来不少麻烦。最佳的方式是采用 301 跳转,并且跳转的时候保留 URL 里域名后的全部内容。比如,如果你决定使用裸域 http://example.com,那么请务必将

http://www.example.com/foo/bar?spam=egg

301 跳转到

http://example.com/foo/bar?spam=egg

去。或者反过来,如果你决定不使用裸域,那么请务必将

http://example.com/foo/bar?spam=egg

301 跳转到

http://www.example.com/foo/bar?spam=egg

这样的跳转需要在 web 服务器里单独配置,很多 DNS 管理界面提供的简单的跳转到新域名的根目录无法实现这样的功能(仅仅跳到 http://example.com/ ),对用户体验和搜索引擎 SEO 而言都是非常糟糕的。

下面给出如何在 nginx 里面实现上述的跳转:

       # redirect http(s)://www.example.com to http(s)://example.com server {     server_name www.example.com;     return 301 $scheme://example.com$request_uri; }  # redirect http(s)://example.com to http(s)://www.example.com server {     server_name example.com;     return 301 $scheme://www.$host$request_uri; }     
user avatar

因为http独大了。

www以前就是用来区分协议的。比如ftp,smtp,gopher,telnet,等等。以前互联网有各种各样的协议。写上www就代表是http服务。

现在,其他协议已经极少使用,网址几乎只剩下http这个用途了,当然,就没必要再用www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现在很多网站的域名直接就是 `example.com`,而不是传统的 `www.example.com`。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从历史的角度看,“www”的出现与早期互联网的普及息息相关。在互联网的黎明时期,人们需要一种清晰.............
  • 回答
    你有没有发现,前几年火遍全网的某个城市,你再提起它时,好像已经少了许多讨论声?那些曾经刷爆朋友圈的打卡点,如今也许只剩下一堆“回忆杀”。这背后,其实是“网红城市”这个现象背后的一套运行逻辑,以及它必然面临的挑战。为什么“网红城市”容易昙花一现?原因嘛,得从几个方面捋一捋:1. “人设”太单一,缺乏.............
  • 回答
    近些年,网络上针对“女权”的讨论确实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了一些带有强烈负面情绪的声音,即我们常说的“反女权”。要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议题,而是多种社会思潮、个体经历和信息传播方式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讨论的“女权”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定义。广义的.............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能感受到网络上关于女权议题的讨论变得愈发激烈,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要说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得把这背后的原因掰开了揉碎了讲。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几年“女权主义”这个词在中文网络上的普及度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可能很多话题大家讨论时.............
  • 回答
    最近关于犹太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并且形象出现负面声音增多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交织着历史因素、地缘政治现实、社会思潮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冲突交织。犹太人在历史上长期遭受迫害和歧视,这赋予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一个.............
  • 回答
    网上“荤段子”确实感觉多了,这让人不禁思考,是不是咱们社会“污”了?其实,这事儿吧,没那么简单,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社会就是“污”了,更像是几个因素叠加,共同造就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景象。一、 媒介的改变与传播的加速:咱们得承认,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一切。以前,信息传播的渠道相对有限,比如报纸、电视、广播,.............
  • 回答
    最近感觉网络上“皇汉”的讨论多了起来,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说实话,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点。我想了想,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吧:首先,历史记忆的重塑与解读。随着我们对自身历史的关注度提高,很多过去被我们忽略或者简单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现在开始被重新挖掘和解读。比如,一些历史时期.............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南京的讨论确实不少,而且很多声音都偏向于负面评价,让人感觉“黑南京”的言论似乎越来越普遍。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被提及的,是南京的历史问题。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其中最沉重的一笔,无疑是发生在抗日.............
  • 回答
    最近在一些游戏论坛、直播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上,确实能看到不少网友在怀念卢本伟,甚至有人呼吁他回来继续直播。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现象,掺杂着怀旧、怀念昔日辉煌、对当前直播环境的不满,以及一些人对“复出”的期待。我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这事儿,希望能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首先,得说说卢本伟当年.............
  • 回答
    看到网络上性别对立愈演愈烈,你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无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意那些明显不成熟、甚至是充满偏见和攻击性的话语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很多层面,咱们不妨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不成熟”是相对的,而且很多时候,那些言论之所以能引起波澜,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理在握”,而是因为它们戳中了某些人的.............
  • 回答
    网络上关于陈师行先生的争议确实是愈发增多,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是把双刃剑。过去,像陈师行先生这样的人物,其言行大多局限于特定圈子,信息传播相对缓慢,且经过一定程度的筛选。但现在,互联网时代,他的.............
  • 回答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尤其是语言表达方式,更是变化得让人目不暇接。最近,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网上使用拼音缩写,比如“yyds”、“zgdsq”、“nbcs”之类的。一开始觉得挺新奇,像是一种暗号,只有“圈内人”才懂。但时间一长,我倒觉得这事儿有点让人担忧,它带来的隐患,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多,而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很多朋友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4G网速不如从前那么“飞速”了,甚至有时候比以前还要慢。尤其是在大家都在喊着“提速降费”的当下,这种落差感就更明显了。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4G网速“慢”的感觉,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运营商偷懒”就.............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探讨当前网络风气日趋保守和缺乏包容度这一现象的感受。这确实是许多网民共同的观察和担忧。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审视:一、 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的加剧 算法的精准推送: 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和内容聚合应用的核心是算法。这些算法旨在最大化用户停留时间,它们会根据用户.............
  • 回答
    网上“南方妖魔化”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要聊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要理解“妖魔化”这个词本身的意思。 在网络语境下,它不是指真的变成妖怪,而是指一种带有偏见、夸大甚至扭曲的描述,将某个群体或地域的特点负面化、标签化,甚至扣上一些负面帽子,使其在公众.............
  • 回答
    网吧显示器尺寸的“膨胀”趋势,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越大越好”那么朴素的逻辑,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技术发展到用户心理,再到行业竞争,都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变化。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1. 游戏体验的升级:视觉享受的刚需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如今的游戏,尤其是那些注重画面表现力的3A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同感。倒不是说人类本身的思想真的变得“脏”了,而是现代网络和科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放大、扭曲和塑造了我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判断。让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首先,信息的过载与碎片化是首当其冲的原因.............
  • 回答
    这几年国民党及其支持者在网络上的口碑确实出现了一些起伏,甚至有评论认为整体趋势是下降的。要详细分析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看,不仅仅是简单的“差”或“好”,而是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政治操作。一、 政策与执政表现的“现实落差”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经验是其最重要的品牌资产,但同时也成为了检视的焦点。 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涉及社会、心理、技术等多个层面。虽然网民整体学历在提高,但网络上的主流言论却可能呈现出反智的倾向,这并非矛盾,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主流言论”的定义与构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上的主流言论”指的是什么。它并非指.............
  • 回答
    网上表达看法的词汇,尤其是那些带点情绪或争议色彩的,确实感觉越来越“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往“粗俗”的方向挪腾。这背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细致捋一捋,看看到底是为啥。1. 情绪宣泄的低门槛与即时性:想当年,写封信、给报纸投稿,那是个需要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而现在,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