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清王朝的统治,对清王朝罪恶揭露,又什么时候能和“皇汉”和“大汉族主义”划等号?
网络一小部分人长期混淆视听,硬是将清代皇族的民族血统,当做其黑暗统治与罪行的护身符,把一切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都乱扣上“大汉族主义”“破坏民族团结”之类帽子,在现代社会横行无忌,也真是一桩咄咄怪事。
专攻清史二十余年的专业学者,《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的作者姚念慈的相关访谈:
「如何看待清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情绪?」
【就本质而论,清王朝是一个以暴力征服所建立的王朝,一个采取严格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王朝,一个严厉施行思想封禁的王朝,一个不顾民力四出开战的王朝,怎么称为盛世?我们能告诉当今与后代,我们继承的是这样一个盛世吗?
……
关于清代的历史定位,学术界从来有两种倾向:一是将其归入外族定鼎中原的征服王朝系统,等同于契丹辽、女真金及蒙元政权,而与汉民族王朝相区别;一是从中国多民族统一出发,强调唐代以来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趋势,以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正朔王朝。不论从哪一个视角来看,满汉关系都应该是清代最重要的关系。而从政治史的角度来看,满汉关系就不是那么和谐,或者说,和谐是表面的,而猜防隔离是实质性的,外表光明,内里阴暗。满汉关系的这种性质,渗透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和层面。仅此而言,任何一个不带倾向,不带偏见的研究者都会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
……
以玄烨的言论为例,有脱口而出的,只需要留心捕捉即可。如康熙26年在畅春园,玄烨警告皇太子老师汤斌:“一入汉习,即大背祖父明训,朕誓不为此!”“设使皇太子入于汉习,皇太子不能尽为子之孝,朕亦不能尽为父之慈矣。”说得如此恐怖,可见接受汉习与否,玄烨认为关系到满洲的生死存亡。又如,康熙18年蠲免江西钱粮的恩诏,本来是冠冕堂皇的事,玄烨却因江西人民多年支持叛军,忍不住加上一句“即今田庐荡析,家室仳离,皆其自作之孽。逋赋未蠲,职此之故”,直将其内心对江西人民的仇视发泄出来。这都是玄烨的真实感情流露,很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但许多人习惯将玄烨视为兼爱满汉的仁慈君主,因而忽视了。
有些上谕需要体会字面之外的意义。如“幸赖上天眷佑,祖宗威灵,及满洲兵士之力,逆渠授首,奸党悉除,地方平靖”。这不单是表彰满洲将士的勇敢,而且将平定三藩视为一场满人与汉人之间的战争。玄烨对汉人将领说:“自古汉人叛乱,亦惟以汉人剿平,彼时岂有满兵助战哉?”而教训满洲将领时则说:“又有何人代为尔等破贼耶?”只有将玄烨的言论联系起来思考,并结合其背景,才能理解玄烨的真实含义。一带主观性,便容易断章取义。
还需要注意玄烨说话的场合,当身边仅有满洲大臣时,则少有顾忌;当满汉臣工均在场时,则比较克制。理性占上风时,比较克制;情绪汹涌时,则放肆无忌。从出处而言,《朱批》可信度最大,《起居注》次之,《实录》又次之。但《朱批》有满文的,有汉文的,满文较汉文可信;有对奴仆说的,有对大臣说的,对奴仆说的较可信。
……
清史研究经常为这个问题所干扰。但历史研究必须秉承历史主义的立场。本书出版之前和之后,都有人说我是大汉族主义,却没有列举任何证据,大约是出自一种情绪。我想借此机会重申,大汉族主义与我的观念全然不相容。说我是大汉族主义的人,其实是反感我对清朝满族统治者的批评。
毋庸讳言,清朝统治政权带有民族征服的性质,清初五大弊政,剃发、圈地、投充法、逃人法、改衣冠,即其明证,给广大汉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心理创伤。清代统治者虽然表面上说“满汉一视”,实则满族居于统治民族,并将其封闭起来,对主体民族汉族和南方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都是铁的历史事实。清朝的集权专制明显带有民族统治的特征,其严厉程度较之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实行严厉的思想禁锢,文字狱延续一百多年。清代赋税高昂,清初即达三千万两,相当于明朝末年赋税正额加上“三饷加派”的总和,人民承受着沉重负担。清代财政大幅度集中于中央,地方官府很难实行有效治理。凡此,都是搞清代历史的人所熟知的。
我对清代极端皇权专制和民族压迫予以批评,怎么就变成了大汉族主义?难道我非得承认、歌颂这些弊政弊端,对清朝统治者顶礼膜拜?这是什么逻辑?我发表的文章,白纸黑字摆在那里,他们不愿细读,一见到我批评清朝,批评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就按耐不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这难道不是褊狭的民族情绪?难道必须所有的人都拜倒在大满族主义之下,服服帖帖地接受满族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他们心里才舒服?难道这不是一种奴才心态?他们把清朝统治者视为高高在上的主子,心中不可亵渎的神灵,还有一点现代人的平等意识吗?难道只有依靠这么可怜的虚幻的心理寄托,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历史研究既不是借古讽今,亦非以今喻古。我们必须以现代人的立场来审视历史。最基本的态度就是严格尊重历史记载,并以批判的眼光来予以考察,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我揭露玄烨,大都是用玄烨自己的话,我证明康熙朝的实际状况,用的大都是清修官书的记载,这比我自己的评论更加有力。这些史料并不生僻,奇怪的是人们何以视而不见。研究者坚持自由独立的研究立场,至关重要,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正视现实。这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历史?从历史中继承什么?
如果有人一定要奉清朝皇帝的上谕为真理,一定要跪着聆听圣旨,一定要把专制帝王的自我标榜信以为真,一定要梦呓般地把“康乾盛世”说得天花乱坠,一定要对揭示历史真相进行口诛笔伐,我只能借用朱熹的话说:这才是“弥近理而大乱真”。】
不要说骂清朝了
我对黑带清还真的是越来越没什么兴趣,以至于今年看看我的几条涉清回答基本也都是夸带清的(当然因为兴趣的关系主要是针对清初)
但是有什么用?比如我在今年初的某个回答里,不过就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
“当然,我不认为这种解绑对带清固伦会是一种差评,只不过是将带清还原成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让喜欢他或讨厌他的人都更了解带清的本质罢了”
哪怕是这样在评论区里都会有些神必壬跳出来,直接把和境外奋烈分子的帽子扣在我的头上,然后开始复读一些什么肖战粉啊,什么粉丝打压啊,什么有种去上书啊这种让人难懂的娱乐饭圈逻辑
我就???????
可能在这些人眼里,说带清征服了其他民族对他们眼中向往的乌托邦来说都是一种侮辱吧,是一种不容挑战的宗教信条吧
当然我懒得评价这类人算不算得上是“数量显著”,不过反正后来就有人告诉我,恭喜我获得这伙人颁布的“塔基亚皇汉”称号
于是我一个觉得带清开国武德充沛,觉得带清固伦构建大成功,觉得应该抛开“汉地视角”多从满人视角和边疆视角看待带清的人
成了皇汉
有的人就是喷子,你骂清朝他就找到机会说你“皇汉”
你粉清朝你以为他就能放过你了?他还是会找机会说你“满遗”。
那么你公允的引经据典还原一个真实的清朝毫不偏颇呢?
你以为能逃得掉?他还是会找机会说你是故意装理智,其实暗地里还是为了骂/吹我带清。
你以为你说“铁血强宋”就没人出来跟你杠了?知乎搜一搜回答,这种人有的是,开口就是“宋朝外战胜率奇高打的异族溃不成军只是没有歼灭。”我不管这句话的真假吧,我就问你,在别人骂巨宋的时候强行“科普”,这种行为跟在别人骂带清的时候强行喊“皇汉”有什么区别?
所以事实就是,网上有很多人就是喜欢跟你说反正话,你说什么他都要跟你对着来。
以后你可以做个实验,有人一定要跟你对杠的时候,你顺着他的话同意他的观点。
如果真的是有自己立场的人,一般看到你同意就会满意的闭嘴了。
但是大部分跟你对杠的人其实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是不会闭嘴的,他们只会继续在你的话里找出只言片语,继续跟你杠;甚至不惜画个靶子扣个帽子,然后虚空打靶;有的时候甚至会杠个循环,变成他用你一开始的观点来跟你杠他自己一开始的观点。
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每次我都会提醒对方“你说的跟我说的是一回事儿!”或者“你举的例子恰好证明了我一开始的观点!”
然而没用,对方还是会疯了一样的要跟你吵架。
你只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有的人就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专门上网来就是来找茬吵架的。
不是因为他针对你,也不是因为他跟你有原则性的冲突,完全就是因为他真的很闲,手机又满格电,刚好又有wifi。
你就别纠结了。
满清知道在中国住不下去了;
太平天国后,满清权贵们的中心任务就是“安全的退出中国,避免被汉人报复屠杀”;
1 慈禧主动向八国宣战,想利用洋人军队大量杀死汉人,结果李鸿章等“东南互保”,汉人不做满人的替死鬼;
2 大量和洋人签“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耗尽汉人经济实力;利用不平等条约让汉人后续政权与洋人矛盾不断,拖住汉人;
3 满清权贵成功了,满人安全退出了中国,还得到了“清皇室优待条款”;
4 满清保留了大量财物,完整的政治经验,各种人才,安全退出中国;
5 满清用保留的实力,始终盯着中国,一旦有机会马上出了干坏事(如:复辟,建立伪满洲国,搞满独,当日本侵华高参等);
6 由此可以理解很多历史之谜,如:为什么维新不成功,北洋舰队为什么死定了,洋务运动只能进行一半等等;
你们这帮皇汉居然胆敢骂大清,反了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