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变态杀人狂是不是都有精神病?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但又容易混淆的概念。简单来说,变态杀人狂是不是都有精神病?答案是:不是所有变态杀人狂都有被医学界诊断为精神病的人,但很多变态杀人狂的核心特征确实与某些精神疾病的某些症状有重叠,甚至可以说,许多严重的变态杀人行为的根源,往往指向了病态的精神状态。

让我来仔细说说这个“不是所有,但很多”的区别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

首先,我们得明确两个概念:“变态杀人狂”和“精神病”。

“变态杀人狂”,更学术一些的说法可能是“系列杀人犯”、“连环杀人犯”或者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等。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道德评判和大众化的标签色彩,用来描述那些反复实施杀人行为,并且其杀人方式、动机可能超出常人理解范畴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极端的残忍、对他人痛苦的漠视、以及常人难以理解的内在驱动力。

“精神病”(Psychopathy)在医学和心理学上,通常指的是一种人格障碍,最典型的是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尤其是在其更严重的表现形式下。精神病的核心特征通常包括:
缺乏同情心和悔恨: 对他人的痛苦毫不在意,不会因为伤害他人而感到内疚或后悔。
操纵性和欺骗性: 善于玩弄权术,通过欺骗和操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冲动性和不稳定: 行为常常不计后果,容易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自负和夸大: 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高估,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
肤浅的情感: 情感表达往往是表面化的,难以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
对社会规范的漠视: 经常违反法律和社会规则,并且屡教不改。

那么,为什么说“不是所有变态杀人狂都有精神病”,但“很多变态杀人狂的核心特征指向病态精神状态”呢?

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1. 诊断的复杂性和法律界定:
精神病(Psychopathy)不是一个简单的诊断词,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概念,并且其诊断需要专业的评估,例如使用心理评估量表(如 the 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 PCLR)。不是所有杀人犯都能轻易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
很多杀人行为可能源于其他精神疾病,比如: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在混乱的思绪驱动下做出极端行为,这与精神病的冷酷无情和操纵性不同。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在躁狂发作期间,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冲动、判断力下降而犯罪,但这通常与情绪的剧烈波动有关,而非精神病那种持续的冷血。
抑郁症(Depression):在极少数情况下,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甚至在极端绝望下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极罕见但存在)。
人格障碍的其他类型:比如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也可能表现出冲动和破坏性行为,但通常伴随情感不稳定和对被抛弃的恐惧,这与精神病的特质不完全一致。
法律上的“精神病”概念可能更侧重于“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与医学上对“精神病”的定义(尤其是人格障碍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一个有精神病(人格障碍)特征的人,在很多时候是能够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只是他不在乎。

2. “变态杀人狂”这个标签的宽泛性: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构建的标签,常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方式令人震惊、动机难以理解的杀人犯。它更像是一种对行为的描述,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医学诊断。
有些杀人犯,可能只是因为极度的愤怒、仇恨、绝望或者在特定压力下的失控,而并没有核心的精神病特征(如缺乏同情心、操纵性)。例如,一个长期遭受家暴的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死了施暴者,他的行为当然是杀人,但他未必具有精神病的特质。

3. 精神病(Psychopathy)与某些杀人行为的关联性:
然而,不得不承认,许多我们印象深刻的、手段残忍、动机诡异的“变态杀人狂”,其行为模式与精神病的某些核心特征高度吻合。
精神病的冷酷、缺乏同情心和罪恶感,使得他们能够冷血地、有计划地实施杀戮,而不受道德约束。
他们的操纵性和欺骗性,常常让他们能在作案前伪装自己,甚至在被捕后还能继续操纵他人。
他们对刺激的追求和冒险行为,也可能驱使他们尝试杀人这种极端行为,并从中获得某种扭曲的满足感。
可以说,精神病(作为一种人格障碍)为实施极端暴力行为提供了一种“心理土壤”。那些同时具备精神病特质和杀人行为的人,往往是最危险和难以预测的。

举个例子:

案例A: 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的指挥下,误杀了自己的家人。他可能被定性为“有精神病”(在法律意义上,可能是不能负刑事责任),但他可能不具备精神病(人格障碍)那种持续的冷酷、操纵性和对他人痛苦的漠视。他的行为是病理性的冲动和妄想的结果。
案例B: 一个有显著精神病(反社会人格障碍)特征的人,通过欺骗和操纵获得了机会,冷酷地杀害了多名陌生人,并且在过程中表现出对受害者痛苦的愉悦。他可能在作案时头脑非常清晰,甚至享受整个过程。他的行为是其病态人格的直接体现。

总结一下:

不是所有的“变态杀人狂”都符合医学上对“精神病”(Psychopathy,反社会人格障碍等)的诊断标准。有些杀人行为可能与其他精神疾病相关,或者源于极端的社会压力、个人经历等。

但是,许多被大众认为是“变态杀人狂”的罪犯,其核心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如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操纵性、以及对社会规范的漠视)与精神病(尤其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高度契合。精神病特质可以说是使得一个人能够成为冷血、残忍、甚至享受杀戮的“温床”。

因此,与其说“变态杀人狂都有精神病”,不如说“精神病(作为一种病态人格)是导致许多令人发指的杀人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很多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其行为足以被大众冠以‘变态杀人狂’的标签。” 这两者之间是高度相关,但又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复杂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个问题放了几天,一直想答,但是又怕答不好,今天在写论文之前先写一个这个命题让我热热身,大家就当段子看,可能这个答案有点长,请大家见谅。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题主问的相当诡异,“变态杀手是不是都有精神病?”我的感觉是,题主已经直接给出了答案。因为“精神病”实际上就是“精神变态”。给我的感觉是,题主实际上不是在询问一个问题,而是在表达自己的一个态度“我认为所有的变态杀手就是精神病”。而这也是我最开始有点不太想答这个问题的原因。但是既然今天有这个激情,那么我就作把死,扯点可能不被大家接受的东西。

在进入核心命题“变态杀手”之前,我觉得先从后面的一个概念入手可能让我更加顺手,毕竟在精神病院实习的经历还是蛮刺激的,所以我就先扯点有关“精神病"这一个概念的东西。首先,”精神病“这一概念起初是一个精神病医学的概念,具体的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请戳这里:

医学上是怎样定义精神病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概念从ICD-10的目录取消之后,虽然国际的精神病学界已经慢慢的不再使用这一个词,但是这一个词慢慢进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慢慢的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词汇。在现在的中国,“精神病”这一个词汇成为了一个威力十分强大的东西,它既有判断的作用,又有归因的作用,更有隔离的作用在里面,当我们发现不能理解一个人的行为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就很简单的给这个人贴上一个“精神病”的标签,然后就好像这个人进行了什么样的古怪的行为都不足为奇。

回顾人类历史,能起到类似作用的词汇似乎从未断绝,比如十字军东征时期的”异教徒“、捕猎女巫时期的”女巫“、罗马正教时期的“异端”、中国古代的”蛮子”、清朝的“洋人”等等,而到现代则是“精神病”。当一个人有了“精神病”的标签,就意味着我们正常的人可以用异样的眼光去对待他,而我们似乎对他做出任何的事情都是合理的,因为他是“精神病”么,因为他跟我们不是一样的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中国古话果然经典!

而问题是,那些被认为是“精神病”的个体其实也是一个人,也就意味着他也会遵循一些人会有的心理规律。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效应:

霍桑效应_百度百科

,请关注里面的第八条:“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效应也就意味着,当一个个体真的被所有人看做是”精神病“的时候,他真的就会成为精神病,也就是说,他被”精神病“了。而这也是我在精神病院实习的时候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中国的精神病人复发率高与周围的异样的眼光绝对有很大的关系。

到这里有关”精神病“的扯淡算是告一段落,下面是核心的内容”变态杀手“。So,在说这个内容之前,首先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变态杀人狂“?我觉得题主在问题的注释里面说的行为真的不能算是判断一个个体是不是”变态杀人狂“的依据。为什么?因为这些行为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当中是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存在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眼中的”变态“行为在他们的文化当中只能算是流行文化,举两个和我最近在写的论文有关的内容:在北美的食人族易洛魁人眼中,食人是一种有关恶的神话。而在澳洲摩金部落,喝人血和一连串恐怖的仪式是为了使男孩进入成年男人的世界承担责任。所以这些行为是变态的么?在现代社会是的,但是在远古,我们和这些食人族是没有区别的,而这些行为在那时候则是为了生存而应该有的行为。而对这些“变态”行为的另外一个思考是,在战争当中发生的这些行为算不算是变态的呢?感谢辛德勒的名单等等一系列优秀的电影,让我们了解到了二战的集中营当中的残酷性。那么发生在那些集中营的这些行为算不算是变态的呢?我觉得可能对于在其中的个体来说——这个个体其实都是普通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变态的,虽然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认为是这样的。

而到这里,似乎还是没有讨论清楚什么是“变态杀人狂”,因为这名词当中的“变态”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词汇,在没有定义与之相对的“正常”的概念之前,似乎没有方法讨论清楚这个东西到底在说什么。幸亏的是后面的”杀人狂“是一个很好的词汇,因为它够明确,”杀人狂“也就意味着被害者的数目不止一个。所以这也就让我想到了一个我终于熟悉的东西“

连环杀手_百度百科

”,参考FBI的标准,这个词是在指“谋杀至少3个人,并在作案期间存在“冷却期”,与短时间内,在同一地点展开大屠杀的大规模杀手(mass murderers),又或四处逞凶杀人的疯狂杀手(spree killers)有别。”而这个问题终于回归到了我习惯的领域当中。

连环杀手似乎都与一些很不正常的精神疾病有关——例如我论文的核心

Jeffrey Dahmer

就被很多精神病学家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和酒精依赖还有性欲倒错。而在美剧犯罪心理里面似乎所有的Unsub都有精神疾病。貌似是事实,所以到这里,证明了题主的态度“所有的连环杀手都是精神病”。但是我研究的Dahmer的传记——《The Jefferey Dahmer Story-An American Nightmare》里面的Dahmer给我的感觉则完全不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有完整的人格——虽然有点病态的强迫,知情意统一,没有出现幻觉或者妄想,在今天看来似乎他的性癖也不是问题,唯一一个够得上诊断标准的就是他的酒精依赖。而Dahmer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被所有人抛弃之后的深入骨髓孤独,因为孤独,所以他选择了向黑暗蜕变,但他不是没有挣扎——他参军的经历和在他祖母家的时光使他本来有救赎的可能——但是因缘巧合之下,造就了美国当代最出名的杀人狂魔和食人魔Jeffrey Dahmer。而要知道,Dahmer当年在美国陆军测查的智商高达142,是一个真的天才。在看他的传记的时候,真的在感慨,一个天才就因为这一系列的因缘巧合堕落了。

到这里,我觉得扯淡应该算是扯的够爽的了。但是,我觉得有些东西是我很想说的:在面对这些极端的个体的行为的时候,我觉得给他们贴上一个精神病的标签是最没有帮助的,而有帮助的是去试着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而最有帮助的是去预测他们下面的行为。在讨论这类好像能引起激情的话题的时候,我觉得不妨先慢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当给其他人贴上某一个标签的时候,这个标签对你来说有多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恶的神话、食人俗与仪式象征》P.R.桑迪,郑元者译

《千面英雄》坎贝尔

《The Jefferey Dahmer Story-An American Nightmare》Don Davis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