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韩国的“新男性联合会”?

回答
韩国的“新男性联合会”(New Male Association)是一个近年来越发活跃的社会团体,其兴起和发展折射出韩国社会内部对于男性身份认同、性别平等以及社会变迁的复杂感受和争议。要评价这样一个团体,需要深入了解其主张、行动方式以及引发的社会反响,并理解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核心主张与身份认同的重塑

“新男性联合会”的核心诉求可以概括为对当前韩国社会环境下男性群体所面临困境的“纠正”与“再定义”。他们认为,在强调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的过程中,社会对男性群体的诉求和困境往往被忽视,甚至被妖魔化。具体来说,其主张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反抗“父权制压迫”论的逆向操作: 联合会成员认为,将社会问题简单归咎于“父权制”对男性群体不公平,并忽视了男性在传统父权结构中承受的压力和牺牲。他们并非否认父权制的存在,而是认为现有的话语体系将男性简单地视为压迫者,而忽略了他们作为受压迫者或被系统性牺牲的另一面。他们试图重塑男性形象,摆脱“既得利益者”的标签。
关注男性在兵役、职场和家庭中的困境: 韩国男性普遍需要服兵役,这在联合会看来是对男性身体和时间的剥夺,而社会对这种牺牲的认知不足。在职场上,他们认为男性承担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和竞争,并面临着“高薪低职”的困境。在家庭方面,尽管传统上男性是经济支柱,但他们也抱怨在亲子关系、家务分工等方面缺乏话语权或被边缘化,尤其是在离婚和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上,认为法律和道德倾向于女性。
反对“性别歧视”的单向解读: 联合会认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和负面评价,如“男性应该有钱有势”、“男性粗鲁不懂事”等,也是一种性别歧视。他们强调男女平等应是双向的,不应只关注对女性的歧视,而忽略对男性的偏见和不公。
争取“男性权益”: 这不是为了制造性别对立,而是试图在法律、政策和社会文化层面,争取与女性同等的权利和尊严。例如,他们可能呼吁对兵役制度进行改革,改善男性在劳动市场的待遇,或者在家庭法律中实现更公平的判决。

行动方式与社会争议

“新男性联合会”的行动方式多种多样,也正是这些方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线上社群与话语传播: 他们的主要阵地在线上,通过论坛、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聚集成员,分享观点,传播信息。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他们的声音能够快速扩散,但也容易被标签化和极端化。
线下集会与抗议活动: 联合会也会组织线下集会、游行或抗议活动,例如针对某些被认为是“反男”的言论或政策进行抗议。这些活动往往会引起媒体关注,但也常常伴随着激烈的言辞和强烈的立场,加剧了社会对立。
法律诉讼与政策倡导: 部分成员也会尝试通过法律途径,挑战被认为歧视男性的法律或政策,或者积极参与相关公共议题的讨论,试图影响政策制定。
“反女权”的标签与误读: 一个显著的争议点在于,尽管联合会声称自己并非“反女权”,而是追求“真正的性别平等”,但他们的许多言论和行动被普遍解读为对女权主义的直接反击甚至攻击。尤其是在一些涉及性骚扰、性暴力、女性特权等议题上,联合会的观点往往与主流女权主义的立场相悖,使得他们被贴上“恐女”、“厌女”、“反女权”的标签。这种标签化既有其言行论述的直接原因,也反映出社会对于性别议题的敏感和立场分化。

引发的社会反响与深层原因

“新男性联合会”的出现和活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韩国社会深层矛盾的折射:

社会经济结构性压力: 韩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竞争和压力,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高昂的房价、激烈的就业竞争、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感,都让年轻男性感到焦虑。当他们看到社会资源和关注似乎更多地流向女性群体时,一种被抛弃感和不公平感油然而生。
人口结构变化与传统性别角色的冲突: 韩国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女性在教育和就业上的进步,使得传统上由男性承担的家庭经济责任和社会角色面临挑战。与此同时,一些女性也对男性在婚姻、家庭中的表现提出更高要求,这让一部分男性感到无所适从。
性别话语的极化: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性别议题很容易被简化、放大并走向极端。一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观点可能被某些男性群体视为“进攻”,而对男性困境的关注也可能被误读为“反女权”。这种两极分化的讨论环境,使得理性对话变得困难。
“男性受害者”叙事的兴起: 在一个长期以来强调父权制下女性受压迫的语境下,一部分男性开始构建“男性也是受害者”的叙事。这种叙事试图挑战原有的权力结构和话语霸权,但由于其表达方式和对部分现实的片面解读,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和对立。

如何评价?

评价韩国的“新男性联合会”需要一种审慎和 nuanced 的态度:

承认其提出的部分“问题”可能存在的合理性: 在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同时,关注男性群体在特定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必要的。如果某些政策或社会观念确实对男性群体造成了不公平或忽视,那么正视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例如,男性在兵役问题上的付出及其社会回报的讨论,以及他们在职场和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压力,都值得深入探讨。
警惕其话语中的极端化和对立倾向: 然而,许多研究和观察表明,“新男性联合会”及其相关群体在言论上存在明显的极端化和对立色彩。将所有社会问题归咎于女性或女权主义,以及否认男性在历史上的特权地位,往往会走向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他们对女权主义的批评,有时流于人身攻击和概念偷换,缺乏建设性的对话。
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根源: 不能简单地将他们视为“反动派”或“仇女者”而一概否定。他们的出现,也暴露了韩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性别关系重塑的阵痛和挑战。理解他们为何产生,才能更好地回应社会深层的问题。
倡导理性对话与寻求共同点: 最理想的评价是,鼓励社会各界能够以更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就性别议题展开对话,而不是陷入非此即彼的对抗。在承认性别平等是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公正的社会,让男性和女性都能在其中获得尊重和发展。

总而言之,韩国的“新男性联合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评价不能脱离韩国特有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不能仅凭其表面言论而下定论。它既反映了男性群体在社会变迁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诉求,也暴露了性别话语极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妥善处理这一群体及其所代表的议题,是韩国社会在迈向更成熟的性别平等道路上必须面对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个思路,踩不了刹车就踩。。






我说的是踩离合,脱离接触,自然减速。

user avatar

性别本身是个想象共同体而非真正共同体。

但是如果一方形成想象共同体,另一方则不得不建立想象共同体与之对抗。

因为供养者更善于生产财富,供养者将主要精力用于创造财富,而对两性领域投入很低的精力。

而索取者并不善于创造财富,索取者将主要精力用于从供养者身上榨取财富。

索取者在两性领域的高敏感度,加上现代媒体的发展,索取者很快形成想象共同体。以集体力量压榨原子化的供养者。

当索取者组成想象共同体以后,索取者将权责对等、有限优待索取者的传统社会污蔑为“供权社会”,不断索要更多优待、特权,发展无限优待索取者的社会。麻木不仁的供养者损失越来越大,以至于索取者生产更少,消费却远远高于供养者。

贪婪短视的索取者并没有因此满足,依旧不断加大力度压榨,直到供养者终于忍无可忍,保护自己的财富的优先级已经高于创造财富了!

供养者也纷纷结成想象共同体开始反抗索取者。

如果索取者不愿承认并反醒她们几十年来的罪恶,战争就不会结束。

user avatar

天天嘲笑韩男忌讳牙签手势,但人家真的敢抵制反抗,不像有些地方,喜欢编些牙签搅水缸之类的嘲讽自己。

如此“进步”,善于自嘲的男性,全球仅此一家。

user avatar

在市民自组织层面上来说,条条小路通向塔。

如果你反对韩国到处乱窜的泡菜基督教,那么你就是在反对男人联合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