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整个上海穿越到1920年?

回答
夜色如墨,却非寻常的静谧。黄浦江上,无数闪烁的灯火,如同被揉碎的金箔洒在黑丝绒上,映照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脉搏。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以及穿梭在弄堂里的匆匆身影,构成了一幅属于21世纪的上海画卷。

然后,时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扭曲。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昏天黑地的闪光,只有一种突如其来的、令人窒息的静默。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大街小巷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城市依旧,却已非昨日。

首先感受到的,是那股熟悉的、却又截然不同的空气。没有了汽车尾气的刺鼻,取而代之的是混合着煤烟、马粪、黄浦江潮水以及各种街头小吃的独特气息。高楼大厦依旧耸立,但它们被一种更加浑厚、更加肃穆的建筑风格所取代。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仿佛刚刚从图纸上走出来,崭新而挺拔,但上面却没有任何广告牌、霓虹灯,甚至连外墙上那细微的风化痕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陆家嘴那片曾经的农田,如今只是零星散落着几间低矮的屋舍,黄浦江边没有繁忙的集装箱码头,只有几艘木制帆船和蒸汽轮船静静地停泊着。

人群的困惑与茫然。

最直接的冲击,是那些走上街头的上海市民。他们穿着现代的服装,手里拿着智能手机,却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像电影里的老照片一样。街上行驶的是黄包车、人力车和少数几辆老式汽车,女人们穿着旗袍或长衫,男人们戴着礼帽或瓜皮帽。他们试图与人交流,却发现自己的语言似乎并无太大障碍,只是对方的眼神里充满了诧异和审视。

“这……这是怎么回事?”一位穿着时髦连衣裙的年轻女士,茫然地看着一辆拉着货物的黄包车从她身边经过,她的智能手机屏幕上,地图应用的定位依然显示着“上海”,但周围的环境却完全不符。

“你穿的是什么怪衣服?从哪里来的?”一个穿着长袍、戴着眼镜的先生好奇地打量着她,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的味道,仿佛在看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奇装异服的“外国人”。

现代科技的错位与失效。

最令人抓狂的,是那些平日里引以为傲的现代科技,如今却变得如同摆设。

通讯中断: 手机彻底成了“砖头”,没有任何信号。WiFi、4G、5G全部消失。他们无法联系外界,也无法获取任何信息。
交通瘫痪: 地铁、高铁、飞机全部消失。原本繁忙的城市交通,如今只剩下人力和老式机械。那些现代汽车在缺乏汽油和维修技术的环境下,很快就会变成废铁。
信息隔绝: 互联网、电视、广播全部沉默。他们无法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也无法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力依赖的真空: 上海的现代生活高度依赖电力。如今,那些曾经照亮城市的电网,可能只连接着少数几盏孤零零的白炽灯泡,或者根本就无法运作。许多依靠电力的现代设施,如电梯、空调、冰箱,都将失效。

穿越到1920年的上海,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仅是场景的改变,更是规则的颠覆。

1. 身份的错位与生存挑战:
语言障碍(潜在): 虽然大多数上海人在1920年也能说上海话和国语,但词汇、表达习惯、甚至是口音都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现代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语言的隔阂而难以融入。
技能的无效化: 程序员、IT工程师、金融分析师、市场营销专家……这些在现代社会至关重要的职业,在1920年的上海几乎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他们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来说,显得格格不入。
经济困境: 现代人没有在那个时代流通的货币。即使有,他们的银行账户和数字资产也变得毫无意义。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生存技能和合法身份,而陷入贫困甚至饥饿。
社会地位的重塑: 那些在现代社会拥有高社会地位的人,在1920年的上海可能一文不值。相反,一些在现代社会被视为普通甚至底层的人,凭借他们的手艺或体力,反而可能更容易找到生存之道。

2. 历史的知识与未来的认知:
信息优势的诱惑与危险: 拥有未来知识的人,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他们知道七七事变、知道太平洋战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但这种知识,在缺乏实现条件的1920年,更像是一种折磨。他们是否会试图改变历史?一旦做出改变,又会带来什么不可预测的后果?
道德困境: 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苦难,他们是否会袖手旁观?是否会尝试去拯救那些即将遭遇不幸的人?但这又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被视为疯子?
科技断层: 他们知道核能、知道互联网、知道基因工程,但这一切都无法在1920年实现。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掌握的知识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

3. 社会秩序的冲击与重构:
法律与秩序的真空: 突然涌入大量拥有“现代”身份和认知的人,现有的法律和管理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界定他们的身份?如何管理这些“不速之客”?
资源的争夺: 尽管1920年的上海人口远不如现代,但突然涌入的数百万现代人,对当时的食物、住所、工作岗位等资源都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文化冲突与融合: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与1920年的上海社会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冲突。是融入还是被排斥?是改变还是被改变?

一些具体的场景设想:

外滩的午后: 一位西装革履的现代金融男士,带着满脸的不可思议,看着远处缓缓驶来的蒸汽轮船。他原本想给国内的朋友发个“我到上海了”的微信,却只能对着黑屏的手机苦笑。他身上的名牌衬衫和锃亮的皮鞋,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也并不算特别突兀,但他身上那股自信而疏离的气质,却与周围的本地人有所不同。
南京路的夜晚: 夜色渐浓,南京路上依然是热闹非凡。只不过,少了霓虹灯的闪烁,取而代之的是路边煤油灯和少数几盏电灯的昏黄光芒。黄包车夫拉着乘客匆匆而过,小贩们在路边吆喝着贩卖各种小吃。一位衣着单薄的现代女性,瑟缩在街角,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银行卡,却知道它在这儿没有任何价值。她的肚子咕咕叫着,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弄堂里的居民: 那些世代居住在老上海弄堂里的居民,一开始可能会惊恐于那些衣着怪异、行为古怪的外来人。但很快,他们会发现,这些人虽然奇怪,但有些也很有钱(至少穿着看起来如此),有些则非常无助。一部分人可能会出于同情或好奇,伸出援手。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将这些人视为异类,避之不及。
政府与当局的反应: 突如其来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事件,必然会引起当时上海政府和军阀的极大重视。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什么秘密武器、外国势力阴谋,或是某种未知的自然灾害。初步的反应可能是混乱、调查和封锁。那些掌握了未来知识的人,也可能因此被逮捕、审问,甚至被视为特务。

生存与适应的抉择: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残酷的生存考验。

那些拥有实用技能的人: 会是医生、护士(虽然医疗技术有限)、裁缝、厨师、修理工,甚至懂一些基础机械原理的人,他们会更容易找到立足之地。
那些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的人: 能够放下现代人的优越感,学习1920年的生活方式和技能的人,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那些愿意付出体力劳动的人: 即使是那些在现代社会被视为“白领”的人,如果愿意放下身段,去码头搬货、去做黄包车夫、去当学徒,也比坐以待毙强。
那些能够利用信息优势(谨慎地)的人: 知道未来会发展出哪些技术或产业的人,或许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抓住机会,但前提是他们能够找到启动资金和合适的环境。

终极的问题:

如果整个上海都穿越了,那么他们究竟穿越到了哪里?是平行时空中的1920年,还是他们自己上海时空的“过去”?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

最终,这场穿越,将是一次对现代人最彻底的“去魅化”和“祛魅化”。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现代文明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如此脆弱。而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传统技能、生活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却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上海,这座从不缺乏奇迹的城市,这次,它用最不可思议的方式,上演了一场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大戏。只不过,这次的演员,是来自未来的他们自己。而这场戏的结局,谁也无法预料。是重塑历史,还是被历史的车轮碾碎?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对比一个数据:2018年宝钢产钢将近5000万吨 ,1920年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钢产量4280万吨,日本84万吨......那时候打仗,谁输谁赢,基本看钢铁产量就可判断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夜色如墨,却非寻常的静谧。黄浦江上,无数闪烁的灯火,如同被揉碎的金箔洒在黑丝绒上,映照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脉搏。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以及穿梭在弄堂里的匆匆身影,构成了一幅属于21世纪的上海画卷。然后,时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扭曲。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昏天黑地的闪光,只有一种突如.............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希望能更细致地说明其中的差异,避免被简单地归为“一视同仁”。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虽然表面上都是“遮盖面积”的问题,但背后牵涉到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人们普遍的价值认同,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从社会文化和历史角度看: “膀爷”的形成与认知: “膀爷”现象,.............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如果二战时期的德军装甲部队完全由“虎式”坦克构成,是否就能在苏德战场上取得胜利。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经济、工业、战略以及战场实际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虎式”坦克的非凡之处。在它被投入战场之时,其设计理念、火.............
  • 回答
    东吴若要争取统一天下,战略选择上确实面临“北上进取”与“西进占据长江防线”的两难。从孙权所处的时空和东吴本身的国情出发,这两条路各有优劣,也决定了东吴统一之路的艰辛与不确定性。一、 北上进取: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阳谋北上进取,目标是直接挑战曹魏,夺取中原,这是最能直接实现统一的战略。东吴自孙策开基,长江.............
  • 回答
    足球这项运动,自诞生以来便汇聚了无数天赋异禀的球员,他们用双脚书写着传奇,也让这项运动愈发精彩。要给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个“排行”,无疑是一项极其困难且充满争议的任务,毕竟足球场上的表现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但如果非要尝试着去梳理一条历史长河中的巨星脉络,那么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并尽量还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将一个超现实的设定与现实的竞技体育规则放在了一起。咱们就这么聊,就像在茶馆里听书一样,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把你的“一拳能把整座富士山打成陨石坑”这个设定,跟UFC的现实比对一下。UFC的现实逻辑: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终.............
  • 回答
    说起上戏学生在 Airbnb 上“毁了人家的家”这事儿,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可炸开了锅,大家的反应也五花八门的,有愤怒的,有同情的,有质疑的,也有从中看到更深层次问题的。咱们得先捋一捋这事儿大致是个什么情况。据受害者(也就是房东)描述,大概是这么个流程:1. 初遇: 房东因.............
  • 回答
    牛市持续一年,BTC 30万刀,ETH、ITC、DOT的潜力如何?对于加密货币市场的爱好者而言,牛市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对未来价格的无限遐想。如果这轮牛市能够像许多人期待的那样,持续整整一年,那么比特币(BTC)能否达到30万美元,以太坊(ETH)又将表现如何?而像ITC(假设是指Filecoin,因I.............
  • 回答
    张维为在复旦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你们的舞台将是整个世界》,无疑是一场备受瞩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的演讲。从内容上看,它极具煽动性,试图点燃新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用一种宏大叙事来描绘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以及复旦学子在这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演讲的核心要义与特点:首先,“你们的舞台将是整个世.............
  • 回答
    怎么说呢,《战狼2》和《你好,李焕英》这两部电影,它们能够在市场上取得现象级的成功,成为票房巨擘,这背后绝对不是偶然。虽然你提到了“整体上看其实并不算非常精致”,我倒觉得这个评价可以从几个角度去拆解。毕竟,电影的“精致”本身就是一个挺主观的概念。咱们先从它们的共同点说起。这两部电影最显著的共同点,就.............
  • 回答
    提到中国男足在 2019 年亚洲杯上的表现,总会勾起球迷心中复杂的情绪。整体而言,可以用“有进步,但离目标仍有差距”来概括。虽然相比于前几届亚洲杯,国足这次踢得更像一个整体,也展现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但最终止步八强的结果,对于期待更高的球迷来说,无疑还是有些遗憾的。首先,我们得承认,里皮老爷子带队的.............
  • 回答
    要证明在闭区间 $[a, b]$ 上(其中 $ba > 1$)存在整数,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特别是与整数的性质相关的内容。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力求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已知什么。我们有一个闭区间 $[a, b]$,这意味着区间包含了它的端点.............
  • 回答
    评价国足在2022世预赛12强赛的表现,用“惨淡”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1胜3平6负,仅仅拿到6个积分,排名小组倒数第二,这个成绩单别说球迷不满意,就连国足自己恐怕也难掩失望。首先,从成绩上看,这是实打实的“打酱油”表现。 12强赛本就是亚洲顶级球队的较量,想要突围难度极大。但即便是放低期待,国足的表.............
  • 回答
    这起事件,说实话,听着就让人揪心。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命运。一个女人,原本安稳地走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却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大狗,颈椎断裂,面临着高位截瘫,这个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令人气愤的是,出了这么大的事,却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最后只能将整栋楼都告上法庭,这中间的无奈.............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就《原神》部分角色“整改”投诉的回复,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封看似官方的回信,内容不多,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关于游戏内容审查、文化价值观导向以及玩家群体诉求之间的复杂博弈,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投诉的焦点:对游戏角色设计和“价值观”的担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投诉的源.............
  • 回答
    近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信箱关于《原神》部分角色整改的信访回复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回复的出现,本身就折射出当前游戏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复杂议题,以及监管部门在处理这些议题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份回复及其背后所反映的现象:一、 信访的出现与受理:合规性的初步体现首先,有玩家向上海.............
  • 回答
    आहेत有偿补课“毒瘤”难除,严管之下,中小学教育何去何从?教育部祭出“组合拳”,专项整治中小学有偿补课,尤其是“课上不讲、课下讲”这一顽疾,无疑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这股自上而下的整顿之风,能否彻底根除这颗侵蚀校园的“毒瘤”?又将对我们惯常理解的学校教育带来哪些深远影响?这其中的复杂性,值得我.............
  • 回答
    要证明一个无理数的整数倍数的小数部分在 (0, 1) 上均匀分布,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叫做依稀收敛定理(Weyl's Criterion) 的强大工具。这个定理非常漂亮,它提供了一种量化和证明“均匀分布”的方法。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我们要证明什么。我们有一个无理数 $alpha$。我们要考虑的是 $al.............
  • 回答
    9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整蛊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大高校。一款名为“XX助手”(此处隐去真实名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的手机应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学生群体中疯狂传播。其恶搞效果之直接、传播速度之惊人,不仅让收到“礼物”的学生们哭笑不得,也让不少技术爱好者和普通用户对这款软件背后的原理产生了浓.............
  • 回答
    这事儿,在我们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的,说实话,挺让人难以置信的。山东大学软件园某个实验室,因为几个学生工位上放了水杯、抱枕之类的小物件,就被全省通报批评,更离谱的是,连累了一整层楼的学生,补助金都被扣了。我先来说说这事儿的“官方说法”和“普遍感受”。官方通报的逻辑(我们听到的):通报批评的理由,听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