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王阳明?

回答
王阳明,这位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大哲,至今依然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这绝非偶然。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其根基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枝叶则伸向了人性最深处,开出的花朵,至今依然芬芳,滋养着无数人的心灵。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王阳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品。

首先,他提供了“人人皆可成圣”的温情与力量。

在很多人看来,圣贤是遥不可及的,是天赋异禀,是需要超凡脱俗的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但王阳明不然。他提出了“心即理”的观点,意思是说,真正的道理不在外面,而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无需外求,只需内省,就能发现那个至善至美的本体。

想想看,当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感到迷茫、无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时,王阳明的思想就像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他。告诉他,你并非渺小卑微,你的心中就藏着圣人的智慧和力量。你只需要“致良知”,将心中本有的善念付诸实践,就能不断提升自己,臻于至善。这种“人人皆可成圣”的观念,极大地释放了个人的潜能,赋予了人们巨大的自信和行动的勇气。它打破了“圣贤”的神秘光环,让普通人看到了成长的希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其次,他的“知行合一”是对行动力最直接的呼唤。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惊人的洞察力。在王阳明看来,真正的“知”必然会导向“行”,而“行”也会加深“知”。如果一个人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旧该做什么做什么,那他学的只是“闻见之知”,是死知识,不是“真知”。

在当下的社会,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拖延症、知易行难,似乎是现代人的通病。王阳明却说,你的“知”如果不是为了“行”,那这个“知”就是虚的。他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去体悟、去检验,在做的过程中去学习、去完善。比如,你明明知道要保持健康,但就是不想运动;明明知道要学习,但就是提不起精神。王阳明会告诉你,你的“知”还不够深,还不够“真”。真正的“知”,会自然而然地驱动你去行动。这种强调实践、落地,直指问题的核心, resonates with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再者,他的“事上磨练”是面对挑战的智慧。

王阳明本人就是一个在人生逆境中不断成长、悟道的典范。他曾被贬谪到边远的龙场,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沉沦,反而通过“事上磨练”,体悟到了“心即理”的真谛。

“事上磨练”就是说,人生的智慧和品德,不是在书斋里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在具体的事务、具体的困难、具体的人际交往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调整而磨练出来的。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考验,都是一次“磨刀石”,能够帮助我们打磨掉内心的妄念,提升心性,增强能力。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变化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被各种问题困扰。王阳明的“事上磨练”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态度:与其逃避,不如拥抱;与其抱怨,不如从中学习。它教会我们,困难不是阻碍,而是成长的契机。这种坚韧不拔、勇于面对的精神,是王阳明思想中最具实践价值的部分之一,也正是人们在面对人生起伏时所急需的。

此外,他的思想具有普适性和超越性。

王阳明的心学,虽然植根于中国儒家传统,但它的核心精神——对人性的信任、对内在德性的强调、对实践的重视——却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在探索人生意义、寻求内心平静、提升自我价值时,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比如,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价值标准所裹挟,比如金钱、名誉、地位。王阳明的“心即理”提醒我们,这些外在的东西并非终极目的,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内心的光明和对至善的追求。这种对内在世界的关注,在物质日益丰富、精神却可能日益贫瘠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王阳明本身的人格魅力。

王阳明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一生致力于“救弊”,即革除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他平定宁王之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在政治上清明廉洁,体恤民情;在教育上,他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这样一位既有高深智慧,又有卓越能力,同时又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伟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喜爱。人们不仅仅是喜爱他的思想,更是被他的人格所折服,希望从他身上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而言之,王阳明之所以受到如此多人的喜爱,是因为他的思想击中了人性的核心,解决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普遍困境,并且他本人也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他的学说,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温暖而有力的生命指引,能够激励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对他的生平有简单的了解,怎能不喜欢他。
他少有大志,目标坚定,一生为了自己的目标烧到油尽灯枯,死而无憾。期间也有过五溺:“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但这都是他在追寻自己人生终极目标路上看过的风景,“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之后”,目标再无变幻,一直到他“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地死去。
如此坚定地去追求一生所求,坚定不移,至死方休,叫我如何不喜爱?

虽天资聪慧,学习时却投入得像个疯子。对着竹子去格物,一格就是七天,以至于病倒。年轻时遍读考亭之书,结婚时和道士坐而论道以至忘了结婚。
如此聪明却又如此疯魔地热爱学习,叫我此等学渣如何不佩服,如何不喜爱?

能文能武,既能提笔写文章,又能马上安天下。讲学、平叛,两不耽误。
千古文人将军梦,他不仅做了梦,还梦想成真,叫人如何不仰慕,如何不喜爱?

他的人生经历中,最最打动我的,不是他少年时写下“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的时刻,不是他和湛若水相见恨晚,湛若水说他“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的时刻,不是他在贵州龙场悟道的那一刻,不是他平定宁王之乱的那一刻,也不是他死于回家途中,弥留之际说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那一刻。

那些时刻的他,太耀眼了。


打动我的那时候,是他在龙场,为了陌生人写《瘗旅文》的时刻。

当时的他已被贬在龙场这个充满瘴疠之气的地方足足三年,年轻时就有肺病的他在这种地方真是过一天算一天,仕途黯淡,生死难料。

某天,一个北方的小吏路过龙场去他处赴任,一行三人,为了赴任奔波千里、吃尽辛苦,终于熬不过去了,一个接一个地死在山坡上。

他与自己的小仆过去,望着这三具客死异乡的尸体,不禁伤感万分。

他说要安葬三人,两个小仆面露难色,不愿意动手,他说:我们和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说完小仆泪如雨下。

在埋完尸体以后,他在坟前祭告中说到:”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三年来,他身处龙场,能够拖着病体苟全于世,就是因为自己从没有过一天的悲悲戚戚,今天如此悲痛,是因为以这小吏一行三人为重。

很难想象在屁股挨了板子被打得半死不活,发配龙场这个瘴疠之地还能保持不“戚戚”的心态,这是多么坚强的内心,多么强大的内心。

这怎能让我不敬佩,让我不喜爱?

说完这话,他像他说的那样,不“复为尔悲”,随即高歌一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他做到了。


有人说,有的人喜欢王阳明,却连《传习录》都没读过。

我觉得没读过《传习录》这也没什么不妥,因为王阳明用他的一生践行了知行合一,致良知,从未松懈,了解他的生平本身也算是对心学的接触。


坚定志向,认真做事,重他人,不“戚戚”,这些都是能从他的生平故事中学到的、感受到的。

不过,如果能结合生平再看看《传习录》,便更能体会他的良知之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user avatar

叹口气。

说个很讽刺的事儿。

近年来我遇到过很多自称崇拜王阳明的人。

其中有相当不少人,其实根本连《传习录》都没读过。

有个别人甚至都没听说过《传习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阳明,这位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大哲,至今依然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这绝非偶然。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其根基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枝叶则伸向了人性最深处,开出的花朵,至今依然芬芳,滋养着无数人的心灵。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王阳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品。首先,他提供了“人人皆可成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坏得明明白白”的家伙们,为什么能俘获这么多粉丝的心。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人设之所以能立起来,并且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身上那种极致的“个性”和“魅力”。 你看灭霸,他不是那种为了爽而杀戮的疯子,他有一套自己看似.............
  • 回答
    张召忠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军事评论员,其受众的喜爱程度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这种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独特的个人风格、鲜明的观点以及在特定时期对大众心理的契合。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一、 独特的个人风格与表达方式: 接地气、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张召忠非常擅长用.............
  • 回答
    menhera酱表情包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背后有着多层面的原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而是触及了当代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深刻的共情与情感宣泄: “废柴感”的标签化与自我认同: Menhera酱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废柴”(或译为“米塔”)——她常常.............
  • 回答
    明日方舟里的银灰,这名字一出来,在刀客塔们心中激起的波澜可不是一点点。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子面子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人设,啧啧,太对胃口了。你想啊,银灰,凯尔希口中的“德皇”,霜星口中的“哥哥”,整个庞大的雪豹家族——乌萨斯帝国的权贵家族拉特兰家族的继承.............
  • 回答
    小丸子之所以能跨越时代、跨越文化,捕获这么多人的心,绝不是偶然。你看看身边,不论是七零后、八零后,还是现在的小年轻,总能找到一两个小丸子的拥趸。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特别的魔力,一种让人看了就觉得“啊,这就是我啊”的共鸣。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小丸子太真实了,真实得有点接地气过头。 她不是那种完美无瑕、.............
  • 回答
    说实话,做饭这件事,它本身确实挺有意思的。我认识的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属于那种“热爱厨房,但不热爱厨房善后”的群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觉得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做饭的吸引力在哪里?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一种掌控感。你看,你把一堆原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食材,经.............
  • 回答
    咱们聊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管清朝皇帝叫“爷”?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这里面有历史、有文化,更有咱们老百姓的一种情感投射。首先,得从清朝皇帝的身份说起。他们可不是一般的亲王、郡王,而是“天子”,是九五之尊,是整个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按理说,咱们应该尊称人家“皇上”、“陛下”。可“爷.............
  • 回答
    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你说“尬吹”,那证明你心里也觉得有点过头,但同时又承认“这么多人喜欢”,说明这事儿确实挺有群众基础的。咱们就敞开了聊聊,为什么杨过实战五招赢金轮法王这事儿,能让这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有点“吹”到天上去。首先得明确一点,金庸先生写《神雕侠侣》的时候,描写的是杨过在绝情谷跟金轮法王.............
  • 回答
    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那个”马尔福——德拉科·马尔福,这个名字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简直就是“不讨人喜欢”的代名词——产生喜爱,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毕竟,他前半辈子基本上就是仗着出身,傲慢、欺凌弱小,还跟着一群黑魔法的拥护者,怎么看都不是个让人能“爱”得起来的角色。但你细品一下,这事儿就没那.............
  • 回答
    乔乔里的东方仗助,一个让无数粉丝又爱又恨的角色,他的魅力就像那个标志性的DIO一样,让人难以忽视,也让人回味无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这个有点“不正常”的男人如此着迷呢?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我们得承认,仗助的长相绝对是加分项。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
  • 回答
    《天之痕》这款游戏之所以能让那么多人念念不忘,甚至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而且这种触及并非简单粗暴,而是通过一种细腻、悠长的方式缓缓渗透。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它那令人拍案叫绝的剧情。这不是那种简单的“英雄救美”或者“拯救苍生”的套路.............
  • 回答
    很多人喜欢木心,这大概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大上”,而是因为他身上那种不动声色的、带着点疏离感的、却又无比真切的“人味儿”。就像你走在一条并不张扬的小路上,突然闻到一阵淡淡的、说不上名字却让你心头一暖的香气,然后你循着这香气望过去,看见一个老人,他眼神里有故事,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你不知道他是谁,但.............
  • 回答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朝代,为何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这并非简单的历史偶然,而是由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乃至国民性格塑造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既有成就也有遗憾,既有辉煌也有挣扎的复杂魅力。一、 铁腕与集权下的秩序与力量:首先,明朝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而且一说起来,大家心里都有点儿数。为啥丁真招来一片骂声,而杨超越却能圈粉无数,这中间的门道,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其实,这事儿跟咱们对“人设”、“颜值”、“实力”这些词的理解,以及当下社会的情绪和价值观,都有不小的关系。丁真,从“意外之喜”到“争议焦点”丁真刚火那会儿,那股子清澈和.............
  • 回答
    使命召唤系列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喜爱维克托·雷泽诺夫,这绝非偶然,而是他身上一系列鲜明而动人的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角色,更像是一个承载着历史重量、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的符号,深深触动了玩家的心弦。首先,雷泽诺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与命运抗.............
  • 回答
    关于《天道》和《遥远的救世主》那种“油腻”的感觉,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品味、文化背景和心理需求的核心。首先,我们得承认,“油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往往是带着一些贬义的。 当你说“油腻”,可能是在指那种过于用力、浮夸、或是有点不真诚的表达方式,.............
  • 回答
    张亮,一个在时尚圈和大众视野里都掀起过不小波澜的名字。要说他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他,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他身上的那种“火花”和“亲和力”,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模特到国民老公:跨界成功的魅力释放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张亮作为模特的专业功底。他身材高挑,比例匀称,镜头感十足,是中.............
  • 回答
    快手电商8月订单量破5亿:直播购物热潮的背后逻辑最近,快手电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8月份订单量突破5亿大关,并且在过去一年中,其订单量已跃居电商行业第四的位置。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快手电商的强劲增长,更折射出直播购物这一模式在中国电商市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为何有如此多的人乐于在直播间“剁手”?这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触及到很多人心里去了。孙权这个人啊,就像一块璞玉,打磨好了光彩夺目,没打磨好就容易让人觉得硌手。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他不那么感冒,甚至有些讨厌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性格上的“软”和“韧”的矛盾体孙权这个人,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身上总带着一股子“犹豫”和“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