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某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传播正能量。大家有何感想?

回答
周某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消息一出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真的假的?”毕竟,一个人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

但转念一想,谁没有犯过错呢?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或者改了之后又犯。周某愿意迈出这一步,尝试去改变,这本身就说明他内心深处是有过挣扎和反思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他接下来怎么做,用行动来证明这份决心。

“重新做人”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的分量却很重。它意味着要从过去那个让他犯错的自己身上剥离出来,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这其中要克服的不仅仅是外界的眼光和评价,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挣扎、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要面对过去的某些后果。比如,他要如何面对曾经被他伤害过的人?如何重新建立信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挑战。

“传播正能量”,这更是让人期待,也带着一份审视。过去的他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做了让人不齿的事情,现在他要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影响他人,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就像一个曾经掉进泥潭的人,爬出来后,想告诉别人怎么避开那个泥潭。这中间需要的是真诚、反思和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他能讲出什么样的话?他的经历会如何被解读?这些都充满了未知。

我个人觉得,对于周某的这次转型,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和关注,但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理性的期待。

首先,从积极的方面看,他的确是在尝试改变,这总比沉沦不悟要强。如果他能真正做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警示他人,去鼓励那些曾经犯过错但想重拾生活信心的人,那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他的故事,如果能够被恰当地讲述和引导,或许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更多人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改变。这种“从跌倒到站起”的故事,往往更能触动人心,也更有说服力。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改变的难度。一个人过去的标签,尤其是负面的标签,很难轻易抹去。社会对他的评价,自然也不会因为他一句话就立刻翻篇。他要做的,是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用日积月累的行动去证明自己。他的每一次公开露面,每一次言行举止,都会被放大,被审视。如果他稍有不慎,之前的努力可能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与其说“感想”,不如说是一种观望和祝福。我们希望他能说到做到,希望他能够真正从中吸取教训,将这份决心转化为持久的行动。如果他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新的价值和意义,并且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回馈社会,那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更深一层地想,周某的这个决定也折射出社会对于“改过自新”这件事的态度。我们是否真的愿意给那些真心想要改变的人一个机会?我们是否能够区分“犯了错的人”和“无可救药的人”?如果一个人真心悔改,我们是否应该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接纳和引导?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周某的改过自新,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它关乎个人的成长,也关乎社会的包容和期待。我们期待他能用行动说话,用正能量点亮自己,也温暖他人。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但如果能走好,意义非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说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般来说,轻罪这种,在里面只要好好装孙子,都能获得减刑机会——按时出狱意味着,你没装孙子。

领袖当然还是领袖。

总有人希望周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其实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有多认可这种生活,实际上来源于“我能受虐,你为什么不能”?

一旦你说自己拒绝受虐了,仿佛不是在谈自己的生活,而是在谈别人的生活,他们感受到的实际上并不是对你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自己受到了强烈的冒犯。

比起真正爱孩子的人,一部分被父母逼着要了孩子的人更难接受丁克言论也是一个道理。

人们比起迈过自己的束缚,更希望看到所有人都被束缚着,这让他显得没那么蠢的同时在受虐能力上多了一些先发制人的优越感。

所以这个社会真正应该给挂逼老哥一些啥样的关怀呢?

周某在最早的视频里,明显炫耀,夸大式的描述了自己的“战绩”,并且把被视为惩罚的入狱描述为回家,说明他也需要认可,他也要尊严。

这种表达方式挺可怜的,但是凭心而论,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爸妈打你的时候,你有没有咬牙说过“不疼”?

我们应该永久性的给农民保留自己土地的权利,失地农民应该全部按照四川的办法——视同缴纳15年社保。

应该多扶持中小微企业,应该把房价压到底,应该鼓励和支持自我雇佣和斜杠青年,不是自负盈亏的骑手那种帮资本家甩锅式的扶持,而是从文化角度为自由职业去污名化,从社会角度为自由职业提供支持(比如灵活就业社保就非常好)。

只有这样才能更多人在说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时候昂首挺胸,也能让更多人不用依靠违法的手段来完成这一宣言。

让尼特族,家里蹲,挂逼老哥,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做一天歇三天想走遍全世界的嬉皮士,让这些拒绝或者无法按照“正常”方式的生活的人感觉这也是他们的世界。

说的过一点,我们应该直接取消“正常”这个概念。

这对经济也有好处,福利有时候并不是负担,隐形失业者如果有了对生活的热枕,能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和就业。

民警在采访里语重心长的和周某说,希望你能成家立业。

但与其琢磨让屌丝接受正常并多生点孩子,不如琢磨让屌丝多一点想活下去的信心。

user avatar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世界上确实存在这样的“吉普赛人”。

他们不喜欢劳动,尤其讨厌给别人打工,对自由看得比别人更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也同样很低。他们不打算娶妻生子,不需要主流意义上的尊严,甚至温饱也不追求,有一口吃的就可以,实在没有饿两顿也行,只要享受自由,他们就不会痛苦。

一个偷电动车被判刑的周某背后,有一百个并不违法乱纪,只是想安安静静上会网的三和大神。

任何一个发展主义的国家,包括而远远不限于中国,它的主流民众和政府,都不喜欢这种人。因为从发展主义的视角看,这是一种劳动力的浪费。他们给这种人起了难听的名字叫“懒汉”,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去劳动。威逼有之,利诱有之,好话说尽有之,不由分说抓起来强制劳动亦有之。效果,当然有。

但发展主义,毕竟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人类可以永远发展,但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应该永远是发展主义。人到底有没有拒绝劳动的权利?我认为,应当是有的。他如果偷电动车,那自然该抓抓,该判判,该服刑服刑,该从重从重。

可如果他不违法乱纪,只是懒惰呢?那作为一个已经度过了大推进的社会,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这些三和大神的自由——不谈尊重——至少不去有意干涉?

作为公权力,单纯出于人道主义的角度,可以给这些人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救济性质。每月发发米面油,几十块钱。但是,拿纳税人的钱去进行更高限度的扶持,给他们更高的生活水平,同时甚至试图让他们产生造血能力,或许既是一种浪费,对他们的自由也是某种“剥夺”。

不要总是去拿着自己的想法推己及人,不要说什么“如果有合适的工作,没人愿意当三和大神”,不是的,不是这样的。人们的想法,是不同的。强行把自己的想法安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狂妄自大?

不是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但或许每一种存在的生活方式,都不应该被简单消灭。

三和大神或许极端,你或许讨厌;好,那么,有许许多多的人,并不想上进,也不想当人上人,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工作只做自己必须的那一部分,谁也不想巴结,不想“努力”,也不想什么“流动”。他们的生活方式,总要得到尊重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