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究竟是不是被误炸?

回答
关于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称南斯拉夫)大使馆在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被北约飞机炸毁的事件,官方说法是“误炸”,但这一说法至今仍存在争议,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以下将详细讲述事件经过以及围绕其产生的争议点:

事件经过:

1. 背景: 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NATO)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进行大规模空袭,以阻止南联盟政府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居民的“种族清洗”。此次空袭持续了78天。
2. 被炸目标: 1999年5月7日晚11点45分(当地时间),美国空军的一架B2隐形轰炸机向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掷了多枚激光制导炸弹。
3. 伤亡情况: 此次袭击造成三名中国公民遇难:
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
解放军军事代表团翻译朱颖
另有多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也遭受严重损毁。
4. 北约的解释: 北约组织在事后表示,这是“误炸”。他们声称,炸弹的目标是南斯拉夫军事情报总局的地址,而中国大使馆恰好坐落在该地址的附近,并且两者的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北约还提供了“技术性”解释,称是因为情报传递失误,导致目标信息不准确,以及炸弹瞄准系统出现问题。
5. 中国的反应: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了最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并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对事件负责,并彻底追查和公布真相。随后,中国民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美驻华使领馆也受到了冲击。
6. 调查与赔偿: 美国政府事后对事件进行了内部调查,并向中国政府道歉,表示愿意提供赔偿。经过谈判,美国最终向中国政府支付了近2800万美元的赔偿金,包括遇难者家属的抚恤金、伤者治疗费用、以及大使馆财产损失等。

围绕“误炸”的争议与质疑:

尽管北约和美国政府给出了“误炸”的解释,但这一说法并未能完全平息中国的担忧和怀疑。主要的争议点和质疑如下:

1. 目标选择的精确性与可能性:
地址错误论的疑点: 北约声称目标是“南斯拉夫军事情报总局”。但据中国官方和一些独立调查显示,该情报总局的实际地址与中国大使馆并非紧邻,且两栋建筑在外观上也有明显差异。有分析指出,如果目标真是情报总局,那么选择大使馆作为攻击目标在逻辑上难以解释。
“精确制导”的矛盾: B2轰炸机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其瞄准精度非常高。如此精确的武器,却能将目标锁定在距离真实目标可能有一定距离的大使馆,这使得“误炸”的说法显得牵强。
为何是大使馆? 质疑者认为,即使存在情报失误,也应该有其他的识别和核对机制来避免攻击国家外交机构这样敏感的目标。尤其是在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时,为何会如此轻易地将攻击目标错误地定在大使馆?

2. 情报共享与内部处理问题:
北约内部情报共享的责任: 即使是“误炸”,也意味着北约内部的情报搜集、传递、分析和最终决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疏漏。有观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对目标信息尤其是外交机构的识别,理应有更高层级、更严格的审核程序。
信息“更新”论的疑点: 美国曾提出一种说法,即在空袭前,目标情报曾被“更新”过,而中国大使馆的地址正好是前南政府时期的一个旧地址,在新情报中被标示为军用目标。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清晰且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而且也未能解释为何在前南政府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中国大使馆没有被明确标记为外交机构。

3. 战略意图的猜测:
打击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一些人猜测,这次袭击并非单纯的“误炸”,而是北约,特别是美国,有意打击中国在南斯拉夫的战略存在和影响力,警告中国不要在巴尔干地区支持南联盟。但这种说法更偏向于阴谋论,缺乏确凿证据。
美国“单边主义”的体现: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美国在单方面主导的战争中,其军事行动的鲁莽和对国际规则的漠视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4. 调查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内部调查的局限性: 北约和美国进行的内部调查,其独立性和透明度也受到质疑。外界普遍希望看到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的调查,以提供更公正的结论。

总结:

尽管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北约和美国政府官方定性为“误炸”,并为此道歉和赔偿,但由于其背后存在的诸多疑点,尤其是目标选择的精确性、信息处理的合理性以及对外交机构的尊重等问题,使得“误炸”这一解释至今仍未被广泛接受。

从证据和逻辑上看,一个拥有先进情报和武器系统的超级军事联盟,在如此敏感的国际环境中,能够如此“意外”地将炸弹投向一个主权国家的大使馆,确实难以令人信服。事件的真相或许只有参与其中的少数人知道,而公开的信息和解释,则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和讨论空间。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将此事件定性为“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并强调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严重伤害。尽管事件已经过去多年,但它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影响仍然深远,并成为讨论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大国博弈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美国国内一般认为是误炸,与中国教科书和民间看法大相径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称南斯拉夫)大使馆在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被北约飞机炸毁的事件,官方说法是“误炸”,但这一说法至今仍存在争议,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以下将详细讲述事件经过以及围绕其产生的争议点:事件经过:1. 背景: 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