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寿光向武汉捐赠的菜要低价出售后将所得捐红十字会呢?

回答
寿光向武汉捐赠蔬菜,之后又以低价出售并将所得捐给红十字会,这其中的操作确实引人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拆解。

首先,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在疫情初期,全国各地都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特别是生鲜蔬菜。寿光当地的菜农和企业,出于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朴素情感和责任感,决定集中捐赠一批蔬菜。这批蔬菜来自寿光广袤的田野,凝聚了农民的辛勤汗水。

那么,为什么要低价出售,而不是直接把菜送给武汉的红十字会或者分配机构?这里面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并且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些实际操作的复杂性。

1. 保障蔬菜的新鲜度和质量,并覆盖基础损耗和运输成本:

蔬菜的特殊性: 蔬菜不像方便面、矿泉水那样易于储存和运输。它们有保质期,对温度、湿度都有要求。如果直接将大量新鲜蔬菜运往武汉,并且是无偿捐赠,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从采摘、包装、装车、长途运输(可能需要冷藏车)、卸货、再到最终分发到市民手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成本。
物流成本: 长途运输尤其需要成本,包括运费、油费、人工费、车辆损耗等。如果完全由捐赠方承担所有这些费用,那么捐赠的规模和持续性可能会受到限制。
损耗问题: 在运输和分发过程中,总会有一定比例的蔬菜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碰撞、温度变化、包装破损等)而无法完好地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这部分损耗也是成本。
低价销售的缓冲: 以一个象征性的低价出售,至少可以覆盖掉部分或全部的这些直接成本。这样可以保证捐赠方在经济上不会过于吃力,也能够相对更有效率地将蔬菜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并保证蔬菜的品质。想象一下,如果直接免费送,但因为无法承担运费或分拣成本,导致部分蔬菜在路上就腐烂了,那反而是一种浪费,也辜负了捐赠者的心意。

2. 资金流转和物资管理的效率:

红十字会的角色: 红十字会是专业的慈善组织,在接收和分配捐赠物资方面拥有经验和体系。将这批蔬菜变现,然后将所得的资金捐给红十字会,可以解决很多直接运输和分配生鲜蔬菜所面临的难题。
资金的灵活性: 资金比实物更灵活。红十字会收到这笔款项后,可以根据武汉当地最紧迫的需求来支配,比如购买更适合长期储存的物资,或者用于支持一线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或者支付其他必要的费用。这比直接捐赠一车菜,但可能不是最需要的物资要有效得多。
避免“有价无市”或“堆积如山”的尴尬: 在疫情期间,各地物资供应都面临挑战,但有时也可能出现某些物资集中涌入,而其他急需物资却短缺的情况。将蔬菜变现成资金,可以避免在接收端出现堆积如山、难以处理的状况,也避免了将不那么急需的蔬菜送到需要其他物资的机构。

3. 捐赠行为的持续性和规模化:

可持续性: 如果寿光方面完全承担了所有成本,那么这种大规模的捐赠能持续多久?通过低价销售回收部分成本,可以让寿光方面有能力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期的支援。这是一种更可持续的捐赠模式。
社会参与的放大: 低价出售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更多普通市民有机会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来。他们用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了新鲜的蔬菜,同时又通过购买行为间接支持了武汉的抗疫。这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和普及了捐赠的意义,让更多人感受到参与公益的力量。

4. 一些实际操作的考量:

对接机制的简化: 直接与红十字会对接,将款项捐赠,对接的流程可能比协调大量蔬菜的运输、储存、分发、甚至解决最后的零散分配问题要来得简单和高效。
避免潜在的争议: 如果直接将大量蔬菜赠送给具体的某个机构或者城市里的某个单位,可能会涉及到如何公平分配、避免资源浪费、以及如何保证受赠方有能力和条件接收处理大量生鲜蔬菜等问题。通过资金捐赠,将分配权交给更了解当地情况的红十字会,可以避免这些潜在的复杂性和争议。

总而言之,寿光这种“低价出售所得捐赠红十字会”的做法,并非简单的“卖菜换钱”,而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兼顾效率、成本、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参与度的一种灵活而务实的捐赠方式。 它既能将地方优势转化为实际援助,又能通过专业的慈善机构将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还可能以一种更具韧性的方式维系捐赠的长久性。这背后可能是一种成熟的公益运作逻辑,用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将爱心和资源传递出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就是说,发改委下达的蔬菜调配任务,要求寿光每天向武汉调配600吨蔬菜,用于“一定要保障武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第一批到达的350吨蔬菜,寿光捐增了,也就是投入武汉市场保障市场蔬菜价格了,卖掉的钱寿光没要,捐给了红十字协会。

注意寿光的首要目的是保障武汉市场的蔬菜价格稳定,是完成发改委下达的任务,捐赠才是次要目的。所以投入市场,再把钱给红十字协会,合情合理。

user avatar

不算解释,只是指出很多质疑网友的一个逻辑错误:捐献的蔬菜为什么不优先免费供给给“困难群众”?这里困难群众包括在一线战斗的医务系统,和可能买不起菜吃的武汉市民,或者还有一些其他群众……总之,是困难群众。

这里首先有一个逻辑错误就是:“困难群众”如果有需求当然要救助,但这和是否捐赠蔬菜没有任何关系。难道没有捐赠蔬菜就不救助困难群众了么?

这次捐赠和救助“困难群众”是两条线上的两件事儿,虽然同样存在物资分配的需求,但走的路线是不同的。

对于“困难群众”,有关机构可以调配n吨物资前去援助,这些物资来源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购买,可以通过捐赠。

同样的,捐赠的物资可以用来应急,可以用来稳定物价,可以用来援助困难群众……

两者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除非捐赠方指定用途,否则没有“免费捐赠”就应该“免费送给困难群众”的说法。

而且,从现行的路径看,免费发放也不会是最优解。

总之,大家关注慈善事业是好的,但越是关于慈善的批判越要谨慎。从寿光的农民一直到卖菜的超市,都在为这件事情尽心尽力。无端的质疑,不负责任的揣测,无疑会令这些做慈善的当事人寒心。

user avatar

关于寿光蔬菜新闻的争议,请大家看作家马伯庸的长文,真的写的清晰明了。(版权在马伯庸老师,我是截图过来的,没有修改过。)

慈善应该怎么做?怎么说?

红十字到底是不是背了锅?

建议大家耐心看完,必定会有收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寿光向武汉捐赠蔬菜,之后又以低价出售并将所得捐给红十字会,这其中的操作确实引人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拆解。首先,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在疫情初期,全国各地都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特别是生鲜蔬菜。寿光当地的菜农和企业,出于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朴素情感和责任感,决定集中捐赠一批蔬菜。这.............
  • 回答
    寿光在知乎上不常出现在热搜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考虑到寿光在中国农业领域,乃至某些社会话题上的影响力。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知乎的“热搜”机制是怎么回事。 知乎的热搜是基于用户关注度、讨论热度、提问数量以及话题的时效性来动态生成的。它更倾向于反映.............
  • 回答
    寿光洪灾,这个名字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是数字上的降雨量和被淹没的村庄,更是浸透在土地和人心里的故事。自然的威力,不容小觑首先,寿光洪灾最直观地展现了自然的巨大威力。我们常常觉得,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人类可以掌控很多东西,但面对洪水的肆虐,我们依旧显得渺小。那汹涌的洪水.............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是否存在“往死里批判”的说法,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总体来说,《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是带有一定批评,但并非完全否定,更谈不上“往死里批判”。陈寿的评价是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史观以及他个人的理解,对姜维的功过是非进行了相对客观的分析。然而,如果将陈寿的评价.............
  • 回答
    在我看来,陈寿之所以选择为陆逊单独立传,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基于陆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的独特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背后,是陈寿对陆逊功绩的肯定,对其政治智慧的认可,更是对其在动荡时代所展现出的难能可贵的独立精神的褒奖。首先,从陆逊的功绩来看,最显赫的莫过于他指挥的夷陵之战。以少胜多,火烧连营.............
  • 回答
    陈寿将赵云纳入《关张马黄赵列传》,这件事啊,说起来可不是简单地往里一塞就算完事儿的。这背后啊,既有他对史实的考量,也有他个人文学上的判断,再加上当时三国演义化的倾向,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有了赵云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在史书的篇章里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咱们得明白陈寿写《三国志》的宗旨。他是个史家,首要.............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炮管的寿命用“秒”来衡量,而不是用“发”来衡量,对吧?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武器设计和使用中的一些实际考量。我们通常听到“炮管寿命”这个词,好像是说这个炮管能打多少发炮弹就会报废。但实际上,把炮管寿命仅仅用“发”来量化,就像我们说一个灯泡的寿命是“能开关多少次”一样,虽然有.............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之所以没有详细记载“甲首三千”,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这涉及到史书的性质、编写的原则、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总的来说,陈寿在编写《三国志》时,更侧重于记录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政治军事格局,而对于一些细节、传说或带有夸张成分的描述,则持谨慎态度,倾向于选择更具史料价值的内.............
  • 回答
    印度人均寿命比中国人少将近8年,这个差距背后涉及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到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再到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理解这个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关键领域。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和贫富差距是影响人均寿命最显著的因素之一。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
  • 回答
    三国鼎立,东吴、蜀汉、曹魏,这三个政权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这场漫长的角逐中,寿命最长的却是孙吴,这让不少人感到好奇。为什么偏偏是东吴,能在这乱世中屹立不倒,比蜀汉和曹魏都活得更久呢?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偶然。一、地理优势:扼守长江天险,易守难攻东吴的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灌篮高手》的粉丝群体里,三井寿的人气那是毋庸置疑的高,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而神宗一郎,虽然也是实力派,但好像总是少了那么点“万人迷”的光环。这中间的差别,其实挺微妙的,咱们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 三井寿的人物弧光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进藤光说得对,他是个“天才.............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麻雀在树梢叽叽喳喳,和同样大小的老鼠在地洞里忙活的景象。确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那些小小的鸟儿,寿命似乎比那些体型相仿的哺乳动物要长不少呢?这背后藏着不少有趣的生物学秘密,绝不是简单的“年纪轻轻就死了”或者“活到老了才算完”那么简单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饮食文化和“神”这个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差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是怎么来的。这位老先生之所以能被冠以“神”的称号,并非是媒体或粉丝凭空捧出来的,而是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硬道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极致的专注与匠人精神: 小野二郎先生.............
  • 回答
    在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刘备,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争议却又始终无法回避的焦点。令人玩味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便是一向以“奸雄”形象示人的曹操,以及后来为三国历史留下深刻印记的史官陈寿,都曾不约而同地将“英雄”二字冠于刘备头上。这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他们对刘备本人及其.............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陈寿眼中“超世之杰”的曹操在当代评价不如某些历史人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其中包含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后世评价体系和价值观的变迁。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寿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本身就带着一种复杂和审慎。他身处晋朝,是以晋朝的正统性为立足点来评判前朝人物的。.............
  • 回答
    东汉皇帝的寿命普遍不高,这是一个历史研究中经常被提及的现象。如果非要探究个中缘由,那与东汉时期的宫廷生活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几乎可以说是直接推手。要细致地说,我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当皇帝这活儿,可不是什么轻松差事。放到任何一个朝代,皇帝.............
  • 回答
    道士在日常修行和与人交往时,经常会说“无量寿佛”这句话,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道家思想和文化意义。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无量寿佛”的来源与含义1. 佛教的词汇,为何道士也用? “无量寿佛”(Amitāyus Buddha)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佛号,特指西方极乐世.............
  • 回答
    韩国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2.4岁,并且正在快速接近日本的水平,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人们普遍认为韩国生活压力巨大的背景下。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韩国社会经济发展、医疗保健体系、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等多个层面的复杂 interplay。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韩国预期寿命增长的原因.............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